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4129发布日期:2023-03-24 18:57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压铸材料、压铸机、模具是压铸生产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谓压铸工艺就是将这三大要素有机地加以综合运用,使能稳定地有节奏地和高效地生产出外观、内在质量好的、尺寸符合图样或协议规定要求的合格铸件,甚至优质铸件的过程。压铸铝箱体压铸设备无法连续化操作,只有等待压铸冷却后,取出产品,等待下次压铸,采用连续化压铸,需要用到同一个模具盖,然而模具盖在移动过程对准下方模具时,准确定位将是整个压铸关键一步,定位不准,导致模具盖易损坏,压铸产品有残缺。因此,需要能够准确定位移动的模具盖进行盖压,进行压铸铝箱体压铸将是一项重要技术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解决了连续化压铸铝箱体压铸的模具盖无法准确定位,易导致模具盖损坏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包括底座、下模具槽、上模具盖和模具盖移动定位机构,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成一排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上推气缸组和上推块,所述下模具槽放置在限位凹槽内,所述下模具槽的槽边的四个拐角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模具盖移动定位机构包括模具盖安装板、推力板和移动机构,所述模具盖安装板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与定位柱匹配的缺口,所述模具盖安装板中间位置设有模具盖插孔,所述上模具盖顶端一周设有向外延展的延展板,所述延展板的四个拐角处下方通过四个弹性组件安装在模具盖安装板上,所述模具盖安装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设有四根限位杆,所述推力板处在上模具盖上方并将四个拐角固定套在限位杆上,所述推力板下表面设有一组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气缸轴固定在上模具盖上表面上,四根所述限位杆插入到移动机构内,所述移动机构内设有下推气缸组,所述下推气缸组的气缸轴固定在推力板的上表面,所述底座两侧设有支撑板,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上支撑板上。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具槽包括铝液浇注槽和沿铝液浇注槽槽口一周设置的搭设边,所述搭设边上表面四个拐角处设有定位柱,所述铝液浇注槽的外壁四面宽度略小于限位凹槽与其对应边的槽宽。
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套筒、弹簧和弹性杆,所述套
筒内设有弹簧,所述弹性杆底端设有挡片,所述弹性杆底端的挡片塞入套筒并压在弹簧上。
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盖的高度大于所述模具盖安装板上的模具盖插孔,所述下压气缸下压上模具盖时,所述上模具盖底端露出模具盖插孔下方距离为定距。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块、伺服电机、丝杆和限位滑杆,所述移动块靠近两侧边位置活动插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撑板的外侧,所述丝杆一端贯穿支撑板与伺服电机转轴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嵌在另一块支撑板上,所述丝杆螺旋从移动块中间位置贯穿,所述下推气缸组内嵌在移动块内,所述移动块上设有四个与限位杆匹配的限位孔。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三个限位凹槽。
10.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具盖能够定距移动,当移动到下模具槽上方时,缺口能够沿定位柱下移,对上模具盖进行校正定位,保证上模具盖准确处在下模具槽的槽口上方,而上模具盖是无间隙插在模具盖插孔内,准确下移后,能够准确下移到下模具槽内,达到准确定位盖上上模具盖,而且,完成一次压铸后,冷却到压铸铝凝固后,上拉上模具盖,进行下次压铸,而上推气缸组上推上推块将下模具槽推出限位槽,通过移动装置将下模具槽移走更换新的,完成连续化压铸。
附图说明
