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25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的制作方法
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特别是指一种由一体成型的多管道本体壳体组装周边相配合的其它组件,使空气的流通过滤、进气及泄气皆为多管道流动式的制氧机。属于医疗保健产品。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文明及医疗科技各方面之发展,人类对于疾病的研究及控制都有显著进步,因此人类的平均寿命也随之增加,致使高龄化社会的来临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相对而言,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其中以地球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最为人所垢病,连带地人类有时会遭受莫名疾病(例如SARS)或恶劣环境(例如暴风雨或酷寒、酷暑或土石流)的反扑,实值省思何以致之。既然外在环境令人担忧,则为因应日渐恶劣的环境及莫名疾病侵袭的可能性,人类应该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氧气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气体,故于内部装填分子筛材料并导入高压空气而可以自行产生氧气导出的制氧机即为一种重要的装置器具;制氧机除用于紧急状况使用外,在很多慢性疾病的症状中也常被使用到,例如气喘患者及呼吸困难症状患者都有准备制氧机随时备用的必要;另,因为多吸纯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新,并可消除疲劳,有效增进工作效率,因此在R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备有制氧机以方便随时使用,亦为良好的生活方式。
现有的制氧机大多是采用现成的零组件加以组装而成,因此在组装空间上较为松散而庞大,致携带或搬运皆为不便,更因此影响到整体成本,使得售价居高不下,实非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是由一体成型的多管道本体壳体组装周边相配合的其它组件,使空气的流通过滤、进气及泄气皆为多管道流动式;而能成为组成型态全新,组装空间紧实,方便携带或搬运,以降低整体成本及售价的制氧机。
本发明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是由一本体壳体、 一上盖组及一底座组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壳体为一体成型且顶、底丌空,内部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具有一组进气道、 一储气筒及一组气泄道;该等大储存筒上下贯通;该组进气道是由若干上下贯通的进气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进气管道间的肋壁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该储气筒为一独立上下 贯通的管道;该组气泄道是由若干上下贯通的气泄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进气管道间的肋壁 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
该上盖组由一上盖及一上垫片组成,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顶面上;上盖顶面上植立 有一压力调节阀及一出气管,周边上设有一进气口及一气泄口;上盖的底面设有多数个与前 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穴,该等大圆穴的内部还设有一小圆穴,在该等小圆穴间设有一 相通的集气管,并于中央处向下开设一集气孔,而通入该储气筒;在对应于储气筒位置处设 有一容室,供该等压力调节阀与出气管装设于其内,其底部有一通孔,可供储气筒内的气体 通入,以进入该压力调节阀及出气管;该等进气口及气泄口皆通入该上盖内部;于该等小圆 穴的内部空间置入一弹性件,并盖上一闭气膜片使抵住弹性件,然后盖上一闭气盖,其中央 有一穿孔,接着盖上一过滤网及一过滤片,并由接合件依序穿设过过滤片、过滤网、闭气盖 的周缘而与该等小圆穴周缘外的接合孔锁接,以将该等闭气膜片密封于闭气盖与小圆穴之 间;该上垫片密贴于该上盖底面,对应于该等大圆穴处丌设有大圆孔;对应于该集气孔的位 置处设有一通孔;对应于该容室的位置处设有一穿置孔;对应于该等气进气口及气泄口的位 置处分别设有通孔;
