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天线振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及抛光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5g基站的aau(有源天线处理单元)主要包括massivemimo天线(大规模天线)、滤波器、有源组件等,天线振子以双极化天线振子最受欢迎;如今,性能不断优化的天线振子也使得其规格层出不穷,如何实现经济性较高的天线振子高速生产,是现阶段5g基站成本高、难普及的重要因素。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天线振子的生产过程中,馈电线孔的抛光、振子孔的抛光与否对天线振子的性能影响较大;但在馈电线孔的抛光工艺中,由于馈电线孔并非处于天线振子的中心位置,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一般通过采用多自由度机械手带动抛光棒旋转打磨,该方法一方面加工效率低、高精度的控制使得成本提高,另一方面难以解决抛光棒的末端抖动,导致抛光的精度下降,难以满足天线振子的性能需求;此外,馈线的装配也大多采用人工组装,品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及抛光装配方法。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包括:
馈线孔抛光装置,其用于抛光天线振子的馈线孔;
振子孔抛光装置,其用于抛光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
馈线安装装置,其用于向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中装入馈线;
第一翻转检测装置,其用于从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于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一次翻转检测后将所述天线振子搬运至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
第二翻转检测装置,其用于从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夹取安装有所述馈线的所述天线振子,并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二次翻转检测。
优选的,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包括:
第一底座,其具有第一容置空间;
第一振子治具,其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用于承放所述天线振子;
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其用于向所述第一振子治具供给第一抛光棒;
第一治具驱动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下方,具有第一磁铁驱动块,该第一磁铁驱动块上设有第一旋转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一振子治具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一底座下端面的第一磁铁联接部,所述第一治具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驱使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转动;
所述第一抛光棒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并插入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中,以确定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的转动中心。
优选的,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包括:
第二底座,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二振子治具,其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用于承放所述天线振子;
第二抛光棒供给组件,其用于向所述第二振子治具供给第二抛光棒;
第二治具驱动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下方,具有第二磁铁驱动块,该第二磁铁驱动块上设有第二旋转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二振子治具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二底座下端面的第二磁铁联接部,所述第二治具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的第二磁铁驱动块驱使所述第二磁铁联接部转动;
所述第二抛光棒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并插入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以确定所述第二磁铁联接部的转动中心。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卡圈安装装置,该卡圈安装装置,包括:
储料盒,其用于储存卡圈,且于所述储料盒的下端面设有出料孔;
旋转驱动组件,其用于旋转推动储存在所述储料盒中的所述卡圈;
卡圈推出组件,其与所述储料盒的下端面连接,具有一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料滑块,且该推料滑块上对应所述出料孔设有中间过孔;
升降组件,其用于驱使所述卡圈推出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卡圈安装气缸,其驱使一推杆上下移动,以将所述卡圈从所述中间过孔中推至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中;
其中,所述中间过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与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包括:
若干搬运机械手,用于夹紧所述天线振子;
横移驱动装置,其用于驱使若干所述搬运机械手横向移动;
翻转机械手,其设于若干所述搬运机械手的下方;
第一废料盒,其设于所述所述翻转机械手下方,用于收集从所述天线振子中掉出的所述卡圈。
优选的,所述馈线安装装置,包括:
竖向丝杆模组;
馈线夹紧装置,其活动安装在所述竖向丝杆模组上,用于夹紧所述馈线;
馈线安装气缸,其用于驱使所述馈线夹紧装置在所述竖向丝杆模组上移动,以将所述馈线安装至位于所述馈线孔中的所述卡圈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子治具,包括:
支撑部,其可水平滑动地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承放部,其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承放部的下的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一底座下端面的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组件,用于推动所述天线振子以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滑移;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其末端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第一推料导轮、第二推料导轮;
推进气缸,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朝所述天线振子方向移动;
第二安装板,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
若干辅助导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
推料带,其缠绕在所述第一推料导轮、第二推料导轮及若干辅助导轮上。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方法,包括:
将天线振子放置在馈线孔抛光装置的第一振子治具中;
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的抛光;
卡圈安装装置将卡圈安装至所述天线振子的所述裤线孔中;
