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5075发布日期:2020-07-14 17: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烧结砂轮棒等静压成型技术,一般通过在成型治具中填料后,再使用等静压设备进行成型,但是,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材质以及形状等原因,在脱模过程中,易于出现砂料与基材分离以及脱模困难的情况,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砂料与基材分离以及脱模困难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所述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包括:

第一部,所述第一部上设有第一半腔;

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上设有第二半腔,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半腔与所述第一半腔合围形成型腔,所述型腔设有用于基材插入的第一孔以及用于砂料的填充的第二孔;

顶入件,所述顶入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在进行砂轮棒制造时,先将第一部与第二部连接,位于第一部上的第一半腔与位于第二部上的第二半腔合围形成完整的型腔,型腔分别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与外界连通,将基材经第一孔插入到型腔内,将砂料经第二孔填充到型腔内,砂料与基材接触,再将顶入件插入第二孔,从而将砂料压实,通过等静压处理,以便砂料固定在基材上,当等静压处理完毕后,将顶入件分离,再将第一部与第二部分离,从而完成砂轮棒的制造。

由于型腔为第一部和第二部合围形成,在进行脱模时,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向砂轮棒的径向外侧的方向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不会与砂轮棒的表面产生摩擦,从而避免了砂料与基材分离的情况以及脱模困难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砂轮棒的制造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配合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卡持结构,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第一部配合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持结构,所述第一卡持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持结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结构为凸筋,所述第二卡持结构为与所述凸筋适配的卡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凸筋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卡槽与所述凸筋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冶具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和所述顶入件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头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冶具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为抱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为第一橡胶件,所述第二部为第二橡胶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砂轮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为冶具;

11为第一固定件,12为顶入件,13为第二部,131为第二半腔,132为第二卡持结构,14为第一部,141为第一半腔,142为第一卡持结构,15为第二固定件;

20为砂轮棒,21为基材,22为砂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砂轮棒20成型的冶具10,用于砂轮棒20成型的冶具10包括第一部14、第二部13和顶入件12,第一部14上设有第一半腔141,第二部13上设有第二半腔131,第二部13与第一部14以可分离的方式连接,第二半腔131与第一半腔141合围形成型腔,型腔设有用于基材21插入的第一孔以及用于砂料22的填充的第二孔,顶入件12插设于第二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砂轮棒20成型的冶具10,在进行砂轮棒20制造时,先将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位于第一部14上的第一半腔141与位于第二部13上的第二半腔131合围形成完整的型腔,型腔分别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与外界连通,将基材21经第一孔插入到型腔内,将砂料22经第二孔填充到型腔内,砂料22与基材21接触,再将顶入件12插入第二孔,从而将砂料22压实,通过等静压处理,以便砂料22固定在基材21上,当等静压处理完毕后,将顶入件12分离,再将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分离,从而完成砂轮棒20的制造。

由于型腔为第一部14和第二部13合围形成,在进行脱模时,第一部14和第二部13分别向砂轮棒20的径向外侧的方向分离,在分离过程中不会与砂轮棒20的表面产生摩擦,从而避免了砂料22与基材21分离的情况以及脱模困难的情况,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砂轮棒20的制造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半腔141与第二半腔131合围形成的型腔形状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需要进行设计,即根据砂轮棒20的形状进行设计。

进一步理解的是,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配合的第一端面上设有第一卡持结构142,第二部13与第一部14配合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卡持结构132,第一卡持结构142与第二卡持结构132配合,以使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具体地,在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时,第一卡持结构142与第二卡持结构132配合,使得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固定,从而将第一半腔141与第二半腔131合围,以便形成完整的型腔,进而用于砂料22棒的成型。当砂料22棒成型完成后,解除第一卡持结构142与第二卡持结构132的配合,使得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向相反的方向分离,从而实现对砂料22棒的脱模操作,避免了基材21与砂料22分离以及脱模困难的情况,使得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卡持结构142为凸筋,第二卡持结构132为与凸筋适配的卡槽。具体地,当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时,凸筋插入卡槽,通过卡接的作用使得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卡接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拆装,能够有效提高操作的便捷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凸筋与第一半腔141位于第一部14的第一端面上,凸筋位于第一半腔141的外侧,卡槽与第二半腔131位于第二部13的第二端面上,卡槽位于第二半腔131的外侧,当凸筋与卡槽配合后,第一半腔141与第二半腔131形成的型腔的内部不存在用于第一部14和第二部13连接的结构,从而避免了连接结构对砂料22棒成型的影响,使得砂料22棒的品质得到保证。

另外,凸筋沿第一部14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沿第二部13的长度方向设置,当凸筋与卡槽配合时,能够有效保证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型腔结构的精度,进而提高了砂料22棒的成品率。

进一步地,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凸筋间隔设置于第一端面上,卡槽的数量为两个,卡槽与凸筋对应设置。具体地,两个凸筋分别设置在第一端面上,两个凸筋位于第一半腔141的两侧且两者平行,两个卡槽的位置与两个凸筋的位置一一对应,当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时,两个凸筋分别卡入两个卡槽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型腔的精度,使得砂料22棒的成品率得到了保证。

进一步地,冶具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1,第一固定件11分别与第一部14、第二部13和顶入件12配合。具体地,当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时,将凸筋与卡槽配合使得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将基材21经第一孔插入型腔,在将砂料22经第二孔填入型腔,再将顶入件12插接在第二孔内,再将第一固定件11分别与第一部14、第二部13和顶入件12配合,使得顶入件12保持插入位置,通过等静压处理对砂料22棒进行制造。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11,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的强度,从而保证型腔的精度,以提高砂料22棒的成品率;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固定件11能够使得顶入件12的位置进行保持,从而进一步提高砂料22棒的成型品质,使得成品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1为头箍,头箍的结构简单,固定效果佳,从而有效提高了第一部14和第二部13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使得砂料22棒的成型品质得到了保证。另外,顶入件12抵靠在头箍的内部,通过头箍对顶入件12进行有效限位,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砂料22棒的成型品质。此外,头箍结构拆装便捷,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制造的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头箍,使得治具在等静压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对移动,砂料22与基材21受力充分且稳定,从而使砂料22与基材21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进一步地,冶具1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5,第二固定件15分别第一部14和第二部13配合。具体地,第二固定件15与第一固定件11间隔设置且远离第一固定件11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件15,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得砂料22棒的成品率得到了保证。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件15为抱箍,抱箍的结构简单,固定强度高,能够有效保证第一部14与第二部13连接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得砂料22棒的成品率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抱箍便于拆装,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抱箍,使得治具在等静压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对移动,砂料22与基材21受力充分且稳定,从而使砂料22与基材21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具体地,第一部14为第一橡胶件,第二部13为第二橡胶件,第一橡胶件和第二橡胶件的性能稳定,受力均匀,不会产生砂料22成型后与型腔结构不符的情况,使得砂料22棒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本申请的用于砂轮棒成型的冶具的使用流程如下:

①将凸筋卡入槽,使得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腔与第二半腔合围形成型腔。

②将抱箍套装固定在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外侧。

③将基材的一端经型腔的第一口插入到型腔内。

④将砂料经型腔的第二口填入到型腔内。

⑤将顶入件插设于第二口,并顶死固定。

⑥将头箍套装在第一部和第二部形成第二口的端部上且内表面与顶入件抵靠。

⑦将冶具放置到等静压设备中进行砂料棒的成型。

⑧成型结束后,将冶具从等静压设备中取出。

⑨分离头箍、顶入件和抱箍。

⑩分离第一部和第二部,从而得到成型的砂料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