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横梁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抛光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抛光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毛毡或皮革叠制而成,两侧用金属圆板夹紧,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剂。
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抛光机,来替代人工抛光,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机器抛光不具有人工抛光操作的实时反馈,造成抛光面的局部抛光不完整或过度抛光,影响了抛光的效果,导致仍需人工处理修复。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双横梁抛光机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10862004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数控抛光机的横梁驱动装置,包括有底座、垂直设置于底座上的左立柱和右立柱、活动架设于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的横梁,其中,所述底座与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横梁垂直上下往复移动的驱动传动系统;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包括有位于底座内部的动力源驱动组件、位于左立柱内部的左侧双链轮链条传动组件和左侧平衡防撞组件、及位于右立柱内部的右侧双链轮链条传动组件和右侧平衡防撞组件;该技术方案使得当气压低于工作压力或气源气压突然消失时,横梁慢速下降至平衡点,避免了与其它部件发生相撞,而影响设备安全的问题,且保证加工的工件形位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稳定一致;但是该技术方案中未考虑到在抛光机工作时,工件表面各处需抛光的程度不同,而对工件表面各处采取统一的抛光措施,使得该技术方案的抛光效果不够稳定。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双横梁抛光机,采用了特殊的横梁结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横梁抛光机,通过设置铰接在支撑弹簧上的支撑块,使得抛光过程中的横梁配合抛光面产生角度变化,进而使得抛光头与工件的抛光面充分接触进行抛光作业,避免了在工件表面上的抛光不足与过度抛光,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横梁抛光机,包括基座、立柱、横梁、传送带、抛光头、电机和控制器;所述基座位于传送带的两侧,基座上设有支撑的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两根横梁;所述横梁平行的安装在两侧基座的立柱上,横梁的下部设有抛光头;所述传送带将待抛光的工件运至抛光头的下方;所述抛光头均匀的安装在横梁的下部,抛光头在两根横梁上的安装位置相对错开,使得抛光头将传送带上运抵的工件的抛光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立柱包括支撑螺杆、连接块、支撑弹簧和支撑块;所述支撑螺杆设有两个,支撑螺杆的底部安装在基座的螺纹孔内,支撑螺杆的顶部转动安装在连接块的底部;所述连接块的上方设有支撑弹簧和支撑块;所述支撑弹簧设有两个,两支撑弹簧位于连接块上的前后两端,支撑弹簧的两端安装在连接块和支撑块上,支撑弹簧的顶部铰接在支撑块上,支撑弹簧铰接转动的方向平行于传送带的行进方向;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撑块的上部;所述基座上设有电机和控制器,所述两支撑螺杆上的螺旋方向相反,支撑螺杆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圈上设置有与支撑螺杆相啮合的螺纹,齿轮转动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控制支撑螺杆的旋转,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驱动使得支撑螺杆旋转产生进给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支撑螺杆的旋转产生进给移动,进而控制横梁上抛光头的高度位置;工作时,启动控制器,根据待抛光工件的尺寸设定参数,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基座上的支撑螺杆移动,使得抛光头