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2924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化学建材技术领域和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及其制作方法,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由这两种材料为复合粘结层的提高外涂层与混凝土基面之间粘接能力的界面剂涂层施工工艺即复合界面涂层处理施工方法(打磨+干燥+渗透预处理+界面剂涂装+柔性防护涂层)。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

混凝土由不同粒径的颗粒状集料和水泥水化物组成。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水泥的成分与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坚硬的水合物。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C3S、C2S、C3A、C4AF),硅酸三钙主要决定着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水合物与集料表面的粘接握裹能力决定着水泥石的基本强度。水泥把填充其中的集料胶结在一起,形成抗压强度很高的结构体,具有经济、耐久、耐火、高抗压性能等优点。但是由于水泥硬化的过程中微观结构里含有大量相互贯通的毛细孔,拌合物中的水在混凝土硬化和干燥时逐渐蒸发析出,从而在原先占有的位置处形成大量的毛细孔。加入的水越多,毛细管越多,孔隙率越大,混凝土的性能降低越厉害。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氯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的氧化物等伴随水分通过毛细孔进入混凝土内部,常常会引起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同时还腐蚀结构中的钢筋,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劣化、破坏,造成强度下降,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的抗渗能力不足,使用性能和寿命更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腐蚀,表面容易起砂、强度下降、容易磨损、不美观,使用性能随时间急剧降低。综合混凝土劣化机理来看,外界水渗透侵蚀占主要原因,水也是侵蚀性介质(如氯盐、硫酸盐等)迁移进入混凝土内的载体,既是破坏物质的传递介质,又是破坏发生的必要条件。

因此,对混凝土内外开展有效的保护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降低水渗透性,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与一般混凝土密封固化剂不同:锂基密实固化剂的硬度远大于一般的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另一方面在光泽度上,一般密实固化剂的光泽是蒙蒙的,哑哑的,而锂基密实固化剂做出来的表面则会清澈透底。锂基密实固化剂的密实性好,耐油污性能高于一般的密实固化剂。

目前混凝土修补工程中使用的界面剂多为双组份油性环氧材料。在以往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但因为该种界面剂属油性材料,所施涂的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持干燥无明水,如果混凝土内部含水量较大,只是表面风干,那么必须要经过加温烘烤混凝土表面较长时间才能涂刷该种界面剂。如果混凝土内部持续潮湿,即使经过风干和烘烤,水分也是难以除尽,这样情况下势必会影响表面涂层的粘接强度,质量难以保证。上述情况,即便使用双组份水性潮湿型界面剂处理,仍会遇到诸多工艺上的问题。因此,在处理潮湿混凝土缺陷时,有必要设计出快速、方便、简洁的新的渗透型的双组份水性界面粘接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本方法中双向粘接作用既要很好地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同时也要与外涂层结合紧密。

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包括:(打磨+干燥+渗透预处理+界面剂涂装+柔性防护涂层)。

在混凝土表层环境处于相对湿度大于75%的施工条件下,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表面通过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处理后可以加强混凝土的自身的密实程度,提高了混凝土的表层的密实性,又通过新型界面材料(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增加了外涂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能力,这两种作用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解决潮湿环境下混凝土与外涂层难以结合紧密的问题。一种潮湿环境下渗透型界面处理涂层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流程为:

1)划定将要处理的混凝土表面范围,用写号笔标示出处理边界。

2)打磨:使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去掉表面碳化层。边界部位打磨成收边槽形,平均打磨深度2mm。使用高压风枪或水枪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直到表面洁净无污物。

