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3062发布日期:2023-02-03 23:1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形模具辅助搬运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射成形的工艺过程是:将混合的粒料或粉料放人注塑机的料筒内,经过加热、热缩、剪切混合和输送作用,使物料达到均勾化和影化的效果,然后借助于柱塞或螺杆向塑化好的混合物施加压力,高温流体便通过料储前面的喷嘴和模具的浇道系统注人预先闭合好的低温模腔中,经过冷却定形后,开启模具,顶出制品,得到一定几何形状和精度的制品;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目前成型模具在与注塑机连通进行加工时,由于需要根据实际加工产品的形状更换成型模具,并且成型模具安装台与地面存在高度差,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对成型模具搬上搬下,工作量大,并且安全性差,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增大了加工风险。
4.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目前成型模具在实际运用中不具备辅助搬运功能,不能对成型模具进行快速的上下实现更换使用,因此需要借助工作人员进行搬运,搬运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包括底座、工作台以及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安装在底座上表面一侧,所述注塑机安装在工作台上表面,所述底座上表面安装有机台,所述注塑机输出端连接有成型部件,所述机台两侧在底座上对称安装有平移部件,所述平移部件上安装有夹持提升部件;
7.所述成型部件包括挤出管道、注射模具体以及进料口,所述挤出管道连通安装在注塑机输出端,所述注射模具体锁合安装在机台上表面,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注射模具体顶端,且挤出管道尾部穿过进料口延伸至注射模具体内。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机台上表面安装有减震垫,且机台通过螺栓与底座上表面锁合固定。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平移部件包括移动腔、一号电机、丝杠以及丝杠螺母,所述移动腔对称安装在机台两侧,所述丝杠转动安装在移动腔内,所述丝杠螺母对应套设在丝杠外部,所述一号电机安装在移动腔侧壁并与丝杠传动连接。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移动腔两侧壁对称安装有支耳,且支耳通过螺栓与底座锁合固定。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移动腔上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台,且滑台与丝杠螺母固定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提升部件包括升降腔、二号电机、螺纹杆、螺纹块以及夹持部,所述升降腔垂直锁合安装在滑台上表面,所述二号电机安装在升降腔顶端,所述螺纹杆转动安装在升降腔内并与二号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螺纹块通过螺纹旋合套设在螺纹杆外部并与升降腔内壁滑动贴合,所述夹持部滑动安装在升降腔一侧并与螺纹块固定连接。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定位台、夹板、联动杆、两个预留槽以及两个定位气缸,所述定位台安装在螺纹块一侧,所述夹板间隔安装在定位台一侧,所述联动杆穿过定位台与夹板背部锁合固定,所述预留槽对称开设在定位台内壁两侧,所述定位气缸锁合安装在预留槽内,且定位气缸输出端与夹板背部传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成型部件,将原料投放至注塑机内,经过注塑机对原料进行混合加工以及后续挤出工作,之后经过挤出管道将原料输送至注射模具体内的型腔中进行成型,原料在注射模具体内成型冷却后即可进行脱模工作,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连续的成型加工操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夹持提升部件,启动二号电机,经过螺纹杆与螺纹块的导向,驱使螺纹块以及注射模具体在升降腔内上升实现搬运,当注射模具体到达机台高度后停止上升,在平移部件的配合下,驱使注射模具体移至机台正上方,随后进行左右微调直至预定位置,进而实现了注射模具体的搬运操作,后续反向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将注射模具体搬离机台的效果,操作稳定性高,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射模具体与机台连接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提升部件与注射模具体分布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提升部件与平移部件连接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