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将待抛光的工件放置于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工件运抵至抛光头的下方抛光,由于抛光头固定安装在抛光机的横梁上,使得抛光头以恒定的角度位置进行抛光作业,而在抛光机的运行中,工件表面需抛光的区域会形成相对的高度落差,使得抛光头与抛光的工件表面产生细微的夹角,水平设置的抛光头在工件表面的待抛光区域进行直接的切削,使得抛光头无法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抛光,进而降低了工件的抛光效果,往往还需要再次检查进行人工抛光处理,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基座上的支撑螺杆和支撑弹簧,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表面进行抛光时,可以精确的控制抛光头的高度位置,当工件表面的抛光区域发生变化,通过支撑弹簧铰接在支撑块上,使得横梁可以产生相对工件表面倾斜的角度,进而抛光头以倾斜角度贴合在工件待抛光的表面上,抛光头与工件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接触达到抛光的效果,同时在支撑弹簧的支撑作用下,在抛光完成后接触到工件的整体表面时,较小的力即可通过抛光头将横梁略微顶起,避免了过度抛光造成破坏;本发明利用设置在基座上可调节的支撑螺杆,通过设置在连接块上的两个支撑弹簧,铰接在支撑弹簧上的支撑块,使得抛光过程中的横梁配合抛光面产生角度变化,进而使得抛光头与工件的抛光面充分接触进行抛光作业,避免了在工件表面上的抛光不足与过度抛光,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抛光头安装在横梁上的底座上,抛光头与底座通过摇摆接头相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抛光头的一侧设置有球形的空心,底座的朝向横梁的方向设置有通孔;所述摇摆接头为球体,摇摆接头转动安装在底座的球形空心中,摇摆接头内设置有圆柱形中空,摇摆接头贯穿的中空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驱动轴通过摇摆接头的下部伸出连接至抛光头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通过底座上的通孔连接到抛光头的马达上;工作时,控制器控制马达启动,抛光头对工件表面的待抛光区与进行抛光,抛光头产生相对的角度变化通过铰接在两个支撑弹簧上的支撑块作用下,使得横梁产生角度偏转,以适应工件表面不规则的待抛光区,由于抛光头统一的安装在横梁上,使得一根横梁上的抛光头无法对工件表面上不同抛光程度的区域各自进行角度调整;影响了单个抛光头的抛光效果,通过设置的摇摆接头将抛光头安装在横梁上,通过摇摆接头转动安装在底座球形的空心中,使得每个抛光头对工件表面待抛光区域分别作出对应的角度调整,提高了单个抛光头的抛光效果,进而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横梁之间设有气垫;所述一侧的基座上设有调压气缸;所述气垫呈环形,气垫分别与横梁和底座相固连,气垫之间通过气管相连通至调压气缸上;所述调压气缸受控制器的控制改变容积,进而通过气管传输调节气垫中的气压;工作时,抛光头在横梁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工件待抛光的表面上,而在一根横梁上的抛光头无法对工件表面上不同的抛光区域进行相应的高度调整,待抛光区域的工件表面强度低于抛光后相对平整的工件的表面强度,通过设置的气缸调节气垫中的气压,使得安装在气垫上的抛光头对于工件表面的作用力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进而使得抛光头对工件表面是需抛光的区域进行抛光,而抛光完成后的工件表面通过抛光头挤压气垫,避免了继续抛光而破坏工件的表面,保持了单个抛光头的抛光效果,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抛光头包括抛光架和抛光盘,所述抛光架固连在摇摆接头上,抛光架上转动安装有抛光盘,抛光架朝向传送带行进方向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所属配重块使得抛光头的重心产生偏移,进而通过摇摆接头的转动使得抛光盘倾斜的置于横梁的下方;工作时,工件进给到抛光头的下方,抛光头与工件的表面相对平行,抛光盘的侧面与工件表面待抛光的区域直接碰撞,直接进行了切削抛光,而非磨削抛光,影响了工件表面的抛光效果,同时对抛光盘的结构造成破坏,降低了抛光盘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在抛光架一侧的配重块,使得抛光盘在初始状态位于倾斜的姿态,在接触工件时,倾斜抬起的抛光盘盘面与工件表面的凸起区域进行磨削抛光,避免了抛光盘的侧面直接与工件的碰撞,保护了抛光盘的使用寿命,维持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安装在下