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197676发布日期:2023-08-21 21:04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合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


背景技术:

1、高温合金服役过程中,氧、氮和硫等杂质元素是导致合金组织失效,和性能降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长期服役于高温、强腐蚀性环境的无铝镍基合金,氧、氮和硫等杂质元素不仅降低合金强度,显著降低合金塑性,而且加速合金的氧化腐蚀进程,从而大幅降低合金服役寿命和安全性。因此,降低杂质元素含量,特别是氧、氮和硫含量,提升纯净度,是提高无铝镍基合金服役寿命,提升安全性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2、研究和实践显示,在镍基高温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通过碳-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现气体脱氧处理。之后,通过铝-氧反应,生成以氧化铝为主的氧化物(熔渣),实现沉淀脱氧处理,进一步降低氧含量。另一方面,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氮元素的去除与co形核热力学和动力学密切相关,其去除效果与气体脱氧过程的效率和效果密切相关。在实现脱氧和脱氮基础上,选用添加碱金属或稀土金属的方式,降低硫含量。从而实现氧、氮和硫元素去除,提高合金纯净度。然而,碱金属或稀土金属不仅与硫有较高亲和力,同样与氧有较高亲和力。因此,如果添加碱金属或稀土金属之前,脱氧不彻底,将严重降低脱硫效果,导致硫含量过高,从而降低合金冶金质量。

3、对于无铝镍基合金真空感应熔炼过程而言,由于缺少沉淀脱氧反应,导致熔体中氧含量较高。随后加入碱金属或稀土金属后,同时发生了沉淀脱氧反应和脱硫反应,不仅降低脱硫效果,导致合金中硫含量较高,约3~10ppm,而且碱金属或稀土金属在熔体中发生了沉淀脱氧反应,导致熔体中浮渣面积偏高,通常大于1%(hb5406标准),显著降低合金冶金质量,影响了无铝镍基合金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以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出的无铝高温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氧、氮和硫含量高,以及浮渣含量高的缺点,尤其是针对服役于高温抗氧化腐蚀环境,对于硫含量要求较高的无铝镍基合金。

2、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无铝镍基高温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降低氧、氮和硫等杂质含量,同时减少浮渣含量,提高纯净度,提升合金综合品质。

3、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4、按照无铝镍基合金成分进行配料;在熔炼设备中,按照以下顺序:镍、钨、钼、铌、钒、铬、镍依次从下至上布料;加热,待底料开化后,分批添加镍和铬;待真空度<10pa后,添加剩余的镍,同时加入碳块和镍铈合金熔清;合金熔清后,进行低温调质处理;

5、低温调制处理完成后,提高熔体温度,进行高温净化处理;在高温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碳、硼、锆熔清,搅拌的同时充入氩气至6~8kpa后,加入镍钙合金和镍镁合金熔清,随后降温,持续电磁搅拌,完成高温净化处理后,再次降温,当真空度<6pa后,控温至液相线以上200~240℃时,进行带电连续浇注,完成合金熔炼。

6、本发明在限压熔化过程后期中,添加镍铈合金,与熔体中残余氧结合,进行深度脱氧,同时与熔体中硫结合,进行初步脱硫,形成ce2o2s、ce2s3和ces等复杂化合物。由于镍铈合金饱和蒸汽压较低,加入时不需要充入惰性气体保护,同时具有较好脱氧和脱硫效果。另一方面,镍铈与熔体中硫能形成以ce2s3、ces或ce2o2s为核心的熔渣,结构稳定、熔点高,在后续高温净化处理过程中,不会发生分解,有效禁锢熔体中氧和硫元素,确保脱氧和预脱硫效果。

7、本发明还在高温净化过程中加入了镍钙和镍镁合金,与熔体中硫和氧结合,形成(ca,mg)s或(ca,mg)2os,进一步降低熔体中硫含量和氧含量,同时进行终脱硫处理和终脱氧处理。另一方面,由于ca、mg元素加入,改善了熔渣(ce2o2s、ce2s3或ces)的化学性质,促使熔渣更易上浮,促使熔渣团聚,易形成大块熔渣,加速坩埚界面吸附熔渣,从而降低熔体中浮渣含量(硫含量和氧含量),提高合金纯净度。

8、具体的,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其合金成分含有:碳、铬、钼、钨、钒、铌、硼、锆、镍。更具体的,其成分及配比为:0.04%c、13%cr、6%mo、3%w、0.6%v、2.5%nb、0.016%b、0.02%zr、74.82%ni。

