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9127发布日期:2020-09-15 19:5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捅风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



背景技术:

转炉后是捅风眼机工作区,工作区域地板布置了4条轨道。而炉后区域会经常掉灰块下来,炉后操作工需要定时清扫炉后区域才能保障捅风眼机作业。

但是,因为过多的灰块会影响捅风眼机行进,导致捅风眼机行进精度出现偏差。而炉后清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打扫时会经常有高温灰块砸落,而且灰尘大,温度高,加大了炉后操作工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

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捅风眼机原有的气缸和行走装置,在不捅风眼时,将钢钎装置更替为清扫装置进行清扫,操作安全,减少了人工和改善了工作环境的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包括捅风眼机,所述捅风眼机上设有清扫结构,所述清扫结构均设于捅风眼机前方,所述清扫结构可在捅风眼机上升降,所述清扫结构可对捅风眼机的工作区域进行清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扫结构为正面清扫结构、侧面清扫结构或正面清扫结构加上侧面清扫结构中的一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清扫结构设置正面铲、正面铲柄、摆动结构、连接轴、后座和弹簧,所述正面铲柄一端连接正面铲,另一端连接在后座上,所述正面铲柄中部设置转轴孔,所述连接轴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孔与所述正面铲柄连接,所述捅风眼机上设置第一导轨,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且可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移动,所述连接轴还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捅风眼机上,所述摆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正面铲柄的上方,所述摆动结构可摆动将所述正面铲柄的一端进行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捅风眼机内设置气缸,所述气缸设有气缸顶块,所述后座设有后座槽和后座板,所述气缸可推动正面清扫结构进行清扫,所述气缸顶块可与所述后座板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面铲为左侧设置挡板的半包围结构,所述正面铲的底部设置有坡度,所述正面铲的底部和后部使用活页结构连接,所述正面铲的铲口朝向转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面清扫结构设置侧面铲、侧面铲柄和横杆,所述侧面铲柄一端连接所述侧面铲,另一端使用活页结构安装于所述捅风眼机上,所述捅风眼机设置第二导轨,所述横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侧面铲柄的下方,所述横杆可在第二导轨上移动将所述侧面铲柄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面铲的铲口方向朝向捅风眼机移动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捅风眼机安装于转炉,所述转炉的一侧设置风眼,所述转炉设有风眼的一侧设置轨道,所述捅风眼机可在所述轨道上移动对转炉捅风眼,所述清扫结构均可对所述轨道进行清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现有的自动捅风眼机,在捅风眼机前段下部增加正面清扫结构,利用捅风眼机的气缸作为推力,利用弹簧作为拉力,一边行进一边推动正面铲将第一条轨道前的灰块铲落到转炉下方堆积区;同时利用捅风眼机下部的侧面清扫结构将捅风眼机第一条轨道后到第四条轨道区域的小块烟灰刮到安全区域堆积,再由人工铲到转炉下部,操作安全,减少了人工和改善了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清扫结构安装于捅风眼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清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面铲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清扫结构在正面铲未放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清扫结构放下正面铲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清扫结构在捅风眼机中推动灰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侧面清扫结构安装于捅风眼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侧面清扫结构安装于捅风眼机推动灰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侧面清扫结构收起侧面铲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捅风眼机、2清扫结构、3转炉、4风眼、5轨道、51第一轨道、52第二轨道、53第三轨道、54第四轨道、6正面清扫结构、61正面铲、611挡板、612底部、613后部、62正面铲柄、63摆动结构、64连接轴、65后座、66弹簧、67第一导轨、7侧面清扫结构、71侧面铲、72侧面铲柄、73横杆、74第二导轨、8气缸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10,一种具有自动清扫功能的捅风眼机块,包括捅风眼机1,捅风眼机1上设有清扫结构2,清扫结构2设于捅风眼机1前方,清扫结构2均可在捅风眼机1上升降,清扫结构2可对在捅风眼机1工作区域的移动轨道上进行清扫。

其中,捅风眼机1安装于转炉3,转炉3的一侧设置风眼4,转炉3设有风眼4的一侧设置轨道5,捅风眼机1可在所述轨道5上移动对转炉3捅风眼,清扫结构3均可对所述轨道5进行清扫。

实施案例一:

在本实施案例中,清洗结构为正面清扫结构6加上侧面清扫结构7,正面清扫结构6设于侧面清扫结构7上方。

轨道5为四轨道设计,包括第一轨道51、第二轨道52、第三轨道53和54第四轨道。

正面清扫结构6设置正面铲61、正面铲柄62、摆动结构63、连接轴64、后座65和弹簧66,正面铲柄62一端连接正面铲61,另一端连接在后座65上,正面铲柄62中部设置转轴孔,连接轴64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孔与所述正面铲柄62连接,捅风眼机1上设置第一导轨67,连接轴6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67上,且可在所述第一导轨67上移动,连接轴64还连接所述弹簧66的一端,弹簧66另一端连接在捅风眼机1上,摆动结构63设置在所述正面铲柄62的上方,摆动结构63可摆动将所述正面铲柄62的一端进行升降。捅风眼机1本身内部设置有气缸,气缸设有气缸顶块8,后座65设有后座槽和后座板,气缸可推动正面清扫结构6进行清扫,气缸顶块8可与所述后座板抵触。

侧面清扫结构7设置侧面铲71、侧面铲柄72和横杆73,侧面铲柄72一端连接所述侧面铲71,另一端使用活页结构安装于所述捅风眼机1上,捅风眼机1设置第二导轨74,横杆73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74上,横杆73设置在所述侧面铲柄72的下方,横杆33可在第二导轨74上移动将所述侧面铲柄72升降。

正面铲61为左侧设置挡板611的半包围结构,正面铲61的底部612设置有坡度,正面铲61的底部612和后部613使用活页结构连接,正面铲61的铲口朝向转炉3,侧面铲71的铲口方向朝向捅风眼机1移动方向。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捅风眼机1原有的气缸和行走装置,在不捅风眼时,行走装置驱动捅风眼机1移动,将钢钎装置更替为清扫结构2。在捅风眼机1前段的下部正面清扫结构,使用电机对摆动结构63驱动,使摆动结构63摆动,将正面铲升降到轨道5上,利用捅风眼机1的气缸作为推力,利用弹簧66作为拉力,一边行进一边推动正面铲将第一轨道51前的灰块铲落到转炉下方堆积区。同时利用捅风眼机1下部的侧面铲71将捅风眼机第一轨道51后到第四条轨道54区域的小块烟灰刮到安全区域堆积,再由人工铲到转炉下部,减少了人工劳动和改善了工作环境。

实施案例二:

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案例中的清洗结构2为正面清扫结构6。

实施案例三:

本实施案例与实施案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案例中的清洗结构2为侧面清扫结构7。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