方的传送架上,传送带通过滚筒旋转驱动;所述传送架包括支架、减震弹簧和安装架;所述滚筒的两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的底部通过固连的减震弹簧定位在支架上;所述两侧传送架的支架高度设有落差,使得安装的传送带表面产生了倾斜的角度;工作时,工件表面水平的通过抛光头的抛光,抛光后的杂质会积累在工件的表面,抛光完成后还需对工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将传送架两侧的支架设有落差,使得抛光中产生的杂质随倾斜的工件表面滑落下来,减少了抛光完成后对工件表面的清理,抛光头在抛光过程中随工件的表面实时调整姿态,以适应工件表面的抛光区域,同时在抛光头调整姿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与工件产生碰撞,进而对工件的表面造成破坏,设置的减震弹簧安装在传送架的支架上,缓冲了抛光头对工件碰撞的作用力,避免了抛光表面的破坏,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上方设有排液槽和收集槽;所述排液槽安装在较高一侧的安装架上;所述收集槽安装在较低一侧的安装架上;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通过输送管将排液槽和收集槽连通;工作时,抛光头抛光工件后产生一定量的磨削杂质,当产生的磨削杂质进入抛光的接触面中,影响到抛光面的磨削抛光效果,同时也对抛光机造成了污染,通过高低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排液槽和收集槽,设置的输送泵使得抛光液在抛光机上循环流动,使得抛光液从排液槽流出,通过抛光工件的表面流向收集槽中,带走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基座上可调节的支撑螺杆,通过铰接在支撑弹簧上的支撑块,使得抛光过程中的横梁产生角度变化,通过设置的摇摆接头将抛光头安装在横梁上,使得每个抛光头分别以对应的角度对工件进行抛光,设置的气缸调节气垫中的气压,使得安装在气垫上的抛光头对于工件表面的作用力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设置在抛光架一侧的配重块,使得抛光盘在接触工件时,倾斜抬起的抛光盘盘面与工件表面的凸起区域进行磨削抛光,进而配合抛光头与工件的抛光面充分接触进行抛光作业,避免了在工件表面上的抛光不足与过度抛光,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传送架两侧有高度落差的支架,使得抛光中产生的杂质随倾斜的工件表面滑落,通过高低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排液槽和收集槽,通过输送泵使得抛光液在抛光机上循环流动,带走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双横梁抛光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立柱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抛光头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传送带的立体图;
图中:基座1、立柱2、支撑螺杆21、齿轮211、连接块22、支撑弹簧23、支撑块24横梁3、底座31、通孔311、摇摆接头32、气垫33、传送带4、支架411、减震弹簧412、安装架413、排液槽414、收集槽415、输送泵416、抛光头5、抛光架51、配重块511、抛光盘52、电机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横梁抛光机,包括基座1、立柱2、横梁3、传送带4、抛光头5、电机6和控制器;所述基座1位于传送带4的两侧,基座1上设有支撑的立柱2;所述立柱2上设有两根横梁3;所述横梁3平行的安装在两侧基座1的立柱2上,横梁3的下部设有抛光头5;所述传送带4将待抛光的工件运至抛光头5的下方;所述抛光头5均匀的安装在横梁3的下部,抛光头5在两根横梁3上的安装位置相对错开,使得抛光头5将传送带4上运抵的工件的抛光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立柱2包括支撑螺杆21、连接块22、支撑弹簧23和支撑块24;所述支撑螺杆21设有两个,支撑螺杆21的底部安装在基座1的螺纹孔内,支撑螺杆21的顶部转动安装在连接块22的底部;所述连接块22的上方设有支撑弹簧23和支撑块24;所述支撑弹簧23设有两个,两支撑弹簧23位于连接块22上的前后两端,支撑弹簧23的两端安装在连接块22和支撑块24上,支撑弹簧23的顶部铰接在支撑块24上,支撑弹簧23铰接转动的方向平行于传送带4的行进方向;所述横梁3安装在支撑块24的上部;所述基座1上设有电机6和控制器,所述两支撑螺杆21上的螺旋方向相反,支撑螺杆21上设有齿轮211,所述齿轮211的内圈上设置有与支撑螺杆21相啮合的螺纹,齿轮211转动安装在基座1上,所述电机6通过齿轮211传动控制支撑螺杆21的旋转,