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增产营养肥料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71849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高产确实是受某个较小元素因素的限制,无视这个限制,即使增加其它元素也难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在返青拔节期是形成穗数为中心。同时又为粒数形成打基础,中期形成粒数为中心,同时巩固穗数为粒重打基础,后期形成粒重为中心。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了本发明中的小麦营养肥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6份,硫酸镁2-4份,硫酸锌2-4份,PBO粉4-6份,旱地龙8-12份,水1200-1600份。

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5份,硫酸镁3份,硫酸锌3份,PBO粉3份,旱地龙10份,水1500份。

所述硫酸锌是浓度为80-90%的硫酸锌溶液。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配置好肥料后,采用叶面喷施,共喷施三次。

第一次喷施时间为返青拔节期,第二次喷施时间为抽穗扬花期,第三次喷施时间为灌浆期。

喷施后无需人为浇灌。

所述肥料肥料中加入杀虫杀菌剂混合后喷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肥料,在小麦叶面喷三次单产每亩提升100kg以上,千粒重50g以上,最高千粒重55g,喷两次的千粒重47g以上,最好的千粒重52g。喷依次的在中后期为高见附件材料;相同的基础和地力,品种不同产量也不同,各种土质的小麦,施用后,直观都能认定大增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钙:是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钙在细胞的信息传递,细胞壁膜的构造方面,参与多种代谢活动起重要作用。选用的是硝酸钙,它是可溶性无态钙,有利于作物的叶面吸收。钙移动性差,根施运输率极低。

镁肥:是含镁的微量元素肥料,镁为组成叶绿素的一种元素,作物缺镁时,生长趋于停滞,叶面表现缺绿症,老叶呈现杂色斑点。镁为细胞内液中第二重要阳离子,激活多种酶,维持核酸的结构稳定性,参与但报纸合成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镁能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所采用的是硫酸镁。

锌肥:是含锌的微量元素肥料,锌能促进植物的呼吸,锌能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缺锌时叶呈细小畸形,节间缩短,形成叶族或叶脉间呈黄色,采用的是90%的硫酸锌。

PBO:强秸秆抗倒伏,控旺长。

旱地龙:是黄腐植酸产品,提高植株气孔蒸腾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抗旱,抗逆能力,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生理性强的多种生物性基因,增强光合作用,旱地龙中的黄腐植酸含养功能团,促进多种元素的利用率,达到开源的目的。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6份,硫酸镁2-4份,浓度为80-90%的硫酸锌溶液2-4份,PBO粉4-6份,旱地龙8-12份,水1200-1600份。

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5份,硫酸镁3份,浓度为80-90%的硫酸锌溶液3份,PBO粉3份,旱地龙10份,水1500份。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配置好肥料后,采用叶面喷施,共喷施三次。第一次喷施时间为返青拔节期,第二次喷施时间为抽穗扬花期,第三次喷施时间为灌浆期。喷施后无需人为浇灌。所述肥料中加入杀虫杀菌剂混合后喷施。

实施例1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50g,硫酸镁30g,浓度为90%的硫酸锌溶液30 g,PBO粉50 g,旱地龙100 g,水15kg。

实施例2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份,硫酸镁2份,浓度为80%的硫酸锌溶液4份,PBO粉6份,旱地龙12份,水1600份。

实施例3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6份,硫酸镁4份,浓度为90%的硫酸锌溶液2份,PBO粉4份,旱地龙8份,水1200份。

实施例4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6份,硫酸镁3份,浓度为85%的硫酸锌溶液3份,PBO粉6份,旱地龙9份,水1000份。

实施例5

一种小麦增产营养肥料,按照质量份数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钙3-6份,硫酸镁4份,浓度为85%的硫酸锌溶液2份,PBO粉5份,旱地龙12份,水1100份。

本发明提供的营养肥料,在小麦叶面喷三次单产每亩提升100kg以上,千粒重50g以上,最高千粒重55g,喷两次的千粒重47g以上,最好的千粒重52g。喷依次的在中后期为高见附件材料;相同的基础和地力,品种不同产量也不同,各种土质的小麦,施用后,直观都能认定大增产。

本发明提供的肥料还适用于玉米、花生、大豆、油菜、棉花、红薯、土豆等以及桃、苹果等品种,且显著增加产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