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457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营养土栽培技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lz)为粪草腐生菌,中低温性菇类,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4~20℃,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上双孢蘑菇的栽培季节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但此季节生产的蘑菇由于量大,价格不高,每公斤多为6-8元。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开展双孢蘑菇出菇期在6-9月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此时由于气温高,简易菇棚无法生产,因此,生产出的蘑菇市场价多在每公斤20元以上,是正常生产季的2-3倍,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蘑菇栽培过程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就是覆土,蘑菇覆土(通常以红壤土、草炭土及稻田土等普通泥土)的作用是1,有利于出菇。只有覆土才能刺激蘑菇菌丝形成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蘑菇。没有覆土,就不能出菇。2,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土壤可以吸蓄一定量的水分和养料,不断提供给蘑菇生长发育。3,可以固定子实体。4,可以降低污染。对于通常使用的普通泥土栽培蘑菇,为了防止感染,每次蘑菇栽培时,均要用新土,新土以用红壤土、草炭土及稻田土为主,红壤土在栽培过程中由于采摘时会沾粘在蘑菇表面,使得蘑菇表面变红,影响卖相与市场价格,所以一些以干菇投放市场为主的产地,并不大量使用,草炭土由于价格较贵,每立方800元左右,每平方覆土要达到约28-30元,所以生产上基本不用,或者也是做为配方材料之一,一般生产者难以接受;而稻田土取完后,破坏农田,所以在一些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极大了制约了蘑菇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为此,人们有时以其他人工营养土作为蘑菇覆土材料,蘑菇覆土的厚度约为3.5cm,以年生产3.0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企业为例,年需要营养土1000-1200立方米,所以营养土的紧缺也是制约蘑菇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文章认为: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一定要覆土(原因是其本身的生物学栽培特性决定了其不覆土就不能出菇),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以泥炭(泥炭土)为最佳,其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菇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而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覆土材料大致有五种,即粗细土(如稻田土)、混合土,如草炭土:黄土=1:1(体积比)、河泥砻糠土或细泥砻糠土制作的发酵营养土。其中河泥砻糠土或细泥砻糠土制作的发酵营养土是根据我国目前的蘑菇栽培方式和农村条件研制出来的两种制作简便和有良好覆土效果的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亦具有较大饱和含水量、较好的持水性和较大的孔隙度,且有适量的有机质,是目前效果较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

但还应该看到,由于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一定要覆土(注:没有覆土,就不能出菇,只有覆土才能刺激蘑菇菌丝形成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并可以固定子实体,且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等),目前覆土用的大量原材料容易产生杂菌感染,即使是上述效果较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消毒后仍然存在严重的农残问题、杂菌感染、重金属含量也常常严重超标、以及消毒工作量大、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然是一项还需要本领域科研技术人员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研究解决的科研任务。

另,蘑菇栽培后的废土,因为量大,无直接利用价值,又成为生产者的负担,以年生产30000平方的蘑菇生产企业为例,年产生废土在1000-1200立方,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让废土再利用技术,有利于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是蘑菇生产大省,年栽培面积可达1000-2000万平方米,年均用土3.5-7.0万立方,如何不断研制一些能够用于满足蘑菇栽培需要的人工营养土作为绿色无公害的蘑菇覆土材料,以替代现有蘑菇营养土,以缓解蘑菇生产中的用土紧张,还可以有效部分解决蘑菇栽培后的废土再利用问题,及有效部分解决污泥的利用问题,仍然是摆在本领域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序的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6:1-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2天;

当含水量为55-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建堆发酵;

当含水量降至40%-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0.4%后,备用;

b、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取发酵污泥2000-2500质量份和蘑菇生产废土10000-11000质量份拌匀,建成水田状的堆垛,然后往堆垛中加2000-3000质量份水,当水被完全吸收后,拉平田埂内的堆垛呈水平位置,同时保持水田的水位为3-4厘米,之后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直至水稻收割,并在水稻收割后原地保留稻田土4个月以上使稻草根部经过厌氧发酵后,即制成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c、制作蘑菇营养覆土

取水稻收割4个月后的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去除稻草根部,然后将去除根部后的稻田土打散,按照每立方米稻田土加入5-10千克的石灰,搅拌均匀,最后每立方米稻田土喷入杀菌剂0.1-0.15千克,即制成蘑菇营养覆土。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建堆发酵的次数为3-4次。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1.5米,宽度1.0-1.2米。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建堆发酵的时间为7-10天。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进一步地,在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过程中,所述的堆垛四周设有比中间高15-20厘米的田埂。

在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过程中,在往堆垛中加水时,分成2-3次进行加水。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生活污泥加入谷壳糠,补充粗纤维,增加了孔隙度,发酵去除氨味,再加入蘑菇栽培中产生的废土,用来种植水稻,然后再用种植水稻后的稻田土生长蘑菇,如此循环利用蘑菇生长废土。

本发明方法制成的蘑菇覆土材料,其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有大幅提高30%左右,菇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极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且原材料极易获取,具有工艺简化、操控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利农田保护、有利环保及避免农残问题和杂菌感染问题,更方便组织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有利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从而实现周年大批量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序的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6:1-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2天;

