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581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玉米产量已位居三大粮食作物之首,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对玉米进行复合肥的施用中,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改善玉米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组分:磷矿粉 3-8份,玉米秸秆 2-10份,硼酸 3-8份,氨基酸 3-10份,蜂王浆 2-10份,苦瓜根 3.2-6.8份,磷酸二氢铵 4.2-7.6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1.2-2.3份,黄柏 1.3-3.7份,氮磷钾复合肥 6-20份,腐植酸 2-4份。

本发明的复合肥料,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苦瓜根和黄柏洗净、风干,预先采用微生物腐熟剂腐熟;微生物腐熟剂的加入量为苦瓜根和黄柏质量的3-8%,制得腐熟料;玉米秸秆风干、粉碎;

(2)将磷矿粉、玉米秸秆、硼酸、磷酸二氢铵、氮磷钾复合肥、腐植酸混合均匀,加入腐熟料、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混合均匀,放置5-10h,再加入氨基酸、蜂王浆混合均匀,即可。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较优的配方如下:磷矿粉 4份,玉米秸秆 6份,硼酸 4.5份,氨基酸 8份,蜂王浆 8份,苦瓜根 6.8份,磷酸二氢铵 5.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1.5份,黄柏 3份,氮磷钾复合肥 15份,腐植酸 3.7份。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较优的配方还可以是:磷矿粉 5.5份,玉米秸秆 8份,硼酸 6份,氨基酸 5份,蜂王浆 6.5份,苦瓜根 3.2份,磷酸二氢铵 4.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2份,黄柏 2.5份,氮磷钾复合肥 6份,腐植酸 2.8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能够使玉米增产40-50%,并且只需要一次施肥,肥料具有短效长效相结合的效力,省工、省时、省力、省钱,并且绿色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下面提供两个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其含有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磷矿粉 4份,玉米秸秆 6份,硼酸 4.5份,氨基酸 8份,蜂王浆 8份,苦瓜根 6.8份,磷酸二氢铵 5.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1.5份,黄柏 3份,氮磷钾复合肥 15份,腐植酸 3.7份;制备时,先将苦瓜根和黄柏洗净、风干,预先采用微生物腐熟剂腐熟;微生物腐熟剂的加入量为苦瓜根和黄柏质量的4.2%,制得腐熟料;玉米秸秆风干、粉碎;然后将磷矿粉、玉米秸秆、硼酸、磷酸二氢铵、氮磷钾复合肥、腐植酸混合均匀,加入腐熟料、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混合均匀,放置5-10h,再加入氨基酸、蜂王浆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其含有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磷矿粉 5.5份,玉米秸秆 8份,硼酸 6份,氨基酸 5份,蜂王浆 6.5份,苦瓜根 3.2份,磷酸二氢铵 4.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2份,黄柏 2.5份,氮磷钾复合肥 6份,腐植酸 2.8份;制备时,先将苦瓜根和黄柏洗净、风干,预先采用微生物腐熟剂腐熟;微生物腐熟剂的加入量为苦瓜根和黄柏质量的7.2%,制得腐熟料;玉米秸秆风干、粉碎;然后将磷矿粉、玉米秸秆、硼酸、磷酸二氢铵、氮磷钾复合肥、腐植酸混合均匀,加入腐熟料、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混合均匀,放置5-10h,再加入氨基酸、蜂王浆混合均匀,即可。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其含有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磷矿粉 3-8份,玉米秸秆 2-10份,硼酸 3-8份,氨基酸 3-10份,蜂王浆 2-10份,苦瓜根 3.2-6.8份,磷酸二氢铵 4.2-7.6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1.2-2.3份,黄柏 1.3-3.7份,氮磷钾复合肥 6-20份,腐植酸 2-4份。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复合肥料其含有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磷矿粉 3-8份,玉米秸秆 2-10份,硼酸 3-8份,氨基酸 3-10份,蜂王浆 2-10份,苦瓜根 3.2-6.8份,磷酸二氢铵 4.2-7.6份,枯草芽孢杆菌菌剂 1.2-2.3份,黄柏 1.3-3.7份,氮磷钾复合肥 6-20份,腐植酸 2-4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