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1926发布日期:2023-09-24 03:1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砂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工位砂带机,具体为一种双工位砂带机。


背景技术:

1、打磨机广泛用于模具行业的精加工及表面抛光处理,金属构件打磨设备是打磨机的一种,金属构件在加工时需要对金属构件进行打磨后抛光,利用打磨机打磨后再通过抛光机抛光,这就需要两个设备更换完成,如果把打磨和抛光在一个设备完成那么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双工位砂带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和底座;所述支架的顶部为平面,所述支架的顶部连接有打磨结构,所述支架的顶部前方左侧固接有第一操作台,所述支架的顶部前方右侧固接有第二操作台。

4、所述打磨结构包括竖杆和第一槽轮,多个所述竖杆的外壁底部分别与支架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下方与第一槽轮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竖杆的外壁上方固接有第二槽轮,所述第一槽轮的外壁套接有第一砂带,所述第二槽轮的外壁套接有第二砂带,第一砂带底部与第一操作台上部齐平,第二砂带底部与第二操作台上部齐平。

5、位于前方右侧所述竖杆的底部固接在电机输出转轴上,电机在支架底部,电机输出转轴贯穿支架顶部,电机输出转轴与支架顶部转动连接。

6、所述电机的外壁通过电机支座与支架的底部相固接。

7、所述支架的底部四角分别与底座的顶部相固接。

8、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对工件进打磨和抛光在一台设备上完成。第一砂带外壁砂齿较为松散(目数较大),适合粗打磨;第二砂带外壁的砂齿较为密集(目数较小),适合抛光。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砂带机,包括支架(1)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为平面,所述支架(1)的顶部连接有打磨结构(2),所述支架(1)的顶部前方左侧固接有第一操作台(3),所述支架(1)的顶部前方右侧固接有第二操作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结构(2)包括竖杆(201)和第一槽轮(202),多个所述竖杆(201)的外壁底部分别与支架(1)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下方与第一槽轮(202)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竖杆(201)的外壁上方固接有第二槽轮(203),所述第一槽轮(202)的外壁套接有第一砂带(204),所述第二槽轮(203)的外壁套接有第二砂带(205),第一砂带(204)底部与第一操作台(3)上部齐平,第二砂带(205)底部与第二操作台(4)上部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方右侧所述竖杆(201)的底部固接在电机(5)输出转轴上,电机(5)在支架(1)底部,电机(5)输出转轴贯穿支架(1)顶部,电机(5)输出转轴与支架(1)顶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外壁通过电机支座与支架(1)的底部相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砂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底部四角分别与底座(6)的顶部相固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双工位砂带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工位砂带机,本技术包括支架和底座;支架的顶部为平面,支架的顶部连接有打磨结构,所述支架的顶部前方左侧固接有第一操作台,支架的顶部前方右侧固接有第二操作台。本技术对工件进打磨和抛光在一台设备上完成。第一砂带外壁砂齿较为松散(目数较大),适合粗打磨;第二砂带外壁的砂齿较为密集(目数较小),适合抛光。

技术研发人员:叶攀,张荣强,倪爱民,丁竹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茂昌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