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3718发布日期:2023-06-10 01:4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磨床,具体为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


背景技术:

1、常见的电磁阀有单向阀、安全阀、方向控制阀和速度调节阀等,其结构基本都是外壳体内部设置密闭的圆形空腔,同时空腔与外部连接有若干通孔,其中空腔活动有活塞,通孔与外部油管连通,其中保证电磁阀效果最重要的就是活塞滑动过程中密闭性,而保证密闭性则需要保证活塞与空腔贴合的紧密性,为了保证贴合的紧密,在外壳体制造完成之后,需要对内部空腔进行打磨,以往在使用磨床在对空腔打磨之后,空腔内部部分被打磨的残渣会留存在空腔内部,同时一部分残渣可能会进入开设的通孔内,并且这些残渣及其细小,后续安装活塞时,残渣很可能会重新进入空腔内,对活塞与空腔的连接造成损坏,造成电磁阀的损坏,因此,现在出现了一些改进的电磁阀生产用磨床来解决上述问题,如下。

2、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1722489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内侧开设有活动槽;装置上安装有夹爪,对外壳体进行固定,通过夹爪控制外壳体空腔套在砂轮上,砂轮通过电机的驱动,可对空腔进行打磨处理,而完成打磨之后的空腔,可通过夹爪带动移动至环形架上,可通过环形架对外壳体进行包裹,同时环形架上设置有与外壳体对接的导气孔,导气孔通过导管与气泵连通,当环形架对外壳体进行包裹时,外部气泵启动,导气孔对准外壳体上的若干通孔进行吹气,可保证将所有残渣吹出,避免早通孔内遗留残渣,在后续使用中重新进入空腔中,造成活塞和空腔的损坏,导致电磁阀的损毁。

3、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点:

4、其整体加工工序较为复杂,导致加工效率较低,在进行吹气工作时,由于是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调整电磁阀外壳体的角度和位置,因此电磁阀外壳体上的通孔与导气孔之间可能出现非对接情况,导致会影响到吹气处理残渣的正常工作,继而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后续使用,且其整体结构也比较复杂,大多为隐藏式结构设计,在出现机械故障时,检修工作费时费力,同时,后续也不便于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整体实用性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以解决上述专利其整体加工工序较为复杂,导致加工效率较低,在进行吹气工作时,由于是采用机械传动的方式调整电磁阀外壳体的角度和位置,因此电磁阀外壳体上的通孔与导气孔之间可能出现非对接情况,导致会影响到吹气处理残渣的正常工作,继而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后续使用,且其整体结构也比较复杂,大多为隐藏式结构设计,在出现机械故障时,检修工作费时费力,同时,后续也不便于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整体实用性一般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包括基座、升降结构、升降座、第一活动座结构、夹持结构、吹气结构、安装座、第二活动座结构以及打磨机构,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升降座安装于升降结构的顶部处,所述升降座的上表面处横向开设有两道滑槽a,所述第一活动座结构安装于升降座的上表面以及两道滑槽a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于第一活动座结构处,所述吹气结构安装于夹持结构处,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处纵向开设有两道滑槽b,所述第二活动座结构安装安装座的一侧以及两道滑槽b处,所述打磨机构安装于第二活动座结构处。

3、优选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伸缩支撑杆和气缸a,所述伸缩支撑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伸缩支撑杆均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处,且所述升降座的底部与多个伸缩支撑杆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a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表面处,且所述气缸a的顶部伸缩端与升降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座包括活动块、活动板以及气缸b,所述活动块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两道滑槽a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固定安装于活动块的顶部处,所述气缸b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升降座的上端表面处,且所述气缸b的伸缩端贯穿活动块并与活动块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固定夹持座、l型板、气缸c以及活动夹持座,所述固定夹持座固定安装于活动板的上表面处,所述l型板固定安装于活动板的上表面并位于固定夹持座的背面一侧处,气缸c呈贯穿式固定安装于l型板的l型转折面处,所述活动夹持座的顶部与气缸c的底部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呈弧形面设计,所述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均贯穿延伸至固定夹持座和活动夹持座的背面一侧处。

6、优选的,所述吹气结构包括气泵、连接管a和连接管b,所述气泵固定安装于l型板的背面一侧处,所述气泵通过连接管a与固定夹持座内的通气孔连通连接,所述气泵通过连接管b与活动夹持座内的通气孔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a为硬管,所述连接管b为软管。