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模具槽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座;11、支撑板;2、上推气缸组;21、上推块;13、上支撑板; 3、下模具槽;31、铝液浇注槽;32、搭设边;33、定位柱;4、上模具盖;41、延展板;5、模具盖安装板;51、缺口;52、限位杆;6、弹性组件;61、弹性杆;611、挡片;62、弹簧;63、套筒;7、推力板;71、下压气缸; 8、移动块;80、限位孔;9、下推气缸组;10、伺服电机;101、丝杆;102、轴承;103、限位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参照图1-4,一种压铸铝箱体铸模具的定位结构,包括底座1、下模具槽3、上模具盖
4和模具盖移动定位机构,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个成一排设置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上推气缸组2和上推块21,所述下模具槽3放置在限位凹槽内,所述下模具槽3的槽边的四个拐角上设有定位柱33,所述模具盖移动定位机构包括模具盖安装板5、推力板7和移动机构,所述模具盖安装板5底部四个拐角处设有与定位柱33匹配的缺口51,所述模具盖安装板5中间位置设有模具盖插孔,所述上模具盖4顶端一周设有向外延展的延展板41,所述延展板41的四个拐角处下方通过四个弹性组件6安装在模具盖安装板5上,所述模具盖安装板5上表面四个拐角处设有四根限位杆52,所述推力板7处在上模具盖4上方并将四个拐角固定套在限位杆52上,所述推力板7下表面设有一组下压气缸71,所述下压气缸71的气缸轴固定在上模具盖4上表面上,四根所述限位杆52插入到移动机构内,所述移动机构内设有下推气缸组9,所述下推气缸组9的气缸轴固定在推力板7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两侧设有支撑板11,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上支撑板11上。
20.先在每个限位凹槽内放入一个下模具槽3,放完后,向第一个下模具槽3内注入定量铝液,移动机构将上模具盖4移动下模具槽3上方,下推气缸组9将模具盖安装板5推到下模具槽3上,缺口与定位柱33匹配重合后,将准确定位上模具盖4位置,下压气缸71将上模具盖4下推,沿模具盖插孔下移,准确插入到下模具槽3内,进行盖模具盖,压铸开始,压铸一段时间后,铝液凝固,上拉上模具盖4,再上移模具盖安装板5,上推气缸组2上推上推块21,利用移动装置将压铸后的下模具槽3移走冷却,进行下移个下模具槽3的压铸。再在移走的下模具槽3的限位凹槽内放入新的下模具槽3。
21.所述下模具槽3包括铝液浇注槽31和沿铝液浇注槽31槽口一周设置的搭设边32,所述搭设边32上表面四个拐角处设有定位柱33,所述铝液浇注槽31的外壁四面宽度略小于限位凹槽与其对应边的槽宽。
22.方便下模具槽3放入到限位凹槽内,但下模具槽3放入到限位凹槽内会错位,利用缺口与定位柱33匹配重合进行定位,能够准确将上模具盖4下推插入到下模具槽3内。而搭设边32用于搭设在底座1上,和移动下模具槽3。
23.所述弹性组件6包括套筒63、弹簧62和弹性杆61,所述套筒63内设有弹簧62,所述弹性杆61底端设有挡片611,所述弹性杆61底端的挡片611塞入套筒63并压在弹簧62上。
24.下移上模具盖4,延展板41将下压弹性组件6,直到压到套筒63上,将无法继续下移,下压气缸71上拉时,弹性组件6同时上推上模具盖4。
25.所述上模具盖4的高度大于所述模具盖安装板5上的模具盖插孔,所述下压气缸71下压上模具盖4时,所述上模具盖4底端露出模具盖插孔下方距离为定距。定距为上模具盖4压到套筒63停止下移。
26.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块8、伺服电机10、丝杆101和限位滑杆103,所述移动块8靠近两侧边位置活动插有限位滑杆103,所述限位滑杆103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11,所述伺服电机10安装在其中一块支撑板11的外侧,所述丝杆101一端贯穿支撑板11与伺服电机10转轴连接,所述丝杆101另一端套有轴承102,所述轴承102内嵌在另一块支撑板11上,所述丝杆101螺旋从移动块8中间位置贯穿,所述下推气缸组9内嵌在移动块8内,所述移动块8上设有四个与限位杆52匹配的限位孔80。
27.伺服电机10转动丝杆101将推动移动块8沿限位滑杆103移动,伺服电机10能够定距移动移动块8,但无法准确定位上模具盖4位置,以便盖住下模具槽 3,需要定位结构,即
缺口与定位柱33匹配重合进行定位。
28.所述底座1上设有三个限位凹槽。设置过多限位凹槽将增加限位滑杆103 的承重力,会导致限位滑杆103弯曲。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