3)干燥:如果混凝土表面潮湿,需采用表面吹风或加热烘干的方式使混凝土表面保持干燥, 保持4小时以内表层混凝土含水率保持在3~4%。

4)渗透预处理:首先在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使用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对混凝土进行处理,用毛刷或喷枪进行涂刷,在2小时内分3次涂刷(间隔时间没有特别限制),3次涂刷总用量0.5kg/m2。涂刷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后,混凝土表面颜色变深,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深度为5mm~8mm),表观上混凝土厚度无变化,混凝土表面呈微湿状态,内部持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其工作原理是与混凝土中大量的半水化水泥,游离石灰,钙发生化学反应(持续反应时间约为60-90天)形成一种永久性凝胶,该凝胶可在处理过的混凝土内部结晶成坚硬耐磨组织。从而得到一个无尘、致密的整体。其与混凝土反应生成的化学产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为0%,pH 值8.7。

预处理材料(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可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使混凝土表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并与混凝土材料形成结晶隔水层,一方面既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提高其抗压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阻止内部水分向表层渗透,从而使混凝土表层具有较为干燥的表面状态,为后续涂刷界面剂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5)界面剂涂装:使用毛刷在经过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处理的混凝土表面涂刷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在1小时内1次涂刷完成,用量0.3kg/m2

涂刷开始时间处于涂刷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后6小时。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具有高的渗透性,可以渗透到混凝土内部1mm~8mm深度,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同时可以与混凝土、与表面涂层(柔性防护涂层)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施涂4小时即可达到初期固化,初期固化后粘接强度为1.0MPa,5天时间达到完全固化,完全固化后粘接强度为2.5MPa。

新型界面剂不仅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具有良好的粘接效果,而且可以加水调和,能够在潮湿有少量明水的混凝土基面上进行涂装。新型界面剂在含水但无明水的混凝土表面粘接效果良好,在表层混凝土的含水率接近75%时,其粘接强度仍然可以维持在接近1.5MPa。

6)柔性防护涂层(外涂层):在以上处理工序之后,采用刮涂或喷涂的方法涂刷柔性防护涂层,使防护涂层的平均厚度达到2-2.5 mm,柔性涂料将混凝土处理边界区域收边槽填实填满。

柔性防护涂层可以为聚脲涂料等已知的柔性材料。

通过上述渗透型预处理材料加强了混凝土的自身的密实程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又通过新型界面材料又增加了外涂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能力,这两种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潮湿环境下混凝土与外涂层难以结合紧密的问题。

上述方法中使用的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主要是由:硅溶胶 24~58份、一水合氢氧化锂1~3份、第一润湿分散剂 0.005~0.55份、第二润湿分散剂 0.005~0.55份、第三消泡剂0.01~1.1份、第一抗渗剂0.005~0.55份、第二抗渗剂0.005~0.55份、稳定剂0.002~10份、促进剂0.01~1份和水25-76份制作而成的。

所述的份为质量份。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的其制作方法:

第一、将一水合氢氧化锂1~3份溶解在水中25-76份,放入反应釜中搅拌15分钟。

第二、然后将硅溶胶 24~58份按照质量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步加入第一步得到的混合物中,先用时15分钟加入第一份硅溶胶,然后搅拌10分钟,再用时20分钟加入第二份硅溶胶,再搅拌持续3小时,得到硅酸锂溶胶。

第三、再在搅拌作用下依次加入第一润湿分散剂 0.005~0.55份、第二润湿分散剂 0.005~0.55份、第三消泡剂0.01~1.1份、第一抗渗剂0.005~0.55份、第二抗渗剂0.005~0.55份、稳定剂0.002~10份和促进剂0.01~1份。当一个组分分散或溶解均匀后即可加入下一个组分,当所有组分分散均匀后,继续搅拌60~90分钟,得到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应种温度均控制在40°C ±3°C。

硅溶胶和一水合氢氧化锂生成硅酸锂溶胶。

所述第一润湿分散剂和第二润湿分散剂为高氟代烷基磺酸盐或聚醚硅氧烷或氟碳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第三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树脂系或矿物油系或有机极性化合物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稳定剂为三乙醇胺、丙三醇、三羟甲基甲烷、低分子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第一抗渗剂和第二抗渗剂为聚硅氧烷乳液或甲基硅酸钠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所述促进剂为偏铝酸钠或偏铝酸钾。

