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用抛丸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030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铸造用抛丸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中的抛丸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铸造用抛丸笼。
【背景技术】
[0002]砂型铸造中,铸件表面裹有一层砂壳,需要经过抛丸工序才能将其去除,从而使铸件表面满足工艺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旋转台式抛丸和悬挂式抛丸,两种抛丸方法均存在缺点,旋转台式抛丸时,铸件与旋转台接触的面无法抛到,需要翻转铸件再一次抛丸,导致效率很低;悬挂式抛丸在抛50kg以下铸件时需要将铸件用铁丝串起来,这样效率也很低,而且对于形状比较规则的小型铸件,在被铁丝串起来后相邻平面贴在一起没有空隙,同样导致此相邻面无法抛到。

【发明内容】

[0004]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重量在50kg以下的铸件用的、且抛丸的干净的铸造用抛丸笼。
[0005]铸造用抛丸笼包括底座、挂钩杆、加固拉杆,所述底座包括下主体圆环、上主体圆环、加强纵筋、加强横筋、竖筋,所述下主体圆环和所述上主体圆环为等直径的同心圆环,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内圆周上焊接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所述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上主体圆环设置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上方,所述上主体圆环和所述下主体圆环之间通过焊接至少四根竖筋固定连接,所述挂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下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焊接连接,所述挂钩杆的另一端设置挂钩,所述挂钩杆的另一端距离挂钩一定距离的位置焊接有至少三根加固拉杆,所述加固拉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底座的上主体圆环上,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挂钩杆相对固定。
[0006]本发明的抛丸笼的结构设计为鸟笼式,和现有技术的旋转台、悬挂式等方法相比,铸件通过抛丸室时,钢丸从四周喷出可均匀地打在抛丸笼内的铸件的各个表面上,抛丸没有死角,提高了一次抛丸质量,并且底座包括下主体圆环和上主体圆环构成的双层结构,增加了底座的强度,还可以放置更多的长条形的铸件,提高了底座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铸造用抛丸笼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中铸造用抛丸笼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铸造用抛丸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铸造用抛丸笼1、底座10、下主体圆环101、上主体圆环102、加强纵筋103、加强横筋104、竖筋105、防变形纵筋106、防变形横筋107、挂钩杆20、挂钩201、吊车挂钩202、加固拉杆30、连接杆4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见图1、图2,铸造用抛丸笼I包括底座10、挂钩杆20、加固拉杆30。
[0012]底座10包括下主体圆环101、上主体圆环102、加强纵筋103、加强横筋104、竖筋105,下主体圆环101和上主体圆环102为等直径的同心圆环,在下主体圆环101的内圆周上焊接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作为优选方案,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之间相互垂直,并且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的交叉点处相互焊接在一起,如此,下主体圆环101的圆周上的受力更加均匀,固定下主体圆环101的效果最稳定、最好。上主体圆环102设置在下主体圆环101的上方,上主体圆环102和下主体圆环101之间通过焊接至少四根竖筋105固定连接。
[0013]挂钩杆20的低端与底座10的下主体圆环101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焊接连接,挂钩杆20的顶端设置挂钩201,在距离挂钩201的下方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和底座10的上主体圆环102之间焊接至少三根加固拉杆30,用于将底座10和挂钩杆20相对固定,作为优选方案,挂钩杆20的挂钩201处还可以焊接一个吊车挂钩202,在抛丸结束后,通过将吊车挂钩202直接挂到吊车上,即可方便的取下抛丸笼,为了方便于吊车操作,挂钩201和吊车挂钩202相背设置,以方便挂接。
[0014]进一步,上主体圆环102的内圆周上焊接防变形纵106和防变形横筋107,防变形纵筋106和防变形横筋107相互垂直焊接在一起,相互垂直设置的防变形纵筋106和防变形横筋107在上主体圆环102内受力均匀,固定效果最好,挂钩杆20自下而上与底座10的下主体圆环101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及上主体圆环102的圆心处的防变形纵筋106和防变形横筋107处焊接连接。铸造用抛丸笼I焊接所使用的材料为钢筋、螺纹管、螺纹钢,其中螺纹钢为Φ25?Φ35_的螺纹钢。
