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炉口水箱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5036发布日期:2022-03-20 01:3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转炉炉口水箱管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


背景技术:

2.在转炉炼钢过程中,转炉本体是炼钢设备的核心,承担着盛装钢水并为炼钢工艺提供炼钢操作平台的功能。转炉炉壳材质为q345r,炉口水箱材质为球墨铸铁,钢水出站温度可达1600℃以上,在炉壳内部砌有耐火砖,以保证炉壳在高温状态下稳定生产而不被熔化。炉口水箱位于转炉本体的上部,生产倒渣时受红渣侵蚀,为了防止炉口水箱变形或融化,在其内部分布有蛇形管,蛇形管内通入用于冷却设备的冷却水,炉壳外部装有与蛇形管连通的水箱管网,以保证炉口水箱长期稳定运行。目前所用的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如图1所示,包括有环绕在炉壳104上部的进水管103和回水管,进水管103、回水管分别通过进水支管102和回水支管与炉口水箱101内部的蛇形管连通,进水管103、回水管的横截面为半圆环形,进水管103、回水管的侧面开口处与炉壳104焊接。由于在生产时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炉口水箱上结有厚重的红渣,为使得铁水、废钢顺利入炉,通常采用炮机对炉口水箱上的红渣进行破碎清理,炮机击打往往导致炉口水箱管网焊缝拉裂,而且炉口水箱管网热胀冷缩也会导致水管焊缝拉裂造成漏水,被迫停炉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它可以解决炉口水箱管网因炉口打渣及热胀冷缩造成焊缝拉裂漏水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包括有环绕在炉壳上的进水环管和回水环管,所述进水环管、所述回水环管分别通过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与炉口水箱内部的冷却管连接,所述进水环管、所述回水环管采用圆管,在所述进水环管和所述回水环管上间隔装有管夹,所述管夹具有u型箍板,所述u型箍板开口处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通过支板与所述炉壳焊接。
5.上述转炉炉口水箱管网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进水环管、所述回水环管分别通过进水金属软管和回水金属软管连接转炉托圈内部的水管路。
6.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环管、所述回水环管安装在所述炉壳靠近所述转炉托圈顶部的位置。
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1、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环管、回水环管采用圆管,大大增加了水流量,使炉口水箱得到更为有效的冷却效果。进水环管和回水环管通过管夹与炉壳焊接,管夹与进水环管、出水环管之间留有适当间隙,在管网热胀冷缩及炉口打渣时,进水环管、回水环管可通过上下活动消除产生的应力,从而避免出现整个管网因炉口打渣及热胀冷缩造成焊缝拉裂漏水的问题,保证正常生产。
9.2、进水环管、回水环管分别通过进水金属软管和回水金属软管连接转炉托圈内部的水管路,实现对炉口水箱的循环冷却,节约资源。
10.3、进水环管、回水环管安装在炉壳靠近转炉托圈顶部的位置,更利于操作人员维护、点检,大大缩短了维护时间、减小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1.图1是现有转炉炉口水箱管网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5.如图2所示的一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包括有环绕在炉壳10上的进水环管1和回水环管2,进水环管1、回水环管2安装在炉壳10靠近转炉托圈3顶部的位置。进水环管1通过六根进水支管8与炉口水箱7内部的冷却管连接,六根进水支管8沿炉壳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回水环管2通过六根回水支管9与炉口水箱7内部的冷却管连接,六根回水支管9沿炉壳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炉口水箱7内部的冷却管采用蛇形管。进水环管1、回水环管2都采用圆管,在进水环管1和回水环管2上间隔装有管夹4,管夹4具有u型箍板4-1,u型箍板4-1开口处具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4-2连接,固定板4-2通过支板4-3与炉壳10焊接,如图3所示。进水环管1、回水环管2分别通过进水金属软管5和回水金属软管6连接转炉托圈3内部的水管路。
16.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环管1、回水环管2采用圆管,大大增加了水流量,使炉口水箱7得到更为有效的冷却效果。进水环管1和回水环管2通过管夹4与炉壳10焊接,管夹4与进水环管1、出水环管2之间留有适当间隙,在管网热胀冷缩及炉口打渣时,进水环管1、回水环管2可通过上下活动消除产生的应力,从而避免出现整个管网因炉口打渣及热胀冷缩造成焊缝拉裂漏水的问题,保证正常生产。
17.本转炉炉口水箱管网于2020年12月使用于广西钢铁炼钢厂冶炼车间4#210t转炉,至2021年9月26日未发生一起焊缝拉裂事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包括有环绕在炉壳(10)上的进水环管(1)和回水环管(2),所述进水环管(1)、所述回水环管(2)分别通过进水支管(8)和回水支管(9)与炉口水箱(7)内部的冷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环管(1)、所述回水环管(2)采用圆管,在所述进水环管(1)和所述回水环管(2)上间隔装有管夹(4),所述管夹(4)具有u型箍板(4-1),所述u型箍板(4-1)开口处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4-2)连接,所述固定板(4-2)通过支板(4-3)与所述炉壳(10)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环管(1)、所述回水环管(2)分别通过进水金属软管(5)和回水金属软管(6)连接转炉托圈(3)内部的水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转炉炉口水箱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环管(1)、所述回水环管(2)安装在所述炉壳(10)靠近所述转炉托圈(3)顶部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炉口水箱管网,涉及冶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环绕在炉壳上的进水环管和回水环管,进水环管、回水环管分别通过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与炉口水箱内部的冷却管连接,进水环管、回水环管采用圆管,在进水环管和回水环管上间隔装有管夹,管夹具有U型箍板,U型箍板开口处设有向外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通过支板与炉壳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水流量,使炉口水箱得到更为有效的冷却效果;管夹与进水环管、出水环管之间留有适当间隙,在管网热胀冷缩及炉口打渣时,进水环管、回水环管可通过上下活动消除产生的应力,避免出现管网因炉口打渣及热胀冷缩造成的焊缝拉裂漏水。裂漏水。裂漏水。


技术研发人员:韦远华 瞿勇 林文泽 黄自川 周宁 李发勇 张明明 何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7
技术公布日:2022/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