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500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背景人参红皮病是人参栽培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病害,该病发生于人参根部,主要会引起人参根周皮出现红褐色斑块,且病斑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逐渐扩大,参根加工干燥之后,红皮部位颜色变暗,向内凹陷,参根扭曲变形,商品等级下降(特产研究,37(4):69-74,2015)。红皮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在吉林省抚松县,红皮病的发病率严重时高达80%-100%,给参农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参种植的经济效益,制约人参产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参,407-409,2001)。目前关于导致红皮病发生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土壤理化因素(特别是土壤中的铁元素)导致;(2)微生物因素直接导致;(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人们预防人参红皮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采用传统的选地、整地等方法。如栽参时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适时整地,早春刨地起垄,经伏天高温日晒;用隔年土,使耕翻土壤经过一冬一夏的休闲,促进土壤熟化;深翻土,黑土拌黄土,改造土体构型,把黑土层下的活黄土翻上来,掺入黑土中,增厚活土层,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提高土壤透水性能;高作床,清沟排涝,控制土壤水分,增强通气透水性能。2、采用含铜盐、锌盐或钙盐的水溶液作为药液浸沾人参苗根部,在参根表面镀上铜离子(或锌离子),阻止铁离子在人参根上的氧化沉积的方法(专利号:CN1961676A)。3、吉林农业大学曾研究了一种将粉碎的植物秸杆与白云石粉、草木灰、钙镁磷肥和硝酸钠等碱性肥料混合后制成土壤调理剂,于整地时施于耕层土壤,能够显著降低红皮病的发生率(专利号:CN102585837A)。后来还研究了一种由钙镁磷肥、碳酸氢钠、硼砂、碱式硫酸铜、硅酸钙、硅藻土、凹凸棒粘土粉和水制成蘸根剂,于栽参前将参苗全部根体放入蘸根剂中浸蘸10-20s,能够显著降低水锈病(即红皮病)的发生率(专利号:CN102701880A)。由于红皮病发生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它与微生物、土壤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特产研究,37(4):69-74,2015)。以上防治方法大多只是针对某一个因素展开,且均在栽参之前使用,所以防治效果有限,此外,上述现有预防红皮病的方法还存在以下缺陷:采取传统的土壤改良的方法预防人参红皮病,由于降雨和土壤水分移动等生态条件难以控制,土壤改良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在生产上难以实施,防治效果并不理想。用含有铜盐、锌盐或钙盐的药液浸沾人参苗根部的方法不能有效地阻止铁离子在参根表面的氧化沉积,而且如果铜离子(或锌离子)浓度过高的话还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吉林农业大学先前研制的土壤调理剂中含有白云石粉,大量应用时,必须在整地时做基肥,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易与人参根系接触,引起烧苗和烂根。后来改进的蘸根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烧苗和烂根问题,但这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操作繁琐,增大了工作量,况且人参是多年生植物,后期随着参龄(2年以上)增加,受降雨和土壤水分移动等因素的影响,蘸根剂的浓度降低,红皮病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也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预防多因素导致的人参红皮病的综合型土壤调理剂,通过整地时施于耕层土壤,改善人参根际土壤的酸碱环境和微生物环境,预防人参生长过程中,尤其是中长期(2年以上)栽培或连作时红皮病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预防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该土壤调理剂包含以下组分:(1)草炭土。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锰等多种元素,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绿色物质,为人参的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组成。(2)无机肥。由质量百分比为73%的硝酸钙和27%的硅酸钾组成。硝酸钙,能够为人参生长提供硝态氮肥和钙元素,同时施用硝态氮还有利于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铁元素的有效性,钙元素可通过拮抗作用与铁元素竞争,抑制铁的吸收。硅酸钾,硅元素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根系活性,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钾元素也可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淀粉和糖的形成,增强抗逆性,同时还能提高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4)生根粉。一种广谱高效植物生根促进剂,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生长通过强化、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和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调节植物代谢强度。有报道称ABT生根粉5号可有效促进人参根部的生长发育,但是发明人的试验发现,一定剂量的生根粉在预防人参红皮病方面有显著效果。(5)贝芬替。多菌灵的有效成分,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有害菌,常见于水稻、棉花、油菜、甘薯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发明人试验发现,一定剂量的贝芬替对人参红皮病的防治有积极作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的质量百分比如下:(1)草炭土45.0%-65.0%;(2)无机肥34.0%-54.0%;(3)生根粉0.3%-0.5%;(4)贝芬替0.5%-0.7%。