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856发布日期:2021-09-15 09:0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镀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


背景技术:

2.铜线镀锡属于化学镀,可用于紫铜,黄铜,铍铜等铜合金表面进行化学镀锡,锡镀层为光亮银白色,可增加铜的焊接性和装饰性,不影响导电性,可用于电子工业,家具器具,食品包装等方面。防氧化,增加铜工件美观,产品无毒无重金属,盐雾测试大于45小时不生锈。不需电镀设备,只需浸泡,方便简单,可镀厚锡。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铜线镀锡过程中铜线表面过于光滑,铜线镀上锡容易脱落,现有的铜线镀锡过程中表面凹凸不平,铜线表面残留有大量毛刺,现有铜线镀锡过程中均需要搅拌锡液,锡液容易沉淀,锡液沉淀后会造成现有的铜线镀锡的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通过内打磨管将铜线的外壁打磨成粗糙状便于铜线外壁粘附上锡,避免锡在铜线上脱落,通过铜线绕过镀锡槽的内壁时能够带动镀锡辊旋转,镀锡槽旋转过程中通过混合桨搅拌镀锡池,避免锡液在镀锡池内沉淀,便于提高铜线镀锡的质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铜线镀锡过程中铜线表面过于光滑,铜线镀上锡容易脱落,铜线镀锡过程中表面凹凸不平,铜线表面残留有大量毛刺,造成铜线镀锡的质量低的问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包括底座、镀锡池、降温清洗池和固定板,所述镀锡池设于底座顶部,所述降温清洗池设于镀锡池一侧,所述固定板设于底座顶部,所述固定板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壁固定设有内打磨管,所述内打磨管内壁套接有铜线,所述镀锡池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一导向辊,所述镀锡池两侧内壁活动连接有三个镀锡辊,所述镀锡辊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镀锡槽,所述镀锡辊外壁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混合桨,所述镀锡池底部一侧内壁固定设有加热底板,所述镀锡池一侧内壁固定设有和铜线数量相等的第一锥形内管,所述降温清洗池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二导向辊,所述降温清洗池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锥形内管,所述降温清洗池两侧内壁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所述降温清洗池两侧内壁位于第三导向辊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轴,所述转轴外壁固定设有清洗辊,所述清洗辊外壁固定设有毛刷,所述转轴一端外壁固定设有第一从动轮,两个所述转轴一端外壁分别固定设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降温清洗池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竖直向上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二从动轮,所述固定台顶部一端固定设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固定设有主动轮。
6.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外壁和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外壁之间均绕接有皮带条。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轮和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8.进一步地,所述铜线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辊、镀锡槽、第一锥形内管、第二导向辊、第二锥形内管、第三导向辊和两个清洗辊固定于第一锥形内管一侧外壁上。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底板和步进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连接有电源线。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分别带动转轴和绕线辊旋转,绕线辊旋转时将铜线旋入绕线辊外壁上,通过内打磨管将铜线的外壁打磨成粗糙状便于铜线外壁粘附上锡,避免锡在铜线上脱落,铜线通过第一锥形内管内壁时将大量多余的锡液刮去落入镀锡池内,铜线通过第二锥形内管内壁时能够继续刮去铜线外壁形成的毛刺,铜线通过第三导向辊进入两个转轴之间,通过两个转轴旋转带动毛刷不断摩擦铜线的外壁,清理铜线外壁镀锡后产生的毛刺,能够使铜线外壁镀上的锡更加光亮,提高铜线镀锡的质量;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铜线绕过镀锡槽的内壁时能够带动镀锡辊旋转,镀锡槽旋转过程中通过混合桨搅拌镀锡池,避免锡液在镀锡池内沉淀,便于提高铜线镀锡的质量。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镀锡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清洗辊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镀锡池、3降温清洗池、4固定板、5固定孔、6内打磨管、7铜线、8第一导向辊、9镀锡辊、10镀锡槽、11混合桨、12加热底板、13第一锥形内管、14第二导向辊、15第二锥形内管、16第三导向辊、17转轴、18清洗辊、19毛刷、20第一从动轮、21固定台、22步进电机、23绕线辊、24主动轮、25第二从动轮、26主动齿轮、27从动齿轮、28皮带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
的范围。
21.参照说明书附图1

