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4080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渗透实验,尤其是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


背景技术:

1、渗碳是铁和钢的热处理方式,让铁或钢在富含碳的材料中(例如木炭或一氧化碳中)加热,使碳吸收到金属中。渗碳的目的是使金属表面更硬,依照渗碳温度及时间的不同,其影响的区域含碳量也会不同。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性能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所以较多工程应用的碳钢和金钢材料碳含量(质量分数)≤0.25%),在材料验收及热加工之前常需按相关的试验标准,如:gb6394、astm e112、iso 643等,采用渗碳法进行奥氏体晶粒度的检测,即:将渗碳试样在930±10℃保温6h渗碳,缓冷后于渗碳层的过共析区的奥氏体晶界上析出渗碳体网,从而显示出材料的奥氏体晶界,进而检测奥氏体晶粒度。采用渗碳法检测钢奥氏体晶粒度在各国晶粒度检测标准(如gb/t6394、astm e112、iso643等)中均有采用。由于该方法显示效果稳定,重现性、再现性较好,其已成为较多材料晶粒度检测的指定方法。渗碳法检测奥氏体晶粒度需对检测试样进行渗碳处理。然而,材料实验室通常不具备有专业的渗碳设备,这给检测工作造成了困难。若交与专业渗碳厂家进行渗碳处理,势必会造成时间与资源的较大浪费。为此,极有必要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渗碳效果良好的小型固体渗碳容器,以满足晶粒度检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重复使用的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包括陶瓷杯和陶瓷杯盖,所述陶瓷杯上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陶瓷杯盖包括带螺纹的陶瓷杯内盖和带螺纹的陶瓷杯外盖,所述陶瓷杯内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内螺纹适配,所述陶瓷杯外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外螺纹适配。

3、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杯的杯体和内部中空腔为圆柱形。

4、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陶瓷杯的直径为50~70mm,陶瓷杯壁厚为3~5mm,高为110~150mm。

5、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杯内盖为上下凸起的圆柱形,陶瓷杯内盖的下部凸起上设有螺纹。

6、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杯外盖为下开口的圆柱形筒体,下开口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螺纹密封结构,有效保障了渗碳过程碳势气氛的稳定,渗碳效果良好且可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实验室中通过渗碳法检测钢奥氏体晶粒度,且该装置不需要专用的加热设备,使用实验室常见的箱式电阻炉加热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杯和陶瓷杯盖,所述陶瓷杯上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陶瓷杯盖包括带螺纹的陶瓷杯内盖和带螺纹的陶瓷杯外盖,所述陶瓷杯内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内螺纹适配,所述陶瓷杯外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外螺纹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杯的杯体和内部中空腔为圆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陶瓷杯的直径为50~70mm,陶瓷杯壁厚为3~5mm,高为110~1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杯内盖为上下凸起的圆柱形,陶瓷杯内盖的下部凸起上设有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杯外盖为下开口的圆柱形筒体,下开口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固体渗碳容器,包括陶瓷杯和陶瓷杯盖,所述陶瓷杯上设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陶瓷杯盖包括带螺纹的陶瓷杯内盖和带螺纹的陶瓷杯外盖,所述陶瓷杯内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内螺纹适配,所述陶瓷杯外盖的螺纹与陶瓷杯上的外螺纹适配。本技术采用双螺纹密封结构,有效保障了渗碳过程碳势气氛的稳定,渗碳效果良好且可重复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董天宇,曾辉,杨金炳,普晓明,敬仕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