当含水量为55-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建堆发酵;

当含水量降至40%-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0.4%后,备用;

b、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取发酵污泥2000-2500质量份和蘑菇生产废土10000-11000质量份拌匀,建成水田状的堆垛,然后往堆垛中加2000-3000质量份水,当水被完全吸收后,拉平田埂内的堆垛呈水平位置,同时保持水田的水位为3-4厘米,之后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直至水稻收割,并在水稻收割后原地保留稻田土4个月以上使稻草根部经过厌氧发酵后,即制成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c、制作蘑菇营养覆土

取水稻收割4个月后的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去除稻草根部,然后将去除根部后的稻田土打散,按照每立方米稻田土加入5-10千克的石灰,搅拌均匀,最后每立方米稻田土喷入杀菌剂0.1-0.15千克,即制成蘑菇营养覆土。

为了使发酵更加完全,在污泥发酵过程中,建堆发酵的次数为3-4次。

为了更好地控制发酵的进度,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1.5米,宽度1.0-1.2米。

为了更好地控制发酵的进度,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建堆发酵的时间为7-10天。

为了更好地观察发酵的进程,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为了使水分不外露,在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过程中,所述的堆垛四周设有比中间高15-20厘米的田埂。

为了使堆垛更好地吸收水分,在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过程中,在往堆垛中加水时,分成2-3次进行加水。

(二)实施例1

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依序的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6:1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天;

当含水量为5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建堆发酵7天后转槽发酵3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米且宽度1.0米;

当含水量降至40%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

b、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取发酵污泥2000质量份和蘑菇生产废土10000质量份拌匀,建成水田状的堆垛,然后往堆垛中加2000质量份水,当水被完全吸收后,拉平田埂内的堆垛呈水平位置,同时保持水田的水位为3厘米,之后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直至水稻收割,并在水稻收割后原地保留稻田土4个月以上使稻草根部经过厌氧发酵后,即制成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c、制作蘑菇营养覆土

取水稻收割4个月后的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去除稻草根部,然后将去除根部后的稻田土打散,按照每立方米稻田土加入5千克的石灰,搅拌均匀,最后每立方米稻田土喷入杀菌剂0.1千克,即制成蘑菇营养覆土。

所述的堆垛四周设有比中间高15厘米的田埂。

在往堆垛中加水时,分成2次进行加水。

实施例2

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序的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2天;

当含水量为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建堆发酵10天后转槽发酵4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5米且宽度1.2米;

当含水量降至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4%;

b、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取发酵污泥2500质量份和蘑菇生产废土11000质量份拌匀,建成水田状的堆垛,然后往堆垛中加3000质量份水,当水被完全吸收后,拉平田埂内的堆垛呈水平位置,同时保持水田的水位为4厘米,之后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直至水稻收割,并在水稻收割后原地保留稻田土4个月以上使稻草根部经过厌氧发酵后,即制成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c、制作蘑菇营养覆土

取水稻收割4个月后的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去除稻草根部,然后将去除根部后的稻田土打散,按照每立方米稻田土加入10千克的石灰,搅拌均匀,最后每立方米稻田土喷入杀菌剂0.15千克,即制成蘑菇营养覆土。

所述的堆垛四周设有比中间高20厘米的田埂。

在往堆垛中加水时,分成3次进行加水。

实施例3

一种利用蘑菇生产废土的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依序的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5天;

当含水量为60%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建堆发酵8天后转槽发酵3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4米且宽度1.1米;

当含水量降至42%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36%;

b、制备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取发酵污泥2200质量份和蘑菇生产废土10500质量份拌匀,建成水田状的堆垛,然后往堆垛中加2500质量份水,当水被完全吸收后,拉平田埂内的堆垛呈水平位置,同时保持水田的水位为3.5厘米,之后进行插秧种植水稻,直至水稻收割,并在水稻收割后原地保留稻田土4个月以上使稻草根部经过厌氧发酵后,即制成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

c、制作蘑菇营养覆土

取水稻收割4个月后的蘑菇专用稻田营养土,去除稻草根部,然后将去除根部后的稻田土打散,按照每立方米稻田土加入7千克的石灰,搅拌均匀,最后每立方米稻田土喷入杀菌剂0.12千克,即制成蘑菇营养覆土。

所述的堆垛四周设有比中间高18厘米的田埂。

在往堆垛中加水时,分成2次进行加水。

表1:采用不同覆土材料种植双孢蘑菇的比较(成本、制作难度、栽培产量、饱和含水量、持水性、孔隙度、菇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机质的情况比较)

讨论:如表1所示,蘑菇生产废土比传统的泥炭土、稻田土和黄土制作更容易、成本低、可再利用且产量高。而传统的泥炭土、稻田土和黄土要不是制作困难,要不就是成本高,都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表1所示,本发明的覆土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有大幅提高30%左右,菇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极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且原材料极易获取,具有工艺简化、操控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利农田保护、有利环保及避免农残问题和杂菌感染问题,更方便组织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有利提高蘑菇子实体品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本发明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及精神在本发明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