该底座组是由一底座及一下垫片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底面;底座的顶面上 设有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穴;在该等大圆穴的范围内各设有一进气穿孔; 在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进气管道的位置处设有一进气穿孔;在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 的位置处设有一气泄穿孔;及在该底座的底部装设有多数具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转换 电磁阀,分别控制该等大圆穴内的进气穿孔与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进气管道位置处所设的进 气穿孔间的导通或阻断,以及控制该等大圆穴内的进气穿孔与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 位置处所设的气泄穿孔间的导通或阻断;该下垫片是密贴于该底座与本体壳体的底面间;对 应于该等大圆穴之处开设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L;于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 进气管道位置处所设的进气穿孔及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位置处所设的气泄穿孔处 分别开设有一穿孔。
上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中,该本体壳体的外部表面上成型有多数成规则排列的散热肋条。
上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中,该上盖顶面上植立有一调节电磁阀,而在该等大圆穴间 设有一小口径的通气管,在其中一大圆穴内的出口端与该调节电磁阀接设,以由该调节电磁阀控制该通气管的通路或阻断。
上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中,该本体壳体的内部成型有一组气流道,是由若干上下贯 通的气流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气流管道间的肋壁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 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而该上盖的周边上则设有一气流入口及一气流出口,该气 流入口设于该气流道的前端,而气流出口则设于该气流道的后端。
上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中,该底座的顶面上在对应于该进气道的若干进气管道的位置 处开设有出液穴,是由多数位于周边的出液孔及一位于中央的定位孔所构成;供一闭液膜片 向下伸出的定位柱插置入出液穴的定位孔内定位,而膜片本体则恰可将该等出液孔皆覆盖 住。
上述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中,所述的多数大储存筒其数量为二个以上,包含二个。 本发明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优点及功效在于本发明主要利用本体壳体、上 盖组与底座组相互间以及与周边相配合的其它组件的组合,而达成一种可使空气的流通过滤 及进气、泄气皆为多管道流动式的制氧机;本发明的构造组成确为全新的空间型态,而且组 装空间紧实,方便携带或搬运,及可因此降低整体成本及售价。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与上盖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的顶部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的底部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与上盖组的仰视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的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本体壳体与底座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座的俯视图
具体标号说明如下
10--本体壳体 11、 12---大储存筒 1311—凹槽 133--第三气流管道
l---制氧机 102---散热肋条 131--第一气流管道 1321—-凹槽
