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91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光纤芯线具有用于保护玻璃纤维的保护被覆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被覆玻璃纤维的1次被覆层及2次被覆层的光纤,其中,通过调整1次被覆层的外半径、杨氏模量、线膨胀系数以及泊松比,可以防止在1次被覆层中生成空隙或裂缝所造成的光纤的传输损耗。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有1次被覆层和2次被覆层的两层被覆层的光纤着色芯线,其中,为了兼具耐微弯特性和耐热水性,将1次被覆层和2次被覆层的任一被覆层着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4-5942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3-167762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在玻璃纤维的被覆层容易收缩的低温下,有传输损耗增加的倾向,因此,对于光纤芯线,要求减少由于温度等环境变化而造成的传输损耗。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的光纤芯线。[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具有玻璃纤维及包覆玻璃纤维的被覆树脂层,该被覆树脂层具有多个层,在多个层中的与玻璃纤维接触的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300%以下。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玻璃纤维的被覆树脂层,该被覆树脂层具有多个层,在多个层中的与玻璃纤维接触的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600%以下,并且第一层的杨氏模量为0.3MPa以下。[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的具有被覆树脂层的光纤芯线和光纤带芯线。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芯线的一例的剖面图。[图3]为用于说明存在于第一层中的空隙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并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玻璃纤维的被覆树脂层,该被覆树脂层具有多个层,在多个层中的与玻璃纤维接触的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300%以下。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即使在-40℃的低温下也可抑制在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的膨胀,因此可减少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在上述光纤芯线中,第一层的杨氏模量在常温下可为0.8MPa以下。由此,变得易于提高侧压特性。从减少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的观点出发,在上述光纤芯线中,相对于在23℃下的传输损耗,在-40℃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量可为0.05dB/km以下。上述被覆树脂层可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上的着色层。由此,可防止制成光纤带芯线时的颜色剥落。被覆树脂层可含有钛(Ti)元素。由此,可防止被覆树脂层的固化度的降低。被覆树脂层由第一层及与该第一层接触的第二层这两层构成,第二层可被着色。由此,可易于识别光纤芯线。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也可以成为这样的方式:其具有玻璃纤维和包覆玻璃纤维的被覆树脂层,该被覆树脂层具有多个层,在多个层中的与玻璃纤维接触的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600%以下,并且第一层的杨氏模量为0.3MPa以下。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带芯线中,将多个上述光纤芯线并列并用带状材料包覆。由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从而可抑制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另外,在从光纤带芯线除去带状材料而取出光纤芯线的操作中,不易发生颜色的剥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纤及其制造方法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并且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在下述说明中,在附图的说明中同一要素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光纤芯线)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1的一例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1具有光传输介质即玻璃纤维10以及被覆树脂层20。玻璃纤维10具有芯部12和包层14,由玻璃制的部件(例如SiO2玻璃)构成。玻璃纤维10传输导入光纤芯线1的光。芯部12被设置在(例如)包括玻璃纤维10的中心轴线的区域。芯部12为纯SiO2玻璃,或者也可在其中含有GeO2、氟元素等。包层14设置在围绕芯部12的区域。包层14的折射率比芯部12的折射率低。包层14可由纯的SiO2玻璃构成,也可由添加有氟元素的SiO2玻璃构成。玻璃纤维10的直径通常为约125μm。被覆树脂层20的总厚度通常为60至70μm,优选为70μm以下,更优选为65μm。光纤芯线1的外径为245至265μm,优选为255μm。被覆树脂层20由多个层构成,其中至少具有与玻璃纤维接触的第一层22,以及与该第一层22接触的第二层24。例如,在被覆树脂层20由两层构成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被覆树脂层20由第一层22即主要树脂层以及第二层24即次级树脂层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被覆树脂层20的层数并不限定于两层,在第二层24的外周面上也可进一步形成作为油墨层的第3层。被覆树脂层20优选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上的着色层。在被覆树脂层20由第一层22和第二层24构成的情况下,虽然至少一层为着色层即可,但从光纤芯线1的识别性提高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二层24被着色。着色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优选为10至70μm,更优选为10至50μm,并且从光纤芯线1的机械强度的观点考虑更加地优选20至40μm。若着色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则可抑制颜色的剥落。第一层22的厚度通常为约20至50μm,若第一层22成为着色层,则第一层22的厚度成为着色层的厚度。第二层24的厚度通常为约20至40μm,若第二层24成为着色层,则第二层24的厚度成为着色层的厚度。