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3184发布日期:2021-07-23 14:3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球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耐磨钢球又称作研磨机用耐磨介质,是消耗品,主要用途是研磨物料,使物料研磨的更细,以达到使用标准,主要在矿山,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硅砂厂,煤化工等领域用,全世界每年钢球的消耗量在3000-5000万吨,其中中国钢球消耗量在300-500万吨,是钢球消耗大国,在钢球脱模过程中,将高温液体注入模具,凝固成型,模具温度随之升高,从而导致钢球凝固速度减慢,影响工作效率,且刚成型的钢球温度极高,运输钢球的工作存在被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操作台、电机和水槽,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操作台处于垂直状态,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上模具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的上端设有注液孔,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具注水孔和上模具排水孔,所述上模具位于支撑杆的一侧,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下模具注水孔和下模具排水孔,所述下模具位于上模具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台底面与水槽固定连接,所述水槽一侧分别设有注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水槽位于下模具的下方,所述水槽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底面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一端与运输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槽和运输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槽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电动推杆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所述第一防水电动推杆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倾斜3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均设有半圆形模具槽,所述上模具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凹槽,所述下模具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凸起,可与上模具模具槽边缘凹槽契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输板一端设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两侧均设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料箱位于水槽的一侧,所述储料箱的底面设有渗水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为:

1、本装置在模具上设有注水孔和排水孔,通过流动的水流使模具内的高温液体迅速凝固脱模,并且让模具也能快速降温,不影响下一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2、本装置增加水槽,用于成型钢球迅速降温,通过推板和运输板将钢球收集在储料箱中,无需操作人员用手触碰钢球,避免操作人员被钢球烫伤,增加工作安全性。

3、本装置设有水槽,抽取水槽中的水为模具降温,再通过模具中的排水孔将水倒回水槽,吸收钢球热量,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水温升高后,可通过水槽一侧的排水口和注水口换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中上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中水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台;2、支撑杆;3、上模具;4、下模具;5、电动推杆;6、注液孔;7、上模具注水孔;8、上模具排水孔;9、连接轴;10、电机;11、下模具注水孔;12、下模具排水孔;13、水槽;14、开口槽;15、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6、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7、推板;18、运输板;19、储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操作台1、电机10和水槽13,操作台1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与操作台1处于垂直状态,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的一端与上模具3固定连接,便于上模具3上下移动,上模具3的上端设有注液孔6,便于将液体注入模具,上模具3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具注水孔7和上模具排水孔8,便于在高温液体注入后迅速降温,凝固成型,上模具3位于支撑杆2的一侧,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与连接轴9固定连接,连接轴9的一端与下模具4固定连接,电机10带动连接轴9转动,从而带动下模具4转动,便于钢球脱模,下模具4的两侧分别设有下模具注水孔11和下模具排水孔12,便于液体迅降温凝固,下模具4位于上模具3的下方。

优选的,操作台1底面与水槽13固定连接,利用水吸收成型钢球的部分热量,水槽13位于下模具4的下方,水槽13一侧分别设有注水口和排水口,用于更换水槽13中的水,水槽13一侧设有开口槽14,便于将冷却后的钢球从水槽中取出,开口槽14底面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一端与运输板18固定连接,开口槽14和运输板18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优选的,水槽13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5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6,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5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7,推板17倾斜30°,便于将钢球通过开口槽14取出。

优选的,上模具3和下模具4内部均设有半圆形模具槽,上模具3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凹槽,下模具4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凸起,可与上模具3模具槽边缘凹槽契合,防止注液时有液体从模具边缘渗出。

优选的,运输板18一端设有储料箱19,储料箱19两侧均设有把手,便于移动。

优选的,储料箱19位于水槽13的一侧,储料箱19的底面设有渗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电动推杆5带动上模具3向下移动,上模具3的底面模具凹槽与下模具4表面的凸起契合,防止高温液体渗出,操作人员将液体从注液孔6倒入,用水管连接上模具注水孔7和下模具注水孔11,从水槽13中抽水灌入上模具3和下模具4,为高温液体迅速降温,从而让钢球快速凝固脱模,升温的水可从上模具排水孔8和下模具排水孔12中通过水管注入水槽13,钢球凝固后,电动推杆5带动上模具3向上移动,电机10带动连接轴9转动,从而带动下模具4转动,钢球从下模具4落入水槽13,水槽13的水可通过水槽13一侧的注水口和排水口进行更换,钢球在水槽13静置片刻后,推板17在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5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6的作用下向上升起,从而将钢球推至开口槽14,通过运输板18落入储料箱19,运输板18表面的棉片可吸收部分钢球表面水分,剩余水通过储料箱19地面渗水孔渗出,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可将储料箱19内的钢球取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操作台(1)、电机(10)和水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与操作台(1)处于垂直状态,所述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的一端与上模具(3)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3)的上端设有注液孔(6),所述上模具(3)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具注水孔(7)和上模具排水孔(8),所述上模具(3)位于支撑杆(2)的一侧,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与连接轴(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9)的一端与下模具(4)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具(4)的两侧分别设有下模具注水孔(11)和下模具排水孔(12),所述下模具(4)位于上模具(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底面与水槽(13)固定连接,所述水槽(13)一侧分别设有注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水槽(13)位于下模具(4)的下方,所述水槽(13)一侧设有开口槽(14),所述开口槽(14)底面固定连接有合页,合页一端与运输板(18)固定连接,所述开口槽(14)和运输板(18)通过合页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3)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5)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6),所述第一防水电动推杆(15)和第二防水电动推杆(16)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7),所述推板(17)倾斜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3)和下模具(4)内部均设有半圆形模具槽,所述上模具(3)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凹槽,所述下模具(4)模具槽边缘设有一圈凸起,可与上模具(3)模具槽边缘凹槽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板(18)一端设有储料箱(19),所述储料箱(19)两侧均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箱(19)位于水槽(13)的一侧,所述储料箱(19)的底面设有渗水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造耐磨钢球用的自动脱模装置,包括操作台、电机和水槽,所述操作台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操作台处于垂直状态,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上模具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的上端设有注液孔,所述上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模具注水孔和上模具排水孔,所述上模具位于支撑杆的一侧,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本装置在模具上设有注水孔和排水孔,通过流动的水流使模具内的高温液体迅速凝固脱模,并且让模具也能快速降温,不影响下一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钟祥市金凤铸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