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船锚抛丸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8205发布日期:2020-05-19 21:55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轮船锚抛丸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抛丸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轮船锚抛丸机械。



背景技术:

轮船锚用于对停靠的轮船进行固定,轮船锚长时间潜在水中,容易生锈。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轮船锚进行抛丸处理,以进行除锈。抛丸一般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以避免弹丸的溅射。因此急需一种轮船锚抛丸机械,用于对轮船锚进行抛丸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船锚抛丸机械,用于方便对轮船锚的抛丸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轮船锚抛丸机械,其特征是,它包括:

发射舱,发射舱为上端大、下端小的中空结构;在发射舱上部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在发射舱下部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在发射舱内设有发射单元,发射单元包括与发射舱内壁转动连接的托板、驱动托板转动的驱动机构,在发射舱内设有将弹丸由下而上提升至托板上的提升单元;

抛丸舱,它与发射舱外壁固定连接且通过第一通孔与发射舱内腔连通,在抛丸舱内设有用于放置轮船锚的转盘,在抛丸舱的下部与第二通孔之间设有连接管,抛丸舱内腔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回收面,在抛丸舱下部的侧壁设有位于回收面下端与连接管之间的侧孔。

进一步地,发射舱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台形,在发射舱的顶部设有第一端盖。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固定在旋转电机输出端的驱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且与托板底部固定连接的齿圈,在托板下方设有与发射舱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旋转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提升单元包括设置在发生舱轴线上且与发射舱底部固定连接的提升筒、转动安装在提升筒内的转轴、固定在转轴外壁的螺旋叶片、固定在发射舱底部且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提升电机。

进一步地,在提升筒下部的侧壁设有入口,在提升筒上部的侧壁设有出口,弹丸经入口进入提升筒,经出口移出提升筒后落在托板上。

进一步地,抛丸舱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抛丸舱的侧壁设有凹槽,发射舱置于凹槽内一部分,发射舱通过第一通孔与抛丸舱内腔连通,在抛丸舱的顶部设有第二端盖。

进一步地,在抛丸舱内转动安装有主轴,主轴的上端与转盘固定连接,在抛丸舱的底部设有步进电机,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在主轴的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在托板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挡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轮船锚抛丸机械,通过旋转运动带动弹丸的高速旋转,旋转的弹丸发出发射舱后进入抛丸舱内,对轮船锚起到抛光的作用。执行抛光后的弹丸在重力作用下自行滚落至发射舱内,并在提升单元的作用下再次转移至托板上,进而在托板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后发射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发射舱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c-c剖视图;

图7为发射舱的透视图;

图8为提升单元的三维图;

图9为图8的正视图;

图10为弹丸提升示意图;

图11为抛丸舱的剖视图;

图中:1发射舱,11支腿,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14支撑板,15轴承,16第一端盖,2提升筒,21出口,22入口,23转轴,24螺旋叶片,25提升电机,3托板,31齿圈,32驱动齿轮,33旋转电机,4弹丸,5抛丸舱,51第二端盖,52回收面,53连接管,54侧孔,55主轴,56从动齿轮,57主动齿轮,58步进电机,59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发射舱1、提升单元、发射单元、抛丸舱和支撑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发射舱1为中空结构,发射舱的上部为圆柱形,发射舱的下部为圆台形,发射舱下部的大端与发射舱的上部接触。在发射舱的底部设有支腿11,用于实现对发射舱的支撑。在发射舱上部的侧壁设有第一通孔12,在发射舱下部的侧壁设有第二通孔13。在发射舱上部的内腔中固定有圆环形的支撑板14,在发射舱的顶部设有第一端盖16,第一端盖与发射舱螺纹连接,通过第一端盖实现对发射舱顶部的密封。

在发射舱内设有提升单元,如图1、图4至图9所示,提升单元包括设置在发射舱轴线且与发射舱底部固定连接的提升筒2、设置在提升筒内侧的转轴23、固定在转轴外壁且置于提升筒内的螺旋叶片24、固定在发射舱底部且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提升电机25,在提升电机的作用下驱动转轴的旋转。在提升筒上部的侧壁设有出口21,在提升筒下部的侧壁设有入口22。如图10所示,弹丸4经入口进入提升筒内,然后在旋转的转轴及螺旋叶片的提升作用下由下而上移动,最后经出口移出提升筒。为实现对转轴的支撑,在发射舱的底部还固定有轴承15,转轴的下部固定在轴承内圈上。

在发射舱的内腔中设有圆环形的托板3,托板置于第一通孔的下方,托板置于提升筒的外侧,托板与发射舱内壁之间转动连接,在托板的底部固定有齿圈31,在支撑板上固定有旋转电机33,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与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32。托板、齿圈、驱动齿轮和旋转电机构成了发射单元,弹丸由出口落在托板上,高速旋转的托板带动弹丸的转动且弹丸靠近发射舱内壁,弹丸经第一通孔飞出发射舱。为防止弹丸与托板之间的过渡打滑,在托板的顶部还可以固定挡杆,挡杆沿托板径向设置,且挡杆为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根。旋转电机、驱动齿轮和齿圈构成了驱动托板在水平面内旋转的驱动机构。

发射舱的下部呈锥形,有利于弹丸沿发射舱内壁向下滚动后汇集在提升筒的周围,进而进入入口内。

如图1、图2和图11所示,在发射舱的外壁上固定有抛丸舱5,抛丸舱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在抛丸舱的顶部设有第二端盖51,以实现对抛丸舱的密封。在抛丸舱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发射舱的外壁伸入凹槽内进而与抛丸舱固定连接。抛丸舱内腔的底部为倾斜设置的回收面52,在抛丸舱下部的侧壁上设有连接管53,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抛丸舱侧壁上的侧孔54连通,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发射舱的第二通孔连通。抛丸舱内执行完抛丸作业的弹丸落下后,沿回收面滚落并穿过连接管后进入发射舱内。在抛丸舱内转动安装有主轴55、在主轴顶部固定有转盘59,使用时,将轮船锚放置在转盘上。在抛丸舱底部设有安装槽,主轴下端置于安装槽内,在主轴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56,在安装槽内固定有步进电机58,在步进电机输出端固定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57,在步进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驱动下转盘在水平面内缓慢旋转。凹槽的设置使得抛丸舱内腔与发射舱的第一通孔连通,托板在高速旋转时,弹丸经第一通孔甩出后进入抛丸舱内,并与轮船锚接触实现抛丸。

使用时,打开第一端盖,向发射舱内加入弹丸;打开第二端盖,向抛丸舱内加入轮船锚,然后盖上第一、第二端盖。启动提升单元、发射单元,将弹丸发射进抛丸舱内,实现对轮船锚的抛丸。抛丸后弹丸下落沿回收面滚落,并穿过连接管进入发射舱内,随后经提升单元再次提升,发射单元再次发射后执行再次的抛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