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9414发布日期:2023-03-15 03:2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铝液灌包中,铝液通过流槽直接流入到铝液包中,但流槽流口到铝液包底部有一段距离,在铝液包加满铝液的这段时间中,流入到铝液包中的铝液不断接触到空气,致使铝液部分被氧化,从而增加了损失率。
3.因此,提出一种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一侧连接有侧井,所述侧井上连接有固定流槽,所述固定流槽上设置有升降流槽,所述侧井的一侧设置有对升降流槽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流槽上连接有氮化硅套管。
6.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槽钢固定架、升降装置、槽钢升降架、引导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槽钢固定架与侧井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槽钢固定架的内部顶端,所述槽钢升降架位于槽钢固定架内,所述引导件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引导件两两分布在槽钢升降架的两侧,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槽钢升降架的底部四角。
7.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为电动葫芦,所述槽钢升降架上连接有吊环,所述电动葫芦通过吊环与槽钢升降架连接。
8.可选的,所述引导件为与槽钢固定架适配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槽钢固定架滚动连接。
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链条调整支架、环形焊接链和加强筋支架,所述链条调整支架与槽钢升降架连接,所述环形焊接链的顶端与链条调整支架连接,所述环形焊接链的低端与加强筋支架连接,所述加强筋支架与升降流槽连接。
10.可选的,所述槽钢固定架上连接有两个限位开关,且两个所述限位开关分别位于槽钢固定架的顶部和底部。
11.可选的,所述升降流槽上连接有激光测距传感器。
12.可选的,所述固定流槽和升降流槽的连接处安装有相互配合的锁紧装置。
13.可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两个凹型板和两个扣接支架,两个凹型板均与固定流槽连接,两个扣接支架均与升降流槽连接,扣接支架上连接有与凹型板适配的开口销。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升降流槽上连接氮化硅套管,能够使氮化硅套管插入到空的铝液包中,使铝液通过升降流槽经氮化硅套管流入到铝液包中,由于氮化硅套管阻挡了铝液流入到铝液包这段空气,从而减少了空气对铝液的氧化量,降低了铝液损失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槽钢固定架、升降装置、槽钢升降架、吊环、导向轮、链条调整支架、环形焊接链、加强筋支架的配合使用,能够对升降流槽进行升降,便于对放置在地面上的铝液包进行灌包;通过设置有限位开关,能够对槽钢升降架升降的位置进行限定;通过设置有激光测距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铝液包中铝液面高低位置,等到铝液面达到上面指定位置时,侧井内的铝液泵停止工作,使铝水停止从固定流槽流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氮化硅套管的下降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氮化硅套管的上升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流槽与升降流槽的连接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流槽与升降流槽的分离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8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27.图中,1、炉体;2、侧井;3、固定流槽;4、升降流槽;5、氮化硅套管;6、槽钢固定架;7、升降装置;8、槽钢升降架;9、吊环;10、导向轮;11、链条调整支架;12、环形焊接链;13、加强筋支架;14、限位开关;15、激光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如图1~10所示,一种流槽放铝水防氧化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一侧连接有侧井2,侧井2上连接有固定流槽3,侧井2内设置有泵室和溢流室,泵室内安装有铝液泵,铝液泵将铝液抽取到溢流室,溢流室与固定流槽3连通,固定流槽3上设置有升降流槽4,侧井2的一侧设置有对升降流槽4升降的升降机构,升降流槽4上连接有氮化硅套管5,氮化硅套管5能够阻挡铝液流入到铝液包这段空气,从而减少了空气对铝液的氧化量,降低了铝液损失率。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升降机构包括槽钢固定架6、升降装置7、槽钢升降架8、引导件和连接组件,槽钢固定架6与侧井2连接,升降装置7位于槽钢固定架6的内部顶端,升降装置7为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为hhbb01-01d电动葫芦,槽钢升降架8上连接有吊环9,电动葫芦通过吊环9与槽钢升降架8连接,便于带动槽钢升降架8升降,槽钢升降架8位于槽钢固定架6内,引导件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引导件两两分布在槽钢升降架8的两侧,引导件为与槽钢固定架6适配的导向轮10,导向轮10与槽钢固定架6滚动连接,方便槽钢升降架8进行升降,连接组件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槽钢升降架8的底部四角,连接组件包括链条调整支架11、环形焊接链12和加强筋支架13,链条调整支架11与槽钢升降架8连接,环形焊接链12的顶端与链条调整支架11连接,环形焊接链12的低端与加强筋支架13连接,加强筋支架13与升降流槽4连接,便于带动升降流槽4升降。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槽钢固定架6上连接有两个限位开关14,且两个限位开关14分别位于槽钢固定架6的顶部和底部,能够对槽钢升降架升降8的位置进行限定。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升降流槽4上连接有激光测距传感器15,激光测距传感器15为01d100激光测距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铝液包中铝液面高低位置,等到铝液面达到上面指定位置时,侧井2内的铝液泵停止工作,使铝水停止从固定流槽3流出。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固定流槽3和升降流槽4的连接处安装有相互配合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两个凹型板和两个扣接支架,两个凹型板均与固定流槽3连接,两个扣接支架均与升降流槽4连接,扣接支架上连接有与凹型板适配的开口销,便于升降流槽4下降后与固定流槽3连接,上升后与固定流槽3分离。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40.空铝液包通过叉车摆放到指定位置,操作升降流槽4控制器,升降装置7使槽钢升降架8通过导向轮10向下移动,槽钢升降架8通过链条调整支架11、环形焊接链12、加强筋支架13和升降流槽4带动升降流槽4向下移动,当槽钢升降架8触碰到槽钢固定架6底部的限位开关14时,停止下降,此时升降流槽4通过锁紧装置与固定流槽3连接,且升降流槽4上的氮化硅套管5插入到空铝液包中,操作铝液泵控制器,铝液泵开始工作,将铝液通过固定流槽
3、升降流槽4和氮化硅套管5导入到铝液包内,铝液泵开始工作的同时,激光测距传感器15开始工作,时刻检测铝液包中铝液面高低位置,等到铝液面达到指定位置时,铝液泵停止工作,待固定流槽3无铝液流出,操作升降流槽4控制器,升降流槽4向上移动,升降流槽4与固定流槽3分离,氮化硅套管5从铝液包内上升,当槽钢升降架8触碰到槽钢固定架6顶部的限位开关14时,停止上升,此时氮化硅套管5上升至铝液包的上方,叉车将灌满的铝液包叉走,把空的铝液包放置到灌装铝液指定位置,等待再次铝液包的灌装。
41.本发明中出现的所有电气件均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