第一翻转检测装置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中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于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一次翻转检测后将所述天线振子搬运至振子孔抛光装置的第二振子治具中;
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的抛光;
馈线安装装置将馈线安装至位于所述馈线孔中的所述卡圈中;
第二翻转检测装置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中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二次翻转检测。
优选的,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的抛光时,还包括:
第一治具驱动组件通过第一磁铁驱动块驱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旋转,第一位置调整组件通过推料带推动所述天线振子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滑移,以使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对准第一抛光棒;
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驱使所述第一抛光棒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并插入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的旋转定位槽中;
所述第一治具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驱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旋转,使所述天线振子以所述馈线孔为转动中心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解决了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再由于第一旋转定位槽/第二旋转定位槽限制了抛光棒的末端抖动,解决了抛光棒加工过程中的末端抖动导致的抛光精度下降,难以满足天线振子性能需求的问题。此外,本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通过馈线孔抛光装置实施对天线振子的馈线孔的抛光,通过振子孔抛光装置实施对天线振子的振子孔的抛光,通过馈线安装装置向天线振子的馈线孔中装入馈线,实现天线振子馈线孔、振子孔的自动抛光及馈线安装;并通过第一翻转检测装置、第二翻转检测装置,分别在安装卡圈、安装馈线后进行翻转检测,排除因抛光或卡圈、馈线安装不良导致的卡圈或馈线脱落的情况;实现了对振子孔、馈线孔的自动抛光,及馈线的自动装配,通过参数调节抛光及装配精度,解决现振子抛光装配品控差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振子抛光装配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馈线孔抛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第一治具驱动组件、第一位置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馈线孔抛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料带的缠绕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振子治具、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a;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振子治具、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b;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振子治具、第一底座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振子孔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振子治具、第二底座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圈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圈安装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馈线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1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包括:
馈线孔抛光装置1,其用于抛光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
振子孔抛光装置2,其用于抛光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
馈线安装装置3,其用于向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装入馈线;
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其用于从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1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于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一次翻转检测后将所述天线振子搬运至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2;
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其用于从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2夹取安装有所述馈线的所述天线振子,并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二次翻转检测。
具体地,本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通过馈线孔抛光装置1实施对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的抛光,通过振子孔抛光装置2实施对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的抛光,通过馈线安装装置3向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装入馈线,并通过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分别在安装卡圈e、安装馈线后进行翻转检测,排除因抛光或卡圈e、馈线安装不良导致的卡圈e或馈线脱落的情况;实现了对振子孔c、馈线孔a的自动抛光,及馈线的自动装配,通过参数调节抛光及装配精度,解决现振子抛光装配品控差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1,包括:
第一底座11,其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11;
第一振子治具12,其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1中,用于承放所述天线振子;
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13,其用于向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供给第一抛光棒16;
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其设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下方,具有第一磁铁驱动块141,该第一磁铁驱动块141上设有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
其中,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一底座11下端面的第一磁铁联接部121,所述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通过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驱使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121转动;
