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

文档序号:343511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生产中,用以一水硬铝石为原料的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时,需将铝矿石加入苛性 碱制成矿浆后,在高温下溶出,使矿石中的氧化铝与苛性碱反应成为铝酸钠溶液进入溶出矿 浆中,在此过程中需要用蒸汽来逐级加热矿浆,使矿浆达到溶出温度后保温溶出。矿浆的加 热是在内部设有加热管束的压煮器内进行的,通常各级压煮器的加热面积相同,是用无缝钢 管编排成多个排后,垂直挂于压煮器中,矿浆的保温溶出是在无加热管束的压煮器中进行的 。采用以上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两个问题(1)保温停留罐中矿浆 温度下降,使溶出反应不够充分,从而影响矿浆中氧化铝的溶出率。(2)新蒸汽加热的最 后三级高温段压煮器结疤严重,除了预料中的高温下析出的硅、钛结疤外还有一些表面硬中 间软的赤泥结疤。硅、钛结疤可通过火烧的方式较为有效地清洗,而表面硬中间软的赤泥结 疤的清洗则较为困难,由于压煮器内装有大量的加热管束,压煮器内的空间本已较狭小,而 新蒸汽加热后几级压煮器的矿浆结疤较厚,又占据了一些空间,使清洗压煮器的工作难度加 大,清洗效果不好,清洗不干净的压煮器重新投运后,其传热效果明显下降,溶出蒸汽消耗 量明显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新蒸汽的加入量分配更为合理、对结疤较重的压煮器 的清洗更为有效且传热效果好、矿浆溶出率高的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使用蒸汽在内部设有加热管束的压煮器(1)中逐级加热矿浆 ,矿浆的保温溶出在无加热管束的保温停留罐(2)中进行,它将所需新蒸汽总量的80% 85%加入到前1 5级压煮器(1)中,让溶出反应提前发生,使矿浆进入保温停留罐(2)之 前,在前面1 5级压煮器(1)中就达到溶出温度。它还将最后1 3级压煮器(1)内的加热管束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30% 40%,让 最后1 3级压煮器(1)仅仅作为溶出反应发生时矿浆温度降低后的补充。本发明根据溶出反应为吸热反应的特点,将加热压煮器的蒸汽加入量进行重新合理分配,使前面几级压煮器尽可能将矿浆加热到溶出温度,让溶出反应提前发生,避免反应吸热使 保温停留罐内的矿浆温度降低,矿浆在保温停留罐内有充分的停留时间,矿浆溶出率得到保 证。由于达到溶出温度的时间提前,使得进保温停留罐前的压煮器的加热面积可以适当减少 ,让其仅仅作为溶出反应发生时矿浆温度降低后的补充,这样,新蒸汽加热的最后几级压煮 器内加热管束减少,压煮器内的检修空间加大,便于火法洗罐的喷枪能较为有效的旋转清洗 罐内结疤。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使新蒸汽的加入量分配更为合理, 结疤较重的压煮器的清洗更为有效,传热效果明显好转,每小时节约新蒸汽可达20吨以上, 矿浆溶出率可提高1%。


图l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它使用高压蒸汽在内部设有加热管束的压煮器l中对矿浆 进行逐级加热,矿浆的保温溶出在无加热管束的保温停留罐2中进行。溶出时,它对新蒸汽 进料管上的蒸汽调节阀重新调整,将所需新蒸汽总量的80% 85%加入到前面5级压煮器1中 ,让溶出反应提前发生,尽量使矿浆进入保温停留罐2前,在加热面积相对较大的前面5级压 煮器l中达到溶出温度。它同时将最后3级压煮器1内的加热管束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30 % 40%,这样在溶出反应开始后,当温度有所下降时,用保温停留罐2前的、加热面积相 对较小的最后3级压煮器1对溶出温度进行补充,使溶出温度保持在需要的温度值,再进入保 温停留罐2中进行保温溶出。
权利要求
1. 一种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它使用蒸汽在内部设有加热管束的压煮器(1)中逐级加热矿浆,矿浆的保温溶出在无加热管束的保温停留罐(2)中进行,其特征在于它将所需新蒸汽总量的80%~85%加入到前1~5级压煮器(1)中,让溶出反应提前发生,使矿浆进入保温停留罐(2)之前,在前1~5级压煮器(1)中就达到溶出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 ,其特征在于它将最后1 3级压煮器(1)内的加热管束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30% 40%,让最后1 3级压煮器(1)仅仅作为溶出反应发生时矿浆温度降低后的补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铝高压溶出工段的加热及保温溶出方法,它使用蒸汽在内部设有加热管束的压煮器(1)中逐级加热矿浆,矿浆的保温溶出在无加热管束的保温停留罐(2)中进行,它将所需新蒸汽总量的80%~85%加入到前面1~5级压煮器(1)中,让溶出反应提前发生,使矿浆进入保温停留罐(2)前,在前面1~5级压煮器(1)中达到溶出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新蒸汽的加入量分配更为合理,结疤较重的压煮器的清洗更为有效,传热效果明显好转,每小时节约新蒸汽可达20吨以上,矿浆溶出率可提高1%。
文档编号C01F7/02GK101264912SQ20071020028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4日
发明者吕胜利, 杨小平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