所述硅酸锂溶胶还可以采用硅溶胶或者硅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制备得到。

上述方法中使用的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及其制作方法为: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主要是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1:1制作而成的。

所述的A组分主要是由乳液25~45份、酸碱调节剂0.1~0.2份、分散剂0.3~0.55份、润湿剂0.1~0.2份、抗冻剂3~10份、第一消泡剂0.1~0.7份、第二消泡剂0.1~0.7份、防腐剂0.1~0.2份,防霉/防藻剂0.1~0.2份、增稠剂0.3~0.6份、流平剂0.6~1.2份、第一次使用的水2~6份和第二次使用的水3~9份制作而成。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份数均为质量份数。

所述的B组分为一种固化剂,也是一种乳液状物质。

其中所述的A组分由各种原料进行调和、通过高速分散机进行分散、消泡、增稠缔和、流平等工序制作而成。

A组分、B组分,二者的质量配比为1:1,分别包装储存。使用中将A、B两个组分在施工现场以1:1比例调和配制而成,随配随用。使用中只需将A、B组分在施工现场加以混合搅拌均匀静置5~10分钟后即可施涂。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制作A组分:

主要为分散、消泡、增稠缔和、流平。

具体步骤为首先将高速分散机反应釜内填加洁净的水2~6份(第一次使用的水),开动高速分散机,将转速调至400转/分钟,空转运行2分钟。然后缓慢加入乳液25~45份开始分散、搅拌(填加过程用时5分钟,保持转速400转/分钟)。

随后填加酸碱调节剂0.1~0.2份,然后将分散剂0.3~0.55份、润湿剂0.1~0.2份、抗冻剂3~10份、第一消泡剂0.1~0.7份,防腐剂0.1~0.2份,防霉/防藻剂0.1~0.2份依次缓慢投入高速分散机反应釜进行分散,整个填加过程用时10分钟,转速400转/分钟。(本过程中对于每种原料的添加时间没有特别限制)。

等到以上原材料全部填加完毕,将转速由400转/分钟提高至1200转/分钟,运转30分钟,然后转速调至600转/分钟,此时观察混合液上表面,没有明显的气泡后,再填加第二消泡剂0.1~0.7份运转10分钟。

在物料持续分散的过程中,将增稠剂和流平剂调配好备用。

第二次使用的水3~9份按照质量相等,平均分成两份。

增稠剂0.3~0.6份加入第一份水中进行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增稠剂。

流平剂0.6~1.2份加入第二份水中进行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流平剂。

在前述的填加第二消泡剂运转10分钟后将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节为400转/分钟,用10分钟缓慢加入调配好的增稠剂,再用10分钟缓慢加调配好的流平剂。

通过观察液体表面,当混合液上表面出现明显的光泽,即可采用临时观测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停机。临时观测的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

观测结果满足要求后,将分散盘提出液面,清理盘面残余物料,静置3小时后将A组分出釜包装备用。

将生产好的A组分密封保存,将A、B组分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分别包装配对、备用。

使用中只需将A、B组分在施工现场加以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施涂。

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已有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文中所述的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本技术方案中包括两种方法:一种为混凝土预防护涂层方法,另一种为混凝土裂缝修补处理方法。

其优点在于:

1、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在相对湿度大于75%的施工环境中,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表面需要通过渗透型界面材料增加了外涂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能力,这种双向粘接作用既要很好地渗透到混凝土内部,同时也要与外涂层结合紧密,同时其施工方法不能繁琐,应当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的其固化时间较油性固化剂短,4小时即可达到初期固化,初期固化后粘接强度为1.0MPa,5天时间达到完全固化,完全固化后粘接强度为2.5MPa。新型界面剂不仅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具有良好的粘接效果,而且可以加水调和,能够在潮湿有少量明水的混凝土基面上进行涂装。新型界面剂在含水但无明水的混凝土表面粘接效果良好,在表层混凝土的含水率接近75%时,其粘接强度仍然可以维持在接近1.5MPa。

