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刀用段差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5048发布日期:2021-07-27 15:3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铣刀用段差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铣刀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段差指两块模具镶件或前后模等分型面位置因为加工精度偏差导致匹配的偏差,通常在模具加工前模具制造商会详细与产品计者检讨产生偏差应该哪一边高出,如果成型出来的产品与检讨时的一致叫顺差,反之为逆差。

授权公告号为cn2078738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段差机,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安装有夹持装置、定位装置、打磨装置和夹取装置,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固定在操作台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滑动连接有机壳,所述机壳内固定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贯穿机壳的侧壁并固定套接有打磨轮,所述打磨轮靠近夹持装置设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移动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移动座对应的第一滑轨,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呈圆弧状,所述移动座的上方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靠近打磨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夹持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当需要对铣刀批量加工时,需要将未加工的杆体由操作人员置于夹持头内,此时调节机构可带动夹持头的端部朝向中间靠拢,从而将未加工的杆体,以便于打磨装置对未加工的杆体进行研磨加工,而采用人工将多个未加工的杆体依次置于夹持头内的方式,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省批量加工时人工上料的人力,本申请提供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包括台体,所述台体上设置有加工装置,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头和用于驱动夹持头将未加工的杆体夹紧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台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储存未加工杆体的储料槽和用于储存加工完毕后的杆体的储存槽,所述台体上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台体上的底座和铰接设置在底座上的翻转杆,所述翻转杆远离底座的端部垂直于翻转杆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背离翻转杆的面上平行于固定杆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垂直于调节杆均设置有连接杆,两侧所述连接杆相背离的面上且位于连接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板;

所述台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底座位于台体上沿垂直于翻转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翻转杆位于铰接点朝向固定板或夹持头转动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杆绕着翻转杆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夹持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持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未加工的杆体置于储料槽内,翻转机构可带动翻转杆朝向储料槽转动,使得夹持板移动至储料槽内的未加工的杆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夹持机构带动两侧夹持板相互靠近,使得两侧夹持板将其中一个未加工的杆体夹持,此时翻转机构再次带动翻转杆转动,使得未加工的杆体移动至靠近夹持头所在的位置,通过转动机构带动固定杆转动,使得未加工的杆体转动至朝向夹持头所在的位置,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底座移动,使得底座带动杆体朝向夹持头内移动,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实现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力;在具体加工时,固定杆一侧的夹持板用于夹持未加工的杆体,另一侧夹持板用于夹持已经加工完毕的杆体,将加工好的杆体置于储存槽内,同时实现自动上料和自动下料,从而进一步节省了人力。

可选的,所述台体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翻转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上,所述台体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转动的第一移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移动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因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滑块不会跟随第一螺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带动底座移动,使得底座带动杆体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杆体可插接至夹持头内,通过带动夹持板沿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位于储料槽和储存槽内移动,使得夹持板可对不同位置的杆体夹持,提高了对储料槽内不同位置杆体的抓取效果,同时可将加工完毕后的杆体置于储存槽内不同位置,从而提高了对加工完毕杆体的摆放效果。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且位于翻转杆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板,所述翻转杆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在两侧铰接板上的铰接轴,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在铰接轴上的涡轮,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涡轮啮合的蜗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翻转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得涡轮带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可带动翻转杆转动,从而使得翻转杆带动杆体朝向储存槽或夹持头移动,采用蜗杆和涡轮驱动翻转杆转动的方式,使得翻转杆可移动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自动固定,提高了对翻转杆的驱动效果。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在翻转杆内的转动轴,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翻转杆外壁上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转动轴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驱动齿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固定杆转动,使得固定杆带动杆体转动,取下加工完毕后的杆体并放上新的未加工的杆体,采用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设置具备较高的传动精度,提高了对转动轴的驱动效果。

可选的,两侧所述连接杆相背离的面上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移动槽,两侧所述夹持板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移动槽内的移动块,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移动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移动槽内的双向丝杠,两侧所述移动块套设且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部上,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向丝杠转动的夹持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电机带动双向丝杠转动,因移动块滑动设置在移动槽内,使得移动块不会跟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移动块位于双向丝杠上移动,使得两侧移动块带动夹持板相互靠近或远离,采用双向丝杠驱动移动块的设置,可带动移动块移动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自动固定,提高了两侧夹持板对杆体的夹持效果。

可选的,所述翻转杆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安装杆和插接且滑动连接在安装杆内的移动杆,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杆位于安装杆内移动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机构带动移动杆位于安装杆内移动,从而调节翻转杆的长度,使得翻转杆可带动夹持板移动至储料槽或储存槽所在的位置,实现对杆体的取放,同时可带动夹持板进一步移动至储料箱内任意位置对不同位置的杆体抓取,提高了对杆体的抓取效果。

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杆外壁上的调节电缸,所述移动杆侧壁上且位于远离底座的位置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电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调节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电缸带动调节板移动,使得调节板带动移动杆位于安装杆内移动,从而对翻转杆的长度进行调节,采用调节电缸对翻转杆进行长度调节的方式,其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提高了对翻转杆长度调节的调节效果。