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机6驱动使得支撑螺杆21旋转产生进给移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机6驱动支撑螺杆21的旋转产生进给移动,进而控制横梁3上抛光头5的高度位置;工作时,启动控制器,根据待抛光工件的尺寸设定参数,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6驱动基座1上的支撑螺杆21移动,使得抛光头5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将待抛光的工件放置于传送带4上,传送带4将工件运抵至抛光头5的下方抛光,由于抛光头5固定安装在抛光机的横梁3上,使得抛光头5以恒定的角度位置进行抛光作业,而在抛光机的运行中,工件表面需抛光的区域会形成相对的高度落差,使得抛光头5与抛光的工件表面产生细微的夹角,水平设置的抛光头5在工件表面的待抛光区域进行直接的切削,使得抛光头5无法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抛光,进而降低了工件的抛光效果,往往还需要再次检查进行人工抛光处理,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基座1上的支撑螺杆21和支撑弹簧23,对不同尺寸的工件表面进行抛光时,可以精确的控制抛光头5的高度位置,当工件表面的抛光区域发生变化,通过支撑弹簧23铰接在支撑块24上,使得横梁3可以产生相对工件表面倾斜的角度,进而抛光头5以倾斜角度贴合在工件待抛光的表面上,抛光头5与工件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接触达到抛光的效果,同时在支撑弹簧23的支撑作用下,在抛光完成后接触到工件的整体表面时,较小的力即可通过抛光头5将横梁3略微顶起,避免了过度抛光造成破坏;本发明利用设置在基座1上可调节的支撑螺杆21,通过设置在连接块22上的两个支撑弹簧23,铰接在支撑弹簧23上的支撑块24,使得抛光过程中的横梁3配合抛光面产生角度变化,进而使得抛光头5与工件的抛光面充分接触进行抛光作业,避免了在工件表面上的抛光不足与过度抛光,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抛光头5安装在横梁3上的底座31上,抛光头5与底座31通过摇摆接头32相连接;所述底座31朝向抛光头5的一侧设置有球形的空心,底座31的朝向横梁3的方向设置有通孔311;所述摇摆接头32为球体,摇摆接头32转动安装在底座31的球形空心中,摇摆接头32内设置有圆柱形中空,摇摆接头32贯穿的中空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驱动轴通过摇摆接头32的下部伸出连接至抛光头5上;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通过底座31上的通孔311连接到抛光头5的马达上;工作时,控制器控制马达启动,抛光头5对工件表面的待抛光区与进行抛光,抛光头5产生相对的角度变化通过铰接在两个支撑弹簧23上的支撑块24作用下,使得横梁3产生角度偏转,以适应工件表面不规则的待抛光区,由于抛光头5统一的安装在横梁3上,使得一根横梁3上的抛光头5无法对工件表面上不同抛光程度的区域各自进行角度调整;影响了单个抛光头5的抛光效果,通过设置的摇摆接头32将抛光头5安装在横梁3上,通过摇摆接头32转动安装在底座31球形的空心中,使得每个抛光头5对工件表面待抛光区域分别对应的角度调整,提高了单个抛光头5的抛光效果,进而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31与横梁3之间设有气垫33;所述一侧的基座1上设有调压气缸11;所述气垫33呈环形,气垫33分别与横梁3和底座31相固连,气垫33之间通过气管相连通至调压气缸11上;所述调压气缸11受控制器的控制改变容积,进而通过气管传输调节气垫33中的气压;工作时,抛光头5在横梁3重力的作用下,贴合在工件待抛光的表面上,而在一根横梁3上的抛光头5无法对工件表面上不同的抛光区域进行相应的高度调整,待抛光区域的工件表面强度低于抛光后相对平整的工件的表面强度,通过设置的气缸调节气垫33中的气压,使得安装在气垫33上的抛光头5对于工件表面的作用力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进而使得抛光头5对工件表面是需抛光的区域进行抛光,而抛光完成后的工件表面通过抛光头5挤压气垫33,避免了继续抛光而破坏工件的表面,保持了单个抛光头5的抛光效果,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抛光头5包括抛光架51和抛光盘52,所述抛光架51固连在摇摆接头32上,抛光架51上转动安装有抛光盘52,抛光架51朝向传送带4行进方向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511;所属配重块511使得抛光头5的重心产生偏移,进而通过摇摆接头32的转动使得抛光盘52倾斜的置于横梁3的下方;工作时,工件进给到抛光头5的下方,抛光头5与工件的表面相对平行,抛光盘