、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其制作方法主要为分散、溶解,反应温度控制在反应温度控制在 40°C ±3°C。其外观为一种活性的无色透明化学水性制剂,由无机物、化学活性物质和络合物组成,使用方便、无毒、不燃,可使混凝土表面的吸附性降低,防尘以及坚硬耐磨。其工作原理是与混凝土中大量的半水化水泥,游离石灰,钙发生化学反应(持续反应时间约为60-90天),形成一种永久性凝胶,该凝胶可在处理过的混凝土内部结晶成坚硬耐磨组织。从而得到一个无尘、致密的整体。

该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使用方便、无毒、不燃,可使混凝土表面的吸附性降低,防尘以及坚硬耐磨。该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中含有活性硅酸根离子,当把它喷洒或涂抹在混凝土表面时,有效成分迅速渗透进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中未反应成硅酸钙的游离钙离子反应生成硅酸钙水合物(C-S-H),而且这种新生成的C-S-H结晶胶体大都填充在原混凝土结构的毛细孔等空隙中,增加了结构的致密性,使得混凝土表层形成一个坚如岩石一般的密封实体,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结构表层的强度和耐磨性,从而得到混凝土表面持久防尘、防滑、耐磨、坚硬、抗压、抗渗、抗风化、耐化学性、光亮及环保等效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能帮助减轻混凝土 ASR不良反应的碱硅物质。 锂基分子尺寸更小,有利于形成更低粘度的溶液,因此渗透性更好。锂基分子在被混凝土吸收过程中还具有更广的颗粒分布,能在渗透深度范围内传播的更均匀,而不是聚集在表面或在渗透最深处。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混凝土和耐磨地面的发丝状裂纹,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和耐磨地面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可以避免出现泛碱发白的通病,在施工方面减少了清水冲洗基面的繁琐工序。

3、以所述的两种材料为依托的一种复合界面涂层处理施工方法(打磨+干燥+渗透预处理+界面剂涂装+柔性防护涂层)。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混凝土预防护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凝土裂缝修补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及其制作方法的配料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为混凝土预防护涂层方法。

混凝土预防护涂层方法:为了有效地保护混凝土结构,减少外界环境对混凝土表面的破坏,减缓混凝土碳化损害,提升混凝土外观质量,一般采用复合涂层预防护的处理方式,其方法流程如下(见示意图1):

1)划定边界。

2)打磨:使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4表面,去掉表面碳化层。边界部位打磨成收边槽形,平均打磨深度2mm。使用高压风枪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4表面,直到表面洁净无污物。

3)干燥:如果混凝土4表面潮湿,需采用表面吹风的方式使混凝土4表面保持干燥, 保持4小时以内表层混凝土含水率保持在3~4%。

4)渗透预处理:首先在打磨后的混凝土4表面使用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对混凝土4进行处理,用毛刷进行涂刷,在2小时内分3次涂刷,3次涂刷总用量0.5kg/m2

形成渗透预处理层1。

5)界面剂涂装:使用毛刷在经过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处理的混凝土4表面涂刷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在1小时内1次涂刷完成,用量0.3kg/m2

涂刷开始时间处于涂刷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后6小时。

形成界面剂涂装层2。

6)柔性防护涂层(外涂层):在以上处理工序之后,采用刮涂的方法涂刷柔性防护涂层3,使柔性防护涂层3的平均厚度达到2mm,柔性涂料将混凝土4处理边界区域收边槽填实填满。形成柔性防护涂层3。

柔性防护涂层3可以为聚脲材料层。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及其制作方法,使用的原料型号具体见图3。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主要是由:硅溶胶40kg、一水合氢氧化锂2kg、第一润湿分散剂 0.2kg、第二润湿分散剂 0.2kg、第三消泡剂0.5kg、第一抗渗剂0.2kg、第二抗渗剂0.2kg、稳定剂5kg、促进剂0.5kg和水50kg制作而成的。。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的其制作方法:

