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熔炼浇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39398发布日期:2023-05-05 13:4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单人熔炼浇注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铸造,具体为单人熔炼浇注车。


背景技术:

1、在现有铸造铸浇注按钢包大小分为单人端包、双人抬包、行车吊包。除大钢包用行车吊包浇注,属于半机械操作外,其它中、小钢包都用单人端包或双人抬包,中、小钢包如果用行车吊包浇注灵活性、工作效率不如人力操作,而中、小钢包用单人端包、双人抬包都是人工重体力劳动,单人端包操作中为保证操作灵活方便,在利用杠杆原理时,不可避免导致人离浇包很近,并且只适合浇注重量很小的模组,双人抬包时要求两人配合非常默契,人离浇包的距离受制于抬杆弯曲和抬包重量,相比于单人端包,浇注重量提高有限,在浇注过程中两种浇注方式都会出现浇包撒漏、模壳通炸,对操作人员构成烫伤威胁,易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单人熔炼浇注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单人熔炼浇注车,包括可以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设有料桶,所述主杆以车体中心为支点行成杠杆。

3、优选的,所述主杆的另一端设有把手。

4、优选的,所述主杆远离料桶的一端设有配重组件。料桶接料后,通过配重块增强两端的稳定性,减少工人做工,方便推行。

5、优选的,所述车体包括车轴和车轮,所述车轮转动连接在车轴的两端,所述车轴上固定车架,所述主杆转动设置在车架上。

6、优选的,所述车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车架,所述主车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和主杆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车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副车架,分别对称设置在主车架的两侧,所述副车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圈,所述主杆和固定圈转动连接,增强车架的承重力,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靠近料桶一侧的副车架和主车架之间设有加强筋,由于工作时料桶一侧更重,所以设置加强筋加强装置强度。

9、优选的,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箱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放置在配重箱内,所述配重箱和主杆连接,方便调整配重的重量。

10、优选的,所述配重组件和主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主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在配重箱顶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相对主杆转动。方便拆卸配重组件,同时也让配重组件由于重力作用永远垂直于地面,起到良好的配重效果,避免在主杆转动时配重组件翻转从而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11、优选的,所述主杆上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两个限位件之间,用于限制配重组件的位置,防止其前后晃动,影响作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单人操作浇注,且使工人远离高温金属熔液,降低直接烫伤风险。



技术特征:

1.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设有料桶,所述主杆以车体中心为支点行成杠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车轴和车轮,所述车轮转动连接在车轴的两端,所述车轴上固定车架,所述主杆转动设置在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车架,所述主车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和主杆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副车架,分别对称设置在主车架的两侧,所述副车架的顶部设有固定圈,所述主杆和固定圈转动连接,增强车架的承重力,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靠近副车架的一侧的和主车架之间设有加强筋,由于工作时料桶一侧更重,所以设置加强筋加强装置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远离料桶的一端设有配重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箱和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放置在配重箱内,所述配重箱和主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和主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主杆上的第一连接件、以及固定在配重组件顶部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相对主杆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上设有限位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在两个限位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人熔炼浇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的另一端设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铸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单人熔炼浇注车。本技术包括可以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可转动的主杆,所述主杆的一端设有料桶,所述主杆以车体中心为支点行成杠杆,主杆的另一端设有把手和配重组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单人操作浇注,且使工人远离高温金属熔液,降低直接烫伤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章红良,王国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红良铸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