优选的,所述的草炭土含水量为2-6%;优选的,所述的生根粉为ABT生根粉5号;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土壤调理剂时,将ABT生根粉5号和贝芬替用乙醇溶解,然后按配比,将上述配比的草炭土、肥料、ABT生根粉5号和贝芬替混合均匀即得到防治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栽种人参之前,整地时把预防人参红皮病的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每平方米使用综合型红皮病防治土壤调理剂1.0-3.0公斤。(2)栽参2-3年后,在参畦上的植株行间开沟,将土壤调理剂作为追肥均匀地撒于沟内,再培土复原。每平方米使用综合型红皮病防治土壤调理剂1.0-3.0公斤。(3)栽参期间按常规方法和步骤管理人参。本发明提供的土壤调理剂是一种针对多种因素导致的红皮病进行综合防治的调理剂,具有以下优点:(1)该调理剂是一种营养调理剂,无任何毒害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改善人参土壤营养状况,促进人参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效果。(2)该调理剂为多种成分的复合剂,能够有效预防多种因素引起的红皮病,从而达到全面有效防治人参红皮病的效果。该土壤调理剂含有的草炭土和无机肥(硝酸钙、硅酸钾)不仅可以为人参生长提供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增强人参抗逆性,还可以有效防治铁元素引起的红皮病。另外,草炭土和贝芬替可有效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有效防治微生物因素导致的红皮病。(3)该调理剂生产方法简便,成分稳定,易于长期保存。(4)施用方法简单,且施用时间不受限制,可做基肥也可做追肥施用,能够随时施用,随时对红皮病进行预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同地点的参场中,进行对比试验,并统计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的试验效果1.供试地点和调理剂配比1.1供试地点试验于2012年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参场进行,参场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134.10g/kg,碱解氮480.39mg/kg,速效磷41.43mg/kg,速效钾299.83mg/kg,有效铁含量7.05g/kg。2011年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为0.63。1.2调理剂配比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草炭土65%,硝酸钙24.82%,硅酸钾9.18%,贝芬替0.5%,生根粉0.5%。将称取的原料粉碎成细粉,充分混匀制成土壤调理剂。2.方法与结果2.1试验处理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A.不施用土壤调理剂(CK);B.土壤调理剂为2.0kg/m2,分别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0m2,随机排列。将土壤改良剂于2012年春整地时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2012年10月10日移栽,2014年9月15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0株调查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其中红皮病发病指数参考李志洪等(1997)的方法计算,即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数*最高级代表值),其中0级为参根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l0%;2级病斑面积10-25%;3级病斑面积25-50%;4级病斑面积>50%。2.2试验结果见表1表1漫江镇参场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红皮病发病情况、存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处理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产量(kg/m2)A(CK)0.5275.0%2.31B0.2891.0%2.66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46.15%,存苗率增加21.33%,产量增加15.15%。实施例2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的试验效果1.供试地点和调理剂配比1.1供试地点试验于2012年在吉林省抚松县东岗镇参场进行,参场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116.52g/kg,碱解氮412.06mg/kg,速效磷52.95mg/kg,速效钾265.30mg/kg,有效铁含量5.68g/kg。2011年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为0.69。1.2调理剂配比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草炭土55%,硝酸钙32.12%,硅酸钾11.88%,贝芬替0.6%,生根粉0.4%。将称取的原料粉碎成细粉,充分混匀制成土壤调理剂。2.方法与结果2.1试验处理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A.不施用土壤调理剂(CK);B.土壤调理剂为2.0kg/m2,分别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0m2,随机排列。将土壤改良剂于2012年春整地时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2012年10月11日移栽,2014年9月16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0株调查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2.2试验结果见表2表2东岗镇参场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红皮病发病情况、存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处理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产量(kg/m2)A(CK)0.5671.0%2.27B0.2192.0%2.86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62.50%,存苗率增加29.58%,产量增加25.99%。实施例3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的试验效果1.