4,该实施例的一种镀锡铜线的镀锡装置,包括底座1、镀锡池2、降温清洗池3和固定板4,所述镀锡池2设于底座1顶部,所述降温清洗池3设于镀锡池2一侧,所述固定板4设于底座1顶部,所述固定板4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孔5,所述固定孔5内壁固定设有内打磨管6,所述内打磨管6内壁套接有铜线7,所述镀锡池2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一导向辊8,所述镀锡池2两侧内壁活动连接有三个镀锡辊9,所述镀锡辊9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镀锡槽10,所述镀锡辊9外壁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混合桨11,所述镀锡池2底部一侧内壁固定设有加热底板12,所述镀锡池2一侧内壁固定设有和铜线7数量相等的第一锥形内管13,所述降温清洗池3顶部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二导向辊14,所述降温清洗池3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二锥形内管15,所述降温清洗池3两侧内壁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导向辊16,所述降温清洗池3两侧内壁位于第三导向辊16顶部活动连接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转轴17,所述转轴17外壁固定设有清洗辊18,所述清洗辊18外壁固定设有毛刷19,所述转轴17一端外壁固定设有第一从动轮20,两个所述转轴17一端外壁分别固定设有主动齿轮26和从动齿轮27,所述降温清洗池3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竖直向上的固定台21,所述固定台21顶部一侧活动连接有绕线辊23,所述绕线辊23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二从动轮25,所述固定台21顶部一端固定设有步进电机22,所述步进电机22输出轴固定设有主动轮24。
22.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24外壁和第一从动轮20、第二从动轮25外壁之间均绕接有皮带条28,通过步进电机22便于带动绕线辊23和转轴17旋转。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轮25和主动齿轮26相互啮合,便于将两个转轴17反向旋转,带动毛刷19旋转便于刷去铜线7外壁锡的毛刺。
24.进一步地,所述铜线7一端通过第一导向辊8、镀锡槽10、第一锥形内管13、第二导向辊14、第二锥形内管15、第三导向辊16和两个清洗辊18固定于第一锥形内管13一侧外壁上。
2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底板12和步进电机22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连接有电源线。
26.实施场景具体为:首先将铜线7一端通过内打磨管6、第一导向辊8、镀锡槽10、第一锥形内管13、第二导向辊14、第二锥形内管15和两个清洗辊18之间固定于绕线辊23一侧外壁上,然后启动步进电机22,通过步进电机22带动主动轮24旋转,主动轮24分别带动转轴17和绕线辊23旋转,绕线辊23旋转时将铜线7旋入绕线辊23外壁上,转轴17转转时带动主动齿轮26旋转,主动齿轮26带动从动齿轮27旋转,两个转轴17开始旋转,铜线7通过内打磨管6的内壁时将铜线7的外壁打磨成粗糙的外壁,然后通过第一导向辊8将铜线7通过镀锡辊9上设有的镀锡槽10给予铜线7外壁镀锡,通过内打磨管6将铜线7的外壁打磨成粗糙状便于铜线7外壁粘附上锡,避免锡在铜线上脱落,铜线7通过镀锡槽10的内壁时能够带动镀锡辊9旋转,镀锡槽10旋转过程中通过混合桨11搅拌镀锡池2,避免锡液在镀锡池2内沉淀,铜线7通过第一锥形内管13内壁时将大量多余的锡液刮去落入镀锡池2内,节约成本,铜线7通过第二锥形内管15内壁时能够继续刮去铜线7外壁形成的毛刺,铜线7进入降温清洗池3内时给予铜线7进行降温,铜线7通过第三导向辊16进入两个转轴17之间,通过两个转轴17旋转带动毛刷19不断摩擦铜线7的外壁,清理铜线7外壁镀锡后产生的毛刺,能够使铜线7外壁镀上的锡
更加光亮,提高铜线7镀锡的质量,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铜线镀锡过程中铜线表面过于光滑,铜线镀上锡容易脱落,铜线镀锡过程中表面凹凸不平,铜线表面残留有大量毛刺,造成铜线镀锡的质量低的问题。
2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