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7074发布日期:2021-08-03 13:1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式网带淬火炉在运行过程中,加热后的高温工件在经过落料通道落入淬火油时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气进入炉内,会影响工件质量。因此,需要在落料通道设置油封装置,以阻止废气进入炉内。现有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一般由上下两层油封和抽废气管路组成,上下层油封由高温油泵抽取淬火油喷射形成油帘,阻止废气进入炉内,抽废气管路由抽气泵抽出残余的废气(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为淬火油流通方向)。但高温油泵抽取的淬火油在管道中会存在压力损耗,极易造成油帘不交叉,导致油封装置失效。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以至少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包括抽气管、喷油管以及与所述喷油管连接的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导流筒以及与所述导流筒连接的出口管,所述导流筒设置有与所述喷油管连接的入口和与所述出口管连接的出口,所述导流筒内设置有多个开环形导流板,多个所述开环形导流板依次套接,并且相邻两所述开环形导流板的开口相错设置,多个所述开环形导流板以及所述导流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环形通道的两端,所示出口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口、所述网带炉连通,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网带炉连通,并且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网带炉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网带炉的连通位置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包括与所述出口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网带炉连通的增压部,所述增压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并且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网带炉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增压部与所述网带炉的连通位置的上游。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开环形导流板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开环形导流板的开口分别位于其中一所述开环形导流板的直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筒与靠近所述网带炉的落料口的所述喷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括至少四个所述喷油管,所述四个喷油管两两对称设置于所述网带炉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增压组件,所述两个增压组件分别与对称的两所述喷油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增压组件与靠近所述网带炉的落料口的所述喷油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筒设置,以及其内部的开环形导流板,使得淬火油在导流筒内流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和管壁的压力,淬火油本身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弥补淬火油在管路中的压力损失,使得油帘能够交叉,从而确保油封的稳定有效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出口管的设置,其增压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的横截面积,从而形成类似于喇叭状结构,使得通过的淬火油压力进一步增大,进一步确保油帘能够交叉,确保油封的稳定有效性。

(3)本实用新型能够便捷地加装在网带炉上,无需对炉体进行大的改造,设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淬火油流通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淬火油流通方向;

图3为图2中网带炉落料油封装置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1、增压组件;10、导流筒;11、开环形导流板;12、环形通道;20、出口管;21、连接部;22、增压部;

2、抽气管;

3、喷油管;

4、网带炉;40、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一种网带炉4落料油封装置,包括抽气管2、喷油管3以及与喷油管3连接的增压组件1。本装置能够便捷地加装在网带炉4上,无需对炉体进行大的改造,设置方便。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增压组件1包括导流筒10以及与导流筒10连接的出口管20。导流筒10设置有与喷油管3连接的入口和与出口管20连接的出口,导流筒10内设置有多个开环形导流板11,多个开环形导流板11依次套接,并且相邻两开环形导流板11的开口相错设置,多个开环形导流板11以及导流筒10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12,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环形通道12的两端。通过导流筒10设置,以及其内部的开环形导流板11,使得淬火油在导流筒10内流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和管壁的压力,淬火油本身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弥补淬火油在管路中的压力损失,使得油帘能够交叉,从而确保油封的稳定有效性。

所示出口管20的两端分别与出口、网带炉4连通。抽气管2与网带炉4连通,并且抽气管2与网带炉4的连通位置位于出口管20与网带炉4的连通位置的上游,从而即使有少量废气,也会被抽气管2抽出。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出口管20包括与出口连接的连接部21以及与网带炉4连通的增压部22,增压部22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21的横截面积,并且抽气管2与网带炉4的连通位置位于增压部22与网带炉4的连通位置的上游。通过出口管20的设置,其增压部22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部21的横截面积,从而形成类似于喇叭状结构,使得通过的淬火油压力进一步增大,进一步确保油帘能够交叉,确保油封的稳定有效性。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多个开环形导流板11的中心线重合,从而使得油路稳定。进一步地,相邻两开环形导流板11的开口分别位于其中一开环形导流板11的直径两端,使得淬火油能够尽可能地加压。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导流筒10与靠近网带炉4的落料口40的喷油管3连接,从而确保上油封密封。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本装置包括至少四个喷油管3,四个喷油管3两两对称设置于网带炉4的侧边。进一步地,本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增压组件1,两个增压组件1分别与对称的两喷油管3连接。再进一步地,增压组件1与靠近网带炉4的落料口40的喷油管3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流筒设置,以及其内部的开环形导流板,使得淬火油在导流筒内流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和管壁的压力,淬火油本身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弥补淬火油在管路中的压力损失,使得油帘能够交叉,从而确保油封的稳定有效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