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复合储氢材料NaAlH4@CeO2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6956发布日期:2019-04-05 19:31阅读:8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复合储氢材料NaAlH4@CeO2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储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储氢材料NaAlH4@CeO2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化石燃料大量使用,日渐枯竭,我国及世界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氢气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物质,其具有高燃烧值(1.4×108J/Kg),有望替代化石燃料,构建氢能源体系。但运用传统的高压储存方式存储氢气方式存在困难,而且安全稳定的状态也难以保证。由此,发展安全、便利的固态储氢方式成为了研究热点[1]

NaAlH4是一种前景光明的固态储氢材料,具有相对较高的质量密度与体积密度,而且其放氢条件温和,近些年来成为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较慢的放氢动力以及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制约了其应用[2]。自从Bogdanović和Schwickardi发现掺杂Ti的NaAlH4具有在温和条件下循环吸放氢的能力,一系列相关的研究逐步展开[3]。Sc-,Ce-,Pr-掺杂的NaAlH4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尤其CeCl3在放氢速率和循环稳定性的催化效率甚至优于TiCl3[4]。Fan等人直接用CeAl4掺杂NaAlH4探究Ce掺杂的催化机理,2mol% CeAl4掺杂的NaAlH4在120℃/110bar的条件下放氢量在4.77wt%与4.92wt%之间波动,结果展示CeAl4相为吸放氢过程的活性物质[5]。此外,降低NaAlH4的颗粒尺寸也可以提高其储氢性能,主要的方式有机械球磨[6,7]以及纳米限域[8-11]。球磨后的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放氢性能,但是高界面能的纳米颗粒会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团聚,造成优势损失[7]。纳米限域可限制NaAlH4的纳米尺寸,为脱/加氢反应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化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原子的迁移速率,缩短氢的扩散距离,而且还显著改善了相的偏析现象,从而降低了脱氢温度以及实现分解产物的可逆加氢。Li等人将NaAlH4利用熔融法浸渍到介孔碳中,NaAlH4吸放氢15次后其储氢容量仍保持在80%以上[12]。我们开创性地利用本身具有催化作用的CeO2作为纳米限域NaAlH4的纳米孔道,使NaAlH4与CeO2最大限度的接触,结合了掺杂催化与纳米限域的双重优势,可以实现200℃左右一步放氢。

参考文献:

[1] Takimoto, M.; Hou, Z. Nature2006, 443, 400–401

[2] N. S.Lewis and D. G. Nocera, Proc. Natl. Acad. Sci.U.S.A. 2006, 103, 15729.

[3] B. Bogdanović and M. Schwickardi, J. Alloys Compd., 1997,253–254, 1.

[4] B. Bogdanović, M. Felderhoff, A. Pommerin, F. Schüth and

N. Spielkamp, Adv. Mater., 2006, 18, 1198–1201.

[5] Rafi-ud-din and Qu Xuanhui, J. Phys. Chem. C 2012, 116, 11924−11938

[6]X. Fan, X. Xiao, L. Chen, S. Li, H. Ge, Q. Wang, J. Phys. Chem. C 2011, 115, 2537 –2543.

[7] S.Singh, S.Eijt, J.Huot, W Koehelmann, M.Wagemake, Acta Mater. 2007,55, 5549-5557.

[8] X.Kang, P.Wang, H.Cheng,J.Appl.Phys. 2006, 100, 034914.

[9] J.Gao, B.Adelhelm, M.Verkuijlen, C.Rongeat, M.Herrich, J.Phys.Chem.C. 2010,114,4675-4682.

[10] Z. Li, G.Zhu, S.Lu, S.Qiu, X.Yao, J.Am.Chem.Soc. 2010, 13l, 1490—1491.

[11] M.Christian, K.Aguey-Zinsou, Nanoscale, 2010, 2, 2587-2590.

