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

文档序号:36376509发布日期:2023-12-14 10:4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

本技术涉及砷回收,特别涉及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


背景技术:

1、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砷分布在多种矿物中,通常与硫和金属元素共存,也有纯的元素晶体,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但只有灰砷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用途,而砷在回收时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因此提出了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

2、现有的砷回收用冷却槽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人工手动地对回收的砷进行收集,人体长时间接触砷会使其毒性入侵人体,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申请号为“cn202020774928.6”,包括基座,基座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单片机,且基座底端的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支撑柱,基座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顶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收料槽,安装板两侧的基座顶端安装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顶端安装有定向轮,升降机构之间安装有壳体,且壳体底端的两端均安装有减振机构,壳体底端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落料口,本实用新型利用冷却槽内部的冷却液对废气快速进行制冷,砷成份冷却后会形成固态,利用顺料板上方设置的滤网将成型为固态的砷成份留存至壳体内部,方便将砷成份进行回收再利用。但需要人工手动地对回收的砷进行收集,人体长时间接触砷会使其毒性入侵人体,对人体容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通过水管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实现了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通过在水管外部设置制冷机,有利于使进入槽体内部的水始终保持相同的温度,使回收到的砷冷却效果达到一致,提高了冷却效率。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槽体内部另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水管,所述所述槽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最低端的槽体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制冷机,所述水管贯穿连接于制冷机内部,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口固定连接;管道,所述管道一端活动连接于槽体顶端,所述槽体顶端活动连接有盖板。

3、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所述盖板内部开设有槽口,所述管道通过盖板上的槽口与槽体活动连接。有利于将回收的砷通过管道输送至槽体内部进行冷却处理。

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所述隔板倾斜于槽体内部。有利于使回收的砷能够全方位的就冷却,同时也无需工作人员对冷却后的砷进行回收,节约了人工成本。

5、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所述托板的一端放置有回收箱。用于对冷却后的砷进行回收。

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所述槽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有利于实时监控槽体内部的温度。

7、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所述槽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测量仪。有利于对槽体内部的水位进行传输控制。

8、有益效果

9、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砷回收用冷却槽,通过水管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实现了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通过在水管外部设置制冷机,有利于使进入槽体内部的水始终保持相同的温度,使回收到的砷冷却效果达到一致,提高了冷却效率。

10、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砷回收用冷却槽,通过设置回收箱,有利于对冷却后的砷进行回收,且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0)内部开设有槽口,所述管道(9)通过盖板(10)上的槽口与槽体(1)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倾斜于槽体(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7)的一端放置有回收箱(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水位测量仪(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砷回收用冷却槽,其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槽体内部另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水管,所述所述槽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最低端的槽体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托板;制冷机,所述水管贯穿连接于制冷机内部,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出水口固定连接;管道,所述管道一端活动连接于槽体顶端,所述槽体顶端活动连接有盖板。通过上述结构,通过水管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实现了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通过在水管外部设置制冷机,有利于使进入槽体内部的水始终保持相同的温度,使回收到的砷冷却效果达到一致,提高了冷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先,范旷生,王益昭,赵景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