所述第一抛光棒1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以确定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的转动中心。
具体地,第一振子治具12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1中,即第一振子治具1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1中转动;那么,当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13向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供给第一抛光棒16的位置确定时,调整第一振子治具12位置,使待抛光的馈线孔a对准第一抛光棒16,将第一抛光棒1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便确定了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的转动中心,从而使得在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驱使第一振子治具12转动时,天线振子以所述馈线孔a为转动中心旋转,从而实现对馈线孔a的抛光。解决了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再由于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限制了抛光棒的末端抖动,解决了第一抛光棒16加工过程中的末端抖动导致的抛光精度下降,难以满足天线振子性能需求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抛光棒16插入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后,仍可在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旋转;即第一抛光棒16与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的内侧壁面是滑动连接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光棒16的末端设有光滑的定位部,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的内侧壁面为光滑壁面。
优选的,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2,包括:
第二底座21,其具有第二容置空间;
第二振子治具22,其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用于承放所述天线振子;
第二抛光棒供给组件23,其用于向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供给第二抛光棒26;
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其设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下方,具有第二磁铁驱动块241,该第二磁铁驱动块241上设有第二旋转定位槽;
其中,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二底座21下端面的第二磁铁联接部221,所述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通过所述的第二磁铁驱动块241驱使所述第二磁铁联接部221转动;
所述第二抛光棒2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并插入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以确定所述第二磁铁联接部221的转动中心。
具体地,第二振子治具22可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11中,即第二振子治具22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11中转动;那么,当第二抛光棒供给组件23向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供给第二抛光棒26的位置确定时,调整第二振子治具22位置,使待抛光的馈线孔a对准第二抛光棒26,将第二抛光棒2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二旋转定位槽中,便确定了第二磁铁联接部221的转动中心,从而使得在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驱使第二振子治具22转动时,天线振子以所述馈线孔a为转动中心旋转,从而实现对馈线孔a的抛光。解决了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再由于第二旋转定位槽限制了抛光棒的末端抖动,解决了第二抛光棒26加工过程中的末端抖动导致的抛光精度下降,难以满足天线振子性能需求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二抛光棒26插入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后,仍可在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旋转;即第二抛光棒26与第二旋转定位槽的内侧壁面是滑动连接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13,包括:
第一供给气缸131,其设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的上方,以驱使所述第一抛光棒1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中。
所述第二抛光棒供给组件23,包括:
第二供给气缸231,其设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的上方,以驱使所述第二抛光棒2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并插入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抛光棒26的末端设有光滑的定位部,其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的内侧壁面为光滑壁面。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卡圈安装装置6,该卡圈安装装置6,包括:
储料盒61,其用于储存卡圈e,且于所述储料盒61的下端面设有出料孔;
旋转驱动组件62,其用于旋转推动储存在所述储料盒61中的所述卡圈e;
卡圈e推出组件63,其与所述储料盒61的下端面连接,具有一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推料滑块631,且该推料滑块631上对应所述出料孔设有中间过孔632;
升降组件64,其用于驱使所述卡圈e推出组件63沿竖直方向移动;
卡圈安装气缸65,其驱使一推杆上下移动,以将所述卡圈e从所述中间过孔632中推至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
其中,所述中间过孔632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具体地,所述储料盒61用于储存卡圈e,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2包括:旋转叶轮621和驱动该旋转叶轮621转动的旋转电机622;所述升降组件64为丝杆滑块组件,所述卡圈e推出组件63活动安装在所述升降组件64上;
另外,所述中间过孔632的孔径从上到下依次减少,所述中间过孔632的上端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出料孔孔径;所述中间过孔632的下端孔径小于或等于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孔径。其目的是,便于卡圈e沿出料孔滑入中间过孔632,并且防止卡圈e从中间过孔632中掉落,只有在卡圈安装气缸65驱使推杆推动卡圈e时,才使得卡圈e从中间过孔632中装入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
所述卡圈e为橡胶圈,其中部设有供馈线插入的馈线定位孔e1,通过该卡圈e的设置,很好地解决了馈线装配过程中精准度不高,品控较差的问题;其中,所述馈线定位孔e1的孔径从上至下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盒上设有用于放入卡圈e的进料管623。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与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包括:
若干搬运机械手41,用于夹紧所述天线振子;
横移驱动装置42,其用于驱使若干所述搬运机械手41横向移动;
翻转机械手43,其设于若干所述搬运机械手41的下方;
第一废料盒44,其设于所述所述翻转机械手43下方,用于收集从所述天线振子中掉出的所述卡圈e。
具体地,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在工作时,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一振子治具12的上方,搬运机械手41从第一振子治具12中取出装入卡圈e后的天线振子,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翻转机械手43的上方供翻转机械手43夹紧,搬运机械手41松开后驱使天线振子翻转180度,静置设定时间后,继续翻转180度;横移驱动装置42配合搬运机械手41将经过第一次翻转检测的天线振子放入第二振子治具22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还包括:
第一废料盒4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下方,其上端设有进料开口;
第一落料传感器45,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开口处,用于在检测到有卡圈e掉落时控制所述翻转机械手43松开对天线振子的夹持;
则不良的天线振子可通过翻转检测得以剔除,大幅提供了本设备抛光装配的天线的良品率,在搬运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了对天线振子的翻转检测,大幅提高了本天线振子抛光装配的效率。
另外,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在工作时,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二振子治具22的上方,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从第二振子治具22中取出装入馈线后的天线振子(馈线插入卡圈e的馈线定位孔e1中),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翻转机械手43的上方供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翻转机械手43夹紧,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松开后驱使天线振子翻转180度,静置设定时间后,继续翻转180度;横移驱动装置42配合搬运机械手41将经过第二次翻转检测的天线振子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还包括:
第二废料盒,其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下方,其上端设有进料开口;
第二落料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进料开口处,用于在检测到有卡圈e掉落时控制所述翻转机械手43松开对天线振子的夹持。
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设定时间为1秒。
优选的,所述馈线安装装置3,包括:
竖向丝杆模组31;
馈线夹紧装置32,其活动安装在所述竖向丝杆模组31上,用于夹紧所述馈线;
馈线安装气缸33,其用于驱使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在所述竖向丝杆模组31上移动,以将所述馈线安装至位于所述馈线孔a中的所述卡圈e中。
具体地,所述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为夹紧机械手。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为电磁铁,通过磁力实现对馈线的吸紧,其下端面设有供裤线放入的定位槽。
具体地,所述竖向丝杆模组31用于驱使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移动,由于馈线的形状复杂,采用设备外送料装置将馈线送至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的下方,馈线安装气缸33联合馈线夹紧装置32夹紧馈线,再送入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以使馈线孔a插入所述卡圈e的馈线定位孔e1中,完成馈线的安装,解决了馈线的装配品控较差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包括:
支撑部122,其可水平滑动地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
承放部123,其与所述支撑部122固定连接,且所述承放部123的下的下端延伸有伸出所述第一底座11下端面的所述第一磁铁联接部1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还包括:
承放通孔124,其贯穿所述承放部123、支撑部122、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的上、下端面设置,用于承放所述天线振子;
若干卡条1241,设置在所述承放通孔124的内侧壁面。
具体地,若干卡条1241的设置,用于带动天线振子的转动;在抛光完毕后,废屑从所述承放通孔124中排出,无缝连接下一道工序,无需清洁,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振子治具的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承放通孔124连通的排屑孔125,用于在加工过程中排出废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座11与所述支撑部122之间还设有若干滚珠112,以降低底座与所述支撑部122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损耗;
进一步地,卡条1241用于卡紧卡套,根据天线振子的形状设置不同的卡套,实现定位,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天线振子;通过卡套的设置,大幅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使得配置本装置的生产线能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天线振子加工,是抢占天线振子加工市场份额的重要改进。
另外,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的盛放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天线振子横向的最宽宽度,并且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的卡套为镂空式结构,以躲避开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使第二抛光棒26可顺利穿过振子孔c插入到第二旋转定位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结构相同,包括:
安装座142,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42上;
竖直位移机构143,其用于驱使所述安装座142沿竖直方向移动;
第一旋转电机144,其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42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通过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42上;第一旋转电机144通过皮带传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为电磁铁,在通电时具有磁性,在断电时不具有磁性。