第一、将一水合氢氧化锂2kg溶解在水中50k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15分钟。

第二、然后将硅溶胶 40kg按照质量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步加入第一步得到的混合物中,先用时15分钟加入第一份硅溶胶,然后搅拌10分钟,再用时20分钟加入第二份硅溶胶,再搅拌持续3小时,得到硅酸锂溶胶。

第三、再在搅拌作用下依次加入第一润湿分散剂 0.2kg、第二润湿分散剂 0.2kg、第三消泡剂0.5kg、第一抗渗剂0.2kg、第二抗渗剂0.2kg、稳定剂5kg和促进剂0.5kg。当一个组分分散或溶解均匀后即可加入下一个组分,当所有组分分散均匀后,继续搅拌70分钟,得到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应种温度均控制在40°C ±3°C。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

主要是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1:1制作而成的。

所述的A组分主要是由乳液35.6kg、酸碱调节剂0.15kg、分散剂0.4kg、润湿剂0.15kg、抗冻剂3.5kg、第一消泡剂0.3kg、第二消泡剂0.2kg、防腐剂0.15kg,防霉/防藻剂0.15kg、增稠剂0.4kg、流平剂0.8kg、第一次使用的水2.6kg和第二次使用的水2.6kg制作而成。

所述的B组分为一种固化剂,也是一种乳液状物质。

其组成为A组分、B组分,二者的质量配比为1:1,分别包装储存。使用中将A、B两个组分在施工现场以1:1比例调和配制而成,随配随用。使用中只需将A、B组分在施工现场加以混合搅拌均匀静置5~10分钟后即可施涂。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高速分散机反应釜内填加3kg洁净的水(第一次使用的水),开动高速分散机,将转速调至400转/分钟,空转运行2分钟。然后加入乳液35.6kg开始分散、搅拌(填加过程用时5分钟,保持转速400转/分钟)。

随后填加酸碱调节剂0.15kg,然后将分散剂0.4kg、润湿剂0.15kg、抗冻剂3.5kg、第一消泡剂0.3kg,防腐剂0.15kg,防霉/防藻剂0.15kg依次投入高速分散机反应釜进行分散,整个填加过程用时10分钟,转速400转/分钟。

等到以上原材料全部填加完毕,将转速由400转/分钟提高至1200转/分钟,运转30分钟后转速调至600转/分钟,此时观察混合液上表面,没有明显的气泡后,再填加第二消泡剂0.2kg运转10分钟。

在物料持续分散的过程中,将增稠剂和流平剂调配好备用。预先称取第二次使用的5.2kg的水,平均分为两份,称取0.4kg的增稠剂加入到2.6kg的水中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增稠剂。

称取0.8kg的流平剂用2.6kg的水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流平剂。

在前述的填加第二消泡剂0.2kg运转10分钟后将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节为400转/分钟,用10分钟加入调配好的增稠剂,之后再10分钟同样加入调配好的流平剂,在填加调配好的增稠剂和流平剂时,随着填加量的增加,混合液会变得粘稠,机器转速会因为混合液的粘度增加而缓慢下降,这时需要调节调频按钮将转数保持在400转/分钟。

通过观察液体表面,当混合液上表面出现明显的光泽,即可采用临时观测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停机。

具体方法为将转速从400转/分钟调节为0转/分钟(调节时间为10s),保持停转状态2分钟,观察液体表面状态,如果液体表面在20秒内迅速流平为一个水平面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当重复400~0转/分钟这个调节过程3次,每次均观察到相同结果即可停止高速分散机。将分散盘提出液面,清理盘面残余物料,静置3小时后将A组分出釜包装备用。

将生产好的A组分密封保存,将A、B组分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分别包装配对、备用。

使用中只需将A、B组分在施工现场加以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施涂。

本实施例1-3中A组分和B组分的原料如下:

