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2540发布日期:2021-07-06 20:2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机械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有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冲裁、成形冲压、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
3.打磨为模具加工重要的一环,一个成品模具品质的优劣往往取决于精加工打磨表面的光滑度和精度,现在为机械模具打磨主要采用电动手控打磨机,在加工打磨过程中往往依靠工人经验进行,难以保证机械模具的平整,且在加工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废屑,在加工后清理工作较难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底座以及立柱,所述立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处理结构;
5.所述处理结构,包括:固定槽、滑槽、第一电机、第一螺杆、移动块、固定部、矩形槽、油缸以及打磨部;
6.所述固定槽开在所述底座底面,所述滑槽开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槽内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槽内侧表面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螺杆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移动块螺纹套装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上,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矩形槽开在所述立柱上端面,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矩形槽内底面,所述打磨部设置在所述油缸输出端。
7.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吸风机、圆管、套管、连接套、固定罩、打磨层、吸尘孔、第二电机以及传动轮;
8.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油缸输出端且位于所述矩形槽内,所述吸风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端面,所述圆管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底面,所述套管通过所述连接套活动套装连接在所述圆管上,所述固定罩固定在套管下端,所述打磨层设置在所述固定罩底面,所述吸尘孔开在所述打磨层以及固定罩底面,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底面,所述传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套管上。
9.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圆杆架、支撑杆、固定座、活动孔、内槽、底罩、第二螺杆、升降块、托板、气缸以及顶板;
10.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与所述立柱之间,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端面且滑动套装在所述圆杆架上,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端面,所述活动孔开在所
述固定座底面,所述内槽开在所述固定座内侧表面,所述底罩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面,所述第二螺杆设置在所述底罩底面,所述升降块螺纹套装在所述第二螺杆上且上端穿过所述活动孔,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升降块上端且位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侧表面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座表面,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气缸输出端。
11.优选的,所述顶板侧表面为防滑结构。
12.优选的,所述传动轮之间采用链条连接与皮带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方便调整模具的高度,移动稳固,并且在高速加工时将碎屑进行收集,可以降低打磨时所产生的异物。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的套管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械模具平整加工处理装置的第二螺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8.以上各图中,1、底座;2、立柱;3、固定槽;4、滑槽;5、驱动电机;6、第一螺杆;7、移动块;8、矩形槽;9、油缸;10、固定架;11、吸风机;12、圆管;13、套管;14、连接套;15、固定罩; 16、打磨层;17、吸尘孔;18、驱动电机;19、传动轮;20、圆杆架; 21、支撑杆;22、固定座;23、活动孔;24、内槽;25、底罩;26、第二螺杆;27、升降块;28、托板;29、气缸;3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

3可知,本方案包括底座1以及立柱2,所述立柱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表面,所述底座1与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处理结构;
22.所述处理结构,包括:固定槽3、滑槽4、第一电机5、第一螺杆 6、移动块7、固定部、矩形槽8、油缸9以及打磨部;
23.所述固定槽3开在所述底座1底面,所述滑槽4开在所述底座1 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5设置在所述固定槽3内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槽3内侧表面位于所述滑槽4内,所述第一螺杆6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端,所述移动块7螺纹套装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6上,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移动块7上,所述矩形槽8开在所述立柱2上端面,所述油缸9设置在所述
矩形槽8内底面,所述打磨部设置在所述油缸9输出端;
24.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10、吸风机11、圆管12、套管13、连接套14、固定罩15、打磨层16、吸尘孔17、第二电机18以及传动轮19;
25.所述固定架10设置在所述油缸9输出端且位于所述矩形槽8内,所述吸风机11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上端面,所述圆管12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底面,所述套管13通过所述连接套14活动套装连接在所述圆管12上,所述固定罩15固定在套管13下端,所述打磨层16 设置在所述固定罩15底面,所述吸尘孔17开在所述打磨层16以及固定罩15底面,所述第二电机18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底面,所述传动轮19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机18输出端与所述套管13上;
26.所述固定部,包括:圆杆架20、支撑杆21、固定座22、活动孔 23、内槽24、底罩25、第二螺杆26、升降块27、托板28、气缸29 以及顶板30;
27.所述固定架10设置在所述底座1与所述立柱2之间,所述支撑杆21设置在所述移动块7上端面且滑动套装在所述圆杆架20上,所述固定座22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1上端面,所述活动孔23开在所述固定座22底面,所述内槽24开在所述固定座22内侧表面,所述底罩25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2面,所述第二螺杆26设置在所述底罩25 底面,所述升降块27螺纹套装在所述第二螺杆26上且上端穿过所述活动孔23,所述托板28设置在所述升降块27上端且位于所述固定座22内,所述气缸29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2侧表面且输出端穿过所述固定座22表面,所述顶板30设置在所述气缸29输出端;
28.所述顶板30侧表面为防滑结构,所述传动轮19之间采用链条连接与皮带连接中的任意一种。
29.具体使用时:将模具放置到固定座22内,根据模具的厚度可以调整托板28的高度,调整时,需要旋拧第二螺杆26,使升降块27 通过螺纹向上升起,使托板28上高,调整好后气缸29输出端推动顶板30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第一电机5驱动第一螺杆6,使移动块7 拖动固定座22进行移动,移动时,支撑杆21在圆杆架20上移动加强稳固性,油缸9输出端来调整固定架10的高度,同时第二电机18 输出端驱动传动轮19,使传动轮19传动,套管13进行高速旋转,接触到打磨面后,第一电机5驱动第一螺杆6进行移动,打磨过程中,碎屑通过吸风机11输出端进行吸气,使碎屑通过吸尘孔17进入到固定罩15内以及圆管12吸出进行收集。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