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RH单联工艺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23397发布日期:2021-04-09 20: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冶金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rh单联工艺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



背景技术:

dc01、sphd等低碳铝镇静钢,碳含量范围为0.01%~0.03%,其主要用于汽车、家电等产品结构件的制作,需要具有良好的冲压和折弯性能,对夹杂要求较为严格,炼钢生产的工艺路线为“铁水kr预处理→转炉→rh→连铸”。采用现有控制工艺,钢中al2o3夹杂物含量较多,不仅影响了铸机的稳定浇铸,而且也影响了钢材的加工性能。

dc01、sphd等低碳铝镇静钢一般是在rh先完成脱碳,然后再加入铝质脱氧剂以脱除钢中残氧和完成合金化。在脱氧的过程中生成al2o3夹杂,如果钢中残存较多的al2o3将存在以下危害:1、堵塞铸机水口。在铸机浇铸过程中al2o3夹杂将粘附在水口上,造成水口堵塞。若水口粘附较多的al2o3,导致铸机不能正常浇铸时,必须进行换水口操作,将使铸机拉速产生波动,易造成铸坯卷渣,使铸坯夹杂增多,进而影响钢材的质量。2、影响钢材的性能。钢中存在较多的al2o3夹杂,将使钢的塑性、韧性降低,也是钢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裂纹的根源。因此,为了提高铸机浇铸的稳定性和钢材的加工性能,需要降低该类钢种的al2o3夹杂含量。

申请号为201810305245.3的《一种低夹杂洁净钢的生产方法》通过添加nb、ti等微合金元素,控制析出物中nb∶ti∶mo原子比为4∶1∶0.2来去除夹杂,需要加入铌、钛、钼合金;申请号为201611137740.5的《一种超低碳钢中夹杂物的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向钢包中加入石灰造渣、加入低碳低硅复合脱氧剂对钢包渣进行改质去除钢中的夹杂;申请号为201610605174.x的《控制气阀钢夹杂物的冶炼方法》,主要采用aod冶炼炉中的调渣剂调渣、在精炼炉内的改质剂调渣以及钙处理的方法去除夹杂。以上专利所述的方法需要加入额外的物质,比如合金、石灰、钙线等,且都需要经过lf炉处理,不仅增加了炼钢成本,而且也增加了钢中的有害元素氮的含量。因此研究采用rh单联工艺如何降低钢中夹杂很有必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rh单联工艺降低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后铸机更换水口的频次由每3炉一换提高至7炉一换,钢材的加工冲裂率由2.1%降低到0.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rh单联工艺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降低钢渣中的氧含量,减少al2o3夹杂的生成量;生成的al2o3尽可能从钢中去除;避免高夹杂含量的钢水形成铸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rh单联工艺降低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炼钢方法,采用rh单联工艺的工艺路线为:kr铁水预处理→转炉→rh→连铸的工艺路线,省去了le工序;

工艺步骤为:

1)优化转炉吹炼工艺和出钢工艺:

a在吹炼结束前2分钟和1分钟分别将转炉底吹强度由0.02m3/(t·min)提高至0.03m3/(t·min)和0.04m3/(t·min);

b在转炉吹炼的拉碳阶段,将拉碳枪位较常规工艺降低50mm,供氧强度由常规工艺的3.0m3/(t·min)提高至3.5m3/(t·min);

c出钢过程中采用滑板前、后双挡渣工艺;

2)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和氧含量以及转炉出钢下渣量:

a转炉钢水碳氧积由常规工艺的0.0030%降低到0.0025%;

b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控制在0.055%以下;

c转炉下渣量控制在4kg/吨钢以内;

3)优化钢包顶渣改质工艺:

在rh处理前和处理后加入适量的指定成分的改质剂,改质剂成分和加入量分别如下:

a改质剂成分:质量百分比al≥40.0%、cao≥22.0%、al2o3≥15.0%、sio2≤5.0%、fe2o3≤1.5%、mgo≤5.0%、mno≤3.0%、h2o≤5.0%;

brh处理前改质剂加入量:

q=500×m×a[o]

式中:q——吨钢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m——吨钢下渣量,kg/吨钢;

a[o]——钢水氧含量,%。

crh处理后改质剂加入量

式中:q——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k——加入系数,取值范围为7~10,钢水温度高取上限,温度低取下限;

102——al2o3的相对分子量;

48——al2o3中氧的相对原子量和;

1000——吨和kg换算进率;

a[o]——rh脱碳结束后钢水氧含量,%;

4)优化rh处理工艺:

a采用自然深脱碳工艺,将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后再对钢水进行终脱氧操作;

b钢水到rh温度不低于1640℃;

5)优化连铸浇铸工艺:

铸机在浇铸过程中实行钢包留钢操作。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将rh处理前钢包顶渣中tfe含量控制在8.0%以下、rh处理后钢包顶渣的tfe含量控制在2.0%以下。

