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9297发布日期:2023-04-26 16:1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箱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箱盖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齿轮箱盖模具。


背景技术:

1、压铸模具可用于对机械配件进行压铸成型,而一些机械零件的精度要求高,如齿轮箱盖,因而,模具必须充分保证其活动顺畅、顶出方便以及复位准确;

2、然而,在现有的模具中,顶针在顶出产品后,仍存在复位不顺畅、不准确的问题,使得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顶针撞坏模具零件、复位故障而导致无法正常运行,而需要进行检修等问题,降低了生产效率,以及增加了生产成本与模具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齿轮箱盖模具,结构紧凑、合理,能够在顶针顶出齿轮箱盖后,使得顶针复位顺畅、准确,有效避免顶针撞坏模具零件以及复位故障,不仅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地减少生产、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包括动模机构、定模机构和顶针机构;

4、其中,动模机构包括动模座和动模芯块,动模芯块镶嵌在动模座中心位置,动模芯块具有动模腔,动模腔用于齿轮箱盖的动模部的成型;

5、定模机构位于动模机构的一侧,包括定模座和定模芯块,定模芯块镶嵌在定模座中心位置,定模芯块具有定模腔,定模腔用于齿轮箱盖的定模部的成型,定模腔与动模腔相合形成成型腔;

6、顶针机构位于动模机构远离定模机构的一侧,包括针板组件和安装组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针板组件,针板组件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以及若干脱模顶针,脱模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脱模顶针另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动模芯块并延伸至动模腔内,脱模顶针用于顶出齿轮箱盖,针板组件上还设置有若干复位杆,复位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针板组件上,复位杆的另一端贯穿动模座。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动模机构远离定模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顶针机构,而顶针机构包括针板组件和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可对针板组件进行安装,针板组件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以及若干脱模顶针,脱模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脱模顶针另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动模芯块并延伸至动模腔内,进而,脱模顶针顶出顺畅、稳定;并且针板组件上还设置有若干复位杆,复位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针板组件上,复位杆的另一端贯穿动模座,而在动模座靠近定模座时,动模座抵接复位杆,并将复位杆压向安装组件以使脱模顶针复位,进而,能够使脱模顶针复位顺畅、准确,有效避免顶针撞坏模具零件以及复位故障,不仅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地减少生产、维修成本。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组件包括两个方铁垫块和安装底板,两个方铁垫块分别固装在动模座的两侧,安装底板一侧与两个方铁垫块固接。

10、有益的是:两个方铁垫块分别固装在动模座的两侧,安装底板一侧与两个方铁垫块固接,进而,可提高动模机构的稳定性,并且可对针板组件进行限位,保证了顶针机构正常工作。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针板组件包括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顶针面板与脱模顶针的端部凸台固接,顶针底板与脱模顶针的凸台底部抵接限位,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相合以对脱模顶针进行安装固定。

12、有益的是:针板组件包括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且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相合可对脱模顶针安装固定,进而,使得脱模顶针具有稳定性,保证了脱模顶针准确地顶出齿轮箱盖,提高了齿轮箱盖脱模的效率。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组件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上,支撑柱的另一端贯穿针板组件与动模座的侧面抵接限位。

14、有益的是:安装组件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的一端固装在安装底板上,另一端可与动模座侧面抵接,进而,可对动模座进行支撑,使得动模机构在压铸过程中具有稳定性,使得齿轮箱盖成型效果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组件上还设置有若干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底板上,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针板组件,导向杆用于对针板组件进行导向。

16、有益的是:导向杆设置有在安装组件上,且导向杆的一端固装在安装底板上,导向杆的另一端贯穿针板组件,可使得针板组件沿导向杆滑动,进而,可对针板组件进行导向,使得齿轮箱盖顶出过程稳定、顺畅,有效地提高了齿轮箱盖的脱模效率。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模机构还包括有锁模座,锁模座通过转动轴安装在定模座上,锁模座上设置有锁定槽,且动模座上对应设置有锁定杆,锁定槽与锁定杆卡接以对锁紧动模座与定模座。

18、有益的是:锁模座安装在定模座上,且设置有锁定槽,而动模座上对应设置有锁定杆,锁定槽可与锁定杆卡接,进而,可对动模座和定模座进行锁紧,能够减少动模座、定模座合模后发生松动,且能够避免动模座、定模座发生碰撞,有利于于模具的运输与安装。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模座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块,定模座对应设置有第二排气块,第一排气块与第二排气块相合形成排气通道,排气通道用于排出成型腔内的气体。

