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2473发布日期:2023-11-29 23:5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海绵钛生产,具体为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


背景技术:

1、把钛铁矿变成四氯化钛,再放到密封的不锈钢罐中,充以氩气,使它们与金属镁反应,就得到“海绵钛”,克劳尔法生产海绵钛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蒸馏过程,上冷凝器与下反应器对接时,上、下通道口法兰难以完美对接,因此需要一个连接装置进行过度。

2、现有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所采样的连接装置在吊卸过程中,会有蒸馏氯化镁掉落到钛坨上,氯化镁具有极强的吸潮特性,钛坨上帽呈多孔状,后期难以清理,影响产品回收率和产品质量,氯化镁掉落有以下情况,如分离器连接杆及平板伞帽附着的氯化镁,吊卸震动掉落;冷凝器大盖处聚集的氯化镁过多,溢流滑落和吊卸过程中分离器脱落,蒸馏氯化镁掉落等,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包括主框架、辅助加固机构和中心衔接机构,所述主框架的中端设置有辅助加固机构,且辅助加固机构的中端设置有中心衔接机构,所述中心衔接机构包括上伞帽、板带、支腿、导流套管、密封法兰、围带和下伞帽,且上伞帽的四周设置有板带,所述板带的外壁设置有支腿,且板带的底端设置有导流套管,所述导流套管的底端设置有密封法兰,且密封法兰的四周设置有围带,所述板带的底端设置有下伞帽。

3、进一步的,所述板带沿着密封法兰顶部于底部对称分布,且板带与下伞帽和密封法兰底端之间为焊接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套管与板带和密封法兰之间为焊接连接,且支腿与板带设置有三组。

5、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包括主壳体、对接段、冷凝器和反应器,且主壳体的中端设置有对接段,所述主壳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冷凝器,且冷凝器的下方设置有反应器。

6、进一步的,所述主壳体与冷凝器和反应器之间为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段沿着主壳体中端对称分布,且主壳体通过对接段相卡合。

8、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加固机构包括上通道、下通道和结构架,且上通道的底部设置有下通道,所述上通道和下通道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架。

9、进一步的,所述上通道与下通道之间相连通,且结构架与上通道和下通道及主框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上伞帽由三根板带与导流套管上沿焊连,三根板带均焊有支腿,降低了吊运拆卸时伞帽及连接杆上粘附的氯化镁掉落风险,解决了吊卸上冷凝器时连接装置脱落问题,而导流套管远高于上通道口,有效阻止未及时冷凝的蒸馏物滑落倒流,还可降低回落的蒸馏物堵塞通道口概率,保证蒸馏效果。

11、装置底端内部的下伞帽结构对蒸馏组合体吊运拆卸过程中掉落的氯化镁进行收集,降低了钛坨污染的可能。

12、密封法兰在法兰边缘焊有单侧向下围带,使用时下通道口法兰嵌入围带内,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增加密封性,避免气态蒸馏物外溢大盖腔体内。



技术特征:

1.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包括主框架(1)、辅助加固机构(2)和中心衔接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的中端设置有辅助加固机构(2),且辅助加固机构(2)的中端设置有中心衔接机构(3),所述中心衔接机构(3)包括上伞帽(301)、板带(302)、支腿(303)、导流套管(304)、密封法兰(305)、围带(306)和下伞帽(307),且上伞帽(301)的四周设置有板带(302),所述板带(302)的外壁设置有支腿(303),且板带(302)的底端设置有导流套管(304),所述导流套管(304)的底端设置有密封法兰(305),且密封法兰(305)的四周设置有围带(306),所述板带(302)的底端设置有下伞帽(3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带(302)沿着密封法兰(305)顶部于底部对称分布,且板带(302)与下伞帽(307)和密封法兰(305)底端之间为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套管(304)与板带(302)和密封法兰(305)之间为焊接连接,且支腿(303)与板带(302)设置有三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1)包括主壳体(101)、对接段(102)、冷凝器(103)和反应器(104),且主壳体(101)的中端设置有对接段(102),所述主壳体(10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冷凝器(103),且冷凝器(103)的下方设置有反应器(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1)与冷凝器(103)和反应器(104)之间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段(102)沿着主壳体(101)中端对称分布,且主壳体(101)通过对接段(102)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固机构(2)包括上通道(201)、下通道(202)和结构架(203),且上通道(201)的底部设置有下通道(202),所述上通道(201)和下通道(202)的两侧分布有结构架(2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道(201)与下通道(202)之间相连通,且结构架(203)与上通道(201)和下通道(202)及主框架(1)之间为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包括主框架、辅助加固机构和中心衔接机构,所述主框架的中端设置有辅助加固机构,且辅助加固机构的中端设置有中心衔接机构,所述中心衔接机构包括上伞帽、板带、支腿、导流套管、密封法兰、围带和下伞帽,且上伞帽的四周设置有板带,所述板带的外壁设置有支腿。该I型循环炉蒸馏防氯化镁脱落装置,上伞帽由三根板带与导流套管上沿焊连,三根板带均焊有支腿,降低了吊运拆卸时伞帽及连接杆上粘附的氯化镁掉落风险,解决了吊卸上冷凝器时连接装置脱落问题,而导流套管远高于上通道口,有效阻止未及时冷凝的蒸馏物滑落倒流,还可降低回落的蒸馏物堵塞通道口概率,保证蒸馏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振生,张景臣,李俊林,姜永生,胥永,张成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