也就是说,在调整天线振子在第一振子治具12中的位置,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对准所述抛光棒时,竖直位移机构143驱使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上移触碰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通电,吸住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第二磁铁联接部221,第一旋转电机144通过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带动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第二磁铁联接部2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振子治具12转动,以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第一位置调整组件之间,且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的推进气缸的推进方向上;
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断电,再通过第一位置调整组件推动第一振子治具12移动,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的正上方,最后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第二磁铁驱动块241导电,吸住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第二磁铁联接部221即可实现在抛光不同馈线孔a/振子孔c的天线振子位置调整,解决了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用于推动所述天线振子以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滑移;
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用于推动所述天线振子以使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滑移;
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包括:
第一安装板151,其末端设有相互对应设置的第一推料导轮154、第二推料导轮155;
推进气缸152,其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安装板151朝所述天线振子方向移动;
第二安装板153,其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板151设置;
若干辅助导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51、第二安装板153上;
推料带d,其缠绕在所述第一推料导轮154、第二推料导轮155及若干辅助导轮上。
具体地,推料带d紧绷在所述第一推料导轮154、第二推料导轮155上,推料带d与所述推进气缸152的推进方向相垂直,直接通过推料带d作用于天线振子的振子片b以推动天线振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151的首端设有治具避让槽1511。
优选的,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还包括:
第一齿滚轮156;
第二齿滚轮157,其与所述第一齿滚轮156啮合,以夹紧所述推料带d;
第二旋转电机158,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53上,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齿滚轮156转动。
具体地,所述推料带d夹在所述第一齿滚轮156、第二齿滚轮157之间,因此,只有第一齿滚轮156、第二齿滚轮157转动时,所述推料带d才得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还包括:
推料带d回收卷轮1591,其对应所述第一推料导轮154、第二推料导轮155设置;
推料带d供给卷轮1592,其对应所述第一齿滚轮156、第二齿滚轮157设置;
其中,所述推料带d绕卷在所述推料带d供给卷轮1592上,在所述推料带d供给卷轮1592转动时,所述推料带d依次经过第一齿滚轮156、第二齿滚轮157、若干辅助导轮、第一推料导轮154、第二推料导轮155后,在所述推料带d回收卷轮1591中绕卷回收。
优选的,所述推料带d为抛光带。
具体地,由于推料带d为抛光带,在第一振子治具12/第二振子治具22转动,使得天线振子转动,从而抛光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的同时,天线振子的振子片b也在抛光带上转动,因此,在对馈线孔a抛光的同时,也对天线振子的振子片b起到了抛光的效果。
但其实,推料带d7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天线振子的转动稳定性,但由于推料带d7为抛光带,同时也起到了对天线振子的振子片b侧壁面的抛光,即通过本馈线孔抛光装置1,在保证抛光稳定性的同时,同时实现了两步加工工序,大幅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58在限定的范围内承受设定阻尼后可回转,也就是说,可改变抛光带的张紧程度使得振子片的受力均衡,并且可适应于不同尺寸形状的振子片抛光。
优选的,所述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
第一转盘7,所述第一底座11固定在该第一转盘7上;
第三旋转电机71,用于驱使所述第一转盘7转动;
第二转盘8,所述第二底座21固定在该第二转盘8上。
具体地,本馈线孔抛光装置1,能做到一个振子片外表面,馈电孔内表面的同时抛光,适用于转盘的工位排布方式;节省设备空间,缩短工时,提升效率,实现自动抛光。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振子抛光装配方法,包括:
将天线振子放置在馈线孔抛光装置1的第一振子治具12中;
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1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的抛光;
卡圈安装装置6将卡圈安装至所述天线振子的所述裤线孔中;
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中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于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一次翻转检测后将所述天线振子搬运至振子孔抛光装置2的第二振子治具22中;
所述振子孔抛光装置2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的抛光;
馈线安装装置3将馈线安装至位于所述馈线孔a中的所述卡圈e中;
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中夹取所述天线振子,并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第二次翻转检测。
优选的,所述馈线孔抛光装置1执行对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的抛光时,还包括:
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通过第一磁铁驱动块141驱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旋转,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通过推料带d推动所述天线振子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滑移,以使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对准第一抛光棒16;
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13驱使所述第一抛光棒1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的旋转定位槽中;
所述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通过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驱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旋转,使所述天线振子以所述馈线孔a为转动中心旋转。
另外,本振子抛光装配设备还包括振子孔c、馈线空机械视觉检测部件,以及不良剔除部件。
在使用时,先将天线振子放置在第一振子治具12的卡套上,再将该卡套放置在第一振子治具12中;