所述A组分中的乳液为一种青白色水性聚氨酯乳液,其规格型号为A2651乳液,供应商是青岛华凌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所述B组分中的乳液为一种白色聚氨酯交联剂乳液,其规格型号为XP2655,供应商是德国(上海)拜耳工贸有限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酸碱调节剂为一种多功能助剂,其规格型号为AMP-95。该多功能助剂含有5%的水份,是目前少数具有低分子量和高碱性的工业胺之一,其供应商为Angus(安格拉斯有限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分散剂为亲水性分散剂,其规格型号为GA40,其供应商为汽巴公司。所述A组分中的润湿剂为聚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其规格型号为436。供应商为Henkel(德国汉高公司)。所述A组分中的抗冻剂为丙二醇,其规格型号为P.G,供应商为Local(罗迪亚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消泡剂有两种,均为有机硅类树脂系或矿物油系的一种或其混合物。其中第一消泡剂为B199消泡剂,供应商为BYK(德国毕克公司),第二消泡剂为154消泡剂,供应商为Henkel(德国汉高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防腐剂、防霉/防藻剂均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药物,其中防腐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规格型号为Kathon LXE,供应商为Rohn & Hass(美国罗门哈斯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防霉/防藻剂为一种干膜防霉/防藻剂,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分散体,不含有机溶剂和VOC,为一种透明液体,规格型号为DF19,供应商为S&M(德国舒美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增稠剂是高触变、高增稠的非牛顿型的聚丙烯酸增稠剂,规格型号为AT-90,供应商为北京齐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所述A组分中的流平剂为亲水性触变剂,既具有流平效果,同时具有增稠作用,其规格型号为SL681,供应商为国民淀粉有限公司。

如果在是一个实施例中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和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在涂刷过程中,有其中一种量不足,可以按照对应的质量份数配方制作足量的进行补充。

实施例2

混凝土裂缝修补处理方法:为了减少表面裂缝6(宽度0.1-0.5mm的裂缝6)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减缓混凝土内外碳化损害,改善混凝土外观质量,减少因为表面裂缝6吸水而导致的混凝土冻融破坏、渗漏等缺陷,一般采用混凝土裂缝6修补的处理方式,其方法流程如下(见示意图2):

1)划定边界。

2)打磨:使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4表面,去掉表面碳化层。边界部位打磨成收边槽形,平均打磨深度2mm。使用水枪清理打磨后的混凝土4表面,直到表面洁净无污物。

3)干燥:如果混凝土4表面潮湿,需采用表面加热烘干的方式使混凝土4表面保持干燥,保持4小时以内表层混凝土4含水率保持在3~4%。

4)渗透预处理:首先在打磨后的混凝土4表面使用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对混凝土4进行处理,用喷枪进行涂刷,在2小时内分3次涂刷,3次涂刷总用量0.5kg/m2

形成渗透预处理层1。

5)界面剂涂装:使用毛刷在经过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处理的混凝土4表面涂刷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在1小时内1次涂刷完成,用量0.3kg/m2

涂刷开始时间处于涂刷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后6小时。

形成界面剂涂装层2。

6)在裂缝6上方的界面剂涂装层2上表面粘贴10mm宽度隔离布5(其材质为锦纶编制纤维,厚度0.2mm)。

7)柔性防护涂层(外涂层):在以上处理工序之后,采用喷涂的方法涂刷柔性防护涂层3,边缘部位涂层平均厚度2mm,裂缝6开口处平均厚度为3~4mm。

柔性涂料将混凝土4处理边界区域收边槽填实填满。形成柔性防护涂层3。

柔性涂层可以为聚脲材料涂层。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主要是由:硅溶胶 24kg、一水合氢氧化锂1kg、第一润湿分散剂 0.005kg、第二润湿分散剂 0.005kg、第三消泡剂0.01kg、第一抗渗剂0.005kg、第二抗渗剂0.005kg、稳定剂0.002kg、促进剂0.01kg和水25kg制作而成的。。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的其制作方法:

第一、将一水合氢氧化锂1kg溶解在水中25k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15分钟。

第二、然后将硅溶胶 24kg按照质量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步加入第一步得到的混合物中,先用时15分钟加入第一份硅溶胶,然后搅拌10分钟,再用时20分钟加入第二份硅溶胶,再搅拌持续3小时,得到硅酸锂溶胶。

第三、再在搅拌作用下依次加入第一润湿分散剂 0.005kg、第二润湿分散剂 0.005kg、第三消泡剂0.01kg、第一抗渗剂0.005kg、第二抗渗剂0.005kg、稳定剂0.002kg和促进剂0.01kg。当一个组分分散或溶解均匀后即可加入下一个组分,当所有组分分散均匀后,继续搅拌60分钟,得到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应种温度均控制在40°C ±3°C。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主要是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1:1制作而成的。

所述的A组分主要是由乳液25kg、酸碱调节剂0.1kg、分散剂0.3kg、润湿剂0.1kg、抗冻剂3kg、第一消泡剂0.1kg、第二消泡剂0.1kg、防腐剂0.1kg,防霉/防藻剂0.1kg、增稠剂0.3kg、流平剂0.6kg、第一次使用的水2kg和第二次使用的水3kg制作而成。

所述的B组分为一种固化剂,也是一种乳液状物质。

其组成为A组分、B组分,二者的质量配比为1:1。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高速分散机反应釜内填加2kg洁净的水(第一次使用的水),开动高速分散机,将转速调至400转/分钟,空转运行2分钟。然后加入乳液25kg开始分散、搅拌(填加过程用时5分钟,保持转速400转/分钟)。

随后填加酸碱调节剂0.1kg,然后将分散剂0.3kg、润湿剂0.1kg、抗冻剂3kg、第一消泡剂0.1kg,防腐剂0.1kg,防霉/防藻剂0.1kg依次投入高速分散机反应釜进行分散,整个填加过程用时10分钟,转速400转/分钟。

等到以上原材料全部填加完毕,将转速由400转/分钟提高至1200转/分钟,运转30分钟后转速调至600转/分钟,此时观察混合液上表面,没有明显的气泡后,再填加第二消泡剂0.1kg运转10分钟。

在物料持续分散的过程中,将增稠剂和流平剂调配好备用。预先称取第二次使用的3kg的水,平均分为两份,称取0.3kg的增稠剂加入到1.5kg的水中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增稠剂。

称取0.6kg的流平剂用1.5kg的水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流平剂。

在前述的填加第二消泡剂0.1kg运转10分钟后将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节为400转/分钟,用10分钟加入调配好的增稠剂,之后再用10分钟同样加入调配好的流平剂,在填加调配好的增稠剂和流平剂时,随着填加量的增加,混合液会变得粘稠,机器转速会因为混合液的粘度增加而缓慢下降,这时需要调节调频按钮将转数保持在400转/分钟。

通过观察液体表面,当混合液上表面出现明显的光泽,即可采用临时观测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停机。

具体方法为将转速从400转/分钟调节为0转/分钟(调节时间为10s),保持停转状态2分钟,观察液体表面状态,如果液体表面在20秒内迅速流平为一个水平面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当重复400~0转/分钟这个调节过程3次,每次均观察到相同结果即可停止高速分散机。将分散盘提出液面,清理盘面残余物料,静置3小时后将A组分出釜包装备用。

将生产好的A组分密封保存,将A、B组分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分别包装配对、备用。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使用的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和锂基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为: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主要是由:硅溶胶58kg、一水合氢氧化锂3kg、第一润湿分散剂0.55kg、第二润湿分散剂0.55kg、第三消泡剂1.1kg、第一抗渗剂0.55kg、第二抗渗剂0.55kg、稳定剂10kg、促进剂1kg和水76kg制作而成的。。