可选的,所述调节杆沿平行于固定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杆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移动机构可带动调节杆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调节杆带动夹持板朝向储料槽和储存槽的不同深度所在的位置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夹持板对出料箱内的杆体的抓取效果,同时提高了将加工完毕后的杆体置于储存槽内的放置效果。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上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调节杆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沿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杆上,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第二移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移动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因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使得第二滑块不会跟随第二螺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带动调节杆和两侧连接杆同时移动,从而使得夹持板可朝向储存槽和储料槽内移动,采用第二螺杆驱动的方式,可带动夹持板移动至任意移动后的位置自动固定,提高了对夹持板的驱动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将多个未加工的杆体置于储料槽内,翻转机构可带动翻转杆朝向储料槽转动,使得夹持板移动至储料槽内的未加工的杆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夹持机构带动两侧夹持板相互靠近,使得两侧夹持板将其中一个未加工的杆体夹持,此时翻转机构再次带动翻转杆转动,使得未加工的杆体移动至靠近夹持头所在的位置,通过转动机构带动固定杆转动,使得未加工的杆体转动至朝向夹持头所在的位置,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底座移动,使得底座带动杆体朝向夹持头内移动,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实现自动上料,节省了人力;在具体加工时,固定杆一侧的夹持板用于夹持未加工的杆体,另一侧夹持板用于夹持已经加工完毕的杆体,将加工好的杆体置于储存槽内,同时实现自动上料和自动下料,从而进一步节省了人力;

通过调节机构带动移动杆位于安装杆内移动,从而调节翻转杆的长度,使得翻转杆可带动夹持板移动至储料槽或储存槽所在的位置,实现对杆体的取放,同时可带动夹持板进一步移动至储料箱内任意位置对不同位置的杆体抓取,提高了对杆体的抓取效果;

第二移动机构可带动调节杆沿固定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使得调节杆带动夹持板朝向储料槽和储存槽的不同深度所在的位置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夹持板对出料箱内的杆体的抓取效果,同时提高了将加工完毕后的杆体置于储存槽内的放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第二螺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台体;11、加工装置;111、夹持头;12、固定板;121、储料槽;122、储存槽;123、定位槽;13、底座;131、翻转杆;132、固定杆;133、调节杆;134、连接杆;135、夹持板;136、安装杆;137、移动杆;138、调节电缸;139、调节板;14、第一滑槽;141、第一滑块;142、第一螺杆;143、第一移动电机;15、铰接板;151、铰接轴;152、涡轮;153、翻转电机;154、蜗杆;16、转动轴;161、转动电机;162、第一驱动齿轮;163、第二驱动齿轮;17、移动槽;171、移动块;172、双向丝杠;173、夹持电机;18、第二滑槽;181、第二滑块;182、第二螺杆;183、第二移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参照图1,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包括台体1,台体1上设置有加工装置11,加工装置11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头111和用于驱动夹持头111将未加工的杆体夹紧的调节机构。

如图1所述,台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与台体1的台面平行,固定板12上设置有用于储存未加工杆体的储料槽121和用于储存加工完毕后的杆体的储存槽122;为了便于将储料槽121和储存槽122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12上,在固定板12上开设有用于供储料槽121和储存槽122移入的定位槽123。

结合图1和图2,台体1上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台体1上的底座13和铰接设置在底座13上的翻转杆131,底座13上且位于翻转杆131的两侧设置有铰接板15,翻转杆131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在两侧铰接板15上的铰接轴151,翻转杆131通过铰接板15和铰接轴151铰接设置在底座13上;翻转杆131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安装杆136和插接且滑动连接在安装杆136内的移动杆137,铰接轴151设置在安装杆136上,移动杆137远离底座13的端部垂直于移动杆137设置有固定杆132,固定杆132背离翻转杆131的面上平行于固定杆132设置有调节杆133,调节杆133的两端垂直于调节杆133均设置有连接杆134,两侧连接杆134相背离的面上且位于连接杆134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板135。

结合图1和图3,为了带动底座13滑动设置在台体1上,使得夹持板135位于储料槽121或储存槽122内移动,在台体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翻转杆131的长度方向设置,底座13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4内的第一滑块141,底座13通过第一滑槽14和第一滑块141滑动设置在台体1上,为了阻止第一滑块141沿垂直于第一滑槽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槽14脱离,将第一滑槽14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第一滑块141与“t”形的第一滑槽14配合设置;为了驱动第一滑块141位于第一滑槽14内带动底座13移动,在台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底座13位于台体1上沿垂直于翻转杆13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包括沿第一滑槽14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的第一螺杆142,第一滑块141套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142上,台体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螺杆142转动的第一移动电机143。