[12] Y.Li, G.Zhou, F.Fang, X.Yu, Acta Mater. 2011,59, 1829-1838。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复合储氢材料NaAlH4@CeO2,具备优良的放氢性能,加热至100℃左右即可缓慢释放氢气,至200℃可一步完全放氢。

本发明提出的新型高效复合储氢材料NaAlH4@CeO2制备方法,配制DMF、PVA、Ce(NO3)3混合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Ce(NO3)3和PVP纤维,空气中煅烧得到中空CeO2纳米管,再将NaAlH4与CeO2纳米管混合并于惰性气体中研磨混合,再经加氢、热熔反应,制备得到复合储氢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空心CeO2纳米纤维:

室温(例如25-30℃)下,将Ce(NO3)3和PVP溶解于DMF中,搅拌均匀,形成DMF、PVA、Ce(NO3)3混合溶液;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Ce(NO3)3和PVP纤维,收集该电纺纤维,经真空干燥,然后将纤维于空气中管式炉里煅烧成中空CeO2纳米管;

(2)用熔融法将NaAlH4负载到中空CeO2纳米管中:

将中空CeO2纳米管与NaAlH4在氮气手套箱中混合,并在研钵中反复研磨均匀,放入反应釜中,取出后迅速给反应釜内加氢,后加热到NaAlH4熔点,在氢气的保护下形成熔融的NaAlH4,由于毛细管作用,使NaAlH4负载到中空CeO2纳米管中,得到复合储氢材料,记为NaAlH4@CeO2。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配置静电纺丝DMF、PVA、Ce(NO3)3混合溶液,其中PVA与Ce(NO3)3质量比在3:1到3.6:1(即(3-3.6):1)的范围内。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煅烧Ni(NO3)2/PVP纤维的条件为:以1℃/min-2℃/min速率升温到550℃-650℃,保温2.5h-3h。

本发明步骤(2)中,使用熔融法时将NaAlH4负载到CeO2纳米管中,保护氢压为3MPa-3.5MPa,升温速率为5℃/min-10℃/min,负载温度为175℃-180℃,负载时间为1h-3h。

本发明步骤(2)中,NaAlH4与CeO2纳米管以质量比1:(0.8-1.3)。

本发明制备的NaAlH4@CeO2是一种高效复合储氢材料,具备优良的放氢性能,加热至100℃左右即可缓慢释放氢气,至200℃可一步完全放氢。即NaAlH4@CeO2的放氢方法为:将该复合材料加热,温度在100oC-200oC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显著优点:

1)使用NaAlH4@CeO2作为氢源材料,可于较低的加热温度下获得大量高纯氢气;

2)工艺简单,合成方便;

3)工艺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 NaAlH4@CeO2的TEM图谱、元素能谱分析以及SEM图谱。其中,(a)NaAlH4@CeO2的TEM显微图及对应的元素能谱分布,(b)O的SEM显微图,(c)Ce的SEM显微图,(d)Al的SEM显微图,(e)Na的SEM显微图,(f) NaAlH4@CeO2的SEM显微图。

图2为NaAlH4@CeO2,的各种XRD谱图。其中, (a) NaAlH4@CeO2, (b) 放氢后的NaAlH4@CeO2,(c)球磨NaAlH4和CeO2对照样; (d) 空心CeO2纳米管。

图3 氢气质谱图。其中,上图为纯NaAlH4 (黑线),中图为球磨后NaAlH4 (红线),下图为NaAlH4@CeO2 (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1、CeO2纤维的制备

室温25℃下,将434mg Ce(NO3)3·6H2O溶解在5mL的DMF中,向溶液中加入1300mgPVP(分子量为130000),搅拌12h,得到澄清的无色透明溶液,将搅拌好的溶液注入到10mL注射器中,利用静电纺丝装备电纺溶液,纺丝参数为正负极间隔15cm,电压16kV,溶液流速0.3mL/min;

2、中空CeO2纳米管的制备

收集到的电纺纤维真空干燥12h,放置于管式炉中煅烧,以1℃/min升温至600℃,保温3h,降温后将产物取出即主要为中空CeO2纳米管。图2(d)为中空CeO2纳米管的XRD图谱;

3、NaAlH4@CeO2复合储氢材料的制备

在氮气手套箱中用研砵将50mg NaAlH4与50mg CeO2反复研磨混合均匀后放入反应釜中,取出反应釜,向反应釜加3MPa的氢压,用于保护样品。升温速率为5℃/min,负载温度为175℃,保温1h,待降至室温后,将反应釜放到手套箱中取出样品。图1为所得产物TEM及SEM显微图以及元素能谱分布图;图2为样品以及放氢后的的XRD图谱以及图3为产物的放氢质谱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