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8536发布日期:2021-07-02 21:15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移动终端中设置有各种天线,如nfc天线、无线充电天线等。这些天线通常是固定在移动终端的后盖或主板等位置,天线与屏幕之间设置有中框等部件。由于金属中框对天线信号的屏蔽作用,因此,对于屏幕外折的终端设备,在需要使用天线功能如进行nfc识别时必须展开屏幕,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实现屏幕侧的天线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薄膜天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薄膜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天线功能层、第一膜层和引线层;

其中,所述天线功能层包括天线线圈,所述天线线圈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引线层包括引线以及连接所述引线的端子,所述端子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引线与所述天线线圈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膜层上的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连接所述天线线圈的首端;所述第二引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第二端连接所述天线线圈的尾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天线功能层背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膜层,在所述引线层背离所述天线功能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膜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三膜层背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一胶膜和离型膜,所述第一胶膜靠近所述第三膜层设置,所述离型膜用于在贴附所述薄膜天线时,从所述第一胶膜的表面剥离,所述第一胶膜以及所述离型膜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在所述第二膜层背离所述天线功能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二胶膜和导磁材料层,所述第二胶膜靠近所述第二膜层设置,所述第二胶膜以及所述导磁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膜层背离所述天线功能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一胶膜和离型膜,所述第一胶膜靠近所述第二膜层设置,所述离型膜用于在贴附所述薄膜天线时,从所述第一胶膜的表面剥离,所述第一胶膜以及所述离型膜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在所述第三膜层背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二胶膜和导磁材料层,所述第二胶膜靠近所述第三膜层设置,所述第二胶膜以及所述导磁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磁材料层在频率13.56mhz下的磁导率大于或等于150亨利/米,磁损耗可以小于或等于100w/m3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膜层在所述第一膜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端子在所述第一膜层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线圈的线宽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5mm,所述引线的线宽大于或等于所述天线线圈的线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线圈为平面螺旋线圈,所述平面螺旋线圈的线圈间距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1mm。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的面积大于或等于2mm2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功能层的膜层厚度小于或等于8μm。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粘结层以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薄膜天线,其中,所述粘结层用于粘结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薄膜天线,所述薄膜天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离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与所述薄膜天线的第一区域对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端子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线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天线功能层弯折并固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薄膜天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引线层背离所述天线功能层一侧的第三膜层时,在所述第三膜层背离所述引线层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胶膜,所述第三胶膜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胶膜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200kpa,且小于或等于600kpa。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功能层靠近所述显示面板设置,所述第二区域朝向所述引线层弯折并固定。

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薄膜天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薄膜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天线功能层、第一膜层和引线层;其中,天线功能层包括天线线圈,天线线圈位于第一区域内,引线层包括引线以及连接引线的端子,端子位于第二区域内,引线与天线线圈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上的过孔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天线可以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天线与显示面板之间无需设置屏蔽信号的中框等部件,因此,在屏幕侧就可以直接使用天线功能。对于屏幕外折的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就可以直接进行nfc识别等,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薄膜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薄膜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薄膜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薄膜天线的第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薄膜天线的第二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薄膜天线切割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膜天线,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天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薄膜天线包括第一区域aa和第二区域bb。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薄膜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天线功能层12、第一膜层13和引线层14;其中,天线功能层12包括天线线圈,天线线圈位于第一区域aa内,引线层14包括引线141以及连接引线141的端子142,端子142位于第二区域bb内,引线141与天线线圈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13上的过孔连接。

其中,引线141的一端连接端子142,另一端与天线线圈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13上的过孔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bb可弯折,这样可以减小薄膜天线在显示装置中的占用空间。

第一区域aa根据实际需求可弯折或不可弯折,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端子142用于与电路板直接连接,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连接在天线与电路板之间的部件,从而减少接触电阻,提高天线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天线可以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即背离出光面的一侧。这样,不但可以减小天线的空间占用,降低显示模组的厚度,而且天线与显示面板之间无需设置屏蔽信号的中框等部件,因此,在屏幕侧就可以直接使用天线功能。对于屏幕外折的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就可以直接进行nfc识别等,提高使用便利性。

图3示出了图1所示薄膜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示出了图2所示薄膜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现中,为了进一步减少薄膜天线的空间占用,可以进一步对薄膜天线的第二区域进行切割,例如对图3示出的薄膜天线进行切割可以获得图6所示的薄膜天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天线线圈、引线141以及端子142设置在薄膜天线的一体结构上,电路板可以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方式直接与端子142连接,从而省去连接在端子142与电路板之间的部件,避免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acf)阻抗大或fpc走线电阻损耗大等问题,使电阻损耗最小化,避免电阻损耗过大而影响天线效率。

其中,天线功能层12的材料可以为cu、ag等金属,还可以为石墨烯等导电率高且方阻低的非金属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当天线功能层12的材料为金属时,可以采用溅射等薄膜工艺制备形成。

