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87149发布日期:2021-07-09 11:0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端面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
“ꢀ
弹簧
ꢀ”
。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弹簧的种类复杂多样,按形状分,主要有螺旋弹簧、涡卷弹簧、板弹簧、异型弹簧等,弹簧行业在整个制造业当中虽然是一个小行业,但其所起到的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国家的工业制造业、汽车工业要加快发展,而作为基础件、零部件之一的弹簧行业就更加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超前期,才能适应国家整个工业的快速发展。
3.传统的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有一些缺点,例如当大量弹簧准备加工时,由于需要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使得在打磨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打磨片对弹簧进行打磨,需要工人将打磨机停下然后将打磨片拆下更换不同型号的打磨片,使得在工人更换打磨片时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在打磨时需要另外一位工人进行固定工作,使得在打磨时有两位工人对弹簧进行打磨等,所以急需要一种能够缓解上述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靠近固定台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台上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的内侧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架,所述控制架的内侧设置有夹杆,所述夹杆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夹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滑动槽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轴,所述夹杆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架,所述控制架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限位架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块,所述控制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推杆,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端靠近固定台一侧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内侧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移动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后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支撑台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靠近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靠近电机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电机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
承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架,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靠近第一轴承的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三角架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二轴承的数量有三组,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皮带,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一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磨轮,另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靠近第一皮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皮带,另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二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磨轮,最后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槽,最后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三卡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磨轮,所述三角架的前端靠近第二轴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靠近螺母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第四皮带,所述第四皮带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卡槽,所述第五卡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固定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滑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架的外侧与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滑轮的外侧与滑动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滑轮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与滑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至滑动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与滑动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控制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夹杆的外侧与控制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夹杆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与夹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延伸至控制架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与控制架活动连接,所述控制轴的外侧与滑动槽的内侧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限位架的内侧与夹杆的外侧靠近控制架的下侧活动连接,所述控制轴延伸至限位架的内部,所述控制轴与限位架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控制架的内部靠近第二转轴的一侧,所述螺纹杆与控制架螺纹连接,所述控制块的外侧与限位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延伸至限位架的内部靠近控制轴的一侧,所述螺纹杆与限位架活动连接,所述控制块的上端与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架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下端与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下端与支撑板的上端靠近固定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架的外侧与移动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移动轮的外侧与移动架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