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71914发布日期:2023-12-06 19:4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轴承主要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构成,因其具有摩擦系数小、极限转速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是常用于机械设备中的零部件之一。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轴承的内圈、外圈分别与设备中的相关部件连接,滚动体在内圈、外圈的滚道槽中形成滚动摩擦,可以起到减小摩擦阻力、降低振动、抑制噪音、提高设备运转平顺性的作用。轴承各部件一般采用金属材料,通常会在轴承组装前对各部件进行热处理,从而提高轴承的耐久性。

2、为了提高轴承的负载能力、让轴承能够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与轴向载荷,通常会采用双列滚动体的轴承,所以轴承的外圈、内圈设有两列滚道,且两列滚道呈一定角度倾斜。目前对此类轴承的热处理方式主要是:轴承外圈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入一个圆盘状的加热部件,让加热部件分别与两列滚道对应,然后进行加热。由于两个加热部件是分体设置,加热速率容易不一致,可能导致两列滚道的热处理效果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轴承多个滚道热处理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及方法。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装置,包括:

3、基座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定位底座、旋转驱动部;所述定位底座用于外圈组件定位;所述旋转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定位底座旋转;

4、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第一导管、第二导管、连接导管、回水管;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导管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内部设置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内部设置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导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所述第二导管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所述回水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通电时产生感应磁场,所述第二感应单元通电时产生感应磁场;

5、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剂供给部、第一供给管道、第一回收管道;所述第一供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剂供给部连通,所述第一供给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一回收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回收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剂供给部连通;

6、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第二冷却剂供给部、第二供给管道、第一喷射孔、第二喷射孔;所述第二供给管道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剂供给部连通,所述第二供给管道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喷射孔和所述第二喷射孔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s0>s1+s2,其中,s0为所述回水管内孔横截面,s1为所述第一导管内孔横截面,s2为所述第二导管内孔横截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s3>s1,其中,s1为所述第一导管内孔横截面,s3为所述第一连通管内孔横截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s4>s2,其中,s2为所述第二导管内孔横截面,s4为所述第二连通管内孔横截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一聚磁部;所述第一聚磁部设置成半圆锥环;所述第一聚磁部内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一聚磁部内锥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聚磁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第二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二聚磁部;所述第二聚磁部设置成半圆锥环;所述第二聚磁部内锥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二聚磁部内锥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导管电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聚磁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导管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连接导管连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磁部与所述第二聚磁部外圆锥弧度相等;所述第一聚磁部与所述第二聚磁部端部对齐。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磁部外圆锥弧度小于等于110°。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磁部包括第一聚磁弧;所述第一聚磁弧设置在所述第一聚磁部外锥面,所述第一聚磁弧朝所述第一聚磁部内部凹陷;所述第二聚磁部包括第二聚磁弧;所述第二聚磁弧设置在所述第二聚磁部外锥面,所述第二聚磁弧朝所述第二聚磁部内部凹陷。

14、在一些实施例中,min(d1,d2)-d0≥0.5mm,其中,d1为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外锥面一端点与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距离,d2为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外锥面另一端点与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距离,d0为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第一聚磁弧与所述第一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最小距离;min(d1,d2)-d0≥0.5mm,其中,d1为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外锥面一端点与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距离,d2为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外锥面另一端点与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距离,d0为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第二聚磁弧与所述第二聚磁部横截面内锥面的最小距离。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射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喷射孔的横截面积。

1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外圈热处理方法,包括:

17、步骤s11,基于外圈组件在基座组件定位完成,所述基座组件将所述外圈组件输送至热处理位置;其中,所述热处理位置包括所述外圈组件的第一滚道位于所述外圈组件的第二滚道上方、感应组件的第一感应单元邻近第一滚道、感应组件的第二感应单元邻近所述第二滚道;所述第一滚道与所述第二滚道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

18、步骤s12,基于所述外圈组件位于所述热处理位置,所述基座组件驱动所述外圈组件绕所述外圈组件的轴线旋转;

19、步骤s13,基于外圈组件旋转,所述感应组件对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加热;

20、步骤s14,基于所述第一滚道和所述第二滚道的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所述感应组件停止加热;

21、步骤s15,基于所述感应组件停止加热,冷却组件的第一喷射孔喷射冷却剂至所述第一滚道,所述冷却组件的第二喷射孔喷射冷却剂至所述第二滚道。

22、为解决轴承多个滚道热处理效果不一致的问题,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23、第一感应单元、连接导管、第二感应单元依次电连接,形成串联。当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通电,这种串联的方式可以让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升温速率一致,从而保证第一滚道、第二滚道的热处理效果相同,可以延长第一滚道、第二滚道的使用寿命。

24、第一感应单元的第一连通管与第二感应单元的第二导管可以形成一个并联的管路。以此方式可以让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的降温速率一致,可以保证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完成热处理后的强度相同,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5、在第一滚道、第二滚道加温完成后,冷却剂可以从第二冷却剂供给部经过第二供给管道,输送至第一喷射孔、第二喷射孔,从第一喷射孔、第二喷射孔喷射至第一滚道、第二滚道。以此方式可以让第一滚道、第二滚道快速降温,消除第一滚道、第二滚道在加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可以增加第一滚道、第二滚道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