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8848发布日期:2020-06-26 23:2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冶金带钢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精度极薄if钢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等领域,且其用途仍在不断扩大,需求量呈急剧上升态势。对于超低碳钢if钢极薄规格(厚度≤0.4mm)带钢,由于其材质自身屈服强度低、厚度过薄,在连退炉内高温、张力、炉辊辊型等综合作用下极易产生褶皱。带钢出现褶皱后在运行状态下非常容易跑偏发生断带事故。

中国专利cn201310719505.9,公开了《一种控制宽幅if钢连退起皱的方法》,通过仅对连退生产中的部分加热温度(快冷温度控制在350℃~380℃之间、均热温度控制在790~810℃)、炉区速度(时效段炉区速度控制在120~160m/min)、计划排产等工艺过程进行调整,可避免因速度过大或过小的波动造成褶皱,合理调整快冷负荷,降低带钢在时效段的强度,减少时效段产生褶皱的机率,(“合格率能达93%以上”),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薄if钢起褶的问题,尤其是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易出现褶皱的问题。而由于极薄if钢起褶问题会导致无法稳定生产,影响生产的连续批量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现象,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关键技术方案如下:

1)温度控制:加热段710-730℃,均热段730-750℃,缓冷段620-640℃,快冷段440-460℃,时效段350-370℃,终冷段120-150℃;

2)张力控制:加热段2.2-2.4kn,均热段2.1-2.3kn,缓冷段3.8-4.1kn,快冷段4.0-4.2kn,时效段2.4-2.6kn,终冷段3.0-3.2kn;

3)速度控制:提前将炉区速度控制在220-240m/min,在极薄if钢进入炉内时,不再进行速度调整;

4)排产控制:规范过渡料使用,同宽度、同厚度cq级别带钢过渡料为3卷,不能少于2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的问题,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

2)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以某钢企为例,使用该发明前,由于极薄if钢起褶问题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使用该发明后,再未发生极薄if钢起褶问题,可稳定批量连续生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极薄if钢在连续退火炉中依次经过加热和冷却等过程完成再结晶退火,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带钢本身屈服强度下降变软严重,导致带钢通过炉辊(锥度辊)过程中宽度方向上受力不均,当张力达到带钢的屈服极限时,发生塑形变形,带钢容易出现褶皱,对此,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的问题,其关键技术方案如下:

1)温度控制:针对连续退火炉炉区温度高,采取提前调温、减缓加热速度措施。先调温,提前调整炉区的加热段板温计的温度,以降低加热速度;缓快冷,板温计采取闭环控制;时效段,提前关闭时效段的全部电加热器,使其炉辊和带钢自然冷却,避免带钢在时效段二次受热出现褶皱现象;终冷段,板温计闭环控制,减小其与时效段的温度差值。具体各段的温度控制为,加热段710-730℃,均热段730-750℃,缓冷段620-640℃,快冷段440-460℃,时效段350-370℃,终冷段120-150℃。

2)张力控制:针对连续退火炉炉区张力偏大,带钢易产生塑形变形,采取提前降低炉区各段张力措施。具体各段张力为,加热段2.2-2.4kn,均热段2.1-2.3kn,缓冷段3.8-4.1kn,快冷段4.0-4.2kn,时效段2.4-2.6kn,终冷段3.0-3.2kn。

3)速度控制:针对屈服强度下降变软严重,提前将炉区速度控制在220-240m/min,在极薄if钢进入炉内时,不要进行速度调整,直至生产完毕,再做调整。

4)排产控制:针对炉辊辊形凸度变化,加剧带钢受力不均,规范过渡料的使用,保证辊形。与之衔接的过渡料,同宽度、同厚度cq级别带钢过渡料为3卷,不能少于2卷。

实践表明,以某钢企为例,使用该发明前,由于极薄if钢起褶问题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使用该发明后,再未发生极薄if钢起褶问题,可稳定批量连续生产。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防止极薄厚度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所述的极薄厚度的超低碳if钢厚度≤0.4mm,其关键技术方案如下:

1)温度控制:加热段710-730℃,均热段730-750℃,缓冷段620-640℃,快冷段440-460℃,时效段350-370℃,终冷段120-150℃;

2)张力控制:加热段2.2-2.4kn,均热段2.1-2.3kn,缓冷段3.8-4.1kn,快冷段4.0-4.2kn,时效段2.4-2.6kn,终冷段3.0-3.2kn;

3)速度控制:提前将炉区速度控制在220-240m/min,在极薄if钢进入炉内时,不再进行速度调整;

4)排产控制:规范过渡料使用,同宽度、同厚度cq级别带钢过渡料为3卷,不能少于2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冶金带钢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止连退机组极薄IF钢起褶的方法,通过综合控制连退炉内各段的退火温度、张力、速度等工艺参数,可有效防止极薄厚度(厚度≤0.4mm)的超低碳IF钢在连退炉内出现褶皱现象,解决因极薄IF钢起褶常常导致无法稳定连续生产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明;孙荣生;王静;郭洪宇;毛玉川;蔡顺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