lOl---组装孔 13---气流道 132—第二气流管道 1331—凹槽
6134--第四气流管道1341—凹槽135--第五气流管道
14---进气道141…第一进气管道1411—凹槽
142--第二进气管道1421—凹槽143--第三进气管道
1431—凹槽144…第四进气管道1441—凹槽
145--第五进气管道1451—凹槽146--第六进气管道
1461—凹槽147—第七进气管道1471—凹槽
148--第八进气管道15…储气筒16--气泄道
161--第一气泄管道1611--凹槽162---第二气泄管道
1621—凹槽163--第三气泄管道1631—凹槽
164--第四气泄管道20—上盖组21—-上盖
211—组装孔Sl---锁接件212--压力表
213—压力调节阀214—出气管215--调节电磁阀
216—气流入口217…气流出口218…气泄口
219—安全阀2191—开口2110--进气口
21A、 21B—大圆穴21Al、 21Bl—小圆穴21C—集气管
21A2、 21B2-—块体21Cl…集气孔21D—通气管
21E-容室21El…通孔22…上垫片
221--组装孔22A、 22B—大圆孔22C1—-通孔
22E—穿置孔222…通孔231---密封环
226、 227、 228、 229、2210…通孔232--弹性件
233—闭气膜片234---闭气盖2341—-穿孔
235---过滤网236---过滤片237--接合件
238—密封环30---底座组31---底座
311…组装孔S2—锁接件 3i2A、312B…大圆穴
313A、 313B、 314—进气穿孔 317A、317B--转换电磁阀
315—气泄穿孔316—-出液穴3161—出液孔
3162--定位孔32---下垫片321---组装孔
S2-锁接件322A、 322B…大圆孔327…密封环
324、 325、 326—穿孔328…闭液膜片3281---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l、 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为一制氧机l,是由一本体壳体IO、 一上盖组20及
一底座组30所组成;其中,本体壳体10以挤型制造方式一体成型为顶、底开空而接近矩形
立方体者为宜;请配合参阅图3、 4、 5所示,由俯视角度及仰视角度观之,该本体壳体10 的顶面及底面四周周缘上及中间处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组装孔101,外部表面上同体成型有 多数成规则排列的散热肋条102,内部则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两个分位左右侧的大储 存筒ll、 12,周围则具有一组气流道13、 一组进气道14、 一储气筒15及一组气泄道16;其 中,该等大储存筒ll、 12为上下贯通;该组气流道13是由若干上下贯通的气流管道组成, 其中由一第一气流管道131起头,其与隔邻的第二气流管道132间的肋壁于底部开设有一凹 槽1311 (如图5所示),该第二气流管道132与隔邻的第三气流管道133间的肋壁则于顶部 开设有一凹槽1321 (如图4所示),该第三气流管道133与隔邻的第四气流管道134间的肋 壁则于底部开设有一凹槽1331 (如图5所示),然后该第四气流管道134与隔邻的第五气流 管道135间的肋壁则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1341 (如图4所示);故当本体壳体10的顶、底 部皆作密封时,若有空气被导入该第一气流管道131内时,即会经由凹槽1311、第二气流管 道132、凹槽1321、第三气流管道133、凹槽1331、第四气流管道134及凹槽1341而流通进 入第五气流管道135内停留,如此可使气流经过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然后再由其它途径导 出,其详细作用后述;
该组进气道14由若千上下贯通的进气管道组成,其中由一第一进气管道141起头,其 与隔邻的第二进气管道142间的肋壁于底部开设有一凹槽1411 (如图5所示),该第二进气 管道142与隔邻的第三进气管道143间的肋壁则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1421 (如图4所示), 该第三进气管道143与隔邻的第四进气管道144间的肋壁则于底部开设有一凹槽1431 (如图 5所示),该第四进气管道144与隔邻的第五进气管道145间的肋壁则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 1441 (如图4所示),该第五进气管道145与隔邻的第六进气管道146间的肋壁则于底部开 设有一凹槽1451 (如图5所示),该第六进气管道146与隔邻的第七进气管道147间的肋壁 则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1461 (如图4所示),然后该第七进气管道147与隔邻的第八进气管 道148间的肋壁则于底部开设有一凹槽1471 (如图5所示);故当本体壳体10的顶、底部 皆作密封时,若有空气被导入该第一进气管道141内时,即会经由凹槽1411、第二进气管道 142、凹槽1421、第三进气管道143、凹槽1431、第四进气管道144、凹槽1441、第五进气管道145、凹槽1451、第六进气管道146、凹槽1461、第七进气管道147及凹槽1471而流通进 入第八进气通道148内停留,如此使气流经过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然后再由其它途径导出, 其详细作用后述;