被覆树脂层20(例如)可使包含低聚物、单体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而形成。作为低聚物,例如,可列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作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出使多元醇化合物、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反应而得的物质。作为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丁二醇、聚丙二醇、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二醇等。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列举出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作为含羟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1,6-己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和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作为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使用将环氧化合物和(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的物质。在此,(甲基)丙烯酸酯的意思是丙烯酸酯或与其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对于(甲基)丙烯酸也同样适合。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低聚物的含量优选为50至90质量%,更优选为35至85质量%。作为单体,可使用具有一个可聚合基团的单官能单体,或者具有两个以上可聚合基团的多官能单体。作为单官能单体,可列举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己内酰胺和(甲基)丙烯酰吗啉等具有环状结构的N-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壬基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这些当中,从固化速度提高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环状结构的N-乙烯基单体。作为多官能单体,可列举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基二亚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单体的含量优选为5至45质量%,更优选为10至30质量%。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从公知的自由基光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而使用,例如,可列举出酰基氧化膦系引发剂和苯乙酮系引发剂。作为酰基氧化膦系引发剂,可列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BASF社制,商品名“ルシリンTPO”)、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和2,4,4-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作为苯乙酮系引发剂,可列举出1-羟基环己烷-1-基苯基甲酮(BASF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キュア184”)、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BASF社制,商品名“ダロキュア1173”)、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BASF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キュア651”)、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丙烷-1-酮(BASF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キュア907”)、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酮-1(BASF社制,商品名“イルガキュア369”)、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和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等。光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以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为基准,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1至10质量%,更优选为0.3至7质量%。被覆树脂层优选含有钛元素,更优选在成为着色层的树脂层中含有氧化钛。通过使用含有氧化钛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形成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度高的着色层,并且,变得易于抑制着色层的颜色随时间的变化。另外,通过防止着色层的固化度的降低,还可提高光纤芯线的耐热水性。其原因被认为是由于树脂层中的氧化钛使紫外线散射。被覆树脂层中的Ti元素的量优选为0.06至1.8质量%,更优选为0.12至0.90质量%。以被覆树脂层20的总量为基准,添加到被覆树脂层的氧化钛的量优选以成为0.1至3质量%的方式配制,更优选为0.2至1.5质量%。被覆树脂层中的钛元素的含量可以通过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测量来确定。从提高光纤芯线的识别性的观点出发,着色层优选含有颜料。作为颜料,可列举出炭黑、氧化钛和锌华等着色颜料,γ-Fe2O3、γ-Fe2O3和γ-Fe3O4的混晶、CrO2、钴铁氧体、钴被覆氧化铁、钡铁氧体、Fe-Co和Fe-Co-Ni等磁性粉末,MIO、铬酸锌、铬酸锶、三聚磷酸铝、锌、氧化铝、玻璃、云母等无机颜料。另外,也可使用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和染色淀颜料等有机颜料。也可对颜料进行各种表面改性或复合颜料化等处理。对于被覆树脂层20的总量,颜料优选以0.1至5质量%的含有量的方式添加,更优选以0.12至3.2质量%的含有量的方式添加。从改善被覆树脂层20的固化性的观点出发,对于被覆树脂层20的总量,颜料优选为0.12至0.99质量%的含有量。作为在玻璃纤维10上形成被覆树脂层20的方法,可应用在光纤芯线的制造中常规使用的方法。例如,在包层14的周围涂布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该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被覆树脂层20。在被覆树脂层20具有第一层22和第二层24的情况下,可使用以下的形成方式(wet-on-dry方式),即,在包层14的周围涂布第一层形成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一层22,然后,在第一层22的周围涂布第二层形成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使其固化而形成第二层24。