进一步,步骤4)中rh终脱氧前钢水残氧含量由0.025~0.030%降低至0.009%~0.015%。

进一步,步骤5)中浇铸后期钢包剩余钢水约5吨左右时,关闭钢包水口滑板,避免夹杂含量较高的钢包上部钢水注入中包。

进一步,步骤5)铸机更换水口的频次由每3炉一换提高至7炉一换,钢材的加工冲裂率由2.1%降低到0.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降低rh单联工艺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方法,1、降低钢渣中的氧含量,减少al2o3夹杂的生成量;2、生成的al2o3尽可能从钢中去除;3、避免高夹杂含量的钢水形成铸坯。通过优化转炉吹炼工艺,降低了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实现了该类钢种终点钢水低碳低氧控制,降低了钢水氧含量。通过优化钢包顶渣改质工艺,降低了顶渣的氧化性,不仅避免了顶渣对钢水的污染,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吸附夹杂的能力。通过优化rh处理工艺,降低了rh终脱氧前钢水氧含量,从而减少了al2o3脱氧产物的生成量。通过优化浇铸工艺,采用钢包留钢操作,避免了钢包上部夹杂含量高的钢水形成铸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采用rh单联工艺降低低碳铝镇静钢al2o3夹杂的炼钢方法,采用rh单联工艺的工艺路线为:kr铁水预处理→转炉→rh→连铸的工艺路线,省去了le工序;

工艺步骤为:

1)优化转炉吹炼工艺和出钢工艺:

a在吹炼结束前2分钟和1分钟分别将转炉底吹强度由0.02m3/(t·min)提高至0.03m3/(t·min)和0.04m3/(t·min);

b在转炉吹炼的拉碳阶段,将拉碳枪位较常规工艺降低50mm,供氧强度由常规工艺的3.0m3/(t·min)提高至3.5m3/(t·min);

c出钢过程中采用滑板前、后双挡渣工艺;

2)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和氧含量以及转炉出钢下渣量:

a转炉钢水碳氧积由常规工艺的0.0030%降低到0.0025%;

b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控制在0.055%以下;

c转炉下渣量控制在4kg/吨钢以内;

3)优化钢包顶渣改质工艺:

在rh处理前和处理后加入适量的指定成分的改质剂,改质剂成分和加入量分别如下:

a改质剂成分:质量百分比al≥40.0%、cao≥22.0%、al2o3≥15.0%、sio2≤5.0%、fe2o3≤1.5%、mgo≤5.0%、mno≤3.0%、h2o≤5.0%;

brh处理前改质剂加入量:

q=500×m×a[o]

式中:q——吨钢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m——吨钢下渣量,kg/吨钢;

a[o]——钢水氧含量,%。

crh处理后改质剂加入量

式中:q——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k——加入系数,取值范围为7~10,钢水温度高取上限,温度低取下限;

102——al2o3的相对分子量;

48——al2o3中氧的相对原子量和;

1000——吨和kg换算进率;

a[o]——rh脱碳结束后钢水氧含量,%;

4)优化rh处理工艺:

a采用自然深脱碳工艺,将钢水碳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后再对钢水进行终脱氧操作;

b钢水到rh温度不低于1640℃;

5)优化连铸浇铸工艺:

铸机在浇铸过程中实行钢包留钢操作。

所述步骤3)中将rh处理前钢包顶渣中tfe含量控制在8.0%以下、rh处理后钢包顶渣的tfe含量控制在2.0%以下。

步骤4)中rh终脱氧前钢水残氧含量由0.025~0.030%降低至0.009%~0.015%。

步骤5)中浇铸后期钢包剩余钢水约5吨左右时,关闭钢包水口滑板,避免夹杂含量较高的钢包上部钢水注入中包。

步骤5)铸机更换水口的频次由每3炉一换提高至7炉一换,钢材的加工冲裂率由2.1%降低到0.3%。

1、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

根据反应平衡的原理,随着钢中碳含量的降低其氧含量会增高,在一定条件下,其积为一定值,即[%c]·[%o]=m。终点钢水碳氧积低有利于减少脱氧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该类钢种需将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在转炉吹炼的末期,由于钢水碳含量低,钢中碳氧反应不充分,常规工艺操作下转炉终点钢水中的[%c]·[%o]一般为0.0030%左右。强化熔池搅拌,能够促进钢—渣界面反应的作用,使钢中碳氧反应趋于平衡,是降低钢中碳氧积的有效途径。为了降低转炉终点钢水碳氧积,需采取措施加强对钢水的搅拌,为碳氧反应创造良好的动力学条件。

(1)增加转炉拉碳阶段的底吹流量

增加底吹流量有利于增强对钢水的搅拌,为碳、氧反应创造良好的动力学条件,促进反应的进行。在吹炼结束前2分钟和1分钟分别将底吹强度由0.02m3/(t·min)提高至0.03m3/(t·min)和0.04m3/(t·min)。