贯穿移动轮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移动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移动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移动架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架的上端与支撑台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把手的前端与支撑台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支撑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盖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下端与支撑台的上端靠近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支撑台的上端靠近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后端与电机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的外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侧与三角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母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的外侧靠近第一轴承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后端与三角架的前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贯穿第二轴承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轴与第二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延伸至三角架的内部,所述第三转动轴与三角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与一组第二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与第一皮带的内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靠近第一皮带的一侧与第二皮带的内侧传动连接,一组所述第二
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一卡槽的一侧与第一磨轮的内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的内侧与另一组第二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槽的外侧与第二皮带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的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卡槽的外侧靠近第二皮带的一侧与第三皮带的内侧传动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二卡槽的一侧与第二磨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槽的内侧与最后一组第二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卡槽的外侧与第三皮带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的下侧传动连接,最后一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侧靠近第三卡槽的一侧与第三磨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的内侧与移动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杆延伸至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移动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四卡槽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的外侧靠近螺母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卡槽的外侧与第四皮带的内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卡槽的外侧与第四皮带的内侧靠近第四卡槽的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卡槽的外侧靠近第四皮带的一侧与第一皮带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的下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五卡槽的内侧与第三轴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贯穿第三轴承的内部,所述第四转动轴与第三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延伸至三角架的内部靠近第三转动轴的下侧,所述第四转动轴与三角架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上端与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的下端与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首先将弹簧放到两组夹杆之间,再旋转螺纹杆,由于螺纹杆与控制架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旋转螺纹杆使得螺纹杆向上移动,在螺纹杆移动的过程中,使得螺纹杆通过控制块带动限位架向上移动,使得控制轴在滑动槽的内侧向上移动,当控制块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夹杆以第二转轴为轴旋转,使得两组夹杆夹紧弹簧,由于螺纹杆与控制架之间为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控制两组夹杆的夹紧度,再推动推杆,使得滑动架在滑槽的内侧移动,使滑轮以第一转轴为轴滚动,使得两组夹杆夹着弹簧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旋转螺纹杆使得两组夹杆夹紧弹簧,可以达到固定弹簧的目的,不需要工人在弹簧打磨时进行固定工作;此时,再推动把手,使得移动架在移动槽的内侧中移动,使得移动架带动移动轮以第一转动轴为轴滚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启动电机,使得电机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四卡槽转动,使得第四卡槽通过第四皮带转动第五卡槽旋转,使得第五卡槽通过第三轴承以第四转动轴为轴旋转,使得第五卡槽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卡槽旋转,使得第一卡槽带动一组第二轴承以第三转动轴为轴旋转,使得一组第二轴承带动第一磨轮旋转,使得第一卡槽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二卡槽旋转,使得第二卡槽带动另一组第二轴承以第三转动轴为轴旋转,使得另一组第二轴承带动第二磨轮旋转,使得第二卡槽通过第三皮带带动第三卡槽旋转,使得第三卡槽带动最后一组第二轴承以第三转动轴为轴旋转,使得最后一组第二轴承带动第三磨轮旋转,由于第一磨轮、第二磨轮和第三磨轮之间的型号不同,使得打磨顺序也不同,当推动把手使得第二磨轮移动到弹簧的端面时,使得第二磨轮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当需要更换时,首先停下电机,再将移动杆拧下,再旋转三角架,使得通过三角架旋转将第二磨轮或者第一磨轮旋转到弹簧的端面的表面处,再将移动杆通过三角架拧到固定块的内部,使得移动杆将三角架固定不动,再启动电机,使得第二磨轮或者第一磨轮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一磨轮、第二磨轮和第三磨轮的旋转与三角架的旋转将第一磨轮、第二磨轮和第三磨轮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可以达到便于更换第一磨轮、第二磨
