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7504发布日期:2021-02-05 19:5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提升,对于机械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零部件表面处理至关重要。抛丸作为一种机械方面的表面处理工艺,适用于形状较规则、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产品。由于现机械产品逐渐趋向多样性和复杂性,抛丸使用的细微钢丸在工作结束后会大量堆积在零部件表面和内部,为不影响后续工序的生产,需对残留的丸粒进行清理和收集。
[0003]
但针对腔体式零部件8,如图1所示,因零部件留有开口,存在丸粒从开口处进入腔体内部,丸粒大量堆积在半密封的零件腔体中的现象,清理困难。因此,为了避免丸粒在作业过程中从开口处进入腔体内或零件内部死角的现象,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前的防护,尤其是对形状不规则且开口周围无防护固定孔的零件的防护尤为重要。对于形状不规则且没有辅助防护的零部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皮革、碎布或塑料膜进行塞紧封堵或胶粘,甚至采用铁板焊接开口,不可避免地造成工艺复杂化、因堵塞用品脱落而造成防护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可有效防护丸粒进入零部件的腔体内,且使用范围广,可对任何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开口进行防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包括:
[0006]
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腔体式零部件的开口配合;所述定位板上开设一安装通孔;
[0007]
一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固定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定位座上开设连通所述安装通孔的螺纹孔;
[0008]
一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所述螺栓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定位板,所述螺栓伸出所述定位座;
[0009]
一螺母,所述螺母套设在所述螺栓上;所述螺母位于所述螺栓伸出所述定位座的一段上;
[0010]
一挡杆,所述挡杆固定在所述螺栓伸出所述定位座的一端;所述挡杆和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两侧;所述挡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
[0011]
优选地,还包括一防护封板,所述防护封板覆盖腔体式零部件的开口;
[0012]
所述防护封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防护封板连通所述安装通孔;
[0013]
所述防护封板位于所述定位座和所述定位板之间;所述防护封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板的面积。
[0014]
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防护封板的中间位置。
[0015]
优选地,所述定位座位于所述防护封板的中间位置。
[0016]
优选地,还包括一扶手,所述扶手固定在所述螺栓的一端;所述扶手和所述螺母位于所述定位板的同侧。
[0017]
优选地,所述挡杆平行于所述扶手。
[0018]
优选地,所述定位座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定位板。
[0019]
优选地,所述定位座焊接在所述定位板的所述安装通孔处。
[0020]
优选地,所述挡杆焊接在所述螺栓的一端。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将定位板卡设在开口处,之后转动螺母,螺母朝扶手方向移动,即实现松开螺母,之后转动扶手,使挡杆旋转成一定角度并通过该开口伸到零部件的腔体内,反向转动扶手使挡杆贴紧零部件的内壁后,将螺母朝定位座方向转动,直至螺母拧紧在定位座上,至此,实现将该防护结构固定在开口处。抛丸时,始终保持螺母拧紧在定位座的状态,可有效防护丸粒由开口进入零部件的腔体内。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现有技术中腔体式零部件的结构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的立体图。
[0024]
其中,1-防护封板,2-定位板,3-定位座,4-螺栓,5-挡杆,6-螺母,7-扶手,8-腔体式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
如图2所示,一种提高腔体式零部件抛丸密封性的防护结构,安装在零部件的开口处,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挡杆5、定位板2、防护封板1、定位座3、螺栓4和把手,具体结构如下:
[0027]
定位板2,用于将该防护结构卡设在腔体式零部件的开口上;定位板2与腔体式零部件的开口配合;定位板2上开设一安装通孔。
[0028]
防护封板1,用于进一步密封该开口;防护封板1覆盖腔体式零部件的开口;防护封板1固定在定位板2的一侧,即防护封板1固定在定位板2的内侧;防护封板1连通安装通孔;防护封板1位于定位座3和定位板2之间;防护封板1的面积大于定位板2的面积。
[0029]
定位座3,和螺母6配合,以将螺栓4固定在定位座3上;定位座3固定在防护封板1的一侧,如定位座3可焊接在定位板2的安装通孔处,定位座3的两端均伸出定位板2和防护封板1;定位座3上开设连通安装通孔的螺纹孔;将螺栓4旋转,以远离定位座3,之后转动螺栓4,螺栓4同时在螺纹孔和安装通孔内转动,以带动挡杆5在腔体式零部件的腔体内转动。
[0030]
螺栓4,用于连接扶手7和挡杆5,螺栓4与螺纹孔配合;螺栓4的一端均伸出定位板
2,另一端伸出定位座3。
[0031]
螺母6,用于将螺栓4固定在定位座3上;螺母6套设在螺栓4上;螺母6位于螺栓4伸出定位座3的一段上。
[0032]
挡杆5,用于将该防护结构卡设在零部件腔体的内壁上;挡杆5固定在螺栓4伸出定位座3的一端,如挡杆可焊接在螺栓4的一端;挡杆5和螺母6位于防护封板1的两侧;挡杆5的长度大于开口的宽度,以保证挡杆5的两端均接触并卡设在零部件的腔体内壁上。优选地,挡杆5平行于扶手7。档杆伸进腔体式零部件的腔体内,可通过扶手7的角度得知序号档杆5的角度,从而确认档杆5是否卡设的牢固
[0033]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2位于防护封板1的中间位置;定位座3位于防护封板1的中间位置。
[003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扶手7,扶手7固定在螺栓4的一端;扶手7和螺母6位于定位板2的同侧。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36]
抛丸工序前,将定位板2卡设在开口处,之后转动螺母6,螺母6朝扶手7方向移动,即实现松开螺母6,之后转动扶手7,使挡杆5旋转成一定角度并通过该开口伸到零部件的腔体内,反向转动扶手7使挡杆5贴紧零部件的内壁后,将螺母6朝定位座3方向转动,直至螺母6拧紧在定位座3上,至此,实现将该防护结构固定在开口处。
[0037]
抛丸时,始终保持螺母6拧紧在定位座3的状态,可以有效防护丸粒由开口进入零部件的腔体内。
[0038]
抛丸后,转动螺母6,螺母6朝扶手7方向移动,即实现松开螺母6,之后转动扶手7,使挡杆5旋转成一定角度并通过该开口,将挡杆5从零部件的腔体内取出,即实现将该防护结构从开口处取下。
[0039]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