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63050发布日期:2022-12-14 05:5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铣刀刀具用磨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


背景技术:

2.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铣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刀刃出现磨损现象,需要打磨后才能保证铣刀原有的锋利,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铣刀磨床,铣刀磨床是用来研磨铣刀的机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
3.在对铣刀进行打磨后,铣刀的端温度较高,工人在通过工具对打磨后的铣刀进行进行下料时,如果出现失误的情况,容易对工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且无法实现自动上料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通过圆盘的转动带动机械手臂的转动,通过机械手臂实现对待加工的铣刀刀具自动上料的作用,打磨后的温度过高的铣刀刀具通过机械手臂实现下料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出现失误时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且能增加工作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包括工作台和上下料单元;
6.工作台:上侧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的前侧内端卡接有铣刀刀具,所述工作台的上侧右端设置有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的左侧设置有打磨轮,所述打磨轮的下侧与铣刀刀具的前端之间转动连接;
7.上下料单元:包含有圆槽二、圆盘、机械手臂和动力组件,所述工作台的上侧左端中部开设有圆槽二,所述圆槽二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端设置有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的上端设置有机械爪,所述圆槽二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与圆盘的前侧之间配合连接的动力组件。
8.在工作台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滑动单元带动支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的滑动带动转动单元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转动单元前侧内端卡接的铣刀刀具前后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转动单元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不同位置的打磨作用,通过升降单元实现对打磨轮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圆盘在圆槽二的内侧转动,通过圆盘的转动带动机械手臂的转动,通过机械手臂实现对待加工的铣刀刀具自动上料的作用,打磨后的温度过高的铣刀刀具通过机械手臂实现下料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出现失误时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且能增加工作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含有齿圈、方槽、转动轴和齿轮,所述圆盘的外侧设置有齿圈,所述圆槽二的内部前侧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的内部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侧与齿圈的外侧之间啮合连接。
10.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齿轮的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齿圈的转动,通过齿圈的转动带动圆盘在圆槽二的内侧转动。
11.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还包含有弧形固定块和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弧形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上侧左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
12.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的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单元包含有滑槽一、滑块一和螺纹轴一,所述工作台的上侧中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滑槽一的内部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一的中部之间螺纹连接的螺纹轴一,所述螺纹轴一的后端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14.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一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一的转动带动滑块一在滑槽一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一的滑动带动支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的滑动实现对回转卡盘内侧卡接的铣刀刀具前后位置的调节作用。
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单元包含有圆槽一、转盘和回转卡盘,所述支撑座的前侧上端开设有圆槽一,所述圆槽一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回转卡盘,所述回转卡盘的前侧内端卡接有铣刀刀具,所述转盘的后端通过外部转动轴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16.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转盘在圆槽一的内侧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带动回转卡盘的转动,通过回转卡盘的转动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的打磨作用。
1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单元包含有支撑杆、滑槽二、滑块二和螺纹轴二,所述工作台的上侧中部沿上下方向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滑槽二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的左侧设置有打磨轮,所述滑槽二的内部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二的中部之间螺纹连接的螺纹轴二,且螺纹轴二的上端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18.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二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二的转动带动滑块二在滑槽二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二的滑动实现对打磨轮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铣刀刀具用磨床,具有以下好处:
20.1、本铣刀刀具用磨床设置有升降单元,通过螺纹轴二的转动带动滑块二在滑槽二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二的滑动实现对打磨轮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
21.2、本铣刀刀具用磨床设置有滑动单元和转动单元,通过滑块一的滑动带动支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的滑动实现对回转卡盘内侧卡接的铣刀刀具前后位置的调节
作用,通过回转卡盘的转动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刀刀具前端的打磨作用;
22.3、通过圆盘的转动带动机械手臂的转动,通过机械手臂实现对待加工的铣刀刀具自动上料的作用,打磨后的温度过高的铣刀刀具通过机械手臂实现下料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出现失误时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且能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工作台、2滑动单元、21滑槽一、22滑块一、23螺纹轴一、3支撑座、4转动单元、41圆槽一、42转盘、43回转卡盘、5铣刀刀具、6升降单元、61支撑杆、62滑槽二、63滑块二、64螺纹轴二、7打磨轮、8上下料单元、81圆槽二、82圆盘、83机械手臂、84齿圈、85方槽、86转动轴、87齿轮、88弧形固定块、8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包括工作台1和上下料单元8;