一种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的其制作方法:

第一、将一水合氢氧化锂3kg溶解在水中76k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15分钟。

第二、然后将硅溶胶58kg按照质量平均分成两份,分两步加入第一步得到的混合物中,先用时15分钟加入第一份硅溶胶,然后搅拌10分钟,再用时20分钟加入第二份硅溶胶,再搅拌持续3小时,得到硅酸锂溶胶。

第三、再在搅拌作用下依次加入第一润湿分散剂0.55kg、第二润湿分散剂0.55kg、第三消泡剂1.1kg、第一抗渗剂0.55kg、第二抗渗剂0.55kg、稳定剂10kg和促进剂1kg。当一个组分分散或溶解均匀后即可加入下一个组分,当所有组分分散均匀后,继续搅拌90分钟,得到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第一、第二和第三反应种温度均控制在40°C ±3°C。

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主要是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1:1制作而成的。

所述的A组分主要是由乳液45kg、酸碱调节剂0.2kg、分散剂0.55kg、润湿剂0.2kg、抗冻剂10kg、第一消泡剂0.7kg、第二消泡剂0.7kg、防腐剂0.2kg,防霉/防藻剂0.2kg、增稠剂0.6kg、流平剂1.2kg、第一次使用的水6kg和第二次使用的水9kg制作而成。

所述的B组分为一种固化剂,也是一种乳液状物质。

其组成为A组分、B组分,二者的质量配比为1:1,分别包装储存。使用中将A、B两个组分在施工现场以1:1比例调和配制而成。一种渗透型双组份水性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高速分散机反应釜内填加6kg洁净的水(第一次使用的水),开动高速分散机,将转速调至400转/分钟,空转运行2分钟。然后缓慢加入乳液45kg开始分散、搅拌(填加过程用时5分钟,保持转速400转/分钟)。

随后填加酸碱调节剂0.2kg,然后将分散剂0.55kg、润湿剂0.2kg、抗冻剂10kg、第一消泡剂0.7kg,防腐剂0.2kg,防霉/防藻剂0.2kg依次缓慢投入高速分散机反应釜进行分散,整个填加过程用时10分钟,转速400转/分钟。

等到以上原材料全部填加完毕,将转速由400转/分钟提高至1200转/分钟,运转30分钟后转速调至600转/分钟,此时观察混合液上表面,没有明显的气泡后,再填加第二消泡剂0.7kg运转10分钟。

在物料持续分散的过程中,将增稠剂和流平剂调配好备用。预先称取第二次使用的9kg的水,平均分为两份,称取0.6kg的增稠剂加入到4.5kg的水中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增稠剂。

称取1.2kg的流平剂用4.5kg的水调和、稀释。得到调配好的流平剂。

在前述的填加第二消泡剂0.1kg运转10分钟后将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节为400转/分钟,用10分钟缓慢加入调配好的增稠剂,之后再用10分钟同样缓慢加入调配好的流平剂,在填加调配好的增稠剂和流平剂时,随着填加量的增加,混合液会变得粘稠,机器转速会因为混合液的粘度增加而缓慢下降,这时需要调节调频按钮将转数保持在400转/分钟。

通过观察液体表面,当混合液上表面出现明显的光泽,即可采用临时观测的方式来确定是否停机。

具体方法为将转速从400转/分钟调节为0转/分钟(调节时间为10s),保持停转状态2分钟,观察液体表面状态,如果液体表面在20秒内迅速流平为一个水平面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当重复400~0转/分钟这个调节过程3次,每次均观察到相同结果即可停止高速分散机。将分散盘提出液面,清理盘面残余物料,静置3小时后将A组分出釜包装备用。

将生产好的A组分密封保存,将A、B组分以质量比1:1的比例分别包装配对、备用。

柔性防护涂层3的平均厚度达到2.5mm。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用的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为纳路特牌渗透型锂基混凝土密实固化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