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8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高压电晕产生负氧离子的装置。
目前,市售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多采用振荡升压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由于这些电路较为复杂,所用元件多,因而使得成本高,使用寿命短,且不安全。《电子世界》1984年第二期第16页(总48)介绍了一种家用负离子发生器,该种发生器采用高倍压整流电路,直接将220V交流电升至所需高压,而不采用升压器,该种负离子发生器制做与调试简单,但所用元件多,而且均在高压(500-600V)下工作,这就要求所用元件能耐高压(耐压值一般高于500V),这一要求的提出,就使得该发生器的成本提高,元件易损,大大影响了发生器的寿命和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节能、成本低、寿命长,可产生高浓度负氧离子而臭氧含量低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由整流电路,脉冲电路、升压器、高压整流器和主、辅电极板构成。整流电路由二极管和电阻串联而成,脉冲电路中采用双向晶闸管(或称双向可控硅)脉冲源产生脉冲电流;升压器由线圈和铁芯构成;高压整流由硅堆来实现。
上述的这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可直接利用220V交流电压,经过由普通二极管和电阻组成的整流电路后,变成直流电,由双向晶闸管组成脉冲源,双向晶闸管的作用相当于两个反相并联的单向逆阻断型可控硅,或单向逆阻断型可控硅及其反向保护电路,所以在使用中,也可用后者来代替,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可选择双向二极管触发,阻容(RC)触发,晶体管触发或是氖管触发,由双向晶闸管产生的低频脉冲经升压器升压后,可获得一万伏以上的高压,由于铁芯线圈的感抗作用,升压后的电流不再是单向脉冲,为使主、辅极板之间的电场稳定,采用硅堆进行再次整流,该次整流处于高电压下,必须使用能承受高压的整流元件,除硅堆外,还可采用硅粒子(高反压二极管)或其它能耐高压的二极管,整流之后的高压脉冲在主极板针尖产生电晕和尖端放电,同时将周围的空气电离,从而产生负氧离子,辅助极板可增强电离和协同尖端产生微电子风,促使被电离的空气扩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由于采用了脉冲电路和升压器,使得整个电路结构简单,大部分元件都处在低于220V的电压下工作,不易损坏,可靠性好,经过升压器后,虽然电压高达一万伏以上,然而电流极微,而且脉冲频率低(低于25HZ),使得放电部分安全性能好,因而可将该部分设计成开启式的,以使于使用者日常维修或除尘。该种发生器采用超高压,电场强度大,当主、辅助极板间距增大到3-5mm时,仍可获得满意的场强,使周围空气发生电离,产生负氧离子,这样既可为主、辅助极板的安装制做带来方便,又不会因为主、辅助极板间距太小,放电时臭氧量增加,影响负氧离子的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并可做为一个实施例。
附图中二极管D1和电阻R1构成整流电路,电容C、可调电阻R2及双向晶闸管3CTS构成脉冲电路,线圈L1、L2及铁芯B构成升压器,硅堆2DGL为高压再次整流器,R3用于微调极板间电场强度,发光二极管D2做为该负氧离子发生器的显示元件。
由于R2的取值与3CTS的特性相适应,即可省去一般RC触发电路中的控制极辅助元件,变为自举式的触发电路。
本实施例中各元件参数如下
D1-1A,400V, 3CTS-3A.400V,2DGL-15KV, C-0.22μ,400V,R1-6KΩ(2W), R2-36KΩ,R3-2MΩ, L2及B采用12吋行输出高压包,测量结果 L1为60匝。
极板前端 负氧离子含量>250万个/ml空气,离极板50厘米处 负氧离子含量>50万个/ml空气。
离极板5厘米处 臭氧含量<10ppB上述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成本低,耗能少(功率小于3瓦),功效高,无摩擦或易损部件,安全可靠,易于制做和调试。
权利要求
1.一种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由整流电路和主、辅助极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脉冲电路,升压器和高压整流器,脉冲电路由双向晶闸管及其触发电路构成,双向晶闸管做为脉冲源,高压整流由硅堆来实现。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脉冲源是两个反向并联的单向逆阻断型可控硅。
3.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脉冲源是单向逆阻断型可控硅及其保护电路。
4.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高压整流由硅粒子(高反压二极管)来实现。
5.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脉冲电路中双向晶闸管采用RC自举式触发电路。
专利摘要
一种脉冲式负氧离子发生器,属于用高压电晕产生负氧离子的装置。该装置由整流电路、脉冲电路、升压器、高压整流器和主、辅电极板构成。该装置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件少,并且大部分元件处于低于220V的电压下工作,不易损坏,可靠性好,其放电部分为高电压、微电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该装置的功耗小于3瓦。
文档编号C01B13/11GK87202738SQ87202738
公开日198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87年2月28日
发明者杨华舒, 段小焕, 吴霞 申请人:杨华舒, 段尔焕, 吴霞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