为了使薄膜天线具备柔性功能,天线功能层12的膜层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8μm。

引线141的材料可以为cu、ag等金属,还可以为石墨烯等导电率高且方阻低的非金属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端子142的材质可以为cu、ag等金属,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在金属的表面镀金,以降低接触电阻。

参照图1和图2,在天线功能层12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二膜层11。在引线层14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第三膜层15。

为了使端子142裸露,以便与其它部件如电路板等的连接,参照图1和图2,第三膜层15在第一膜层13上的正投影与端子142在第一膜层13上的正投影可以无交叠。

第二膜层11在第一膜层13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天线功能层12以及引线层14在第一膜层13上的正投影。

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天线,可以采用多种制备方法获得。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第二膜层11的一侧进行构图工艺形成薄膜天线。具体地,可以首先在第二膜层11的一侧、对应第一区域aa的位置形成天线功能层12;然后在天线功能层12上形成第一膜层13;之后在第一膜层13上形成引线141和端子142,引线141与天线功能层12中的天线线圈通过第一膜层13上的过孔连接;之后还可以在引线层14上形成第三膜层15,得到图1所示的薄膜天线。参照图3示出了本实现方式提供的薄膜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膜层11可以为聚酰亚胺等高分子薄膜基材,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第二膜层11相当于衬底,天线功能层12和引线层14位于第二膜层11即衬底的同一侧,如图1和图3所示。

第一膜层13起绝缘作用,可以为siox,sin等无机薄膜,还可以为uv胶、聚酰亚胺等高分子薄膜,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

第三膜层15的材料可以为uv胶等,还可以为uv固化型聚酰亚胺、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第三膜层15起到平坦化薄膜天线表面的作用,可以提高后续贴合过程中的贴合平坦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在第一膜层13的两侧进行双面构图工艺形成薄膜天线,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薄膜天线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具体地,可以首先在第一膜层13的一侧、对应第一区域aa的位置形成天线功能层12;然后在第一膜层13上通过激光打孔等工艺形成过孔,之后通过注入导电材料至孔内或者沉积等方式,在第一膜层13的另一侧即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形成引线141和端子142,引线141与天线功能层12中的天线线圈通过第一膜层13上的过孔连接;之后还可以在天线功能层12背离第一膜层13的一侧形成第二膜层11,在引线层14背离第一膜层13的一侧形成第三膜层15,得到图2所示的薄膜天线。

参照图4示出了本实现方式提供的薄膜天线的第一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实现方式提供的薄膜天线的第二平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膜层11的材料可以为siox,sin等无机薄膜,还可以为uv胶、聚酰亚胺、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第二膜层11起到平坦化薄膜天线表面的作用,可以提高后续贴合过程中的贴合平坦性。

第一膜层13可以为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绝缘薄膜基材,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第一膜层13相当于衬底,天线功能层12和引线层14分别位于第一膜层13即衬底的两侧,如图1、图4和图5所示。

第三膜层15的材料可以为siox,sin等无机薄膜,还可以为uv胶、聚酰亚胺、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本实现方式对此不作限定。第三膜层15起到平坦化薄膜天线表面的作用,可以提高后续贴合过程中的贴合平坦性。

参照图3,引线141可以包括第一引线1411和第二引线1412,端子142可以包括第一端子1421和第二端子1422;其中,第一引线14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端子1421,第二端连接天线线圈的首端;第二引线14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子1422,第二端连接天线线圈的尾端。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引线1411的第一端与天线线圈的首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13上的第一过孔连接。第二引线1412的第一端与天线线圈的尾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13上的第二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7,在第三膜层15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一胶膜71和离型膜72,第一胶膜71靠近第三膜层15设置,离型膜72用于在贴附薄膜天线时,从第一胶膜71的表面剥离,第一胶膜71以及离型膜72位于第一区域aa内;在第二膜层11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二胶膜73和导磁材料层74,第二胶膜73靠近第二膜层11设置,第二胶膜73以及导磁材料层74位于第一区域aa内。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8,在第二膜层11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一胶膜71和离型膜72,第一胶膜71靠近第二膜层11设置,离型膜72用于在贴附薄膜天线时,从第一胶膜71的表面剥离,第一胶膜71以及离型膜72位于第一区域aa内;在第三膜层15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层叠设置有第二胶膜73和导磁材料层74,第二胶膜73靠近第三膜层15设置,第二胶膜73以及导磁材料层74位于第一区域aa内。

当将薄膜天线贴附至显示面板上时,可以将离型膜72从第一胶膜71的表面剥离,从而使薄膜天线通过第一胶膜71贴附至显示面板上。

其中,第一胶膜71和第二胶膜73为光学粘合剂层。导磁材料层74的材料可以为非晶或者铁氧粉等。导磁材料层74在频率13.56mhz下的磁导率可以大于或等于150亨利/米,磁损耗可以小于或等于100w/m3