通过第一移动电机143带动第一螺杆142转动,因第一滑块141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使得第一滑块141不会跟随第一螺杆14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141位于第一滑槽14内带动底座13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移动机构替换为固定设置在台体1上的电缸,将电缸沿第一滑槽14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将电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3上,使得电缸可同样带动底座13位于台体1上移动。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驱动铰接轴151带动翻转杆131转动,使得夹持板135带动杆体朝向固定板12或夹持头111转动,在底座1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翻转杆131位于铰接点朝向固定板12或夹持头111转动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套设且固定连接在铰接轴151上的涡轮152,底座13上固定设置有翻转电机153,翻转电机153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涡轮152啮合的蜗杆154;通过翻转电机153带动蜗杆154转动,使得涡轮152带动铰接轴151转动,从而使得铰接轴151带动翻转杆131转动。

结合图1和图2,安装杆13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杆137位于安装杆136内移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杆136外壁上的调节电缸138,移动杆137侧壁上且位于远离底座13的位置设置有调节板139,调节电缸138的驱动端固定连接至调节板139上;通过调节电缸138带动调节板139移动,使得调节板139带动移动杆137位于安装杆136内移动,从而对翻转杆131的长度进行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调节机构替换为固定设置在安装杆136外壁上的气缸,将气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调节板139上,同样可完成对翻转杆131长度的调节。

结合图1和图2,固定杆132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且转动连接在翻转杆131内的转动轴16,翻转杆1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杆132绕着翻转杆131的轴线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翻转杆131外壁上的转动电机161,转动电机161的驱动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162,转动轴16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一驱动齿轮162啮合的第二驱动齿轮163;通过转动电机161带动第二驱动齿轮163转动,使得第一驱动齿轮162带动转动轴16转动,从而使得转动轴16带动固定杆132转动,从而使得固定杆132带动夹持板135转动。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带动调节杆133沿固定杆13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杆132上,在固定杆132上沿固定杆13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8,调节杆133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8内的第二滑块181,为了阻止第二滑块181沿垂直于第二滑槽18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滑槽18脱离,将第二滑槽18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第二滑块181与“t”形的第二滑槽18配合设置;调节杆133通过第二滑槽18和第二滑块181沿平行于固定杆13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杆132上,为了驱动第二滑块181带动调节杆133沿固定杆132的长度方向移动,在固定杆13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杆133沿固定杆13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包括沿第二滑槽18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8内的第二螺杆182,第二滑块181套设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杆182上,固定杆13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杆182转动的第二移动电机183。

通过第二移动电机183带动第二螺杆182转动,因第二滑块18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18内,使得第二滑块181不会跟随第二螺杆18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滑块181位于第二滑槽18内带动调节杆133移动,第二滑块181可带动调节杆133移动,从而使得调节杆133带动夹持板135进一步位于储料槽121和储存槽122内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第二移动机构替换为固定设置在固定杆132一端的电缸,将电缸的驱动端穿入至第二滑槽18内,将电缸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181上,使得电缸可同样带动第二滑块181位于第二滑槽18内。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带动两侧移动块171滑动设置在连接杆134内,在两侧连接杆134相背离的面上沿连接杆134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移动槽17,两侧夹持板135上固定设置有滑动连接在移动槽17内的移动块17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阻止移动块171沿垂直于移动槽17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槽17脱离,将移动槽17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将移动块171与“t”形的移动槽17配合设置。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带动连接杆134两侧的夹持板135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两侧夹持板135将杆体夹持,在连接杆134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夹持板135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沿移动槽17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移动槽17内的双向丝杠172,两侧移动块171套设且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杠172的两端螺纹部上,连接杆134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向丝杠172转动的夹持电机173;通过夹持电机173带动双向丝杠172转动,因移动块171滑动设置在移动槽17内,使得移动块171不会跟随双向丝杠17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两侧移动块171带动夹持板135相互靠近或远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连接杆134的两端均固定设置电缸,将电缸的驱动端穿入至移动槽17内,并将两侧移动块171固定连接在两侧电缸的驱动端上,使得两侧电缸同样可带动两侧夹持板135相互靠近或远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铣刀用段差研磨机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翻转电机153带动蜗杆154转动,使得涡轮152带动铰接轴151转动,使得翻转杆131朝向储料槽121所在的位置转动,通过调节电缸138带动调节板139移动,使得调节板139带动移动杆137位于安装杆136内移动,从而调节翻转杆131的长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螺杆142转动,使得第一滑块141带动底座13移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螺杆182转动,使得第二滑块181带动调节杆133位于固定杆132上移动,从而进一步调节夹持板135位于储料槽121内的位置,通过夹持电机173带动双向丝杠172转动,使得两侧夹持板135将未加工的杆体夹紧,通过翻转电机153带动蜗杆154转动,使得涡轮152带动翻转杆131转动,翻转杆131带动未夹持杆体的夹持板135移动至已经加工完毕的杆体所在位置,通过两侧夹持板135将加工完毕后的杆体取下,此时通过转动电机161带动第一驱动齿轮162转动,使得第二驱动齿轮163带动转动轴16转动,从而使得调节杆133带动未加工的杆体转动至夹持头111所在的位置,将杆体的端部插接在夹持头111内,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节省了人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