供试地点和调理剂配比1.1供试地点试验于2012年在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参场进行,参场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34.37g/kg,碱解氮565.84mg/kg,速效磷32.73mg/kg,速效钾324.99mg/kg,有效铁含量10.25g/kg。2011年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为0.80。1.2调理剂配比称取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草炭土45%,硝酸钙39.42%,硅酸钾14.58%,贝芬替0.7%,生根粉0.3%。将称取的原料粉碎成细粉,充分混匀制成土壤调理剂。2.方法与结果2.1试验处理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A.不施用土壤调理剂(CK);B.土壤调理剂为2.0kg/m2,分别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0m2,随机排列。将土壤改良剂于2013年春整地时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2012年10月12日移栽,2014年9月17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0株调查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2.2试验结果见表3表3万良镇参场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红皮病发病情况、存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处理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产量(kg/m2)A(CK)0.6868.0%2.25B0.3187.0%2.74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54.41%,存苗率增加27.94%,产量增加21.78%。实施例4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和追肥同时使用的试验效果1.供试地点和调理剂配比1.1供试地点试验于2012年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参场进行,参场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96.88g/kg,碱解氮293.05mg/kg,速效磷12.66mg/kg,速效钾327.75mg/kg,有效铁含量5.85g/kg。2011年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为0.60。1.2调理剂配比试验原料和配比同实验例2。2.方法与结果2.1试验处理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A.不施用土壤调理剂(CK);B.将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施加1次,为2.0kg/m2;C.将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施加1次,2年后作为追肥再施加1次,每次均为1.5kg/m2。分别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0m2,随机排列。将土壤改良剂于2012年春整地时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2012年10月13日移栽,2014年7月份在需要施加调理剂的参畦上植株行间开沟,将土壤调理剂均匀地撒于沟内,再培土复原。2015年9月14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0株调查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2.2试验结果见表4表4漫江镇参场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红皮病发病情况、存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处理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产量(kg/m2)A(CK)0.5868.0%2.31B0.3189.0%2.89C0.2591.0%2.92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56.90%,存苗率增加33.82%,产量增加26.41%;与施用土壤调理剂1次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19.35%,存苗率增加2.25%,产量增加1.04%。实施例5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和追肥同时使用的试验效果1.供试地点和调理剂配比1.1供试地点试验于2012年在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参场进行,参场土壤农化性状:有机质103.25g/kg,碱解氮247.22mg/kg,速效磷47.44mg/kg,速效钾169.45mg/kg,有效铁含量3.84g/kg。2011年参场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为0.58。1.2调理剂配比试验原料和配比同实验例2。2.方法与结果2.1试验处理方法试验设2个处理。A.不施用土壤调理剂(CK);B.将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施加1次,为2.0kg/m2;C.将土壤调理剂作为基肥施加1次,栽参2年后作为追肥再施加1次,每次均为1.5kg/m2。分别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10m2,随机排列。将土壤改良剂于2012年春整地时撒在参床土壤表面,施用后翻耕,使其与参床土壤混合均匀,2012年10月14日移栽,2014年7月份在需要施加调理剂的参畦上植株行间开沟,将土壤调理剂均匀地撒于沟内,再培土复原。2015年9月15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抽取200株调查人参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和产量。2.2试验结果见表5表5万良镇参场施用土壤调理剂对红皮病发病情况、存苗率和产量的影响处理红皮病病情指数存苗率%产量(kg/m2)A(CK)0.5670.0%2.33B0.3288.0%2.78C0.2290.0%2.853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60.71%,存苗率增加28.57%,产量增加22.32%;与施用土壤调理剂1次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2次后红皮病发病指数降低31.25%,存苗率增加2.27%,产量增加2.5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