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4038发布日期:2020-07-10 17:4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质合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仪表传动轴都由钢材为主要材料,其主要缺陷是硬度低,不耐用并且因其属于磁性材料,因此在广为存在的电磁环境下,其计量的准确度受到干扰和影响,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硬质合金材料是由难熔金属的硬质化合物和粘结金属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一种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强度和韧性较好、耐热、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特别是它的高硬度和耐磨性,即使在500℃的温度下也基本保持不变,在1000℃时仍有很高的硬度。因此硬质合金材料是制造仪表传动轴的优选材料。使用硬质合金材料能够很好的解决仪表传动轴硬度的问题,但是磁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使硬质合金材料失去磁性,制成非磁性硬质合金材料,用非磁性硬质合金材料来制成仪表的传动轴,就具备了耐用且抗电磁干扰的优势,而且硬度比刚才高很多,是制造仪表传动轴的理想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磁性硬质合金,用该材料制备仪表的传动轴不仅能够满足仪表传动轴硬度的要求,而且还不具有磁性,使得仪表能够抗电磁干扰,工作稳定性好,在周围大电力磁场的存在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不受影响。

一种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

所述wc粉要求:fsss粒度:2-4u,含碳量:5.91-5.95%。

所述w粉要求:fsss粒度:2-4u。

所述ni粉要求:fsss粒度:1.5-2.5u。

所述cr3c2粉要求:fsss粒度:1-2u。

所述mo粉、moc粉要求:fsss粒度:1-2u。

所述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的物理性能要求:

孔隙度:≤a02/b02/c00

密度:14.5g/cm3

磁力:0

抗弯度:>4000n/mm2

硬度:hra89-9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仪表轴用非磁性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上述原料;

步骤2,上述原料混合和进行湿磨;

步骤3,过筛;

步骤4,干燥后过筛;

步骤5,加入成型剂进行混炼;

步骤6,挤压成型;

步骤7,排除成型剂;

步骤8,烧结;

步骤9,物理检测;

步骤10,外形检验得到产品;

步骤11,加工得到仪表传动轴。

步骤2中,进行湿磨时,加入的湿磨剂为酒精。

步骤9中,物理检测是检测材料的磁力、空隙、密度、强度、硬度。

步骤10中,外形检测是检测圆度、外径、长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提供的硬质合金硬度高,是制造仪表轴的优选材料,而且没有磁性,制造出来的仪表轴就具备了耐用且抗电磁干扰的优势。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材料相对于普通材料来讲器仪表抗电磁干扰,工作稳定性好,在周围大电力磁场的存在环境,正常工作不受影响,使用范围广泛。仪表轴工作时间更长,其耐用时间是普通材料的工作时间是数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总重量为100kg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1,称取原料:

wc粉要求:fsss粒度:2-4u,含碳量:5.91-5.95%;

w粉要求:fsss粒度:2-4u;

ni粉要求:fsss粒度:1.5-2.5u,ni粉优选加拿大镍粉;

cr3c2粉要求:fsss粒度:1-2u;

mo粉要求:fsss粒度:1-2u;

步骤2,将上述原料混合,然后加入湿磨剂进行湿磨(例如酒精);

步骤3,过筛;

步骤4,干燥后再次过筛;

步骤5,加入成型剂进行混炼;

步骤6,挤压成型;

步骤7,排除成型剂;

步骤8,烧结;

步骤9,物理检测;检测材料的磁力、空隙、密度、强度、硬度是否符合要求,物理性能要求为:

孔隙度:≤a02/b02/c00

密度:14.5g/cm3

磁力:0

抗弯度:>4000n/mm2

硬度:hra89-90;

步骤10,外形检验得到产品,检验产品的圆度、外径、长度;

步骤11,加工得到仪表传动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moc粉代替mo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称取的原料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称取的原料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称取的原料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