轮和第三磨轮的目的,节约了工人在更换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支撑板;2、支撑腿;3、固定台;4、固定机构;41、支撑杆;42、滑槽;43、滑动架;44、滑轮;45、第一转轴;46、连接块;47、控制架;48、夹杆;49、滑动槽;410、第二转轴;411、控制轴;412、限位架;413、螺纹杆;414、控制块;415、连接板;416、推杆;5、控制机构;51、移动槽;52、移动架;53、移动轮;54、第一转动轴;55、支撑台;56、把手;57、固定杆;58、盖板;59、电机;510、固定块;511、第二转动轴;512、第一轴承;513、三角架;514、螺母;515、第二轴承;516、第三转动轴;517、第一皮带;518、第一卡槽;519、第一磨轮;520、第二卡槽;521、第二皮带;522、第三皮带;523、第二磨轮;524、第三卡槽;525、第三磨轮;526、固定孔;527、移动杆;528、第四卡槽;529、第四皮带;530、第五卡槽;531、第三轴承;532、第四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的方位或位置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请参阅图1

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弹簧生产用端面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腿2,支撑板1的上端设置有固定台3,固定台3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机构4,支撑板1的上端靠近固定台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机构5,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在固定台3上端的支撑杆41,支撑杆41的上端设置有滑槽42,滑槽42的内侧设置有滑动架43,滑动架43的内侧设置有滑轮44,滑轮4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轴45,第一转轴4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46,连接块46的一端设置有控制架47,控制架47的内侧设置有夹杆48,夹杆48的一端开设有滑动槽49,夹杆4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轴410,滑动槽49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轴411,夹杆48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架412,控制架47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413,限位架412的内侧设置有控制块414,控制架47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415,连接板415的上端设置有推杆416,控制机构5包括设置在支撑板1上端靠近固定台3一侧的移动槽51,移动槽51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架52,移动架52的内侧设置有移动轮53,移动轮5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54,移动架52
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台55,支撑台55的后端设置有把手56,支撑台55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杆57,固定杆57的上端设置有盖板58,支撑台55的上端靠近固定杆57的一侧设置有电机59,支撑台55的上端靠近电机5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10,电机59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轴511,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轴承512,第一轴承512的外侧设置有三角架513,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靠近第一轴承512的一侧设置有螺母514,三角架51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轴承515,第二轴承515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转动轴516,第二轴承515的数量有三组,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卡槽518,第一卡槽518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皮带517,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一卡槽5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磨轮519,另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520,第一卡槽518的外侧靠近第一皮带51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皮带521,第二卡槽520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皮带522,另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二卡槽5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磨轮523,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槽524,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三卡槽5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磨轮525,三角架513的前端靠近第二轴承515的一侧开设有固定孔526,固定孔526的内侧设置有移动杆527,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靠近螺母514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槽528,第四卡槽528的外侧设置有第四皮带529,第四皮带529的内侧设置有第五卡槽530,第五卡槽530的内侧设置有第三轴承531,第三轴承531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532。
19.支撑杆41的下端与固定台3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杆41的上端与滑槽42的下端固定连接,滑动架43的外侧与滑槽42的内侧活动连接,滑轮44的外侧与滑动架43的内侧活动连接,第一转轴45贯穿滑轮44的内部,第一转轴45与滑轮44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5延伸至滑动架43的内部,第一转轴45与滑动架43活动连接,第一转轴45的一端与连接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块46的另一端与控制架47的一端固定连接,夹杆48的外侧与控制架47的内侧活动连接,第二转轴410贯穿夹杆48的内部,第二转轴410与夹杆48活动连接,第二转轴410延伸至控制架47的内部,第二转轴410与控制架47活动连接,控制轴411的外侧与滑动槽49的内侧活动连接,限位架412的内侧与夹杆48的外侧靠近控制架47的下侧活动连接,控制轴411延伸至限位架412的内部,控制轴411与限位架412固定连接,螺纹杆413贯穿控制架47的内部靠近第二转轴410的一侧,螺纹杆413与控制架47螺纹连接,控制块414的外侧与限位架412的内侧活动连接,螺纹杆413延伸至限位架412的内部靠近控制轴411的一侧,螺纹杆413与限位架412活动连接,控制块414的上端与螺纹杆413的下端固定连接,控制架47的另一端与连接板415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杆416的下端与连接板415的上端固定连接。
20.使用时,首先将弹簧放到两组夹杆48之间,再旋转螺纹杆413,由于螺纹杆413与控制架47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旋转螺纹杆413使得螺纹杆413向上移动,在螺纹杆413移动的过程中,使得螺纹杆413通过控制块414带动限位架412向上移动,使得控制轴411在滑动槽49的内侧向上移动,当控制块414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夹杆48以第二转轴410为轴旋转,使得两组夹杆48夹紧弹簧,由于螺纹杆413与控制架47之间为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413控制两组夹杆48的夹紧度,再推动推杆416,使得滑动架43在滑槽42的内侧移动,使滑轮44以第一转轴45为轴滚动,使得两组夹杆48夹着弹簧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旋转螺纹杆413使得两组夹杆48夹紧弹簧,可以达到固定弹簧的目的,不需要工人在弹簧打磨时进行固定工作。
21.移动槽51的下端与支撑板1的上端靠近固定台3的一侧固定连接,移动架52的外侧与移动槽51的内侧活动连接,移动轮53的外侧与移动架52的内侧活动连接,第一转动轴54