52的侧面与工件表面待抛光的区域直接碰撞,直接进行了切削抛光,而非磨削抛光,影响了工件表面的抛光效果,同时对抛光盘52的结构造成破坏,降低了抛光盘52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在抛光架51一侧的配重块511,使得抛光盘52在初始状态位于倾斜的姿态,在接触工件时,倾斜抬起的抛光盘52盘面与工件表面的凸起区域进行磨削抛光,避免了抛光盘52的侧面直接与工件的碰撞,保护了抛光盘52的使用寿命,维持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送带4安装在下方的传送架41上,传送带4通过滚筒旋转驱动;所述传送架41包括支架411、减震弹簧412和安装架413;所述滚筒的两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架413上;所述安装架413的底部通过固连的减震弹簧412定位在支架411上;所述两侧传送架41的支架411高度设有落差,使得安装的传送带4表面产生了倾斜的角度;工作时,工件表面水平的通过抛光头5的抛光,抛光后的杂质会积累在工件的表面,抛光完成后还需对工件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通过将传送架41两侧的支架411设有落差,使得抛光中产生的杂质随倾斜的工件表面滑落下来,减少了抛光完成后对工件表面的清理,抛光头5在抛光过程中随工件的表面实时调整姿态,以适应工件表面的抛光区域,同时在抛光头5调整姿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与工件产生碰撞,进而对工件的表面造成破坏,设置的减震弹簧412安装在传送架41的支架411上,缓冲了抛光头5对工件碰撞的作用力,避免了抛光表面的破坏,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413的上方设有排液槽414和收集槽415;所述排液槽414安装在较高一侧的安装架413上;所述收集槽415安装在较低一侧的安装架413上;所述支架411的一端设有输送泵416,所述输送泵416通过输送管将排液槽414和收集槽415连通;工作时,抛光头5抛光工件后产生一定量的磨削杂质,当产生的磨削杂质进入抛光的接触面中,影响到抛光面的磨削抛光效果,同时也对抛光机造成了污染,通过高低设置在安装架413上的排液槽414和收集槽415,设置的输送泵416使得抛光液在抛光机上循环流动,使得抛光液从排液槽414流出,通过抛光工件的表面流向收集槽415中,带走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工作时,启动控制器,根据待抛光工件的尺寸设定参数,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6驱动基座1上的支撑螺杆21移动,使得抛光头5调整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同时启动抛光头5上的马达,将待抛光的工件放置于传送带4上,传送带4将工件运抵至抛光头5的下方抛光,通过支撑弹簧23铰接在支撑块24上,使得横梁3可以产生相对于工件表面倾斜的角度,进而抛光头5以倾斜角度贴合在工件待抛光的不平整的表面上,与工件的表面进行充分的接触达到抛光的效果,在支撑弹簧23的支撑作用下,在抛光头5抛光完成后接触到工件的整体表面时,较小的力即可通过抛光头5将横梁3略微顶起,避免了过度抛光造成的破坏,通过设置的摇摆接头32将抛光头5安装在横梁3上,通过摇摆接头32转动安装在底座31球形的空心中,使得每个抛光头5对工件表面待抛光区域分别作出对应的角度调整,提高了单个抛光头5的抛光效果,设置的气缸调节气垫33中的气压,使得安装在气垫33上的抛光头5对于工件表面的作用力处于合适的范围内,进而使得抛光头5对工件表面是需抛光的区域进行抛光,而抛光完成后的工件表面通过抛光头5挤压气垫33,避免了继续抛光而破坏工件的表面,保持了单个抛光头5的抛光效果,设置在抛光架51一侧的配重块511,使得抛光盘52在初始状态位于倾斜的姿态,在接触工件时,倾斜抬起的抛光盘52盘面与工件表面的凸起区域进行磨削抛光,避免了抛光盘52的侧面直接与工件的碰撞,保护了抛光盘52的使用寿命,维持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将传送架41两侧的支架411设有落差,使得抛光中产生的杂质随倾斜的工件表面滑落下来,减少了抛光完成后对工件表面的清理,同时在抛光头5调整姿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与工件产生碰撞,进而对工件的表面造成破坏,设置的减震弹簧412安装在传送架41的支架411上,缓冲了抛光头5对工件碰撞的作用力,避免了抛光表面的破坏,高低设置在安装架413上的排液槽414和收集槽415,通过输送泵416使得抛光液在抛光机上循环流动,使得抛光液从排液槽414流出,通过抛光工件的表面流向收集槽415中,带走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提升了抛光机的抛光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