另外,也可使用以下的形成方式(wet-on-wet方式),即,在包层14的周围涂布第一层形成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后,再在其周围涂布第二层形成用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通过紫外线照射而使其同时固化从而形成第一层22和第二层24。第一层22的杨氏模量常温下优选为1MPa以下,更优选为0.8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MPa以下。第一层22的杨氏模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地限定,约为0.05MPa。第二层24的杨氏模量优选为500至1000MPa,更优选为700至900MPa。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常温”指的是23℃。关于第一层的杨氏模量和第二层的杨氏模量的组合例子,可为第一层为0.05MPa并且第二层为1000MPa、第一层为1MPa并且第二层为500MPa、第一层为0.1MPa并且第二层为900MPa、第一层为0.2MPa并且第二层为800MPa、以及第一层为0.3MPa并且第二层为700MPa等在上述第一层的杨氏模量和第二层的杨氏模量的范围内的各种组合。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的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与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比值根据光纤芯线而不同是因为树脂的组成、制造条件(紫外线照射量、固化时的温度和拉丝时的张力等)和储存条件等的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树脂,空隙的最长直径也根据制造历史和储存条件而不同,换言之不能只由树脂组成决定。对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1的第一层中存在的(形成的)空隙,其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300%以下,但从进一步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的观点出发,更加优选为100至2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1中,若第一层的杨氏模量为0.3MPa以下,则即使第一层中形成的空隙在-40℃下的最长直径为在23℃下的最长直径的100%以上600%以下,也可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光纤带芯线)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芯线可制作光纤带芯线。图2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芯线100的剖面图。在同一图所示的光纤带芯线100中,多根(这里为4根)平行排列的光纤芯线1通过带状材料40而一体化。带状材料40由(例如)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或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形成。这种光纤带芯线可减少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另外,上述光纤带芯线中,在从光纤带芯线除去带状材料而取出光纤芯线的操作中,没有发生颜色的剥落,可容易地识别光纤芯线。实施例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树脂组合物的制备](低聚物)使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与数均分子量为3000的聚丙二醇反应,从而制备表1中所示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表1]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bc单末端非反应性低聚物(质量%)2040100双末端反应性低聚物(质量%)80600单末端非反应性低聚物具有表示为“H-T-聚丙二醇-T-MeOH”的结构,双末端反应性低聚物具有由“H-T-聚丙二醇-T-H”表示的结构。“H”表示丙烯酸2-羟乙酯的残基,“T”表示2,4-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残基,“MeOH”表示甲醇的残基,“聚丙二醇”表示聚丙二醇的残基。(制备例1)将作为低聚物的75质量份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作为单体的10质量份的N-乙烯基己内酰胺、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3质量份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ルシリンTPO)和1质量份的硅烷偶联剂混合,从而制备树脂组合物A1。(制备例2)除了将低聚物改变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b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式制备树脂组合物A2。(制备例3)除了将低聚物改变为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c以外,以与制备例1同样的方式制备树脂组合物A3。(制备例4)使2,4-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2-羟乙酯与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丙二醇相反应从而得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作为低聚物,将50质量份的该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作为单体的25质量份的环氧二丙烯酸酯和15质量份的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以及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3质量份的1-羟基环己烷-1-基苯基甲酮(イルガキュア184)混合,从而制备树脂组合物B。(制备例5)将着色剂铜酞菁以成为被覆树脂层的总量的0.2质量%的方式混合到上述树脂组合物B中,从而制备树脂组合物C。(制备例6)将着色剂铜酞菁以成为被覆树脂层的总量的0.2质量%的方式,且将氧化钛以成为被覆树脂层的总量的0.9质量%的方式混合到上述树脂组合物B中,从而制备树脂组合物D。[光纤芯线](实施例1)在由芯部和包层构成的直径为125μm的玻璃纤维的外周上,使用树脂组合物A1形成厚度为35μm的第一层(主要树脂层),然后在第一层的外周上使用树脂组合物B形成厚度为25μm的第二层(次级树脂层),得到直径为245μm的光纤芯线。需要说明的是,线速度为1000m/分钟。