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

文档序号:32076194发布日期:2022-11-05 06:2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夹具,属于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夹具是机械加工或者电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要加工质量较小或者较薄的工件时,使用规格较大的夹具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能量损耗大,难以满足现有的实验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适合手持打磨抛的夹具为目的,以解决现有抛光机自带夹具无法满足不同尺寸工件夹紧的需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包括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底座(6)、双旋向螺栓(7)和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每个所述活动座(8)均具有一夹片(83),相互靠近的两个夹片(83)能夹取工件。所述电机马达(2)固定在所述电机保护罩(1)之中,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底座(6)。所述双旋向螺栓(7)具有两段相反的螺纹,两个活动座(8)分别螺纹连接于这两段相反的螺纹;所述双旋向螺栓(7)安装在所述底座(6)上,设置为能进行径向旋转,但限制(不进行)轴向上的移动。
5.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底座(6)靠近电机马达(2)的一面设置直滑槽,并且在所述直滑槽的底部开设穿透所述底座(6)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直滑槽的宽度,且条形槽平行于直滑槽。所述活动座(8)还包括滑块(81)和连接块(82);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块(82)的两端;所述连接块(82)契合的穿过所述条形槽,并且所述滑块(81)和所述夹片(83)分别抵接于所述直滑槽的内底面和所述底座(6)的外底面;所述双旋向螺栓(7)穿过所述条形槽以及两个所述连接块(82);两个连接块(82)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两段相反的螺纹上。
6.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夹片(83)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块(82)和所述滑块(8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7.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块(82)的高度等于所述条形槽的厚度。
8.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头裸露在所述底座(6)之外,所述双旋向螺栓(7)在邻近该端头的杆身上设置限位块,该限位块抵接于所述条形槽的内壁上。
9.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条形槽远离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头的内壁上设置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端尾嵌入该圆柱形凹槽之中。
10.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块(81)呈板状,贴合在所述直滑槽的内底面;两个所述夹片(83)为板状,均贴合所述底座(6)的外底面;两个夹片(83)的相对边设置对称的v形缺口。
11.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旋转平台(5);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先固定所述旋转平台(5)所述旋转平台(5)再固定所述底座(6)。
12.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滚珠轴承(4);所述旋转平台(5)包括圆盘和在所述圆盘上凸出的凸圆柱;所述滚珠轴承(4)的内圈固定于所述凸圆柱;所述滚珠轴承(4)的外圈固定于所述电机保护罩(1)的内壁;所述底座(6)固定于所述圆盘。
13.作为该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一种改进,所述夹具还包括防滑胶套(3);防滑胶套(3)紧密套在所述电机保护罩(1)之外。
14.本实用新型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双旋向螺栓来驱动两个活动座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夹片相互靠近以夹持工件,通过电机马达的旋转来驱动工件的旋转,以将工件用于抛光打磨;该夹具的结构紧凑,可以加工质量较小或者较薄的工件,使用方便,耗能低,显著提高了打磨效率,而且该夹具拆卸方便,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夹片,来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爆炸图;
18.图3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的剖视图;
19.图4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之中的底座的俯视图;
20.图5为图4的底座的仰视角结构图;
21.图6为图1的打磨抛光手持夹具之中的活动座和双旋向螺栓安装在底座中的俯视角结构图;
22.图7为图6装置的仰视角结构图;
23.图8为双旋向螺栓串连两个活动座的结构图。