9、具体的,在布料时,钨、钼、铌、钒按照合金成分配比一次性加入;在布料时,镍加入量为镍总量的30%~40%;铬加入量为铬总量的20%~30%。

10、具体的,底料开化后,添加镍和铬,所述铬分3次添加,每次加入量基本相同,每次添加铬时,添加不超过剩余镍的20%。

11、具体的,待真空度<10pa后,所述的碳块加入量为碳块总量的20~40%;高温净化过程中,加入剩余的碳块。

12、具体的,镍铈合金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2%。

13、具体的,镍钙合金加入量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1%;镍镁合金的加入量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1%。优选的,重量比nice:nica=3:1~1:1,nica:nimg=2:1~1:1,总重量占合金重量的0.02%~0.04%。控制nice:nica,以及nica:nimg含量比例,①减少前期浮渣面积(含量),增加熔体中氧、氮原子传输面积和速度,提升脱氧和脱氮效率;②确保脱氧、脱氮和脱硫效果;③减少前期浮渣面积(含量),为后期改善浮渣化学性能,提供有利必要条件;④减少后期镍钙和镍镁加入时氩气的冲入量;⑤发挥铈、钙和镁协同效应,提升脱氧、氮和硫效率和效果,确保纯净化效果更佳。

14、具体的,所述的低温调质处理为:降低熔体温度至液相线以上140~180℃保温,每隔3~6分钟,选用300~400hz频率,搅拌1~3分钟,进行熔体调质处理;整个过程持续20~40分钟。

15、具体的,所述的高温净化处理,具体为:提高熔体温度至液相线以上280~320℃保温,持续4~8分钟后,加入碳、硼、锆熔清,同时选用频率为220~320hz,搅拌3~6分钟,充入ar气约7kpa后,加入镍钙合金和镍镁合金熔清,随后降温至液相线以上160~220℃保温,降低频率至100~160hz,持续电磁搅拌,持续3~6分钟。完成高温净化处理。

16、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将氧控制在3ppm以内,氮控制在3ppm以内,硫控制在3ppm以内,将氧、氮和硫总量控制在7ppm以内,浮渣控制0.5%以内。

17、对于本发明来说,真空感应熔炼是高温合金母合金制备的关键核心工序,对合金中有害杂质元素控制有重要影响,是控制有害杂质含量的关键过程。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去除高温合金中的有害杂质元素,尤其能有效降低无铝镍基合金中氧、氮和硫含量,以及浮渣面积,对于提高无铝镍基合金品质有极其重要意义。



技术特征:

1.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其合金成分含有:碳、铬、钼、钨、钒、铌、硼、锆、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布料时,钨、钼、铌、钒按照合金成分配比一次性加入;在布料时,镍加入量为镍总量的30%~40%;铬加入量为铬总量的20%~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底料化开后添加镍和铬,所述的铬分3次添加,每次加入量基本相同,每次添加铬时,添加不超过剩余镍的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真空度<10pa后,所述的碳块加入量为碳块总量的20~40%;在高温净化过程中,加入剩余的碳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镍铈合金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镍钙合金加入量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1%;镍镁合金的加入量不超过无铝镍基合金总重量的0.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镍钙合金、镍镁合金其重量比为:nica:nimg=2:1~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调质处理为:降低熔体温度至液相线以上140~180℃保温,每隔3~6分钟,选用300~400hz频率,搅拌1~3分钟,进行熔体调质处理;整个过程持续20~4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净化处理,具体为:提高熔体温度至液相线以上280~320℃保温,持续4~8分钟后,加入碳、硼、锆熔清,同时选用频率为220~320hz,搅拌3~6分钟,充入氩气6~8kpa后,加入镍钙合金和镍镁合金熔清,随后降温至液相线以上160~220℃保温,降低频率至100~160hz,电磁搅拌3~6分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铝镍基合金的去除杂质方法,通过在熔化过程中加入碳块和镍铈合金;熔清后进行低温调质处理;然后在高温净化处理过程中加入镍钙合金和镍镁合金,最后浇注完成。本发明针对无铝高温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过程中氧、氮和硫含量高,以及浮渣含量高的缺点,可以有效去除相应杂质,尤其是对于服役于高温抗氧化腐蚀环境,对于硫含量要求较高的无铝镍基合金,本发明所述方法更为适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孙岳来,邓军,贾明,马步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美特林科特殊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