29.工作台1:上侧中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动单元2,滑动单元2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3,支撑座3的前侧上端设置有转动单元4,转动单元4的前侧内端卡接有铣刀刀具5,工作台1的上侧右端设置有升降单元6,升降单元6的左侧设置有打磨轮7,打磨轮7的下侧与铣刀刀具5的前端之间转动连接;
30.滑动单元2包含有滑槽一21、滑块一22和螺纹轴一23,工作台1的上侧中部沿前后方向开设有滑槽一21,滑槽一21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一22,滑块一22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3,滑槽一21的内部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一22的中部之间螺纹连接的螺纹轴一23,螺纹轴一23的后端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31.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一23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一23的转动带动滑块一22在滑槽一21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一22的滑动带动支撑座3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3的滑动实现对回转卡盘43内侧卡接的铣刀刀具5前后位置的调节作用。
32.转动单元4包含有圆槽一41、转盘42和回转卡盘43,支撑座3的前侧上端开设有圆槽一41,圆槽一4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盘42,转盘4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回转卡盘43,回转卡盘43的前侧内端卡接有铣刀刀具5,转盘42的后端通过外部转动轴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33.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转盘42在圆槽一41的内侧转动,通过转盘42的转动带动回转卡盘43的转动,通过回转卡盘43的转动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5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
刀刀具5前端的打磨作用。
34.升降单元6包含有支撑杆61、滑槽二62、滑块二63和螺纹轴二64,工作台1的上侧中部沿上下方向设置有支撑杆61,支撑杆61的左侧沿上下方向开设有滑槽二62,滑槽二62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二63,滑块二63的左侧设置有打磨轮7,滑槽二62的内部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滑块二63的中部之间螺纹连接的螺纹轴二64,且螺纹轴二64的上端与外部电机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35.在支撑杆6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二64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二64的转动带动滑块二63在滑槽二62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二63的滑动实现对打磨轮7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7实现对铣刀刀具5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
36.上下料单元8:包含有圆槽二81、圆盘82、机械手臂83和动力组件,工作台1的上侧左端中部开设有圆槽二81,圆槽二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圆盘82,圆盘82的上端设置有机械手臂83,机械手臂83的上端设置有机械爪,圆槽二8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与圆盘82的前侧之间配合连接的动力组件。
37.在工作台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滑动单元2带动支撑座3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3的滑动带动转动单元4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转动单元4前侧内端卡接的铣刀刀具5前后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转动单元4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5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刀刀具5前端不同位置的打磨作用,通过升降单元6实现对打磨轮7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7实现对铣刀刀具5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通过动力组件带动圆盘82在圆槽二81的内侧转动,通过圆盘82的转动带动机械手臂83的转动,通过机械手臂83实现对待加工的铣刀刀具5自动上料的作用,打磨后的温度过高的铣刀刀具5通过机械手臂83实现下料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出现失误时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且能增加工作效率。
38.动力组件包含有齿圈84、方槽85、转动轴86和齿轮87,圆盘82的外侧设置有齿圈84,圆槽二81的内部前侧开设有方槽85,方槽85的内部上下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6,转动轴86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齿轮87,齿轮87的外侧与齿圈84的外侧之间啮合连接。
39.通过转动轴86的转动带动齿轮87的转动,通过齿轮87的转动带动齿圈84的转动,通过齿圈84的转动带动圆盘82在圆槽二81的内侧转动。
40.动力组件还包含有弧形固定块88和电机89,电机89通过弧形固定块88固定连接在工作台1的上侧左端,电机89的输出轴与转动轴86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电机89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
41.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89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89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86的转动。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铣刀刀具用磨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在工作台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一23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一23的转动带动滑块一22在滑槽一21的内侧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滑块一22的滑动带动支撑座3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支撑座3的滑动实现对回转卡盘43内侧卡接的铣刀刀具5前后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转盘42在圆槽一41的内侧转动,通过转盘42的转动带动回转卡盘43的转动,通过回转卡盘43的转动带动卡紧的铣刀刀具5实现转动的作用,从而实现对铣刀刀具5前端的打磨作用,在支撑杆61的支撑作用下,通过外部电机带动螺纹轴二64的转动,通过螺纹轴二64的转动带动滑块二63在滑槽二62的内侧沿上下方向滑动,通过滑块
二63的滑动实现对打磨轮7上下位置的调节作用,通过打磨轮7实现对铣刀刀具5前端及外侧的打磨作用,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带动电机89的输出轴转动,通过电机89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动轴86的转动,通过转动轴86的转动带动齿轮87的转动,通过齿轮87的转动带动齿圈84的转动,通过齿圈84的转动带动圆盘82在圆槽二81的内侧转动,通过圆盘82的转动带动机械手臂83的转动,通过机械手臂83实现对待加工的铣刀刀具5自动上料的作用,打磨后的温度过高的铣刀刀具5通过机械手臂83实现下料的作用,有效的降低出现失误时对工人造成的伤害,且能增加工作效率。
44.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89选用伺服电机,控制开关控制电机89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