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研削介质(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660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力研削介质(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研磨抛光加工时所使用的介质,尤指一种针对三维研削较硬工件的强力研削介质。
采用三维振动研磨方式抛光物件的技术,在业界已属极为普及且通用,其主要是针对待磨工件的材质及待以抛光研削的轮廓形体,而选用所需大小、硬度及形状的研磨粒,并配合所需的研磨液的调配,同在一振动研磨机的振动槽中接受振动研削的加工。
且知,该等混入研磨液及待抛工件中的研磨粒,即是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研磨介质,在习作上该等研削介质(或称研磨粒)是取用各种不同硬度、质量及形体的塑胶、石材或陶瓷所制成。其中研削介质硬度的选配,是与待磨工件硬度间具有极为重要的关连性,以便利于进行三维高振频的相对碰撞研削加工,促使工件壁表的毛坯,得以被研削介质所抛磨整平,而呈现所需滑顺的光度;并且,研削介质的单位体积与数量,必须与待磨工件间取得一定比例的平衡,方能较精确的掌控研削介质与工件间的三维螺旋回转的扰动碰撞效率;同时,研削介质的大小与轮廓形体,是必须视待磨工件所欲进行抛磨的最小的槽、肋或孔的形状,而选定利于其槽、肋或孔中翻转碰撞的适当大小与形体的研削介质才能产生振动研削的效果。当然振动研磨槽中所能产生的振动角度、振动频率、方位以及研磨液的振动性等等环境因素,亦是决定振动研削效率与品质优劣性的重要关键。
然而,坊间现行的振动研磨常用技术中,对较软的合金工件所能发挥研削的效果较佳,对于诸如经由精密铸造所制成的不锈钢、钛合金钢、铬钼合金钢……等等较硬的合金工件却仍突显研削精度及效率不佳的问题,其原因是为采用常用技术研削时,仅使用诸如塑胶、石材或陶瓷等材料作为研削介质,惟这些现有的研削介质的硬度、轫度及形状变化极为有限,并无法对较高硬度等难于研削的工件行使较佳的研削抛光效果,因此难再提升其研削品质与效率。
再者,常见的研削介质形体较缺乏研削的效率,亦即其增加体表上形成滑顺的研削加工切点的面积分布能力极为有限,因而使得每一介质单位在与工件表壁发生三维振动碰撞时,易因有限的加工切点而阻碍其碰撞研削的效率。
针对以上背景,已有技术是难以研削较高硬度的合金工件的,此问题点,正是为本实用新型强力研削介质所能加以克服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依待磨工件的材质及硬度,选用适合与其进行对磨切削的材料,并制成一可扣组式且可改变整体外型轮廓的研削介质,以便供给各种待磨工件物型及硬度的研削场合使用。
针对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强力研削介质(一),是指在振动研磨环境中,搭配研磨液对工件的壁表进行三维振动研削时所使用的介质,每一介质结构皆是利用二只罩体所组成;其特征为二罩体皆具有弧曲的滑顺度,是呈对半分形方式组扣成一介质结构,且二罩体上由内而外呈放射状制有多数的圆形刀刃及向外凸起成型,以利对工件的表壁进行柔性且滑顺的三维振动研磨抛削加工。
二罩体是能让介质结构组扣成圆体、椭圆体、圆锥体或其他有助于三维振动翻滚的有利研削的形态。
二罩体的组扣接合方式,是藉其分形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等量的扣槽及扣肋,以便相互扣接组成一介质结构。
各圆形刀刃的中心可形成为通孔,使与罩体内相连通。
另外是可依据待磨工件比重的需求,而于二只罩体之内罩入一均重块,以便增加介质结构的对撞研削能量,并促进研削效率的提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强力研削介质(一),特别利用单一介质结构上成型有多数凸起状的圆形刀刃,使于三维振动研削加工时,能保有极密实且滑顺的研削加工作用面积,可增进其与工件碰撞时的研削效率;同时亦可藉由介质结构的可制性,选用不锈钢片、弹簧钢片冲压成型后经热处理达成所需适当的硬度及轫性使用,或用粉末冶金方式烧结成型后经热处理调质成所需硬度及轫性使用,得以去对抗一些较具硬度而难研削的工件,进而提振研削工件的技术领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乃突显有下列特点1、将介质结构上成型的各个凸起刀刃制成圆形,乃有利于三维振动翻滚的碰撞研削时,对工件壁表产生弧曲滑顺的柔性研削运作。
2、各圆形刀刃皆是与罩体一体成型制成,其厚度极薄(约在0.3至0.5mm之间),且具有极佳的强轫度,因此当与工件壁表相碰撞时,能产生极细柔的高品质研削效果。
3、各罩体上成型圆形刀刃的分布数量,是可依罩体的弧曲度与待磨工件壁表形体间的研削搭配需求,而制成具一定密度的多数刀刃。
4、利用二只对半罩体使制成一介质结构的分形拼组方式,乃有助于将介质结构拼制成圆体或其它利于三维振动翻滚研削的滑顺形体。
5、依待磨工件比重的需求,可于介质结构内置入一均重块,促使介质结构与工件间在三维扰动对撞研磨时,能提增其研削效率以及对撞研削的能量。
为能更加详述本实用新型,兹配合附图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如后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的剖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在振动研磨液中对工件进行研削加工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介质结构内置入均重块实施剖示图。
