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853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再生骨料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内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建筑行业的拆建和重建项目逐步增加,由此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这种建筑垃圾基本上不会自然降解,长期大量堆放占用了大量可利用的土地,还时有出现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市容环境和人类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发展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砂石骨料和粘土砖等,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也破坏了大批的耕地。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待处置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处置并利用建筑垃圾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建筑垃圾,将经过预处理的所述建筑垃圾用铲车推打并送入混合仓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第一初级成品;

初步处理所述第一初级成品,将所述第一初级成品通过铲车运送 至振动给料器,经过除铁后再由皮带、振动筛输送至骨料生产车间;

深度加工所述第一初级成品,将经过初步处理的所述第一初级成品进行骨料深度加工,得到粗骨料、细骨料以及细粉。

其中,对所述第一初级成品进行所述骨料深度加工的步骤包括:

破碎所述第一初级成品并进行初步筛选,得到黄土、初筛混合物;

对所述初筛混合物进行杂质分离和二次筛选,所述杂质分离包括用除铁器将金属物分离,所述二次筛选包括用不同孔径的筛分器筛选得到所述粗骨料、所述细骨料;在二次筛选过程中同时通过风选得到所述细粉。

优选地,所述粗骨料的粒径为5-31.5mm,部分所述粗骨料经过三次筛选得到粒径为5-10mm的第二粗骨料;所述细骨料的粒径为1-5mm,部分所述细骨料经过制砂机得到粒径为1-2.5mm的第二细骨料。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将所述粗骨料、所述第二粗骨料、所述细骨料和所述细粉直接输送至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进入搅拌站拌和得到所需混凝土,利用碾压机、墙板生产线得到混凝土制品,再将所述混凝土制品送入养护仓养护至成品,将所述成品放至成品堆场。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将所述第二细骨料和所述细粉直接输送至砂浆生产车间,通过卧式烘干机将其水分烘干至0.5%以下,配合水泥进入预拌砂浆生产线生产相应干法预拌砂浆,通过提升机送入砂浆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解决了建筑垃圾的矛盾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政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建筑垃圾,将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用铲车推打并送入混合仓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第一初级成品。其中,对建筑垃圾的预处理,可以是人工或机器的初步拣选,将大块的金属材料、木质材料、塑料材料、纸屑和玻璃等进行分离并分类;使用铲车推打能够将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匀质化,便于后续处理;

s2、初步处理第一初级成品,将第一初级成品通过铲车运送至振动给料器,经过除铁后再由皮带、振动筛输送至骨料生产车间;

s3、深度加工第一初级成品,将经过初步处理的第一初级成品进行骨料深度加工,得到粗骨料、细骨料以及细粉。得到不同粗细的骨料能够进行分类利用,扩大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范围,如可以供应混凝土制品、预拌砂浆等的使用。

该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解决了建筑垃圾的矛盾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政策。

其中,对第一初级成品进行骨料深度加工的步骤包括:

s31、破碎第一初级成品并进行初步筛选,得到黄土、初筛混合物。其中,初步筛选得到的黄土可以提供园林绿化用土;

s32、对初筛混合物进行杂质分离和二次筛选,杂质分离包括用除铁器将金属物分离,二次筛选包括用不同孔径的筛分器筛选得到粗 骨料、细骨料;在二次筛选过程中同时通过风选得到细粉。

优选地,粗骨料的粒径为5-31.5mm,部分粗骨料经过三次筛选得到粒径为5-10mm的第二粗骨料;细骨料的粒径为1-5mm,部分细骨料经过制砂机得到粒径为1-2.5mm的第二细骨料。

作为第一个实施例,将粗骨料、第二粗骨料、细骨料和细粉直接输送至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进入搅拌站拌和得到所需混凝土,利用碾压机、墙板生产线得到混凝土制品,再将混凝土制品送入养护仓养护至成品,将成品放至成品堆场。粗细骨料的搅拌混合配置,得到的混凝土制品更均匀,品质较好,为后续的使用提供优质原材。

作为第二个实施例,将第二细骨料和细粉直接输送至砂浆生产车间,通过卧式烘干机将其水分烘干至0.5%以下,配合水泥进入预拌砂浆生产线生产相应干法预拌砂浆,通过提升机送入砂浆仓。第二细骨料和细粉配合使用,并且其水分烘干至0.5%以下,保证了预拌砂浆在保证一定的保水性的同时,黏结强度好,在后续使用中能够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

本发明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对建筑垃圾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中的应用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得到良好的效益:

(1)社会效益: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探索合理的运行模式,将有助于从根本解决城市建筑垃圾问题,改善城市卫生环境;

(2)环境效益:每年可以消纳城市建筑垃圾200万吨,可节约 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该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部分产品还可以取代粘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m3,节省耕地约100多亩,还可节省大量标准煤,减少co2、so2等有害气体排放;

(3)经济效益:该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能降低建材成本,从而带动建材、房地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技术效益:对砂浆和预拌混凝土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工业化和建设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建筑垃圾,将经过预处理的所述建筑垃圾用铲车推打并送入混合仓进行初步筛选,得到第一初级成品;初步处理所述第一初级成品,将所述第一初级成品通过铲车运送至振动给料器,经过除铁后再由皮带、振动筛输送至骨料生产车间;深度加工所述第一初级成品,将经过初步处理的所述第一初级成品进行骨料深度加工,得到粗骨料、细骨料以及细粉。本发明的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工艺解决了建筑垃圾的矛盾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符合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政策。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新瑞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3.31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