(2)降低拉碳枪位和提高供氧强度

降低拉碳枪位和提高供氧强度同样能够增加对熔池的搅拌,促进碳氧反应的进行。在转炉吹炼的拉碳阶段,将拉碳枪位较常规工艺降低50mm,供氧强度由常规工艺的3.0m3/(t·min)提高至3.5m3/(t·min)。

通过以上操作,转炉终点钢水的碳氧积由0.0030%降低到0.0025%。

2、控制合适的终点钢水氧含量

在满足脱碳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转炉终点钢水氧含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铝质脱氧剂的加入量,进而减少脱氧产物生成的夹杂量。冶炼该类钢种时,转炉终点氧含量以不超过0.055%为宜。

3、减少转炉下渣量

转炉渣中含有15%~22%的tfe,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炉渣流入钢包会导致钢水与炉渣发生反应,氧化钢中的合金元素,生成夹杂污染钢水。另外在对炉渣改质过程中,加入的铝质改质剂与渣中tfe反应也会生成al2o3夹杂,残留在渣中,降低了钢包渣吸附夹杂的能力。出钢过程中采用滑板前、后双挡渣工艺,既可防止出钢前期炉渣流入钢包,又可减少出钢后期流入钢包的炉渣量。采用该挡渣工艺后,转炉下渣量控制在了4kg/吨钢以内。

4、rh处理前改质剂加入量

高氧化性渣在超低碳钢冶炼过程中将严重恶化钢水洁净度,为了减轻流入钢包的转炉渣对钢水的污染,出钢后向钢包内加入适量的改质剂。若出钢后加入过量的改质剂,易造成钢液中氧含量过低,影响rh脱碳过程;而少量的改质剂,将得不到较理想的改质效果,影响钢包渣去除夹杂的能力。根据生产经验,合理的改质剂吨钢加入量为:

q=500×m×a[o]

式中:q——吨钢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m——吨钢下渣量,kg/吨钢;

a[o]——钢水氧含量,%。

按上述改质剂加入量,能够将钢包顶渣的tfe含量降低到8.0%以下,减轻了在rh处理过程中钢包顶渣对钢水的污染。

5、改质剂成分

成分合适的改质剂,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改质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改质剂成分如下:

表1改质剂成分(质量分数)

6、rh处理工艺。

采用自然深脱碳工艺,即rh在处理该类钢种时,严禁吹氧操作,并将碳控制在较低水平。现有生产工艺是将碳脱到0.015%左右时即加入铝粒进行终脱氧,虽然钢中碳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但此时钢中残余氧含量仍为0.025%~0.030%,用铝粒脱氧后将生成较多的al2o3夹杂。为了降低rh脱碳后钢水残氧含量,在生产该钢种时,本发明采用深脱碳工艺,即将钢中的碳控制在0.005%以下,以尽可能地用碳脱除钢中的氧,钢中残氧含量能够降低至0.009%~0.015%。

7、rh处理后改质剂加入量

在一定温度下,氧在熔渣和钢液间服从分配定律lo=a(feo)/w([o]),钢包顶渣是钢水发生二次氧化的重要氧源,钢包顶渣的氧化性对已经深脱氧钢水的洁净度有直接影响,因此rh处理后需加入改质剂对钢包顶渣进行改质。其加入量为:

式中:q——改质剂加入量,kg/吨钢;

k——加入系数,取值范围为7~10,钢水温度高取上限,温度低取下限;

102——al2o3的相对分子量;

48——al2o3中氧的相对原子量和;

1000——吨和kg的换算进率;

a[o]——rh脱碳结束后钢水氧含量,%。

按上述工艺改质后,钢包顶渣的tfe含量控制在了2.0%以下,具备了较好的夹杂吸附能力。

8、rh钢水到站温度

因本发明采用自然深脱碳工艺,不能通过吹氧对钢水进行热补偿,且在脱碳完毕,钢中残氧含量较低,导致铝脱氧阶段放出的热量的有限,对钢水的升温效果不明显,因此,为了确保rh处理后有合适的温度,在生产该类钢种时,rh到站温度不得低于1640℃。

9、镇静时间

为了使钢中生成的al2o3夹杂有充分的上浮时间,rh处理后需要对钢水镇静20分钟以上。

10、留钢浇铸

在钢水镇静过程中大部分夹杂被钢包渣吸附,仍有部分夹杂未能完全上浮而聚集在钢水上部,

因此相对于其他钢包其他部位的钢水,钢包上部的钢水夹杂含量较高。为了避免该部分钢水流入中包进而形成高夹杂含量的铸坯,实行大包留钢工艺浇铸,即在浇铸该类钢种时,留5吨左右的钢水在大包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