[00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铸造用抛丸笼I设置有三个底座10,三个底座之间通过焊接至少三根连接杆40固定连接,连接杆40焊接在每一个底座10的上主体圆环102和下主体圆环101的外圆周上,相邻底座10之间预留间距,该预留间距需要根据抛丸室的空间及被抛丸的铸件的尺寸设计,但必须满足被抛丸的铸件能够放入每个底座内,挂钩杆20自下而上依次与三个底座中的每一个底座10的下主体圆环101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103和加强横筋104及上主体圆环102的圆心处的防变形纵筋106和防变形横筋107焊接连接,在挂钩杆20的挂钩201下方和三个底座中的最上面一个底座10的上主体圆环102之间焊接至少三根加固拉杆30,用于将底座10和挂钩杆20相对固定,为了提高抛丸效率,将底座设计为三个,当然,同样的设计理念,也可以将底座设计为两个或四个,只要满足抛丸笼的最大承受重量,保证抛丸后的铸件能够达到工艺要求。
[0016]使用本发明的抛丸笼对铸件进行抛丸时,挂钩201用于挂到悬链下方,由悬链的旋转带动抛丸笼旋转抛丸,由于底座10是由上主体圆环102和下主体圆环101及竖筋组成的双层焊接结构,不但可以增加抛丸笼的强度,在对长条形的铸件抛丸时,可以将铸件斜立到底座10内部,能放更多的铸件,提高了底座10空间的利用率,并且上主体圆环102和竖筋105的设置可以阻挡铸件因离心力或抛丸笼摆动时从底座10上滑落。
【主权项】
1.一种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挂钩杆、加固拉杆,所述底座包括下主体圆环、上主体圆环、加强纵筋、加强横筋、竖筋,所述下主体圆环和所述上主体圆环为等直径的同心圆环,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内圆周上焊接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所述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上主体圆环设置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上方,所述上主体圆环和所述下主体圆环之间通过焊接至少四根竖筋固定连接,所述挂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下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焊接连接,所述挂钩杆的另一端设置挂钩,所述挂钩杆的另一端距离挂钩一定距离的位置焊接有至少三根加固拉杆,所述加固拉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底座的上主体圆环上,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挂钩杆相对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纵筋和所述加强横筋之间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圆环的内圆周上焊接有防变形纵筋和防变形横筋,所述防变形纵筋和所述防变形横筋相互垂直,所述挂钩杆自下而上与所述底座的下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及上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防变形纵筋和防变形横筋处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三个,所述三个底座之间通过焊接至少三根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焊接在每一个底座的上主体圆环和下主体圆环的外圆周上,相邻底座之间预留间距,所述挂钩杆自下而上依次与所述三个底座中的每一个底座的下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及上主体圆环的圆心处的防变形纵筋和防变形横筋焊接连接,在所述挂钩杆的挂钩下方和所述三个底座中的最上面一个底座的上主体圆环之间焊接至少三根加固拉杆,用于将所述底座和所述挂钩杆相对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杆的挂钩处焊接有一个吊车挂钩,所述吊车挂钩的方向与所述挂钩的方向相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用抛丸笼由钢筋或螺纹管或螺纹钢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造用抛丸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钢为Φ25?Φ35_的螺纹钢。
【专利摘要】一种铸造用抛丸笼,其包括:底座、挂钩杆、加固拉杆,所述底座包括下主体圆环、上主体圆环、加强纵筋、加强横筋、竖筋,所述下主体圆环和所述上主体圆环为等径的同心圆环,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内圆周上焊接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所述加强纵筋和加强横筋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上主体圆环设置在所述下主体圆环的上方,所述上主体圆环和所述下主体圆环之间通过焊接至少四根竖筋固定连接,和现有技术的旋转台、悬挂式等方法相比,铸件通过抛丸室时,钢丸从四周喷出可均匀地打在抛丸笼内的铸件的各表面上,抛丸没有死角,提高了一次抛丸质量。
【IPC分类】B24C9-00
【公开号】CN104842281
【申请号】CN201510238626
【发明人】张红坎, 韩学文, 王小斌
【申请人】共享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