7、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座结构包括承载板、连接板以及气缸d,所述承载板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两道滑槽b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于承载板的底部处,所述气缸d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安装座的一侧处,且所述气缸d的伸缩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机构固定安装于承载板处。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基座、升降结构、升降座、第一活动座结构、夹持结构、吹气结构、安装座、第二活动座结构以及打磨机构,使得在进行电磁阀的打磨加工时,可以先将电磁阀外壳体工件的通孔与固定夹持座上的通气孔对齐,然后通过活动夹持座将工件夹持固定,此时,即可通过气缸b的工作,将其移动至打磨机构工位处,通过打磨机构的工作即可对外壳体内部空腔进行打磨处理,完成打磨后,只需要启动气缸b带动工件复位,无需调整工件的角度和更换另外的夹持机构,直接可以通过吹气结构将电磁阀外壳体内部的残渣吹出,完成残渣清理工作,简化了工序,有效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避免了工件通孔与通气孔出现没对齐的情况而影响到残渣清理工作,同时,装置整体结构均为非隐藏式设计,出现故障时便于快速排查,后续也便于进行维修保障工作,整体实用性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包括基座(1)、升降结构、升降座(2)、第一活动座结构、夹持结构、吹气结构、安装座(3)、第二活动座结构以及打磨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升降座(2)安装于升降结构的顶部处,所述升降座(2)的上表面处横向开设有两道滑槽a(5),所述第一活动座结构安装于升降座(2)的上表面以及两道滑槽a(5)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于第一活动座结构处,所述吹气结构安装于夹持结构处,所述安装座(3)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安装座(3)的一侧处纵向开设有两道滑槽b(6),所述第二活动座结构安装安装座(3)的一侧以及两道滑槽b(6)处,所述打磨机构(4)安装于第二活动座结构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伸缩支撑杆(7)和气缸a(8),所述伸缩支撑杆(7)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伸缩支撑杆(7)均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端表面处,且所述升降座(2)的底部与多个伸缩支撑杆(7)的顶端处固定连接,所述气缸a(8)固定安装于基座(1)的上表面处,且所述气缸a(8)的顶部伸缩端与升降座(2)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座包括活动块(9)、活动板(10)以及气缸b(11),所述活动块(9)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两道滑槽a(5)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0)固定安装于活动块(9)的顶部处,所述气缸b(11)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升降座(2)的上端表面处,且所述气缸b(11)的伸缩端贯穿活动块(9)并与活动块(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固定夹持座(12)、l型板(13)、气缸c(14)以及活动夹持座(22),所述固定夹持座(12)固定安装于活动板(10)的上表面处,所述l型板(13)固定安装于活动板(10)的上表面并位于固定夹持座(12)的背面一侧处,气缸c(14)呈贯穿式固定安装于l型板(13)的l型转折面处,所述活动夹持座(22)的顶部与气缸c(14)的底部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持座(12)和活动夹持座(2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呈弧形面设计,所述固定夹持座(12)和活动夹持座(22)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气孔(15),且所述通气孔(15)均贯穿延伸至固定夹持座(12)和活动夹持座(22)的背面一侧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结构包括气泵(16)、连接管a(17)和连接管b(18),所述气泵(16)固定安装于l型板(13)的背面一侧处,所述气泵(16)通过连接管a(17)与固定夹持座(12)内的通气孔(15)连通连接,所述气泵(16)通过连接管b(18)与活动夹持座(22)内的通气孔(15)连通连接,所述连接管a(17)为硬管,所述连接管b(18)为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座结构包括承载板(19)、连接板(20)以及气缸d(21),所述承载板(19)通过多个连接件与两道滑槽b(6)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20)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9)的底部处,所述气缸d(21)通过安装件固定安装于安装座(3)的一侧处,且所述气缸d(21)的伸缩端与连接板(20)固定连接,所述打磨机构(4)固定安装于承载板(19)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生产用磨床,包括基座、升降结构、升降座、第一活动座结构、夹持结构、吹气结构、安装座、第二活动座结构以及打磨机构,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升降座安装于升降结构的顶部处,所述升降座的上表面处横向开设有两道滑槽A,所述第一活动座结构安装于升降座的上表面以及两道滑槽A处,所述夹持结构安装于第一活动座结构处,所述吹气结构安装于夹持结构处,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端表面处,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处纵向开设有两道滑槽B。本技术在以往的基础上简化了加工工序,并且有效的确保了可以对工件内腔残渣进行吹出清除处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昊,陈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豪能空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