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的竖直位移机构143驱使第一磁铁驱动块141上移触碰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通电,吸住第一磁铁联接部121,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的第一旋转电机144通过第一磁铁驱动块141带动第一磁铁联接部1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振子治具12转动,以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之间,且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的推进气缸152的推进方向上;
第一磁铁驱动块141断电,再通过第一位置调整组件15推动第一振子治具12移动,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位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的正上方,最后第一磁铁驱动块141导电,吸住磁铁联接部;
第一抛光棒供给组件13驱使第一抛光棒1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并插入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的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通过所述第一磁铁驱动块141驱使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旋转,使所述天线振子以所述馈线孔a为转动中心旋转,实施馈线孔a抛光;
抛光完毕后,第一治具驱动组件14的竖直位移机构143驱使第一磁铁驱动块141下移,废屑从所述第一振子治具12的承放通孔124中排出;
接着,第一转盘7带动第一振子治具12移动至卡圈安装装置6的工位,卡圈安装装置6的旋转驱动组件62驱使卡圈e在储料盒61中移动,使卡圈e沿储料盒61的出料孔滑入卡圈e推出组件63的中间过孔632,卡圈安装气缸65驱使推杆推动卡圈e,以使卡圈e从中间过孔632中装入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
接着,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一振子治具12的上方,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搬运机械手41从第一振子治具12中取出装入卡圈e后的天线振子,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翻转机械手43的上方供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翻转机械手43夹紧,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搬运机械手41松开后驱使天线振子翻转180度,静置设定时间后,继续翻转180度;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横移驱动装置42配合搬运机械手41将经过第一次翻转检测的天线振子放入第二振子治具22的卡套中;
其中,第一落料传感器45,在检测到有卡圈e掉落时控制所述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的翻转机械手43松开对天线振子的夹持,不良的天线振子掉落至第一废料盒44中;
接着,第二转盘带动第二振子治具22移动至振子孔抛光装置2的工位,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的竖直位移机构143驱使第二磁铁驱动块241上移触碰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所述第二磁铁驱动块241通电,吸住第二磁铁联接部221,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的第二旋转电机158通过第二磁铁驱动块241带动第二磁铁联接部2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振子治具22转动,以使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位于所述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二旋转定位槽、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之间,且所述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所述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二旋转定位槽位于所述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的推进气缸152的推进方向上;
第二磁铁驱动块241断电,再通过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推动第二振子治具22移动,使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位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槽的正上方,最后第二磁铁驱动块241导电,吸住磁铁联接部;
第二抛光棒供给组件23驱使第二抛光棒26穿过所述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并插入所述第二磁铁驱动块241的第二旋转定位槽,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通过所述第二磁铁驱动块241驱使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旋转,使所述天线振子以所述振子孔c为转动中心旋转,实施振子孔c抛光;
抛光完毕后,第二治具驱动组件24的竖直位移机构143驱使第二磁铁驱动块241下移,废屑从所述第二振子治具22的承放通孔124中排出;第二位置调整组件25推动第二振子治具22复位;
接着,第二转盘带动第而振子治具移动至馈线安装装置3的工位,其竖向丝杆模组31驱使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移动,设备外的送料装置将馈线送至所述馈线夹紧装置32的下方,馈线安装气缸33联合馈线夹紧装置32夹紧馈线,再送入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以使馈线孔a插入所述卡圈e的馈线定位孔e1中,完成馈线的安装;
最后,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二振子治具22的上方,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从第二振子治具22中取出装入卡圈e后的天线振子,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横移驱动装置42驱动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移动至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翻转机械手43的上方供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翻转机械手43夹紧,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搬运机械手41松开后驱使天线振子翻转180度,静置设定时间后,继续翻转180度;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横移驱动装置42配合搬运机械手41将经过第二次翻转检测的天线振子移动至下一工序;
其中,第二落料传感器,在检测到有馈线掉落时控制所述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的翻转机械手43松开对天线振子的夹持,不良的天线振子掉落至第二废料盒中。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巧妙,解决了在应对需旋转中心偏移的抛光打磨,现有技术并未有良好的解决方法的问题。再由于第一旋转定位槽1411/第二旋转定位槽限制了抛光棒的末端抖动,解决了抛光棒加工过程中的末端抖动导致的抛光精度下降,难以满足天线振子性能需求的问题。此外,本天线振子抛光装配设备,通过馈线孔抛光装置1实施对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的抛光,通过振子孔抛光装置2实施对天线振子的振子孔c的抛光,通过馈线安装装置3向天线振子的馈线孔a中装入馈线,实现天线振子馈线孔a、振子孔c的自动抛光及馈线安装;并通过第一翻转检测装置4、第二翻转检测装置5,分别在安装卡圈e、安装馈线后进行翻转检测,排除因抛光或卡圈e、馈线安装不良导致的卡圈e或馈线脱落的情况;实现了对振子孔c、馈线孔a的自动抛光,及馈线的自动装配,通过参数调节抛光及装配精度,解决现振子抛光装配品控差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