20、有益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排气块和定第二排气块,可将成型腔内的气体排出,进而,能够防止齿轮箱盖中气孔缺陷的产生,提高压铸质量。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定模座上设置有浇口套,且动模座上设置有分流锥,浇口套与分流锥相配合以浇注并分流熔融液。

22、有益的是:通过设置浇口套,可连接压铸机和进料口,可防止熔融液泄漏,进而,可提高压铸模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设置分流锥可对熔融液进行分流,使得成型腔内的熔融液分布均匀,有效减少气孔的产生,可提高齿轮箱盖的成型质量。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模机构设置有若干动模冷却水路,定模机构设置有若干定模冷却水路,动模冷却水路与定模冷却水路相配合以对成型腔进行冷却。

24、有益的是:动模机构、定模机构分别设置有动模冷却水路、定模冷却水路,而动模冷却水路、定模冷却水路分别贯通动模芯与定模芯,进而,在压铸过程中,通入冷却水以降低成型腔的温度,加快熔融液的冷却成型,有效提高了齿轮箱盖的成型效率。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模腔与定模腔均设置有若干个,且相合以形成若干成型腔,若干成型腔用于一次压铸多个齿轮箱盖。

26、有益的是:若干个动模腔、定模腔相合形成相应的成型腔,可一次压铸多个齿轮箱盖,进而,可有效提高齿轮箱盖的生产效率,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

2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80)包括两个方铁垫块(230)和安装底板(240),两个所述方铁垫块(230)分别固装在所述动模座(110)的两侧,所述安装底板(240)一侧与两个所述方铁垫块(230)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面板(190)与所述脱模顶针(210)的端部凸台固接,所述顶针底板(200)与所述脱模顶针(210)的凸台底部抵接限位,所述顶针面板(190)与所述顶针底板(200)相合以对所述脱模顶针(210)进行安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80)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250),所述支撑柱(25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240)上,所述支撑柱(25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针板组件(170)与所述动模座(110)的侧面抵接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80)上还设置有若干导向杆(260),所述导向杆(26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底板(240)上,所述导向杆(26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针板组件(170),所述导向杆(260)用于对所述针板组件(170)进行导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机构(101)还包括有锁模座(270),所述锁模座(270)通过转动轴(280)安装在所述定模座(140)上,所述锁模座(270)上设置有锁定槽(290),且所述动模座(110)上对应设置有锁定杆(300),所述锁定槽(290)与所述锁定杆(300)卡接以对锁紧所述动模座(110)与所述定模座(1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座(110)一侧设置有第一排气块(310),所述定模座(140)对应设置有第二排气块(320),所述第一排气块(310)与所述第二排气块(320)相合形成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用于排出所述成型腔内的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座(140)上设置有浇口套(330),且所述动模座(110)上设置有分流锥(340),所述浇口套(330)与所述分流锥(340)相配合以浇注并分流熔融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机构(100)设置有若干动模冷却水路(350),所述定模机构(101)设置有若干定模冷却水路(360),所述动模冷却水路(350)与所述定模冷却水路(360)相配合以对所述成型腔进行冷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腔(130)与所述定模腔(160)均设置有若干个,且相合以形成若干所述成型腔,若干所述成型腔用于一次压铸多个齿轮箱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箱盖模具,包括动模机构、定模机构和顶针机构;其中,动模机构包括动模座和动模芯块,动模芯块具有动模腔;定模机构包括定模座和定模芯块,定模芯块具有定模腔,定模腔与动模腔相合形成成型腔;顶针机构的针板组件包括顶针面板、顶针底板以及若干脱模顶针,脱模顶针一端固定在顶针面板与顶针底板之间,脱模顶针另一端依次贯穿动模座、动模芯块并延伸至动模腔内;针板组件具有若干复位杆,复位杆的一端固装在针板组件上,另一端贯穿动模座。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可在脱模顶针顶出齿轮箱盖后,使得顶针复位顺畅、准确,有效避免顶针撞坏模具零件以及复位故障,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大地减少生产、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毛宇雄,朱文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肇庆市鸿振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