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33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属于炼钢用设备,具体地说是用于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氧枪上的一种配套喷头,由吹氧管、中套管、外径套管和端部组成。
现有一种顶吹氧气炼钢氧枪上配套使用的锻造双燃喷头,由于其主氧管与副氧管之间为实心结构,冷却效果较差,在使用中喷头很快腐蚀变形,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新喷头,造成炉龄缩短、炼钢质量较差、炼钢成本提高等缺陷,从而降低炼钢综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喷头,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从而有利于延长炉龄、提高炼钢质量、降低炼钢成本,能够提高炼钢的综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由吹氧管、中套管、外径套管和端部组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措施是吹氧管前端设置有主氧管和副氧管,主氧管的主氧孔和副氧管的副氧孔均设置在外径套管前端的端面上,中套管环绕在吹氧管上的主氧管和副氧管之外,在主氧管与副氧管之间形成型腔并与中套管和外径套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可用铸造工艺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套装在氧枪上,能够利用中套管、外径套管及主氧管与副氧管之间形成的型腔,对喷头进行中心水冷,有利减缓喷头端部在炉内高温下腐蚀变形的速率,从而延长喷头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喷头的次数,有利提高炼钢质量和延长炉龄,降低炼钢成本,提高炼钢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及其实施例。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及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由吹氧管(1)、中套管(2)、外径套管(3)和端部(4)组成,用铸造工艺制成,作为一个实施例,吹氧管(1)前端设置有主氧管(5)和副氧管(6),主氧管(5)的主氧孔(7)和副氧管(6)的副氧孔(8)均设置在外径套管(3)前端的端部(4)上,使主氧孔(7)和副氧孔(8)的寿命达到同步;中套管(2)环绕在吹氧管(1)上的主氧管(5)和副氧管(6)之外,在主氧管(5)与副氧管(6)之间形成型腔(7)并与中套管(2)和外径套管(3)相通,冷却水由进水口(12)注入中套管(2)内,经型腔(7)从外径套管(3)的出水口(13)流出,可对主氧管(5)、副氧管(6)和端部(4)进行中心水冷却。
试验结果表明,主氧管(5)和副氧管(6)是3~5对管,主氧管(5)轴线与吹氧管(1)轴线夹角α1为7~15°,副氧管(6)轴线与吹氧管(1)轴线夹角α2为20~45°,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获得的喷氧效果较好。
考虑到方便从氧枪上更换喷头,本实用新型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最好是在吹氧管(1)上端还设置有一个内滑动套管(10),套装在吹氧管(1)上,并在内滑动套管(10)的外壁上镶嵌有密封环(11),以使本实用新型喷头与氧枪套接后能可靠地将水管与氧气管密封隔离。
权利要求1.一种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由吹氧管、中套管、外径套管和端部组成,其特征在于吹氧管(1)前端设置有主氧管(5)和副氧管(6),主氧管(5)的主氧孔(7)和副氧管(6)的副氧孔(8)均设置在外径套管(3)前端的端部(4)上,中套管(2)环绕在吹氧管(1)上的主氧管(5)和副氧管(6)之外,在主氧管(5)与副氧管(6)之间形成型腔(7)并与中套管(2)和外径套管(3)相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说主氧管(5)和副氧管(6)是3~5对管。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说主氧管(5)轴线与吹氧管(1)轴线夹角α1为7~15°,副氧管(6)轴线与吹氧管(1)轴线夹角α2为20~45°。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其特征在于在吹氧管(1)上端还设置有一个内滑动套管(10),并在内滑动套管(10)的外壁上镶嵌有密封环(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心水冷端面孔双燃喷头是用于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氧枪的一种配套喷头,由吹氧管、中套管、外径套管和端部组成,可用铸造工艺制成。吹氧管前端设置主氧管和副氧管,主氧孔和副氧孔均在端部,寿命同步,中套管、外径套管以及主氧管和副氧管之间形成型腔连通,可对喷头进行中心水冷却,延长喷头的使用寿命,有利提高炼钢的综合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21C5/48GK2139939SQ92219870
公开日1993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9日
发明者刘延春, 刘旭刚, 崔起洙 申请人:刘延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