为了减小天线线圈的传输电阻,参照图9,天线线圈的线宽x1可以大于或等于0.5mm,且小于或等于5mm。这样,通过增加天线线圈的线宽,使天线线圈的横截面积增大,从而减小天线线圈的电阻。

在具体实现中,引线141的线宽x2可以大于或等于天线线圈的线宽x1。为了进一步减小引线的传输电阻,引线141的线宽x2可以大于或等于天线线圈的线宽x1的两倍,如引线141的线宽x2可以大于或等于1mm。这样,通过增加引线141的线宽,使引线141的横截面积增大,从而减小引线141的电阻。

天线线圈可以为平面螺旋线圈,平面螺旋线圈的线圈间距d可以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1mm。其中,平面螺旋线圈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如图3和图4所示的形状),还可以为圆形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端子142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2mm2。为了便于焊接并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端子142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4mm2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参照图10和图11,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1、粘结层102以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薄膜天线103,其中,粘结层102用于粘结显示面板101与薄膜天线103,薄膜天线103位于显示面板101背离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101的显示区域与薄膜天线103的第一区域aa对应。

在具体实现中,薄膜天线103中的天线功能层12可以靠近显示面板101设置,如图10和图11所示出的结构;还可以引线层14靠近显示面板101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显示面板1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结构的面板,还可以为其它结构的面板,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粘结层102可以光学粘合剂,本实施例对粘结层102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当薄膜天线103包括第一胶膜71和离型膜72时,在将薄膜天线103贴附至显示面板101上时,可以先将离型膜72从第一胶膜71的表面剥离,从而使薄膜天线通过第一胶膜71贴附至显示面板上。这种情况下,第一胶膜71可以作为粘结层102。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01的结构如图12所示,在图12中,301为柔性衬底和缓冲层;302为栅极绝缘层;303为a-si形成的薄膜晶体管沟道;304为第一栅极;305为第二栅极;306为绝缘层,可以为无机膜层;307为源漏电极导电通道;308为平坦层;309为阳极膜层;310为像素定义区;311为间隔支撑物;312为发光材料有机膜层;313为阴极膜层;314为第一无机封装层,315为第二有机封装层,316为第三无机封装层;40为偏光片等功能膜材;50为光学粘合剂层;60为窗膜。

可选地,当显示面板101为可折叠或可卷曲的显示面板时,相应地,薄膜天线103的第一区域aa可折叠或可卷曲。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照图13至图15,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电路板131以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电路板131与端子14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2d或3d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具体实现中,电路板131可以通过电路板131上的结合点1311与端子142直接焊接或压接在一起,电路板131与薄膜天线103之间的连接不需要其它部件,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小电阻损耗。

在显示装置中,薄膜天线103的第二区域bb可以处于弯折状态,第二区域bb向背离显示面板101的一侧弯折,这样,可以减少薄膜天线103在显示装置中的占用空间,缩小显示装置的边框。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3所示,引线层14可以靠近显示面板101设置,第二区域bb朝向天线功能层12弯折固定。

本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01设置在引线层14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第二区域bb向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弯折,第二区域bb的弯折方向如图13所示。这种情况下,电路板131的结合点1311朝向显示面板101并与弯折后的端子142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当薄膜天线103还包括设置在引线层14背离天线功能层12一侧的第三膜层15时,如图13所示,由于引线141的外侧只有一层第三膜层15,导致引线141在弯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断裂等损伤。为了防止引线141发生断裂等损伤,如图13所示,可以在第三膜层15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设置第三胶膜132,第三胶膜132位于第二区域bb内。

其中,第三胶膜132的弹性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200kpa,且小于或等于600kpa。

通过在第二区域bb的第三膜层15的表面涂覆第三胶膜132,可以降低引线141在弯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几率。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天线功能层12可以靠近显示面板101设置,第二区域bb朝向引线层14弯折固定。

本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01设置在天线功能层12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第二区域bb向背离天线功能层12的一侧弯折,第二区域bb的弯折方向如图14和图15所示。这种情况下,电路板131的结合点1311背向显示面板101与弯折后的端子142通过焊接或压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在天线功能层12背离引线层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膜层11时,由于引线1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膜层13和第二膜层11,引线141受到较好的保护,降低引线141在弯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几率,提高可靠性。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薄膜天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薄膜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天线功能层、第一膜层和引线层;其中,天线功能层包括天线线圈,天线线圈位于第一区域内,引线层包括引线以及连接引线的端子,端子位于第二区域内,引线与天线线圈通过设置在第一膜层上的过孔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天线可以贴附在显示面板的背面,天线与显示面板之间无需设置屏蔽信号的中框等部件,因此,在屏幕侧就可以直接使用天线功能。对于屏幕外折的终端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就可以直接进行nfc识别等,提高使用便利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薄膜天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