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7873发布日期:2022-11-05 09:5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体抛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


背景技术:

2.等离子液体纳米抛光基于汽液等离子发生原理,通过抛光液在工件表面形成完整包裹工件的气层,并激发到等离子态,使抛光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可以达到或者接近纳米级别;针对管状内壁等离子液体纳米抛光,对于较短零件,是将零件直接浸入抛光液中,将电源线正极通过夹具连接在零件,储液箱为负极,现有方案中,由于管状工件内壁无阴极,无法实现管状工件内壁抛光;现有技术存在较长管状工件内壁无法抛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管状工件内壁无法抛光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包括抛光液循环系统,所述抛光液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经进液管输出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的进液端,所述流体抛光装置的出液端经出液管回流式连接于内储抛光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输出连接于进水泵;
5.所述流体抛光装置包括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所述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之间固定正电极的管状工件,所述管状工件通过其圆周外表面固定的压杆径向固定,所述管状工件内腔设置负电极,管状工件一端口连接进液管,其另一端口连接出液管。
6.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固定板通过支撑座固定。
7.进一步,所述出液口固定板与管状工件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8.进一步,所述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均采用绝缘pvc材料。
9.进一步,所述进水泵采用变频进水泵,所述变频进水泵通过工控机和电源开关联合出液调频控制。
10.进一步,所述进液管通过20#弯头与20#管转接方式连接于进水泵与流体抛光装置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出液管通过25#弯头与25#管转接方式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的出液端与储液箱之间。
11.有益技术效果:
12.1、本专利采用所述抛光液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经进液管输出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的进液端,所述流体抛光装置的出液端经出液管回流式连接于内储抛光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输出连接于进水泵;
13.同时,本专利采用所述流体抛光装置包括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所述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之间固定正电极的管状工件,所述管状工件通过其圆周外表面固定的压杆径向固定,所述管状工件内腔设置负电极,管状工件一端口连接进液管,其另一
端口连接出液管;
14.由于首先整个抛光平台由支撑座、电极、下固定进液板、20弯头、密封圈、工件上固定出液板、压杆、螺母、水泵、储液箱、管25、管25弯头、电源组成,使用工控机对可调频水泵和电源开关进行联合控制,工件密封装夹在绝缘的上固定出液板和下固定出液板中间,通电后,开启变频水泵,液体从下方下固定进液板(绝缘pvc)进入,液位逐渐升高,当液位充满整个工件内腔后,由上端上固定出夜板(绝缘pvc)流回储液槽,如此循环,实现抛光的作用,plnp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的工作原理为:等离子液体纳米抛光是以液体为介质,在零件表面形成等离子气层,实现零件表面的抛光、去毛刺等处理。对于较长管状需要抛内壁的工件,其加工方式是将工件置于支撑座上,工件接正极,电极接负极,通电后,开启水泵,液体从下方下固定进液板(绝缘pvc)进入,随着液位的升高,实现抛光的作用,当液位充满整个工件内腔后,由上端上固定出夜板(绝缘pvc)流回储液槽,如此循环,使用电压260v-300v,本装置通过(1)管状件抛光时,内腔加入电极(2)抛光液通过变频水泵循环流动,有效解决管状工件内壁抛光这一问题,特别是实现较长管状零件的内壁抛光,无安全隐患。
15.2、本专利采用所述进液口固定板通过支撑座固定,所述出液口固定板与管状工件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均采用绝缘pvc材料,通过上述部件、结构设置,具有固定强度高、密封效果好且绝缘安全的效果。
16.3、本专利采用所述进水泵采用变频进水泵,所述变频进水泵通过工控机和电源开关联合出液调频控制,通过出液调频控制,优化工件抛光效果,提高了抛光质量。
17.4、本专利采用所述进液管通过20#弯头与20#管转接方式连接于进水泵与流体抛光装置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出液管通过25#弯头与25#管转接方式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的出液端与储液箱之间,根据“小口进,大口出”的原理,增强了液体循环流动时的压力,由于本装置在水泵泵驱动下,自下向上流通,基于水泵和流体压力共同驱动,使得液体循环更顺畅,进而增强抛光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动液体抛光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0.图中:
21.1-抛光液循环系统、2-进水泵、3-进液管、4-流体抛光装置、5-出液管、6-储液箱、7-进液口固定板、8-出液口固定板、9-管状工件、10-压杆、11-负电极、12-支撑座、13-密封圈、14-20#弯头、15-20#管、16-25#弯头、17-25#管;
22.实施例:
23.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平台,包括抛光液循环系统1,所述抛光液循环系统1包括进水泵2,所述进水泵2经进液管3输出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4的进液端,所述流体抛光装置4的出液端经出液管5回流式连接于内储抛光液的储液箱6,所述储液箱6输出连接于进水泵2;
24.所述流体抛光装置4包括进液口固定板7和出液口固定板8,所述进液口固定板7和
出液口固定板8之间固定正电极的管状工件9,所述管状工件9通过其圆周外表面固定的压杆10径向固定,所述管状工件9内腔设置负电极11,管状工件9一端口连接进液管3,其另一端口连接出液管5。
25.所述进液口固定板7通过支撑座12固定。
26.所述出液口固定板8与管状工件9之间通过密封圈13密封。
27.所述进液口固定板7和出液口固定板8均采用绝缘pvc材料。
28.所述进水泵2采用变频进水泵2,所述变频进水泵2通过工控机和电源开关联合出液调频控制。
29.所述进液管3通过20#弯头14与20#管15转接方式连接于进水泵2与流体抛光装置4的进液端之间,所述出液管5通过25#弯头16与25#管17转接方式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4的出液端与储液箱6之间。
30.工作原理:
31.本专利通过采用所述抛光液循环系统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经进液管输出连接于流体抛光装置的进液端,所述流体抛光装置的出液端经出液管回流式连接于内储抛光液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输出连接于进水泵;
32.同时,本专利采用所述流体抛光装置包括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所述进液口固定板和出液口固定板之间固定正电极的管状工件,所述管状工件通过其圆周外表面固定的压杆径向固定,所述管状工件内腔设置负电极,管状工件一端口连接进液管,其另一端口连接出液管;
33.由于首先整个抛光平台由支撑座、电极、下固定进液板、20弯头、密封圈、工件上固定出液板、压杆、螺母、水泵、储液箱、管25、管25弯头、电源组成,使用工控机对可调频水泵和电源开关进行联合控制,工件密封装夹在绝缘的上固定出液板和下固定出液板中间,通电后,开启变频水泵,液体从下方下固定进液板(绝缘pvc)进入,液位逐渐升高,当液位充满整个工件内腔后,由上端上固定出夜板(绝缘pvc)流回储液槽,如此循环,实现抛光的作用,plnp等离子流动液体抛光的工作原理为:等离子液体纳米抛光是以液体为介质,在零件表面形成等离子气层,实现零件表面的抛光、去毛刺等处理。对于较长管状需要抛内壁的工件,其加工方式是将工件置于支撑座上,工件接正极,电极接负极,通电后,开启水泵,液体从下方下固定进液板(绝缘pvc)进入,随着液位的升高,实现抛光的作用,当液位充满整个工件内腔后,由上端上固定出夜板(绝缘pvc)流回储液槽,如此循环,使用电压260v-300v,本实用新型解决有技术存在较长管状工件内壁无法抛光的问题,具有有效解决管状工件内壁抛光这一问题,特别是实现较长管状零件的内壁抛光,无安全隐患的有益技术效果。
34.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