该储气筒15位于本体壳体IO内部的后面部位,为一独立上下贯通的管道;该组气泄道 16则由若干上下贯通的气泄管道组成,其中由一第一气泄管道161起头,其与隔邻的第二气 泄管道162间的肋壁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1611 (如图4所示),该第二气泄管道162与隔邻 的第三气泄管道163间的肋壁则于底部开设有一凹槽1621 (如图5所示),然后该第三气泄 管道163与隔邻的第四气泄管道164间的肋壁则于顶部开设有一凹槽1631 (图4所示),其 让泄气时的气流作一上一下的流通再由其它途径排出,其详细作用后述。
接着,请参阅图l、 2、 3、 6、 7所示,该上盖组20是由一上盖21及一上垫片22所组 成,其中,该上盖21的周缘上设有若干可与该本体壳体10四周上的组装孔101对应锁固的 组装孔211,供锁接件S1(例如螺栓)一对一对应锁接入,顶面上植立有一压力表212、 一压力调节阀213、 一出气管214及一调节电磁阀215,周边上于后面设有一气流入口 216, 前面设有一气流出口217、 一气泄口218及一安全阀219,侧面则设有一进气口 2110;该上 盖21的底面(如图6、 7所示)由若干连接肋壁区隔出多数空间,其数量及位置皆与该本体 壳体10内由连接肋壁所区隔出的内部空间相对应,主要设有二个与前述大储存筒11、 12分 别对应的大圆穴21A、 21B,该等大圆穴21A、 21B的内部则更各设有一小圆穴21A1、 21Bl, 在该二小圆穴21A1、21B1间设有一相通的集气管21C,并于中央处向下开设一集气孔21C1; 在该二大圆穴21A、 21B间另设有一小口径的通气管21D,其在该大圆穴21A内的出口端与 该调节电磁阀215接设,故由该调节电磁阀215可控制该通气管21D为通路或阻断;在该等 小圆穴21A1、 21Bl内各植立若干(例如三个)块体2iA2、 21B2而各区隔出一空间;在对 应于储气筒15的位置处设有一容室21E,供该等压力调节阀213与出气管214装设于其内, 其底部有一通孔21E1,可供储气筒15内的气体通入,以进入该压力调节阀213及出气管214, 并连通至压力表212,故由该压力表212显示储气筒15内的气压,并由该压力调节阀213调 节出气管214的出气压力;另,该等气流入口 216、气流出口 217、气泄口 218及进气口 2110 皆通入该上盖21内部;而在对应于该第八进气管道148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口 2191,是连通 至该安全阀219;除上述构造外,在该等小圆穴21A1、 21B1内更组装入可以过滤及逆止的 组件,其是于该等小圆穴21A1、 21B1的周缘上各置入一密封环231,再于该等小圆穴21A1、 21B1内的块体21A2、 21B2间的空间内各置入一弹性件232,再各盖上一闭气膜片233,使抵住弹性件232,然后各盖上一闭气盖234,其中央有一穿孔2341,接着各盖上一过滤网235 及一过滤片236,并由若干接合件237 (例如螺杆)依序穿设过过滤片236、过滤网235、闭 气盖234的周缘而与该等小圆穴21A1、 21B1周缘外的接合孔锁接,以将该等闭气膜片233 密封于闭气盖234与小圆穴21A1、 21B1之间,并压縮该弹性件232;另,于该等大圆穴21A、 21B的周缘上可各置入一密封环238;
该上垫片22为可密贴于该上盖21的底面,周缘上开设有可与该上盖21的组装孔211 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1穿设入的组装孔221,及在中央还有一组装孔22h在对应于该等大 圆穴21A、 21B之处开设有二大圆孔22A、 22B;对应于该集气孔21C1的位置处设有一通孔 22C1;对应于该容室21E的位置处设有一穿置孔22E;对应于该等气流入口 216、气流出口 217、气泄口 218及进气口 2110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通孔226、 227、 228、 2210;另,对应于该 第八进气管道148的位置处设有一通孔229;组装时,先将上垫片22贴合而结合于该本体壳 体10的顶面上,然候将上盖21贴合于上垫片22的顶面上,使该等密封环238介于大圆穴 21A、 21B与大圆孔22A、 22B之间,再将锁接件Sl分别穿设入组装孔211、 221、 101并加 以锁固。
