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对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倒角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237发布日期:2023-02-28 21:5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对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倒角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种自动对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倒角的设备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自动对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倒角的设备。
3.

背景技术:

4.电机壳体为电机的壳体,其呈圆筒状,在对电机壳体进行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在电机壳体上开设导线孔形成的毛刺进行抛光打磨(电机壳体内壁毛刺),现有技术中,均是人工拿取打磨机伸入电机壳体内进行手动打磨,由于电机壳体内壁处的导线孔为椭圆形状,在打磨时需要边移动边进行打磨,移动过程往往因人工控制不严格或打磨机打磨力度不稳定,造成对导线孔的损伤,同时,人工手动打磨还造成人员劳动强度的增加。
5.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员手动打磨造成导线孔损伤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对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倒角的设备,包括底板、定位机构、导向机构和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第一导向机构在所述底板上沿z轴设置,并带动第一安装板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上沿z轴移动,第二导向机构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沿y轴设置,并带动第二安装板在所述第二导向机构上沿y轴移动,所述研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在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带动下沿y轴和z轴进行移动,对固定在所述定位机构上的电机机壳导线孔进行研磨;
8.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研磨电机和研磨头,研磨头的端部设置有同轴的从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研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研磨电机的转动轴通过主动皮带轮和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和研磨头转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导轨和第一限位板,第一导轨沿z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第一导轨的两端,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贯穿任一第一限位板与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安装板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导轨和第二限位板,第二导轨沿y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第二限位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底板配合对第二导轨的两端进行夹持限位,第二气缸设置在第二限位板上,且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第二限位板与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上的第二安装板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均设置有限位开关。
12.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筒、定位块、定位头和定位气缸,定位筒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定位筒的轴线与z轴平行,定位块设置在定位筒内,且处于靠近研磨机构一侧,定位气缸设置在底板上,且定位气缸的轴线与y轴重合,并带动设置在定位筒端部外侧的定位头沿y轴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筒上设置有夹紧块和夹紧气缸,夹紧气缸设置在所述定位筒的外侧顶部,夹紧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定位筒与设置在定位筒内的夹紧块连接,带动夹
紧块沿y轴移动。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通过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导向机构和研磨机构之间的配合,在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机构的作用下,实现研磨机构在底板上沿y轴和沿z轴的二维移动,实现对研磨机构的研磨方向和力度进行控制,从而对固定在定位机构上的电机机壳进行研磨,研磨力度由手动控制变为自动控制,实现研磨参数的标准化,提高研磨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导线孔造成的损伤。
16.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更能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如下。
17.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去掉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去掉研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研磨机构和第二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研磨头对导线孔进行研磨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底板、2-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研磨电机、5-研磨头、6-从动皮带轮、7-主动皮带轮、8-皮带、9-定位筒、10-定位块、11-定位气缸、12-定位头、13-第一气缸、14-第一导轨、15-第一限位板、16-第二气缸、17-第二导轨、18-第二限位板、19-夹紧块、20-夹紧气缸;a-电机机壳、b-导线孔。
