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固球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14154发布日期:2024-04-01 14:2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固球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转炉炼钢,尤其涉及一种冷固球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钢渣、烟尘、污泥、氧化铁皮等固体废物,该类二次资源含铁品位差别大,高的含铁量能达到80%,低的含铁量只有约15%。由于其种类较多,品位波动大,又是熟料,大部分返回原料场用于烧结混合料中进行烧结造块,但弊病较多,如钢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入混匀矿烧结消耗,而转炉除尘灰等粉尘的加入会影响烧结矿的质量,不仅影响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

2、为了合理利用好这些含铁二次资源,需开发利用冷固球团工艺处理这些固废,生产冷固球团矿,既能用于炼钢的冷却和造渣,又能提高钢水的收得率,变废为宝,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能降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固球团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二次资源含铁固体废物难以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固球团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将渣钢铁豆球和氧化铁皮分别进行筛分,得到目标渣钢铁豆球和目标氧化铁皮;

4、将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所述目标氧化铁皮以及粘结剂进行混合碾磨,并控制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所述目标氧化铁皮以及所述粘结剂的加入量,得到混合物料;

5、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压实和压制成型,后进行干燥,得到冷固球团。

6、可选的,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的加入量70-90重量份。

7、可选的,所述目标氧化铁皮的加入量为8-25重量份。

8、可选的,所述粘结剂的加入量为2-5重量份。

9、可选的,所述第一粒度为6~8mm,和或所述第二粒度为3~4mm。

10、可选的,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的水含量和所述目标氧化铁皮的水含量均低于3重量%。

11、可选的,所述冷固球团的含水量为1重量%以内。

12、可选的,所述压实的压力为100~200吨,和或所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500~800吨。

13、可选的,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和所述目标氧化铁皮的粒度均小于10mm。

14、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压实和压制成型,后进行干燥和表面硬化,得到冷固球团,包括:

15、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压实和压制成型,后通过钢渣间蒸汽换热产生的温度大于120℃的热空气,以进行干燥和表面硬化,得到冷固球团。

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固球团,所述冷固球团由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冷固球团的制备方法,为了充分利用二次资源含铁固体废物,通过简单的工艺从钢渣中提取铁豆和氧化铁皮混合制作冷固球团,既提高了转炉冶炼的铁水收得率又降低了冷压球团制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实现了低热值的热源的利用。该方法合理紧凑、占地面积小,工序简单,能耗低、投资少,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的冷固球团生产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固球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的加入量70-9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氧化铁皮的加入量为8-2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的加入量为2-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的水含量和所述目标氧化铁皮的水含量均低于3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固球团的含水量为1重量%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的压力为100~200吨,和或所述压制成型的压力为500~800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和所述目标氧化铁粉的粒度均小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压实和压制成型,后进行干燥和表面硬化,得到冷固球团,包括:

10.一种冷固球团,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固球团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固球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渣钢铁豆球和氧化铁皮分别进行筛分,得到目标渣钢铁豆球和目标氧化铁皮;将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所述目标氧化铁皮以及粘结剂进行混合碾磨,并控制所述目标渣钢铁豆球、所述目标氧化铁皮以及所述粘结剂的加入量,得到混合物料;将所述混合物料进行压实和压制成型,后进行干燥和表面硬化,得到冷固球团。本申请内容将氧化铁皮和渣钢铁豆球用作造球,实现了氧化铁皮和渣钢铁豆球的回收利用,充分利用了二次资源含铁固体废物,大大降低外购废钢的费用,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祥,武建龙,程峥明,王同宾,杨红军,杨志强,尹尤豪,古明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