提升部件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工作台;3、注塑机;4、机台;5、挤出管道;6、注射模具体;7、进料口;8、移动腔;9、一号电机;10、丝杠;11、丝杠螺母;12、支耳;13、滑台;14、升降腔;15、二号电机;16、螺纹杆;17、螺纹块;18、定位台;19、夹板;20、联动杆;21、预留槽;22、定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包括底座1、工作台2以及注塑机3,工作台2安装在底座1上表面一侧,注塑机3安装在工作台2上表面,底座1上表面安装有机台4,注塑机3输出端连接有成型部件,机台4两侧在底座1上对称安装有平移部件,平移部件上安装有夹持提升部件;成型部件包括挤出管道5、注射模具体6以及进料口7,挤出管道5连通安装在注塑机3输出端,注射模具体6锁合安装在机台4上表面,进料口7开设在注射模具体6顶端,且挤出管道5尾部穿过进料口7延伸至注射
模具体6内,机台4上表面安装有减震垫,且机台4通过螺栓与底座1上表面锁合固定,经过注塑机3对原料进行混合加工以及后续挤出工作,之后经过挤出管道5将原料输送至注射模具体6内的型腔中进行成型,原料在注射模具体6内成型冷却后即可进行脱模工作。
25.如图2和图3所示,平移部件包括移动腔8、一号电机9、丝杠10以及丝杠螺母11,移动腔8对称安装在机台4两侧,丝杠10转动安装在移动腔8内,丝杠螺母11对应套设在丝杠10外部,一号电机9安装在移动腔8侧壁并与丝杠10传动连接,移动腔8两侧壁对称安装有支耳12,且支耳12通过螺栓与底座1锁合固定,移动腔8上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台13,且滑台13与丝杠螺母11固定连接,驱使注射模具体6移至机台4正上方,随后进行左右微调直至预定位置,进而实现了注射模具体6的搬运操作,后续反向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将注射模具体6搬离机台4的效果,操作稳定性高。
26.如图4和图5所示,夹持提升部件包括升降腔14、二号电机15、螺纹杆16、螺纹块17以及夹持部,升降腔14垂直锁合安装在滑台13上表面,二号电机15安装在升降腔14顶端,螺纹杆16转动安装在升降腔14内并与二号电机15传动连接,螺纹块17通过螺纹旋合套设在螺纹杆16外部并与升降腔14内壁滑动贴合,夹持部滑动安装在升降腔14一侧并与螺纹块17固定连接,夹持部包括定位台18、夹板19、联动杆20、两个预留槽21以及两个定位气缸22,定位台18安装在螺纹块17一侧,夹板19间隔安装在定位台18一侧,联动杆20穿过定位台18与夹板19背部锁合固定,预留槽21对称开设在定位台18内壁两侧,定位气缸22锁合安装在预留槽21内,且定位气缸22输出端与夹板19背部传动连接,启动二号电机15,经过螺纹杆16与螺纹块17的导向,驱使螺纹块17以及注射模具体6在升降腔14内上升实现搬运,当注射模具体6到达机台4高度后停止上升。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模具,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原料经过注塑机3顶部的料筒输送至注塑机3内进行加工,经由注塑机3加工后传递至成型部件内,进而实现了成型加工效果,并且整体操作便捷,并借助夹持提升部件与平移部件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注射模具体6的上下搬运工作,方便对注射模具体6进行辅助上下搬动,无需工作人员上下搬运,解决了注射模具体6重量大、搬运难度高并且极易出现搬运受损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后续当需要对注射模具体6进行替换时,只需借助夹持提升部件与平移部件配合即可实现,稳定性高:
28.成型加工时:通过设有成型部件,将原料投放至注塑机3内,经过注塑机3对原料进行混合加工以及后续挤出工作,之后经过挤出管道5将原料输送至注射模具体6内的型腔中进行成型,原料在注射模具体6内成型冷却后即可进行脱模工作,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连续的成型加工操作;
29.注射模具体6上下料时:通过设有夹持提升部件,将螺纹块17移动至升降腔14最底部,之后启动定位气缸22,推动夹板19朝向远离定位台18一侧移动,驱使夹板19与注射模具体6两侧贴合实现夹持,实现了对注射模具体6的固定,后续启动二号电机15,经过螺纹杆16与螺纹块17的导向,驱使螺纹块17以及注射模具体6在升降腔14内上升实现搬运,当注射模具体6到达机台4高度后停止上升,在平移部件的配合下,此时可启动一号电机9,经过丝杠10与丝杠螺母11导向,使得丝杠螺母11以及注射模具体6跟随一号电机9正反转在移动腔8内左右移动,驱使注射模具体6移至机台4正上方,随后进行左右微调直至预定位置,进而实现了注射模具体6的搬运操作,后续反向重复上述动作即可实现将注射模具体6搬离机台4
的效果,操作稳定性高,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效果佳。
30.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同样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如若出现常规的电路以及控制连接等问题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不再过多赘诉。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