接着,请参阅图8、 9所示,该底座组30是由一底座31及一下垫片32所组成,其中, 该底座31的周缘上设有若干可与该本体壳体10上的组装孔101对应锁固的组装孔311,供 锁接件S2(例如螺栓)一对一对应锁接入,顶面上设有二大圆穴312A、 312B,是与前述 大储存筒ll、 12分别对应;在该等大圆穴312A、 312B的范围内更各设有一进气穿孔313A、 313B;在对应于该第八进气管道148的位置处设有一进气穿孔314;在对应于该第一气泄管 道161的位置处设有一气泄穿孔315;在对应于该进气道14的若干进气管道的位置处开设有 出液穴316,是由多数位于周边的出液孔3161及一位于中央的定位孔3162所构成;及在该 底座31的底部装设有二具转换电磁阀317A、 317B,其中,转换电磁阀317A可于底座31内 控制该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A间的导通或阻断,以及控制该进气穿孔313A与气泄穿 孔315间的导通或阻断;而转换电磁阀317B则是用以控制该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B 间的导通或阻断,以及控制该进气穿孔313B与气泄穿孔315间的导通或阻断;
该下垫片32是可密贴于该底座31与本体壳体10的底面间,周缘上开设有与该底座31 的若干组装孔311对应并置而供锁接件S2穿设入回接的组装孔321;在对应于该等大圆穴 312A、 312B之处丌设二大圆孔322A、 322B;对应于该进气穿孔314、气泄穿孔315之处分 别开设一穿孔324、 325;对应于该等出液穴316的位置处则皆开设有相对应的穿孔326;
10该等大圆穴312A、 312B的周缘上可各置入一密封环327;及在该等出液穴316上各插 置入一闭液膜片328,其中央有一向下伸出的定位柱3281,以插置入出液穴316的定位孔3162 内定位,而膜片本体则恰可将该等出液孔3161皆覆盖住;组装时,先将该下垫片32贴合于 该底座31的顶面上,并使该等密封环238介于大圆穴312A、 312B与大圆孔323A、 322B之 间,然后将本体壳体10的底面贴合于下垫片32的顶面上,再利用锁接件S2分别穿设入组 装孔311、 321及101并加以锁固。
使用本发明的制氧机l,必须藉由一具另外备置的打气帮浦提供输送气体的动力,因打 气帮浦为习知的装置,故不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使用时是藉由一连接管将本发明的气流 出口 217与打气帮浦的进气端口加以连接,再藉由另一连接管将打气帮浦的出气端口与本发 明的进气口 2110加以连接;然后即可启动该打气帮浦以对气流出口 217抽气,并对进气口 2110送气;其抽气的能力即会促使外界的空气由该气流入口 216通过通孔226进入该第一气 流管道131内,并流经凹槽1311、第二气流管道132、凹槽1321、第三气流管道133、凹槽 1331、第四气流管道134、凹槽1341及第五气流管道135,再通过通孔227而由气流出口 217 流出,并循着连接管进入打气帮浦内,因此若于该等气流管道131、 132、 133、 134、 135内 装设入过滤空气用的材料(例如过滤棉等材料或复合材料),即可将吸入的空气经过初步 的过滤清洁;另,将气流作一上一下的依序流通,有增长过滤流程及整流消音的作用。
接着,打气帮浦即将经过初歩过滤清洁的空气输至该进气口 2110使通过通孔2210而进 入该第一进气管道141内,并流经凹槽141i、第二进气管道142、凹槽1421、第三进气管道 143、凹槽1431、第四进气管道144、凹槽1441、第五进气管道145、凹槽1451、第六进气管 道146、凹槽1461、第七进气管道147及凹槽1471而进入第八进气管道148内,再向下通过 该穿孔324而进入该进气穿孔314内,同时也会经由该开口 2191连通进入安全阀219内,以 于进气气压过高时即刻泄压,以避免危险;当空气进入该进气穿孔314内时,即由一自动控 制系统(另设,未示于图)控制该等转换电磁阀317A、 317B作规则性轮流启动,其作用是 当转换电磁阀317A启动时(此时该转换电磁阀317B停止动作,或者经过一时间差后再启动 ),该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A间即导通(而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B间为阻断 ),使空气进入该大储存筒ll底部,因该等大储存筒ll、 12内部皆装填分子筛材料,故空 气即被推压通过分子筛材料而转化为氧气向上聚集;接着氧气即通过该上垫片22的大圆孔 22A抵达该上盖21的大圆穴21A内,并通过过滤片236、过滤网235,再由穿孔2341进入闭 气盖234内,接着其气压即推压该闭气膜片233抗拒弹性件232的弹力而向上移动,致使其膜片周缘外张而有间隙,因此高压氧气即通过闭气膜片233而进入集气管21C内,并由集气 孔21C1进入储气筒15停留,并汇集为高压。在氧气抵达该集气管21C时,也会抵达对应该 大储存筒12的闭气盖234处,惟其压力反而推使该处的闭气膜片233向下压住其穿孔2341, 使氧气无法由此进入大储存筒12内,因此该等闭气膜片233即为一种逆止装置的具体实施; 然此时该大储存筒12内不宜没有氧气存在,故自动控制系统即会控制该调节电磁阀215启 动,使该大储存筒ll内的氧气少量经由通气管21D进入大储存筒12内停留,以便于当其要 输出氧气时能即刻有氧气供输出。
