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452242发布日期:2023-06-13 16:5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端盖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18世纪末,蒸汽机的问世,开始了化学能的利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了工业革命,19世 纪末,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汽车、机车、船舶提供了动力,并导致飞机的发明,使人类交通运输业的面 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巨大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汽轮机燃汽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发明,交通工具的速度 大大提高,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人类活动的领域更加开阔,航天事业得以开拓,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 了其他科学和工业部门的发展。而端盖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部分,承载着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随着汽车制造领域轻量化的要求,以铝合金为主体的端盖成为端盖制造领域的发展趋势。铝合金端盖设计科学,防护等级更高,散热更优良,优化的薄壁结构在保证强度情况下减少了整个电机重量,实用性强。

2、然而目前现有的一些发动机端盖在铸造设备内铸造时,缺乏快速对注入模具内的合金溶液进行冷却散热的组件,这就导致需要很长的时间待合金溶液完全固化才可对端盖进行取出,同时在对端盖进行取出时,通常都是使用工具从端盖的上部对其进行拿取,而硬质的工具很容易对刚凝固后的端盖造成损伤,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如何发明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制造方法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制造方法,旨在改善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裂铝合金发动机端盖,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面通过机架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中部固定安装有下模具,还包括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溶液盒;

4、提升组件,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左右两侧,提升组件用于对上模具进行提起;

5、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下模具的内腔左右两侧,散热组件用于对注入下模具内的合金溶液进行冷却;

6、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设置在下模具的内腔中部,顶出组件用于对下模具内固化后的端盖进行顶起;

7、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设置在上模具的内腔,注液组件用于向下模具的内腔注入熔融状态的合金溶液。

8、优选的,所述提升组件包括转动转动安装在底座上端面右侧的丝杠,以及转动在底座上端面左侧的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与丝杠的外侧上均螺纹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下端面通过连接杆与上模具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上模具进行提升与下降,从而完成对合金端盖铸模与脱模的功能。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贯穿底座与丝杠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杆的螺纹升角大于顶板的当量摩擦角。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顶板上升下降的同时,使螺旋杆也能发生转动。

12、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螺旋杆与丝杠侧壁下部的主链轮,所述下模具的内腔左右两侧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上固定安装有副链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螺旋杆与丝杠转动的同时在链条的配合下带动散热风扇转动,从而实现对下模具的内腔底部进行风冷散热。

14、优选的,所述主链轮与副链轮之间传动安装有链条,所述下模具的内腔左右两侧下部设置有传动腔,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在传动腔内,所述传动腔的右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散热腔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出风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外界的冷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传动腔的内腔,再从散热腔处排出,带走下模具内腔底部的热量,实现了空气的流通。

16、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下模具内腔中部的套筒,以及滑动安装在套筒内腔中部的顶出杆,所述下模具的内腔中部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内腔中部转动安装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外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顶出杆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齿条密封套,所述齿轮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扭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顶板向上移动的同时,顶出杆在扭簧的复位作用下能够向上发生移动,以实现对固化后的合金端盖顶面进行顶起,从而方便工人对合金端盖的拿取。

18、优选的,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收纳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密封套啮合连接,所述下模具靠近收纳腔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冷却液腔,所述冷却液腔通过管道与收纳腔相连通,且管道与收纳腔连通处设置有出口向收纳腔内腔方向的单向水阀,所述顶出杆的内腔为空心设置,且顶出杆的上部侧壁设置有通道,且通道处设置有出口向下模具内腔的单向水阀。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顶出杆向上抬升时,使冷却液腔内的冷却液通过管道进入收纳腔内,再从顶出杆上部开设的通道喷出,实现对合金端盖的内壁进行液冷,以进一步提升端盖冷却固化的效果。

20、优选的,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上模具内腔的注液管,以及固定安装在注液管上端面的复位弹簧。

21、优选的,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复位腔,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复位腔的端面,所述注液管为空心设置,且所述注液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槽,所述注液管、套筒以及顶出杆均为磁性材料,且注液管与套筒的磁极相同,注液管与顶出杆的磁极相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上模具向下移动至与下模具贴合时,在套筒的吸力作用下,能够继续带动注液管向下移动,此时注液管侧壁上的斜向槽能够暴露在上模具的内腔,进而溶液盒内的合金溶液即可通过斜向槽流入下模具的内腔,即实现铸模的功能。

2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4、1、工人预先将适量的合金溶融化后倒入溶液盒内,再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并在提升组件的配合下,能够使顶板带动上模具发生上下位移,当顶板带动上模具向下移动至与下模具贴合时,由于套筒与注液管之间存在吸力,此时套筒能够对注液管进行吸附,使注液管侧壁上的斜向槽暴露在上模具的内腔,此时溶液盒内的合金溶液即可通过注液管从斜向槽处流出,使合金溶液流入下模具的内腔,此时整个装置即可自动铸模的功能。

25、2、在注液管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由于注液管与顶出杆之间存在一定的斥力,此时顶出杆将向套筒的内腔下部移动,同时的,冷却液腔内的冷却液即可通过管道进入收纳腔的内部,待溶液盒内合金溶液完全流入下模具内并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再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配合提升组件使上模具缓缓向上移动,并在散热机构的配合下,此时散热风扇将进行高转速的转动,能够带走下模具内腔底部的热量,实现了进一步对刚固化好的端盖进行冷却的功能,保证了其在取出时的质量,同时的,在上模具向上移动时,失去注液管的斥力作用下,齿条密封套将带动顶出杆向套筒的内腔上部移动,能够对固化好的端盖内腔顶面进行顶起,避免了工人使用硬质的工具直接对端盖进行拔起,减少了工具对端盖摩擦造成的损害,同时能够方便工人对合金端盖的拿取,进而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滑动腔内腔的冷却液能够通过顶出杆上的通道喷洒在固化后端盖的内壁上,再次对端盖进行液冷,以进一步提升端盖冷却固化的效果,提升了整个装置对端盖铸模时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