(实施例2)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2形成第一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3)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3形成第一层并且线速度设为500m/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4)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3形成第一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5)除了线速度设为500m/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6)在由芯部和包层构成的直径为125μm的玻璃纤维上,使用树脂组合物A1形成厚度为35μm的第一层(主要树脂层),然后在第一层的外周上使用树脂组合物B形成厚度为25μm的第二层(次级树脂层)。需要说明的是,线速度设为1000m/分钟。一旦将上述形成的光纤芯线卷取后,在通过着色机将光纤芯线再次抽出的同时,利用树脂组合物C在第二层的外周上形成厚度为5μm的油墨层(着色层),从而制备直径为255μm的光纤芯线。(实施例7)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1形成厚度为55μm的第一层(主要树脂层)并且使用树脂组合物D形成厚度为10μm的第二层(着色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8)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1形成厚度为55μm的第一层(主要树脂层)并且使用树脂组合物C形成厚度为10μm的第二层(着色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实施例9)除了使用树脂组合物A2形成第一层并且线速度设为2000m/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比较例1)除了线速度设为2000m/分钟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制备光纤芯线。[光纤芯线的评价]对所制备的光纤芯线如下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被覆树脂中的钛元素的含量)将10ml的硫酸和5ml的硝酸加入到0.2g的光纤芯线(包括0.12g的被覆树脂)中,在出现白烟后,将所得产物加热10分钟,然后加入1ml的高氯酸,加热直到不溶物消失,通过ICP测定钛(Ti)的含量。(杨氏模量)通过拉拔模量(PulloutModulus,POM)法测定光纤芯线的第一层在常温(23℃)下的杨氏模量。将光纤芯线的两个位置分别用两个卡盘装置固定,然后除去两个卡盘装置之间的被覆树脂层部分。接着,将其中一个卡盘装置固定,使另一个卡盘装置沿着与固定的卡盘装置相反的方向缓慢移动。在将光纤芯线上夹在移动的卡盘装置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设为L,将卡盘的移动量设为Z,将第一层的外径设为Dp,将玻璃纤维的外径设为Df,将第一层的泊松比设为n,将卡盘装置移动时的负荷设为W的情况下,由下式求得第一层的杨氏模量(POM值)。杨氏模量(MPa)=((1+n)W/πLZ)×ln(Dp/Df)(空隙的变化率)调整重物的同时用辊擦拭光纤芯线,以空隙的最长直径在23℃下为约5μm的方式在第一层中形成空隙。将该光纤芯线浸渍在匹配油中,使用显微镜和温度可控的载台对光纤芯线的侧面进行观察。图3为用于说明存在于第一层22中的空隙30的示意图。首先,在载台温度为23℃下测定空隙30的最长直径a1。接着,将载台温度改变为-40℃,在到达-40℃后放置2小时,然后再次测定空隙30的最长直径a2,由下式求得变化率。变化率(%)=(-40℃下的空隙最长直径)/(23℃下的空隙最长直径)×100(低温损耗增加)在23℃下测定施加有2kg的筛选张力(スクリーニング張力)的光纤芯线的传输损耗,然后,将相同光纤芯线放置在-40℃下2小时后再测定传输损耗。与在-40℃下放置之前的光纤芯线相比较,求出在-40℃下放置之后的光纤芯线的1550nm波长的光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在表2中,将传输损耗的增加超过0.05dB/km的情况记为B,将0.05dB/km以下的情况记为A。(侧压特性)分别在以砂纸覆盖表面的直径为280mm的筒管和同直径的没有砂纸的筒管上,以单层的方式缠绕被测试的光纤芯线,并通过OTDR(光时域反射)法测定波长为1550nm的光的传输损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被测试的光纤芯线,使用基于G652的单模光纤,其MFD1(模场直径)为10.4μm。采用测定的损耗,由下式算出Δα。在表2中,将Δα为0.3dB/km以上的情况记为A,将Δα超过0.3dB/km且为0.5dB/km以下的情况记为B,将Δα超过0.5dB/km的情况记为C。Δα(dB/km)=损耗(有砂纸)–损耗(没有砂纸)[光纤带芯线]准备4根光纤芯线,制作如图2所示的光纤带芯线。作为光纤带芯线的带状材料,使用将18质量份的由1mol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二醇、2mol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mol丙烯酸羟基乙酯反应而得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10质量份的由1mol的聚丁二醇、2mol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mol的丙烯酸羟基乙酯反应而得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15质量份的由1mol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2mol的丙烯酸羟基乙酯反应而得的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10质量份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10质量份的丙烯酸异冰片酯、5质量份的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二醇二丙烯酸酯、0.7质量份的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イルガキュア907、チバスペシアリティケミカルズ社制)以及1.3质量份的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ルシリンTPO,BASF社制)混合而得的树脂组合物。(热水损耗增加)将光纤带芯线浸渍在60℃的热水中30天,通过OTDR法测定浸渍前和浸渍30天后的在1.55μm波长下的传输损耗。采用测定的损耗水平,由下式算出热水损耗增量(Δα)。在表2中,将Δα为0.05dB/km以下的情况记为A,将Δα超过0.05dB/km的情况记为B。Δα(dB/km)=损耗(60℃热水浸渍30天后)–损耗(浸渍前)(颜色的剥落)将光纤带芯线在85℃85%RH(暗处)的环境下劣化30天后,根据TelcordiaGR-205.3.1使光纤芯线从该光纤带芯线中单纤维分离。评价此时的着色层和油墨层有无剥落。在表2中,将没有剥落的情况记为A,将有剥落的情况记为B。需要说明的是,没有着色层的样品不作为评价对象。[表2]可以确认,对于在实施例中制作的全部光纤芯线,其在低温环境下的传输损耗的增加均较小。相反地,对于比较例1,其空隙最长直径的变化率超过300%,传输损耗的增加较大,为B。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5的侧压特性为C的原因被认为是第一层的杨式模量相对较高,为1.0MPa。对于第一层的杨式模量为0.8MPa的实施例1,其侧压特性变为B,得到改善。符号的说明1···光纤芯线,10···玻璃纤维,12···芯部,14···包层,20···被覆树脂层,22···第一层,24···第二层,30···空隙,40···带状材料,100···光纤带芯线。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