因空气通过分子筛材料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会产生热量,故本发明藉由散热肋条102的成 型可以扩大散热面积,使热量及早逸散;同时自动控制系统会控制该转换电磁阀317A在作 用一段时间后即停止,使该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A间瞬间阻断,以使第八进气通道 148内的空气停止流至该该大储存筒11底部;同时自动控制系统会适时控制另一转换电磁阀 317B启动,使进气穿孔314与进气穿孔313B间导通,使空气进入该大储存筒12底部,并被 推压通过分子筛材料而转化为氧气向上聚集;并同样经过上述过滤及逆止的过程而进入储气 筒15内停留;及同样经由启动该调节电磁阀215,使该大储存筒12内的氧气少量经由通气 管21D进入大储存筒11内停留。
该等进气管道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内也可选择性装设入过滤空气 用的材料,以使经过的空气可以更为清洁;而空气在该进气道14内作一上一下的依序流通,
使空气经过整流消音的作用;除此,空气在经过打气帮浦时会受热,因此在进入进气道14
时会因降温而有水液产生,并即沿着管道向下流动而抵达该闭液膜片328上,当其聚集相当 量时,其重力会迫使闭液膜片328的中央部位下移,致使膜片外围与出液穴316间产生间隙, 使水液可经由该等间隙流入出液孔3161而排出,而当水液量减少时,该闭液膜片328随即 恢复原状。
当转换电磁阀317A或317B停止作用时,为解除大储存筒11或12底部气体高压(氧 份子通过后所剩余的气体,例如氮气),自动控制装置会同时令该转换电磁阀317A或317B 转换成使进气穿孔313A或3i3B与该气泄穿孔315导通的作用,则大储存筒11或12底部的 气体会因该进气穿孔313A或313B与该气泄穿孔315导通的作用而进入该第一气泄管道161 内,再经由凹槽1611、第二气泄管道162、凹槽1621、第三气泄管道163、凹槽1631及第四 气泄管道164与通孔228的流通而由气泄口 218排至大气,如此使泄气在该气泄道16内作一 上一下的依序流通,同样有使气体经过整流消音的作用。本发明即由该等大储存筒11、 12轮流制氧的过程使该储气筒15内的氧气量增加,而可 直接输出氧气供使用。当要使用氧气时,该出气管214先插置一延伸管(如图1所示),以 利拉至需要用氧气处,然后开启出气钮(另设,未示于图)使高压的氧气经由该出气管212 及延伸管出气即可。另,必须进一歩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因实行有两大储存筒ll、 12构 成,所以与之配合的大圆穴21A、 21B,小圆穴21A1、 21Bl,密封环231,弹性件232,闭气 膜片233,闭气盖234,穿孔2341,过滤网235,过滤片236,接合件237,密封环238,大圆 穴312A、 312B,进气穿孔313A、 313B,大圆孔322A、 322B,及转换电磁阀317A、 317B也 都必须数量为二个,亦即形成为二组而轮流进行制氧的动作。然在实际实施时,上述组件的 数量并不受二组所限,若组装成三组、四组---等等皆可,且皆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制氧机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及一底座组所组成;其中,该本体壳体为一体成型且顶、底开空,内部成型多数连接肋壁而区隔出多数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则具有一组进气道、一储气筒及一组气泄道;该等大储存筒上下贯通;该组进气道是由若干上下贯通的进气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进气管道间的肋壁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该储气筒为一独立上下贯通的管道;该组气泄道是由若干上下贯通的气泄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进气管道间的肋壁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该上盖组由一上盖及一上垫片组成,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