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006发布日期:2021-02-23 13:5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口杯制作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浇口杯也称外浇口,作为直浇道顶部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接来自浇包的金属液,将浇包倾注的液态金属导入直浇口并经过直浇口进入型腔内,防止飞溅和溢出。小型铸件的浇口杯大都为漏斗形,上口的直径应是直浇口的2倍以上,而且一般都在造型时直接在铸型上做出,中型以上的铸件,浇口杯常为盆形,一般都单独做出后置于铸型上面。
[0003]
现有的浇口杯由覆膜砂形成,并采用模具制作,授权公告号为cn208555904u,授权公告日为2019.03.0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脱模的覆膜砂浇口杯制壳机,包括模体,模体包括左模和右模,左模和右模扣合在模体中部形成模腔,左模和右模内均设置有加热管,左模和右模的外侧均固定有夹板,两块夹板的一端相互靠拢并铰接,另一端均设置有手柄,两个手柄之间设置有固定卡;模体下方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位于模腔处设置有通孔,工作台的台面下方固定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上端连接芯块,驱动件驱动芯块向上运动进入模腔或向下运动移出模腔。
[0004]
上述的覆膜砂浇口杯制壳机在使用时,利用左模和右模内的加热管对覆膜砂进行加热。但是上述的浇口杯利用加热管制作时,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经过左模和右模发散至外部空间,降低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一次性仅能制作成型一个浇口杯,效率较低,增加了单个浇口杯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浇口杯在制作时一次性成型一个浇口杯,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低,单个浇口杯的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包括底座和布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支撑布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下模、竖直布置在所述下模上的导杆和导向装配在所述导杆上的上模,所述下模上间隔布置有多个芯块,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供各个芯块插入的插孔,所述上模在导杆上的行程中具有合模位和分模位,所述芯块与所述插孔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合模位对应的型腔,各个芯块的底部均穿装有中心电热管,所述上模上于相邻的两个插孔之间设置有共用电热管。
[0007]
优选地,所述共用电热管布置在相邻两个插孔之间的中心位置,所述共用电热管与所述插孔平行布置。
[0008]
优选地,所述上模上于所述插孔的外侧还设置有边缘电热管,所述边缘电热管与相邻的插孔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共用电热管与所述插孔之间的间距。
[0009]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顶部还固定装配有顶座,顶座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上模传动连
接的驱动件。
[0010]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和布置在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的传动架,所述传动架的底端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
[0011]
优选地,所述传动架包括四个沿所述气缸的周向间隔布置的传动臂,所述传动臂成l形结构,传动臂的底端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传动臂包括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水平段和与所述上模固定连接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竖直段一体成型。
[0013]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模与所述导杆固定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上模和下模合模时,芯块与插孔之间形成多个型腔,每个芯块上布置中心电热管,中心电热管的电量从各个芯块的中心散发在型腔内的覆膜砂上,减少热量损耗,相邻的插孔之间布置共用电热管,共用电热管的热量经过上模传导至各个型腔内的覆膜砂上,减少了单个型腔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一次性制作出多个浇口杯,提高了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的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模具组件的剖视图。
[0017]
图中,1、底座;2、顶座;3、上模;31、插孔;32、共用电热管;33、边缘电热管;4、下模;41、芯块;42、中心电热管;5、导杆;6、气缸;7、传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该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包括底座1、顶座2和模具组件,底座1和顶座2相互平行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底座1为该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的基础,底座1和顶座2均为矩形板结构,模具组件布置在底座1和顶座2之间。
[0020]
模具组件包括上模3、下模4和导杆5,导杆5共有四个,四个导杆5布置在底座1和顶座2的边缘位置,四个导杆5相互平行且成矩形分布,导杆5支撑布置在顶座2和底座1之间,导杆5的顶端通过螺栓与顶座2固定连接,导杆5的底端通过螺栓与底座1固定连接。导杆5穿过上模3和下模4,导杆5上于下模4的底部布置有支撑法兰,下模4通过螺栓支撑固定在支撑法兰上,即下模4通过导杆5支撑固定在底座1上。
[0021]
下模4上布置有多个芯块41,芯块41共有九个,九个芯块41成矩阵形式均匀分布在下模4的顶部。每个芯块41上分别设置有同轴孔,同轴孔为开口开设在下模4的底部的盲孔,每个同轴孔内均穿装有中心电热管42,即中心电热管42穿装布置在芯块41的底部,中心电热管42通电后可经过芯块41加热型腔内的覆膜砂。
[0022]
上模3导向装配在导杆5上,上模3上开设有插孔31,插孔31共有九个,九个插孔31成矩阵形状布置,九个插孔31与下模4上的九个芯块41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应。上模3在导
杆5上导向移动至与下模4分开时,上模3处于分模位,上模3与下模4闭合时,上模3处于合模位。上模3处于合模位时,芯块41插入插孔31内,芯块41与插孔31之间具有径向间隔,径向间隔形成用于制作浇口杯的型腔。
[0023]
上模3上还设置有共用电热管32和边缘电热管33,共用电热管32布置在相邻的两个插孔31之间的中心位置,使共用电热管32距离相邻的两个插孔31之间的距离相等,对相邻的两个插孔31同时提供热量。边缘电热管33布置在所有的插孔31的外侧,并且边缘电热管33与相邻的插孔31之间的间距等于共用电热管32与插孔31之间的间距,即以一个插孔31为中心的边缘电热管33和共用电热管32距离插孔31的间距相等。每个插孔31周围的边缘电热管33和共用电热管32的总数为四个,为型腔内的覆膜砂提供热量,加快覆膜砂的硬化成型。
[0024]
上模3和下模4闭合时,每个型腔内的覆膜砂周围均布置有共用电热管32、边缘电热管33和中心电热管42,三种电热管同时为覆膜砂提供热量,提高了覆膜砂的硬化效率。同时上模3和下模4闭合后共形成九个型腔,共用电热管32、边缘电热管33和中心电热管42的热量经过上模3、下模4的传导后同时对九个型腔内的覆膜砂提供热量,减小了单个型腔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一次性制作出九个浇口杯,提高了制作效率。
[0025]
顶座2的底部还布置有驱动件,驱动件包括气缸6和传动架7,气缸6固定在顶座2的底部,传动架7与气缸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传动架7的底端与上模3固定连接,气缸6通过传动架7带动上模3沿导杆5上下移动。传动架7包括四个传动臂,四个传动臂沿气缸6的周向间隔布置,四个传动臂组成十字形分布。传动臂为l形结构,传动臂包括与气缸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水平段和与上模3固定连接的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一体成型,水平段的首端与气缸6的活塞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竖直段的底端与上模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气缸6的输出端伸缩时,传动臂带动上模3上下移动,传动臂可以避开上模3上的电热管和插孔31,固定连接方便。
[0026]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浇口杯的批量制作装置,其上模和下模合模时,芯块与插孔之间形成多个型腔,每个芯块上布置中心电热管,中心电热管的电量从各个芯块的中心散发在型腔内的覆膜砂上,减少热量损耗,相邻的插孔之间布置共用电热管,共用电热管的热量经过上模传导至各个型腔内的覆膜砂上,减少了单个型腔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同时一次性制作出多个浇口杯,提高了制作效率。
[002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