25.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28.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自动对电机机壳a导线孔b进行倒角的设备,包括底板1、定位机构、导向机构和研磨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定位机构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导向机构在底板1上沿z轴设置,并带动第一安装板2在第一导向机构上沿z轴移动,第二导向机构在第一安装板2上沿y轴设置,并带动第二安装板3在第二
导向机构上沿y轴移动,研磨机构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上,并在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带动下沿y轴和z轴进行移动,对固定在定位机构上的电机机壳a导线孔b进行研磨;第一导向机构带动第二导向机构和研磨机构整体沿z轴移动,第二导向机构带动研磨机构整体沿y轴移动,实现研磨机构沿y轴和沿z轴的二维移动,从而实现对研磨机构研磨参数的控制,实现研磨参数的标准化,减少手工研磨时研磨标准不统一对导线孔b造成的损伤。
31.在本实施例中,研磨机构包括研磨电机4和研磨头5,研磨头5的端部设置有同轴的从动皮带轮6,从动皮带轮6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上,研磨电机4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上,研磨电机4的转动轴通过主动皮带轮7和皮带8带动从动皮带轮6和研磨头5转动;研磨电机4和研磨头5整体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上,且设置研磨头5的第二安装板3端向外凸起延伸,便于带动研磨头5伸入电机机壳a内部,对电机机壳a上的导线孔b内端进行研磨操作,研磨头5通过从动皮带轮6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3上,研磨电机4通过主动皮带轮7和皮带8带动从动皮带轮6转动连接。
3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定位筒9、定位块10、定位头12和定位气缸11,定位筒9设置在底板1上,且定位筒9的轴线与z轴平行,定位块10设置在定位筒9内,且处于靠近研磨机构一侧,定位气缸11设置在底板1上,且定位气缸11的轴线与y轴重合,并带动设置在定位筒9端部外侧的定位头12沿y轴移动;将电机机壳a放入定位筒9内,电机机壳a上的导线孔b大致竖直朝下,定位筒9实现对电机机壳a的限位,同时在定位筒9中定位块10的作用下,对电机机壳a在定位筒9内放置的位置进行限位,此时,定位气缸11带动定位头12上升,定位头12伸入导线孔b内后再在定位气缸11的带动下复位,从而实现对导线孔b的找正定位。
33.使用时,把电机机壳a放入定位筒9,当电机机壳a与定位块10接触后,电机机壳a放置在定位筒9内,此时电机机壳a上的导线孔b大概竖直朝下,定位气缸11带动定位头12上升,定位头12伸入导线孔b内后再在定位气缸11的带动下复位,从而对导线孔b进行找正定位,保证导线孔b竖直朝下,研磨电机4带动研磨头5旋转,在第一导向机构的作用下第二安装板3沿z轴移动,并带动研磨头5伸入电机机壳a内,然后在第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第二安装板3沿y轴移动,并带动研磨头5向导线孔b移动,在研磨头5与导线孔b接触进行研磨时,在第一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研磨头5再次沿z轴小幅度进行往复移动,且在第二导向机构的作用下带动研磨头5再次沿y轴小幅度进行往复移动,实现对导线孔b四周进行研磨(由于电机机壳a侧壁为弧形,导线孔b呈椭圆形,研磨头5为圆形,在研磨时研磨头5先对导线孔b的短轴两端进行研磨,然后研磨头5沿z轴和沿y轴小幅度进行往复移动,实现对导线孔b的长轴两端进行研磨)。
34.实施例二
35.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等技术特征进一步描述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3、第一导轨14和第一限位板15,第一导轨14沿z轴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第一限位板15设置在第一导轨14的两端,第一气缸13设置在底板1上,且第一气缸13的活塞杆贯穿任一第一限位板15与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14上的第一安装板2连接;第一限位板15上均设置有限位开关;第一气缸13带动第一安装板2在第一导轨14上往复移动,且通过第一限位板15上的限位开关对第一安装板2在第一导轨14上移动距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第二导向机构和研磨头5沿z
轴的移动。
3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气缸16、第二导轨17和第二限位板18,第二导轨17沿y轴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上,第二限位板18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上,并与底板1配合对第二导轨17的两端进行夹持限位,第二气缸16设置在第二限位板18上,且第二气缸16的活塞杆贯穿第二限位板18与滑动设置在第二导轨17上的第二安装板3连接;第一限位板15上均设置有限位开关;第二气缸16带动第二安装板3在第二导轨17上往复移动,且通过第二限位板18上的限位开关对第二安装板3在第二导轨17上移动距离的调整,从而实现对研磨头5沿y轴的移动。
37.实施例三
38.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增加夹紧块19和夹紧气缸20等技术特征获得的,其余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相同之处在此不做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筒9上设置有夹紧块19和夹紧气缸20,夹紧气缸20设置在定位筒9的外侧顶部,夹紧气缸20的活塞杆贯穿定位筒9与设置在定位筒9内的夹紧块19连接,带动夹紧块19沿y轴移动。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夹紧块19和夹紧气缸20的设置,在定位头12对导线孔b进行找正调整后,夹紧气缸20带动夹紧块19进行移动,把电机机壳a夹紧在定位筒9内,防止研磨时电机机壳a晃动。
40.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