顶面上;上盖顶面上植立有一压力调节阀及一出气管,周边上设有一进气口及一气泄口;上盖的底面设有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穴,该等大圆穴的内部还设有一小圆穴,在该等小圆穴间设有一相通的集气管,并于中央处向下开设一集气孔,而通入该储气筒;在对应于储气筒位置处设有一容室,供该等压力调节阀与出气管装设于其内,其底部有一通孔,可供储气筒内的气体通入,以进入该压力调节阀及出气管;该等进气口及气泄口皆通入该上盖内部;于该等小圆穴的内部空间置入一弹性件,并盖上一闭气膜片使抵住弹性件,然后盖上一闭气盖,其中央有一穿孔,接着盖上一过滤网及一过滤片,并由接合件依序穿设过过滤片、过滤网、闭气盖的周缘而与该等小圆穴周缘外的接合孔锁接,以将该等闭气膜片密封于闭气盖与小圆穴之间;该上垫片密贴于该上盖底面,对应于该等大圆穴处开设有大圆孔;对应于该集气孔的位置处设有一通孔;对应于该容室的位置处设有一穿置孔;对应于该等气进气口及气泄口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通孔;该底座组是由一底座及一下垫片组成,而组装固设于该本体壳体底面;底座的顶面上设有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穴;在该等大圆穴的范围内各设有一进气穿孔;在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进气管道的位置处设有一进气穿孔;在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的位置处设有一气泄穿孔;及在该底座的底部装设有多数具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转换电磁阀,分别控制该等大圆穴内的进气穿孔与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进气管道位置处所设的进气穿孔间的导通或阻断,以及控制该等大圆穴内的进气穿孔与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位置处所设的气泄穿孔间的导通或阻断;该下垫片是密贴于该底座与本体壳体的底面间;对应于该等大圆穴之处开设多数个与前述大储存筒分别对应的大圆孔;于对应于该进气道最末进气管道位置处所设的进气穿孔及对应于该气泄道最初气泄管道位置处所设的气泄穿孔处分别开设有一穿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壳体的外部表面上成型有成规则排列的散热肋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上盖顶面上植立有一调节电磁阀,而在该等大圆穴间设有一小口径的通气管,在其中一大圆穴内的出口端与该调节电磁阀接设,以由该调节电磁阀控制该通气管的通路或阻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壳体的内部成型有一组气流道,是由上下贯通的气流管道组成,且各相邻的气流管道间的肋壁依序于顶部及底部开设有一可以流通的凹槽,而形成一上一下的流通作用;而该上盖的周边上则设有一气流入口及一气流出口 ,该气流入口设于该气流道的前端,而气流出口则设于该气流道的后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顶面上在对应于该进气道的进气管道的位置处开设有出液穴,是由多数位于周边的出液孔及一位于中央的定位孔所构成;供一闭液膜片向下伸出的定位柱插置入出液穴的定位孔内定位,而膜片本体则恰可将出液孔皆覆盖住。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储存筒其数量为二个以上,包含二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管道流动式制氧机,由一本体壳体、一上盖组及一底座组所组成;该本体壳体内部设有二个以上供装填入分子筛材料的大储存筒,周围设有一组气流道、一组进气道、一储气筒及一组气泄道,外部表面上同体成型有多数成规则排列的散热肋条;该上盖组盖合于该本体壳体顶面,底面对应于大储存筒设有过滤及逆止的组件,并连通进入储气筒;该底座组接合于该本体壳体底面,设有转换电磁阀控制以该大储存筒底部的轮流进气及泄气;外界空气经过该组气流道多管道的过滤清洁后,利用打气帮浦抽送通过该组进气道的整流消音,再由该大储存筒底部进入,使经过分子筛材料作用而制造出氧气,并经过该上盖组导引过滤及逆止而进入储气筒停留,使用时即由储气筒直接送出干净的纯氧供使用。
文档编号C01B13/02GK101683972SQ20081016687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7日
发明者高大海 申请人:允统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