贯穿移动轮53的内部,第一转动轴54与移动轮53活动连接,第一转动轴54延伸至移动架52的内部,第一转动轴54与移动架52活动连接,移动架52的上端与支撑台55的下端固定连接,把手56的前端与支撑台55的后端固定连接,固定杆57的下端与支撑台55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杆57的上端与盖板58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机59的下端与支撑台55的上端靠近固定杆57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块510的下端与支撑台55的上端靠近电机59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511的后端与电机59的前端活动连接,第一轴承512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活动连接,第一轴承512的外侧与三角架513的内侧固定连接,螺母514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靠近第一轴承512的一侧螺纹连接,第二轴承515的后端与三角架513的前端活动连接,第三转动轴516贯穿第二轴承515的内部,第三转动轴516与第二轴承515活动连接,第三转动轴516延伸至三角架513的内部,第三转动轴516与三角架513固定连接,第一卡槽518的内侧与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卡槽518的外侧与第一皮带517的内侧传动连接,第一卡槽518的外侧靠近第一皮带517的一侧与第二皮带521的内侧传动连接,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一卡槽518的一侧与第一磨轮519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卡槽520的内侧与另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卡槽520的外侧与第二皮带521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518的一侧传动连接,第二卡槽520的外侧靠近第二皮带521的一侧与第三皮带522的内侧传动连接,另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二卡槽520的一侧与第二磨轮523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三卡槽524的内侧与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三卡槽524的外侧与第三皮带522的内侧靠近第二卡槽520的下侧传动连接,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的外侧靠近第三卡槽524的一侧与第三磨轮525的内侧固定连接,固定孔526的内侧与移动杆527的外侧螺纹连接,移动杆527延伸至固定块510的内部,移动杆527与固定块510螺纹连接,第四卡槽528的内侧与第二转动轴511的外侧靠近螺母514的一侧固定连接,第四卡槽528的外侧与第四皮带529的内侧传动连接,第五卡槽530的外侧与第四皮带529的内侧靠近第四卡槽528的一侧传动连接,第五卡槽530的外侧靠近第四皮带529的一侧与第一皮带517的内侧靠近第一卡槽518的下侧传动连接,第五卡槽530的内侧与第三轴承531的外侧固定连接,第四转动轴532贯穿第三轴承531的内部,第四转动轴532与第三轴承531活动连接,第四转动轴532延伸至三角架513的内部靠近第三转动轴516的下侧,第四转动轴532与三角架513固定连接。
22.启动电机59,使得电机59通过第二转动轴511带动第四卡槽528转动,使得第四卡槽528通过第四皮带529转动第五卡槽530旋转,使得第五卡槽530通过第三轴承531以第四转动轴532为轴旋转,使得第五卡槽530通过第一皮带517带动第一卡槽518旋转,使得第一卡槽518带动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一磨轮519旋转,使得第一卡槽518通过第二皮带521带动第二卡槽520旋转,使得第二卡槽520带动另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另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二磨轮523旋转,使得第二卡槽520通过第三皮带522带动第三卡槽524旋转,使得第三卡槽524带动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三磨轮525旋转,由于第一磨轮519、第二磨轮523和第三磨轮525之间的型号不同,使得打磨顺序也不同,当推动把手56使得第二磨轮523移动到弹簧的端面时,使得第二磨轮523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当需要更换时,首先停下电机59,再将移动杆527拧下,再旋转三角架513,使得通过三角架513旋转将第二磨轮523或者第一磨轮519旋转到弹簧的端面的表面处,再
将移动杆527通过三角架513拧到固定块510的内部,使得移动杆527将三角架513固定不动,再启动电机59,使得第二磨轮523或者第一磨轮519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
23.支撑腿2的上端与支撑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台3的下端与支撑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
24.通过支撑腿2的作用,可以达到对支撑板1支撑的目的,通过固定台3的作用,可以达到将固定机构4抬高的目的。
25.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弹簧放到两组夹杆48之间,再旋转螺纹杆413,由于螺纹杆413与控制架47之间为螺纹连接,所以旋转螺纹杆413使得螺纹杆413向上移动,在螺纹杆413移动的过程中,使得螺纹杆413通过控制块414带动限位架412向上移动,使得控制轴411在滑动槽49的内侧向上移动,当控制块414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夹杆48以第二转轴410为轴旋转,使得两组夹杆48夹紧弹簧,由于螺纹杆413与控制架47之间为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413控制两组夹杆48的夹紧度,再推动推杆416,使得滑动架43在滑槽42的内侧移动,使滑轮44以第一转轴45为轴滚动,使得两组夹杆48夹着弹簧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旋转螺纹杆413使得两组夹杆48夹紧弹簧,可以达到固定弹簧的目的,不需要工人在弹簧打磨时进行固定工作;此时,再推动把手56,使得移动架52在移动槽51的内侧中移动,使得移动架52带动移动轮53以第一转动轴54为轴滚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启动电机59,使得电机59通过第二转动轴511带动第四卡槽528转动,使得第四卡槽528通过第四皮带529转动第五卡槽530旋转,使得第五卡槽530通过第三轴承531以第四转动轴532为轴旋转,使得第五卡槽530通过第一皮带517带动第一卡槽518旋转,使得第一卡槽518带动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一磨轮519旋转,使得第一卡槽518通过第二皮带521带动第二卡槽520旋转,使得第二卡槽520带动另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另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二磨轮523旋转,使得第二卡槽520通过第三皮带522带动第三卡槽524旋转,使得第三卡槽524带动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以第三转动轴516为轴旋转,使得最后一组第二轴承515带动第三磨轮525旋转,由于第一磨轮519、第二磨轮523和第三磨轮525之间的型号不同,使得打磨顺序也不同,当推动把手56使得第二磨轮523移动到弹簧的端面时,使得第二磨轮523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当需要更换时,首先停下电机59,再将移动杆527拧下,再旋转三角架513,使得通过三角架513旋转将第二磨轮523或者第一磨轮519旋转到弹簧的端面的表面处,再将移动杆527通过三角架513拧到固定块510的内部,使得移动杆527将三角架513固定不动,再启动电机59,使得第二磨轮523或者第一磨轮519对弹簧的端面进行打磨,通过第二转动轴511带动第一磨轮519、第二磨轮523和第三磨轮525的旋转与三角架513的旋转将第一磨轮519、第二磨轮523和第三磨轮525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可以达到便于更换第一磨轮519、第二磨轮523和第三磨轮525的目的,节约了工人在更换过程中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