24.图中: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输出端-21、防滑胶套-3、扩口-11、滚珠轴承-4、内钢圈-41、外钢圈-42、滚珠-43、旋转平台-5、大圆底盘-51、圆柱-52、底座-6、直滑槽-61、条形槽-62、双旋向螺栓-7、环形凸出部-71、活动座-8、滑块-81、连接块-82、夹片-83、v形缺口-83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理解,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6.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磨抛光手持夹具技术方案:其包括电机保护罩1、电机马达2、防滑胶套3、滚珠轴承4、旋转平台5、底座6、双旋向螺栓7、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电机马达2可以是十二齿电机马达。
27.所述电机保护罩1套在电机马达2上,电机马达2的主体固定在电机保护罩1上,避免手一直抓持在电机马达上。防滑胶套3套置在电机保护罩1之外,增加手持摩擦力。
28.请参阅图3,所述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21与旋转平台5为轴孔配合而相互固定,并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以带动旋转平台5旋转。其中,本发明所述外部控制器与电机马达2连接为常用的驱动链接,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保护机械装置,所以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方式。
29.所述电机保护罩1的下端外扩形成一个扩口11,所述滚珠轴承4安装在该扩口11中。滚珠轴承4包括内钢圈41、外钢圈42以及中间的多个滚珠43。外钢圈42固定于该扩口11的内壁。
30.旋转平台5的结构包括一个大圆底盘51以及一个向上凸起的圆柱52,圆柱52和大圆底盘51一体成型。旋转平台5的圆柱52嵌入在滚珠轴承4的内圈41中。所述滚珠轴承4的内圈41与旋转平台5的上凸圆柱52固定连接。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21嵌入圆柱52中并固定连接。由于设置了滚珠轴承4,使得本装置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防止未设置滚珠轴承4而会造成的抖动,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
31.所述旋转平台5的大圆底盘51与底座6之间设置多个(如左右端各两个)对接的螺丝孔,通过旋入螺丝来配合固定,又由于电机马达2的输出端21与旋转平台5相互固定,使得电机马达2的机械能可以转换成底座6的转动动能。所述底座6用于安装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并带动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平稳转动。
32.如图4-5所示,底座6的上表面开设水平直滑槽61,直滑槽61的内底面为平面形,并且在该水平直滑槽61的中间底部开设穿透至底座6底面的条形槽62,条形槽62的宽度小于该水平直滑槽61的宽度,且条形槽62平行于该水平直滑槽61。
33.如图2和图8所示,每个活动座8包括相互固定的滑块81、连接块82和夹片83。连接块82的上端连接滑块81,下端连接夹片83。其中,连接块82和夹片8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连接块82和滑块81通过螺丝进行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便于安装拆卸。相对的两个滑块81优选为板状,均适配的贴合在该水平直滑槽61的内底面上,即覆盖在条形槽62的上表面。连接块82可以是方块形或圆柱形,其宽度等条形槽62的宽度,使得连接块82能契合的向下穿过该条形槽62,不会前后晃动。夹片83优选为板状,均贴合在该条形槽62的外底面,即底座6的外底面,该外底面为平面形,该设计能使得两个夹片83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保证了两个夹片83所夹持的工件的待抛光面能与抛光机齐平。同时,本装置还设置连接块82的高度等于条形槽62的高度,使得活动座8的滑块81和夹片83分别夹持在条形槽62的上、下表面,使得活动座8只能在条形槽62的轴向来回移动,而不能进行宽度反向的移动,使得两个夹片83的对位准确稳定。
34.如图6-7所示,所述双旋向螺栓7插入底座6中,具体为,双旋向螺栓7沿轴向穿过该条形槽62,且平行于该条形槽62。双旋向螺栓7在穿过该条形槽62的同时,还穿过条形槽62之中的两个连接块82。
35.所述双旋向螺栓7的中间无螺纹,两侧为相反方向的螺纹。两个连接块82分别位于双旋向螺栓7的两段相反的螺纹上,优选相对于双旋向螺栓7的中间无螺纹位置对称。双旋向螺栓7被限制为只能在底座6中进行旋转运动,而不能相对底座6进行轴向移动。例如,双旋向螺栓7的末端抵接在底座6中,不能向前移动,双旋向螺栓7的临近螺帽端的杆身上设置环形凸出部71,抵接在条形槽62的内壁上,防止双旋向螺栓7向外旋出,只能在原地旋转。螺帽72则设置在底座6的外侧。
36.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双旋向螺栓7,能使两个相对的活动座8向中间靠拢或者向两侧分离,使得两个夹片83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持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例如可以是,顺时针旋转双旋向螺栓7时,两个夹片83向中间靠拢;逆时针旋转双旋向螺栓7时,两个夹片83向两侧分离。
37.请参阅图8,两个夹片83相对而设,夹片83可以是方形结构,两个夹片83的相对边分别设置v形缺口830,两个相对的v形缺口830可用于容纳并夹持工件,将两个夹片83相互靠近时,相对的两个v形缺口830即能夹取工件,v形缺口的设计使工件不易脱落。其中,v形缺口830可以选择不同边长尺寸和v形角度,以夹持不同尺寸的工件。启动电机后,带动工件旋转,将工件置于抛光机上即可以对工件进行打磨抛光。
3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