元件标号说明罩体1,2,51,52,61,62圆体介质10 通孔11,21刀刃12、22 扣槽13扣肋23工件3壁表31研磨液4 椭圆体介质5圆锥体介质6 均重块7首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强力研削介质,是包含利用二只对半分形的罩体1及2相互组扣而成;二罩体上皆成型有多数凸起的圆形刀刃12及22,且各刀刃12及22中心形成为通孔11及21(如图2所示),而与罩体1及2内相通;罩体1及2的分形端面上分别制有等量的扣槽13及扣肋23相对应(如图2所示),以便利用简易的压扣组装手段,将二罩体1及2扣组成单一介质结构(配合图3所示)。
使用时(配合图4所示),是可依待磨工件3的壁表31的材质硬度与所呈现的轮廓形体,而选用利于对抗研削的材料,使将介质结构的外型制成对半合成的圆体(如
图1至图3所示形态)或制成其他对半合成的椭圆体(如图5所示形态)、圆锥体(如图6所示形态)等利于在三维振动研磨环境翻转研削的滑顺轮廓形体;其中如图4所示的圆体介质10,或为图5所示椭圆体介质5及图6所示圆锥体介质6种种,其外型皆具有非锐角式的弧曲滑顺度,乃有助于在工件3的弧曲壁表31间进行三维扰动翻转碰撞时,不致于去碰伤工件3的壁表31,促使仅有圆形凸起的刀刃12及22部位,才是真正与工件3的壁表31进行柔顺研削的作用位置。
当然在实施时,尚需选用适当体积及数量的介质结构(如图4所示),使搭配研磨液4置入三维振动研磨槽中,藉各只圆体介质结构10(或其它弧曲滑顺形态)上具有的多数且滑顺的圆形凸显刀刃12及22,对工件3的壁表31进行柔性且滑顺的三维振动研磨抛削加工,以提增其研削效率与品质。
再者,图5所示的椭圆体介质,其同样是以二只对半分形的罩体51及52相互扣组而成且如图6所示的圆锥体介质,亦是以二只对半分形的罩体61及62相互扣组而成;因此能利用对半分形组扣的方式,以构成一利于三维振动、翻转、碰撞以至利于研削的弧曲滑顺形体的介质结构,极其重要。
另,将介质结构设计成对半分形的组成形态,是有利于让每一件罩体1或2(例如图2所示)的成型制作及其罩体1或2上成型多数圆形刀刃12或22的加工能够更简便的被一体制成;且知,各凸起的圆形刀刃12及22皆是分别与罩体1及2一体成型制成,其厚度极薄(约在0.3至0.5mm之间),使刀刃12及22具有极高的柔性切削能力,但其强度并非因此而变弱,因知罩体1及2皆是呈一曲体形态,且有圆形刀刃12及22与通孔11及21等的强化作用,因而保有极佳的强度。
其间成型圆形刀刃12及22的分布数量,是可依罩体1及2的体型弧曲度与待磨工件3的壁表31形体间有助于三维振动翻转进而利于研削的搭配需求,而制成具有一定密度的多数刀刃。
又,在实施研削作业时,为适应各款待磨工件3的比重差异,本实用新型是可在拼扣研削介质结构时,在其二只罩体1及2内置入均重块7(如图7所示),此均重块7具有一定的单位质量,于研削时是可增强介质结构在与工件3相对碰撞时的研削能量;当然均重块7的单位质量与载装数量,是必须与工件3的实际比重及三维振动环境间取得一定的配合,才能有效的提升研削的效率。
综合以上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制成介质结构的材料是可依待磨工件的材质及硬度,而选用适合与其进行对磨切削的材料制成;且各切削片的厚度约控制在0.3至0.5mm之间的技术,为属其他加工技术所达成,非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主张的范围;至于本实用新型不变的事实,是为任一形体的研削介质结构,皆须利用二只对半分形的罩体相互扣接所组成,且每一罩体上皆是由内而外呈放射状的成型有向外凸起的多数圆形刀刃,因此得以对较具复杂轮廓形体及不同材料硬度的工件进行研磨切削的加工运作,以供给产业上迫切需求的利用。
权利要求1.一种强力研削介质(一),是指在振动研磨环境中,搭配研磨液(4)对工件(3)的壁表(31)进行三维振动研削时,所使用的介质,每一介质结构皆是利用二只罩体(1)及(2)所组成;其特征为二罩体(1)及(2)皆具有弧曲的滑顺度,是呈对半分形方式组扣成一介质结构,且二罩体(1)及(2)上由内而外呈放射状制有多数的利于对工件(3)的表壁(31)进行柔性且滑顺的三维振动研磨抛削加工的圆形刀刃(12)及(22)向外凸起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研削介质(一),其特征在于二罩体(1)及(2)是能让介质结构组扣成圆体、椭圆体、圆锥体或其他有助于三维振动翻滚的有利研削的形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研削介质(一),其特征在于二罩体(1)及(2)的组扣接合方式,是藉其分形端面上分别成型有等量的扣槽(13)及扣肋(23),以便相互扣接组成一介质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研削介质(一),其特征在于各圆形刀刃(12)及(22)的中心可形成为通孔(11)及(21),使与罩体(1)及(2)内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研削介质(一),其特征在于是可依据待磨工件比重的需求,而于二只罩体(1)及(2)内罩入一用以增加介质结构的对撞研削能量,并促进提增研削效率的均重块(7)。
专利摘要一种强力研削介质(一),是利用二只对半分形的罩体相互组扣而成,二罩体上皆制有多数凸起的圆形刀刃成型,以构成单一介质结构;使用时,是可依待磨工件的材质硬度及轮廓形体,而选用利于对抗研削的材料,使将介质结构的外型制成对半合成的圆体或其他滑顺轮廓形体,并选用适当体积及数量的介质,去搭配研磨液置入三维振动研磨机中,藉各只介质上具有的多数且滑顺的圆形凸显刀刃,对工件表壁进行滑顺的三维振动研磨抛削加工,进而提增研削效率与品质。
文档编号B24B31/14GK2295563SQ9724374
公开日1998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9日
发明者曾绍谦 申请人:曾绍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